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季宣和没花多少工夫就进了府衙,此时还没到点,府衙官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交谈。见到季宣和,众官员纷纷上前打招呼,季宣和点点头。这样的阵仗,每天都要经历,季宣和早就习以为常。权力的诱人之处真是无处不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拼了老命也想走仕途的其中一个原因。
如今应州府府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季宣和为主,温同知协同的知府这一派占据的势力最大,府衙近半的话语权都在他们身上。
其次就是新来的姚同知那一派,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以姚同知为首,想来这一派在之前就有了联络,不然几个月时间,不足以让姚同知掌握话事权。
最后一派则是钱通判和郑通判联手的势力。
这三派明显立场都不同,季宣和没有那么强的*,处事就比较讲公道,在外人看来,颇有些刚正不阿的味道,这样一来,难免就挡了某些人的道。
姚同知这边功利心比较重,且身后有人,立场不同,势必在作为上就有些同季宣和争锋相对的意味。
钱通判和郑通判这边,两人职务低了点,奈何很会为人处事,给于下属官差诸般小恩小惠,拢络了不少人。虽是三方势力中最为弱势的一方,却很好地调节了季宣和同姚同知两方之间的摩擦,在夹缝中生存的也不错。相较姚同知这边而言,他们能捞取的油水就少了许多,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也不多赚,就安心地享受着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乐趣。
看似钱通判和郑通判这边比较平和,没有那么多野心,照理应该能同季宣和温同知这边相处愉快,事实却不尽然,他们并不是季宣和这边的,这就涉及到了立场的问题。能做到六品官的,怎么都有自己的背景,像季宣和这样单打独斗基本不可行。
季宣和能这般行事,也是因为后面有安王罩着。别看安王从他成了知府后,就没有再对其进行直接的维护,但安王的威慑,稍微有点能耐的官员都知道,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动季宣和。
当官不容易,没人闲着想去试试季宣和身后人到底还愿不愿意支持他,最多就是做些无伤大雅,即使上面人追究,对他们影响也不大的事,或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干脆利落,直接办能让季宣和翻不了身的大事,小打小闹,粘粘糊糊的事,他们才不浪费那个时间在季宣和身上。
季宣和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眼光扫过底下的官员。说是三三两两随意聚着,其实里面很有讲究,不是同一个圈子的,很少凑在一起闲聊,有也是比较边缘的人员,小声交换着他们能交流的信息。
没让季宣和多等,到点之后,府衙一众官员尽皆按时到场。下午时分,也就是走个过场,确定没有大事发生之后,官员们很快就散去,各回各位。大堂里留下的人不多,季宣和也回了自己的办公地方。
府衙重地,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知乐这样作为官员的随行小厮,自是不能进入。他们这类人都留在府衙大门边上,那里有一块地方专门安置他们,方便自家老爷要用到他们时,随传随到。
并不是每个官员的随行小厮都会整天待在那,有一些小厮送自家老爷入府衙之后,就会转身回去,家里还有用的上他们的地方。这样的官员,通常都是家境一般或者干脆身家就不怎么样的,家里不允许出现闲置的人员。
季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知乐留在那,和其他官员的小厮打的热络,手头也大方,很多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都能从他们口中探知。
季宣和以前就有过让收留的孩子们四处留意各处消息的习惯,尝到其中的好处之后,到了应州府城,他也没改。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比之前更加低调,毕竟应州府不同西林县,这里成员复杂,人员众多,着了别人眼,进入有心人眼中,对季家是半点好处都没。
季宣和没有让人刻意探听,只时不时让专门负责此事的人员,定时收集自家旗下伙计庄户们获知的各种杂乱无章的消息。季家店铺庄子下人无心的发挥,和专人刻意留意下,各家私密消息,季宣和不至于能清楚的知道,一些在婢仆和百姓间流转的消息,季宣和大概都有数。
应州府比西林县要大上许多,也因为如此,季宣和对应州府城的消息就不能全数掌控,他不知道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季宣和觉得能这样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季家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不多,也就那么几个,哪里比得了军队里的斥候?
这些人都有各自的岗位要守,收集消息只是顺便,季宣和没有过多强求。他这么做,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太过于被动,从蛛丝马迹中能分析出各家大致动向就算是成功,旁的他没那个能力管。
自从得知安王在自己身边有钉子之后,季宣和就更加注重这方面。他让邵... -->>
季宣和没花多少工夫就进了府衙,此时还没到点,府衙官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交谈。见到季宣和,众官员纷纷上前打招呼,季宣和点点头。这样的阵仗,每天都要经历,季宣和早就习以为常。权力的诱人之处真是无处不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拼了老命也想走仕途的其中一个原因。
如今应州府府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季宣和为主,温同知协同的知府这一派占据的势力最大,府衙近半的话语权都在他们身上。
其次就是新来的姚同知那一派,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是以姚同知为首,想来这一派在之前就有了联络,不然几个月时间,不足以让姚同知掌握话事权。
最后一派则是钱通判和郑通判联手的势力。
这三派明显立场都不同,季宣和没有那么强的*,处事就比较讲公道,在外人看来,颇有些刚正不阿的味道,这样一来,难免就挡了某些人的道。
姚同知这边功利心比较重,且身后有人,立场不同,势必在作为上就有些同季宣和争锋相对的意味。
钱通判和郑通判这边,两人职务低了点,奈何很会为人处事,给于下属官差诸般小恩小惠,拢络了不少人。虽是三方势力中最为弱势的一方,却很好地调节了季宣和同姚同知两方之间的摩擦,在夹缝中生存的也不错。相较姚同知这边而言,他们能捞取的油水就少了许多,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也不多赚,就安心地享受着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乐趣。
看似钱通判和郑通判这边比较平和,没有那么多野心,照理应该能同季宣和温同知这边相处愉快,事实却不尽然,他们并不是季宣和这边的,这就涉及到了立场的问题。能做到六品官的,怎么都有自己的背景,像季宣和这样单打独斗基本不可行。
季宣和能这般行事,也是因为后面有安王罩着。别看安王从他成了知府后,就没有再对其进行直接的维护,但安王的威慑,稍微有点能耐的官员都知道,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动季宣和。
当官不容易,没人闲着想去试试季宣和身后人到底还愿不愿意支持他,最多就是做些无伤大雅,即使上面人追究,对他们影响也不大的事,或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干脆利落,直接办能让季宣和翻不了身的大事,小打小闹,粘粘糊糊的事,他们才不浪费那个时间在季宣和身上。
季宣和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眼光扫过底下的官员。说是三三两两随意聚着,其实里面很有讲究,不是同一个圈子的,很少凑在一起闲聊,有也是比较边缘的人员,小声交换着他们能交流的信息。
没让季宣和多等,到点之后,府衙一众官员尽皆按时到场。下午时分,也就是走个过场,确定没有大事发生之后,官员们很快就散去,各回各位。大堂里留下的人不多,季宣和也回了自己的办公地方。
府衙重地,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知乐这样作为官员的随行小厮,自是不能进入。他们这类人都留在府衙大门边上,那里有一块地方专门安置他们,方便自家老爷要用到他们时,随传随到。
并不是每个官员的随行小厮都会整天待在那,有一些小厮送自家老爷入府衙之后,就会转身回去,家里还有用的上他们的地方。这样的官员,通常都是家境一般或者干脆身家就不怎么样的,家里不允许出现闲置的人员。
季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知乐留在那,和其他官员的小厮打的热络,手头也大方,很多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都能从他们口中探知。
季宣和以前就有过让收留的孩子们四处留意各处消息的习惯,尝到其中的好处之后,到了应州府城,他也没改。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比之前更加低调,毕竟应州府不同西林县,这里成员复杂,人员众多,着了别人眼,进入有心人眼中,对季家是半点好处都没。
季宣和没有让人刻意探听,只时不时让专门负责此事的人员,定时收集自家旗下伙计庄户们获知的各种杂乱无章的消息。季家店铺庄子下人无心的发挥,和专人刻意留意下,各家私密消息,季宣和不至于能清楚的知道,一些在婢仆和百姓间流转的消息,季宣和大概都有数。
应州府比西林县要大上许多,也因为如此,季宣和对应州府城的消息就不能全数掌控,他不知道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季宣和觉得能这样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季家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不多,也就那么几个,哪里比得了军队里的斥候?
这些人都有各自的岗位要守,收集消息只是顺便,季宣和没有过多强求。他这么做,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太过于被动,从蛛丝马迹中能分析出各家大致动向就算是成功,旁的他没那个能力管。
自从得知安王在自己身边有钉子之后,季宣和就更加注重这方面。他让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