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汉之全球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呃,现在在南京,可能还要在南京待两天!过完中元节再回家里,到时候就能稳定更新了!这一章是在网吧搞出来的,请大家见谅!明天也会有更新,就算泡网吧通宵也会搞出来的!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对了,可以的话,请给张票吧!
在冷兵器时代,指挥千军万马靠的可不是嗓门
每一个千人队就会有一面将旗大纛。在军中,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卒,正兵乃至辅兵役夫全靠大纛指挥进退。可以说,大纛就是一军之魂!
为了方便指挥,将领们通常都会站在大纛下,如果将领移动,则大纛也要跟着移动!当然,跟不允许前排士兵回头是一个道理,大纛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允许轻易移动的。因为大纛代表了中军稳固,一旦轻动,若是向前还好说,一不小心往后倒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大纛不可轻动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大纛一般都由坚硬的铁衫木做旗杆,而且粗如海碗,高达两丈,重百二十斤,这样的旗帜若想要顺利移动,非两到三人一起扶持不可。在高速移动的军列中,大纛的移动极为麻烦,所以一般大纛都不会轻动的。
汉圣祖之后,大纛做了简单修改,特别是在骑兵军阵中,大纛不似之前那般笨重移动,主要设计在旗杆和旗帜升降上做了些改进,让整个大纛更显轻便和简单,但也没有轻省到哪里去。只要战争模式没有改变,大纛的指挥作用就无可替代。在圣祖之后,帝**队所向披靡,将领们也养成了执坚披锐,带着大纛冲锋在前的习惯。在之前的历次战役中。帝国将领们的这种行为无疑对士气有着极大的鼓舞。但在这一次……
“皎月浮海旗?!哼,原来是月氏王子亲军!”
军团大帐,军团长侯鉴望着眼前还带着血迹的月氏大纛旗帜,道,“看来这面旗帜的做工不咋滴啊,旗杆应该也非铁衫木做成,不然怎么会被四石力弓一箭射断?”说着,他又拿起另一面旗帜,却是大汉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第二镇的将旗大纛。不由轻叹一口气:“唉,将军百战死。第二镇也算不辱军威!总算是把将旗抢回来了!”
“殿帅,酉时之战,两军算是对攻,不过咱们后师那里并没有取得优势,反而折损了许多兵卒。第二镇这里倒是立下了战功。精骑两百便夺了月氏第六军团大纛,可第二镇镇帅被斩杀。就此一项。已经抵消了我军夺旗之举对敌军的士气打击。接下来的方略,该如何决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少校参谋,小心翼翼地看了侯鉴一眼,轻声问道。
侯鉴却是没有回答他,依旧看着两面军旗你说夺旗这么大的事儿,我们该怎么给他们叙功?”
八字胡参谋行礼道:“殿帅,以属下之见,叙功倒也简单。特编部乃是元帅心头肉,如今立下如此大功,总算在元帅那里多少能有所交代……”
侯鉴终于从军旗大纛上移开目光,看向他,沉声道:“仲贤,诸多参谋中,唯有你最懂我的心意。以你所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百里束,字仲贤,云州开城人氏。少智不学,十八岁以武入军旅,驻防度信州,后支援北海,转战千里,五载晋升中尉。战后,旋即加入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乃侯鉴麾下第一臂助。三十岁晋升少校,重入昭武大学参谋科进修。毕业后回到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入军团大帐参谋部至今。现年三十四岁,算是帝**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先入伍后学习的少校参谋。
百里束看着侯鉴的眼睛,深知这个让自己追随了十年之久的将军,此刻已经萌生退意。
事实上,在凌晨接到月氏敌军进攻之初,侯鉴便有了撤退打算。而作为大汉有名的“兔子将军”的参谋,百里束每到一个地方,就有设计和研究撤退方案的习惯。当得知月氏人突然向汉军发动进攻时,百里束便急匆匆赶到军团大帐向侯鉴进言撤退,依照之前的策划,第三军团至少可保证绝大部分物资和军队安全撤到离此地最近的飞云堡。
可在这时,参谋部的另一些从其他军团抽调而来的参谋们却对侯鉴行驶了“一次否决权”,不同意此时撤军。对此,侯鉴很是愤怒,可却没有办法,只能谨慎地选择固守。
帝**制的互相制约在这一刻明显的表露出来。百里束这才想起来,第三军团是战时临时组建的军团,参谋人员也是各个地方抽调过来,临时组建的参谋部。而在原来北海州第一军团的参谋部里,是绝对没有人会质疑侯鉴的命令的,更没有人会反对他百里束的建议。
话说回来,若是侯鉴在第一时间下达撤退命令,第三军团能不能够按照百里束的计划那样全部撤出呢?
在百年之后,有人重新研究起这次战役时,对比了双方统帅的作战计划,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而且成功性非常大!
在月氏发起攻击之时,包围圈并不严密,若按照侯鉴和百里束的计划,第三军团完整撤出查干湖,移动到飞云堡是完全可能的。不得不说,侯鉴对于撤退的确有过人的天赋,他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月氏人敢于向汉军---而且是重兵集团的第三军团---发动进攻,必定是有所凭恃的。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但因为参谋部的“一次否决权”导致最佳的突围时机被耽误。在之后发起的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耽误了突围的时间,让月氏人有时间从容包围整个第三军团。根据这个判断,百年之后的国人甚至有把当时第三军团参谋部人员定位历史罪人的冲动。
当然,这是后人的研究。而历史往往是隐性的,就跟“主和者未必怯,主战者未必勇”是一个道理。后人能够全知全能地俯视整场战役。但在当时处在查干湖的汉军心里,其实未必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最起码在当时,整个军团大帐中,会选择撤退的只有侯鉴一人而已。就连百里束,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也未必同意撤退---所向披靡的汉军,什么时候连正经的仗都没打就撒丫子跑路了?他之所以会提早做好撤退计划,完全是出于对侯鉴这个将军的了解和尊重罢了。这点可以从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通过了参谋部一致同意并递交到侯鉴的案头可以证明,百里束从内心深处是渴望战斗,而并非撤退。
虽然后世将这次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称为“大汉帝国千年以来最愚蠢的作战计划之一”。但在当时,却是唯一符合全军意愿,连侯鉴这个军团长都无法阻止的最佳计划!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历史的真... -->>
ps:呃,现在在南京,可能还要在南京待两天!过完中元节再回家里,到时候就能稳定更新了!这一章是在网吧搞出来的,请大家见谅!明天也会有更新,就算泡网吧通宵也会搞出来的!谢谢大家不离不弃的支持!对了,可以的话,请给张票吧!
在冷兵器时代,指挥千军万马靠的可不是嗓门
每一个千人队就会有一面将旗大纛。在军中,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卒,正兵乃至辅兵役夫全靠大纛指挥进退。可以说,大纛就是一军之魂!
为了方便指挥,将领们通常都会站在大纛下,如果将领移动,则大纛也要跟着移动!当然,跟不允许前排士兵回头是一个道理,大纛在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允许轻易移动的。因为大纛代表了中军稳固,一旦轻动,若是向前还好说,一不小心往后倒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大纛不可轻动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大纛一般都由坚硬的铁衫木做旗杆,而且粗如海碗,高达两丈,重百二十斤,这样的旗帜若想要顺利移动,非两到三人一起扶持不可。在高速移动的军列中,大纛的移动极为麻烦,所以一般大纛都不会轻动的。
汉圣祖之后,大纛做了简单修改,特别是在骑兵军阵中,大纛不似之前那般笨重移动,主要设计在旗杆和旗帜升降上做了些改进,让整个大纛更显轻便和简单,但也没有轻省到哪里去。只要战争模式没有改变,大纛的指挥作用就无可替代。在圣祖之后,帝**队所向披靡,将领们也养成了执坚披锐,带着大纛冲锋在前的习惯。在之前的历次战役中。帝国将领们的这种行为无疑对士气有着极大的鼓舞。但在这一次……
“皎月浮海旗?!哼,原来是月氏王子亲军!”
军团大帐,军团长侯鉴望着眼前还带着血迹的月氏大纛旗帜,道,“看来这面旗帜的做工不咋滴啊,旗杆应该也非铁衫木做成,不然怎么会被四石力弓一箭射断?”说着,他又拿起另一面旗帜,却是大汉北疆方面军第三军团前师第二镇的将旗大纛。不由轻叹一口气:“唉,将军百战死。第二镇也算不辱军威!总算是把将旗抢回来了!”
“殿帅,酉时之战,两军算是对攻,不过咱们后师那里并没有取得优势,反而折损了许多兵卒。第二镇这里倒是立下了战功。精骑两百便夺了月氏第六军团大纛,可第二镇镇帅被斩杀。就此一项。已经抵消了我军夺旗之举对敌军的士气打击。接下来的方略,该如何决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少校参谋,小心翼翼地看了侯鉴一眼,轻声问道。
侯鉴却是没有回答他,依旧看着两面军旗你说夺旗这么大的事儿,我们该怎么给他们叙功?”
八字胡参谋行礼道:“殿帅,以属下之见,叙功倒也简单。特编部乃是元帅心头肉,如今立下如此大功,总算在元帅那里多少能有所交代……”
侯鉴终于从军旗大纛上移开目光,看向他,沉声道:“仲贤,诸多参谋中,唯有你最懂我的心意。以你所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百里束,字仲贤,云州开城人氏。少智不学,十八岁以武入军旅,驻防度信州,后支援北海,转战千里,五载晋升中尉。战后,旋即加入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乃侯鉴麾下第一臂助。三十岁晋升少校,重入昭武大学参谋科进修。毕业后回到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入军团大帐参谋部至今。现年三十四岁,算是帝**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先入伍后学习的少校参谋。
百里束看着侯鉴的眼睛,深知这个让自己追随了十年之久的将军,此刻已经萌生退意。
事实上,在凌晨接到月氏敌军进攻之初,侯鉴便有了撤退打算。而作为大汉有名的“兔子将军”的参谋,百里束每到一个地方,就有设计和研究撤退方案的习惯。当得知月氏人突然向汉军发动进攻时,百里束便急匆匆赶到军团大帐向侯鉴进言撤退,依照之前的策划,第三军团至少可保证绝大部分物资和军队安全撤到离此地最近的飞云堡。
可在这时,参谋部的另一些从其他军团抽调而来的参谋们却对侯鉴行驶了“一次否决权”,不同意此时撤军。对此,侯鉴很是愤怒,可却没有办法,只能谨慎地选择固守。
帝**制的互相制约在这一刻明显的表露出来。百里束这才想起来,第三军团是战时临时组建的军团,参谋人员也是各个地方抽调过来,临时组建的参谋部。而在原来北海州第一军团的参谋部里,是绝对没有人会质疑侯鉴的命令的,更没有人会反对他百里束的建议。
话说回来,若是侯鉴在第一时间下达撤退命令,第三军团能不能够按照百里束的计划那样全部撤出呢?
在百年之后,有人重新研究起这次战役时,对比了双方统帅的作战计划,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而且成功性非常大!
在月氏发起攻击之时,包围圈并不严密,若按照侯鉴和百里束的计划,第三军团完整撤出查干湖,移动到飞云堡是完全可能的。不得不说,侯鉴对于撤退的确有过人的天赋,他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月氏人敢于向汉军---而且是重兵集团的第三军团---发动进攻,必定是有所凭恃的。所以才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但因为参谋部的“一次否决权”导致最佳的突围时机被耽误。在之后发起的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耽误了突围的时间,让月氏人有时间从容包围整个第三军团。根据这个判断,百年之后的国人甚至有把当时第三军团参谋部人员定位历史罪人的冲动。
当然,这是后人的研究。而历史往往是隐性的,就跟“主和者未必怯,主战者未必勇”是一个道理。后人能够全知全能地俯视整场战役。但在当时处在查干湖的汉军心里,其实未必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最起码在当时,整个军团大帐中,会选择撤退的只有侯鉴一人而已。就连百里束,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也未必同意撤退---所向披靡的汉军,什么时候连正经的仗都没打就撒丫子跑路了?他之所以会提早做好撤退计划,完全是出于对侯鉴这个将军的了解和尊重罢了。这点可以从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通过了参谋部一致同意并递交到侯鉴的案头可以证明,百里束从内心深处是渴望战斗,而并非撤退。
虽然后世将这次申时之战和酉时之战的作战计划称为“大汉帝国千年以来最愚蠢的作战计划之一”。但在当时,却是唯一符合全军意愿,连侯鉴这个军团长都无法阻止的最佳计划!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历史的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