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综穿]目标,名留青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光义自知大限将至,恐怕已经无力领导大宋王朝。但是,他对于他的身后事实在是不放心,于是就想找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准备托孤。
“朕与两位爱卿相交多年,名为君臣,实为知己。今日,朕自知大限将至,欲以国事尽托于两位爱卿,望两位爱卿不要推辞。”
虽然赵光义说的是实话,但如果他们真的就这么直接一口应承下来了,那他们就是真傻。
慕容建中赶紧说道:“微臣才德匮乏,辅政尚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岂敢妄谈托孤之事?”
杨继业也是一番谦逊:“继业不过北汉一介武夫,承蒙太祖不弃,招入麾下为将。继业唯有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这样尚且还担忧自己的能力不足,怎敢担下如此重任?”
赵光义正色道:“两位爱卿何必妄自菲薄?两位皆是当世人杰,当今天下,未有能敌爱卿者。如今北辽猖狂,大宋又新败,天下未安,爱卿自然是当仁不让。若爱卿不应,则大宋不安,天下不稳。岂非陷朕于不义,如此一来,让朕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皇兄?”
说罢,涕泗横流,又勉力坐起身来,向慕容建中和杨继业揖了一礼。
“二位爱卿不可再推辞了。”
赵光义都说到这份上了,慕容建中和杨继业也不好不答应。都点头表示应允。
赵光义首先看向杨继业,说到:“杨爱卿,如今燕云未收,天下未定,辽人定不会就此罢休,烽火随时可能引燃。将军骁勇,与辽人争斗数十年,熟知兵法。今欲拜将军为枢密使,掌大宋军事,外御蛮夷,内惩国贼,护我大宋周全。赐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国贼,下打贪官污吏。”
杨继业赶紧谢恩。
随后,赵光义又将目光转向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深知汝之才华,虽商之伊尹,周之姬旦,亦不如爱卿经天纬地之才。如今大宋百业未兴,人心不定,爱卿为我大宋丞相,当辅佐新君,兴我邦国,富我万民,四夷臣服,令我大宋创汉唐之伟业。”
说罢,赵光义将一封写好的诏书交给了慕容建中。
慕容建中知道这是传位诏书,赶忙接过。
慕容建中接过诏书之后,赵光义又说道:“今后,当以潘爱卿为主,杨爱卿为副,共同辅佐新君。”
这时,赵光义又对杨继业说道:“杨爱卿,你先去统领军队吧。别出什么乱子。朕还有话跟潘爱卿说。”
杨继业看了慕容建中一眼,应诺出去了。
赵光义看着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赐予杨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下打贪官。却没有给予爱卿,爱卿心中可有怨念?”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臣没有怨言。杨将军性情耿直,爱憎分明,道义所向,虽千万人亦独往。黄金鞭正好适合杨将军;微臣却显得太奸猾,做不得这样的事。岂会有什么怨念。”
赵光义欣慰地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又说道:“朕将军事托付杨继业,但国事却赖潘爱卿多多操心。还有,朕生前的政策绝不可更改,否则定出大乱。”
慕容建中赶紧保证道:“臣自定遵圣上旨意,为大宋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赵光义点点头,说道:“我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只是,我欲立太子赵恒为君,但赵恒年幼,资质尚浅薄,恐怕无法服众,你能拥立他吗?”
慕容建中说道:“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微臣没有其他的话要说。荀息怎么回答献公的,我就怎么说。”
“至于国事,臣不敢擅专,自当与诸位大臣贤达一起,齐心协力。如赵氏之辅佐晋公。”
“若国有危难,定效先氏。”
“好,好,好!!”赵光义连称三个好字,高兴地点头。
解决了心中的大事,赵光义的神情变得灰暗,疲惫。
慕容建中知趣地退下。
不出半刻钟,就传来赵光义驾崩的消息。
一代帝王就此陨落。慕容建中不禁长叹一声,虽然赵光义在很多地方都不合他的心意,作为皇帝的他也是毁誉参半。但他总算还是个合格的帝王。大宋在他的手下得到巩固,他临死前也千方百计得到他和杨继业这两位托孤大臣的保证。杨继业自然不必说了,当着他的面给了他黄金鞭,明里暗里是在说,万一他潘丞相有一天也成了奸臣国贼,就让杨继业用黄金鞭除掉他。可以说给了杨继业莫大的权力和信任;至于他,赵光义也没有丝毫怠慢,不仅单独召见他,还亲自把传位诏书给他,以示信任。而且,赵光义说到激动之处,不称“朕”,而自称“我”,直接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慕容建中也向赵光义下了三个保证。赵光义也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只是,慕容建中在他的三个保证中却小小地耍了个心眼。他的第二个保证中的赵氏,赵光义理所当然会以为是赵衰,可慕容建中却不认为他一定是赵衰。因为,慕容建中心中已经肯定,他肯定要失信于赵光义。
赵光义要求慕容建中遵循他生前所制定的政策来执政,不可僭越。可慕容建中对赵光义的“将从中御”怨念颇深。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哪里会不让它从此消失。
诚然,将从中御确实分化了兵权,虽然军队并没有完完全全被皇帝一人掌握,但却也直接切断了武将犯上作乱的可能。至少在政府体系以内是绝对不可能会出现将领叛乱,导致军阀割据这样的事情。这大大巩固了赵家的皇权。
但是,政治和军事毕竟不是一回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身在宫闱之中的皇帝怎么可能一一洞悉。如果一味地遥控瞎指挥,只会把局势变得越来越糟糕。另外,战场上的时机也是转瞬即逝,如果按照赵光义这一套来,再好的时机也会消弭掉。再加上兵权三分之后,将领不再拥有自己的嫡系军队,对不对的指挥也变得不太灵便。比如以前那只半私人化的杨家军,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将领是士兵的主心骨,是军队的大脑。现在大脑连控制身体都困难,谈何破阵杀敌呢?
金沙滩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若不是“将从中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宋军何至于如此惨败,赵光义也何至于魂归西天。
所以,“将从中御”必须废止。
很显然,大宋众臣们有这个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当他假借赵光义的遗命,提出要废除这条坑爹的政策的时候,几乎是一呼百应。尤其受到武官们的欢迎。至于另一位托孤的大臣杨继业,当赵光义跟慕容建中说不可废止政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场。当然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不过,即使心中有小小的疑惑,但对于这件有利于武将的事情,他还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慕容建中倒也没有全盘否定“将从中御”。它确实有它的好的方面。它是控制军队的良策。有些东西值得借鉴。为此,慕容建中和杨继业还有已经洗清冤屈恢复官职的八贤王商量,将“将从中御”加以修改后重新颁布。
新的“将从中御”将不再限制将领统兵,调兵,和指挥的权力。但却在后勤方面对军队加大控制。除了镇守边关的军队配备三个月的军粮之外,其余军队的储备军粮都不得超过半个月。各地的驻军每隔七日向所在地附近的粮仓领取七日的粮食。这样一来,如果有军队叛乱,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后勤。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敢在军中发动叛乱。另外,新政还指出,自即日起,士兵的粮和饷彻底分开,士兵只给饷,不给粮。因为粮有贵贱之时,上下起伏较大,但银钱却比较固定。宋代没有可能出现大的经济动荡,汇率基本稳定。这大大保证了士兵的生活,杜绝他们因为过不下去而铤而走险。
将从中御政策修改得很顺利。但赵恒登基这件事却经历了一番波折。
赵光义的皇后李氏并不是赵恒的亲生母亲,虽然赵恒很尊敬她,平日里对她也很有礼,很亲近。但赵恒毕竟不是她的亲儿子。于是,在太监王继恩的怂恿下,李太后一时被冲昏了头脑,要立赵元佐为皇帝。而且,朝堂上还真有人陪着他们胡闹。
慕容建中现在一心要重振朝纲,恢复大宋的元气,然后北伐燕云,收复剩余的几个州的失地。哪里容得他们胡闹?
他义正言辞地在朝堂之上怒斥李太后,然后,当着百官的面,将妖言惑众的太监王继恩当场格杀,随后,又拿出遗诏,当众宣读。李太后虽然也有些手段,但到底只是个深宫妇女,哪里见过这么血淋淋的场景,一下子就被震住了。那些别有用心的宵小也马上就偃旗息鼓了。哪里还敢再出来作祟。赵元佐更是直接表示,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
在慕容建中,杨继业和八贤王再加上大臣吕端等众位大臣的拥护下,赵恒终于得以登基。
只是,慕容建中很快发现,这个赵恒实在不是一个当明君的料子。他最多就能当个守成之君。而且,如果不加以引导的话,他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昏君。因为,他不仅懦弱,而且耳根子极软。他简直就是奸臣佞臣的福音啊!虽然他也亲近那些贤臣,但贤良的臣子大多都比较耿直,难免会触怒他。就像历史上的寇准那样,最后被他贬到雷州去了。这样一来,他身边的贤臣越来越少,奸臣却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朝堂也会变得乌烟瘴气的。
不过还好。现在的赵恒还比较年轻,可塑性还比较强。能慢慢加以引导。
有一日,赵恒问慕容建中:“丞相,太祖可比前朝哪位皇帝?”
慕容建中说道:“太祖除五代,灭十国,开创我大宋基业,功劳虽不如秦皇汉武隋祖唐宗。但跟唐高祖比却是绰绰有余了。”
赵恒又问道:“那,您看我能跟谁比肩呢?”
慕容建中说道:“陛下登基日浅,功绩尚未建立,没有办法比较。但依微臣之见,陛下的成就将不弱于齐景公。”
赵恒有些不高兴:“为何是齐景公?”
慕容建中解释道:“齐景公重用晏子,擢升司马穰苴,文武相辅,齐国昌盛一时,亦为一代明主。然齐景公虽任用贤达,亦宠信奸佞,贪图安乐,虽有霸主之心,却无霸主之行。齐国虽治,然终究拘于淮泗,不复桓公之霸业;虽用贤能,司马穰苴却终究郁郁而终。如今,陛□边既有治国之臣,又有乐身之臣。陛下没有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难道陛下真的想做齐景公吗?臣斗胆,自齐景公之后,齐国几世而亡?若陛下效仿,大宋又如何?”
赵恒如有所思,良久向慕容建中行礼,说道:“如今朕已经有杨将军这个田穰苴了,也请丞相... -->>
赵光义自知大限将至,恐怕已经无力领导大宋王朝。但是,他对于他的身后事实在是不放心,于是就想找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准备托孤。
“朕与两位爱卿相交多年,名为君臣,实为知己。今日,朕自知大限将至,欲以国事尽托于两位爱卿,望两位爱卿不要推辞。”
虽然赵光义说的是实话,但如果他们真的就这么直接一口应承下来了,那他们就是真傻。
慕容建中赶紧说道:“微臣才德匮乏,辅政尚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岂敢妄谈托孤之事?”
杨继业也是一番谦逊:“继业不过北汉一介武夫,承蒙太祖不弃,招入麾下为将。继业唯有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这样尚且还担忧自己的能力不足,怎敢担下如此重任?”
赵光义正色道:“两位爱卿何必妄自菲薄?两位皆是当世人杰,当今天下,未有能敌爱卿者。如今北辽猖狂,大宋又新败,天下未安,爱卿自然是当仁不让。若爱卿不应,则大宋不安,天下不稳。岂非陷朕于不义,如此一来,让朕九泉之下如何面对皇兄?”
说罢,涕泗横流,又勉力坐起身来,向慕容建中和杨继业揖了一礼。
“二位爱卿不可再推辞了。”
赵光义都说到这份上了,慕容建中和杨继业也不好不答应。都点头表示应允。
赵光义首先看向杨继业,说到:“杨爱卿,如今燕云未收,天下未定,辽人定不会就此罢休,烽火随时可能引燃。将军骁勇,与辽人争斗数十年,熟知兵法。今欲拜将军为枢密使,掌大宋军事,外御蛮夷,内惩国贼,护我大宋周全。赐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国贼,下打贪官污吏。”
杨继业赶紧谢恩。
随后,赵光义又将目光转向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深知汝之才华,虽商之伊尹,周之姬旦,亦不如爱卿经天纬地之才。如今大宋百业未兴,人心不定,爱卿为我大宋丞相,当辅佐新君,兴我邦国,富我万民,四夷臣服,令我大宋创汉唐之伟业。”
说罢,赵光义将一封写好的诏书交给了慕容建中。
慕容建中知道这是传位诏书,赶忙接过。
慕容建中接过诏书之后,赵光义又说道:“今后,当以潘爱卿为主,杨爱卿为副,共同辅佐新君。”
这时,赵光义又对杨继业说道:“杨爱卿,你先去统领军队吧。别出什么乱子。朕还有话跟潘爱卿说。”
杨继业看了慕容建中一眼,应诺出去了。
赵光义看着慕容建中说道:“潘爱卿,朕赐予杨爱卿黄金鞭,上打奸臣,下打贪官。却没有给予爱卿,爱卿心中可有怨念?”
慕容建中摇摇头,说道:“臣没有怨言。杨将军性情耿直,爱憎分明,道义所向,虽千万人亦独往。黄金鞭正好适合杨将军;微臣却显得太奸猾,做不得这样的事。岂会有什么怨念。”
赵光义欣慰地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又说道:“朕将军事托付杨继业,但国事却赖潘爱卿多多操心。还有,朕生前的政策绝不可更改,否则定出大乱。”
慕容建中赶紧保证道:“臣自定遵圣上旨意,为大宋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赵光义点点头,说道:“我自然是相信爱卿的。只是,我欲立太子赵恒为君,但赵恒年幼,资质尚浅薄,恐怕无法服众,你能拥立他吗?”
慕容建中说道:“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微臣没有其他的话要说。荀息怎么回答献公的,我就怎么说。”
“至于国事,臣不敢擅专,自当与诸位大臣贤达一起,齐心协力。如赵氏之辅佐晋公。”
“若国有危难,定效先氏。”
“好,好,好!!”赵光义连称三个好字,高兴地点头。
解决了心中的大事,赵光义的神情变得灰暗,疲惫。
慕容建中知趣地退下。
不出半刻钟,就传来赵光义驾崩的消息。
一代帝王就此陨落。慕容建中不禁长叹一声,虽然赵光义在很多地方都不合他的心意,作为皇帝的他也是毁誉参半。但他总算还是个合格的帝王。大宋在他的手下得到巩固,他临死前也千方百计得到他和杨继业这两位托孤大臣的保证。杨继业自然不必说了,当着他的面给了他黄金鞭,明里暗里是在说,万一他潘丞相有一天也成了奸臣国贼,就让杨继业用黄金鞭除掉他。可以说给了杨继业莫大的权力和信任;至于他,赵光义也没有丝毫怠慢,不仅单独召见他,还亲自把传位诏书给他,以示信任。而且,赵光义说到激动之处,不称“朕”,而自称“我”,直接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慕容建中也向赵光义下了三个保证。赵光义也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只是,慕容建中在他的三个保证中却小小地耍了个心眼。他的第二个保证中的赵氏,赵光义理所当然会以为是赵衰,可慕容建中却不认为他一定是赵衰。因为,慕容建中心中已经肯定,他肯定要失信于赵光义。
赵光义要求慕容建中遵循他生前所制定的政策来执政,不可僭越。可慕容建中对赵光义的“将从中御”怨念颇深。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哪里会不让它从此消失。
诚然,将从中御确实分化了兵权,虽然军队并没有完完全全被皇帝一人掌握,但却也直接切断了武将犯上作乱的可能。至少在政府体系以内是绝对不可能会出现将领叛乱,导致军阀割据这样的事情。这大大巩固了赵家的皇权。
但是,政治和军事毕竟不是一回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身在宫闱之中的皇帝怎么可能一一洞悉。如果一味地遥控瞎指挥,只会把局势变得越来越糟糕。另外,战场上的时机也是转瞬即逝,如果按照赵光义这一套来,再好的时机也会消弭掉。再加上兵权三分之后,将领不再拥有自己的嫡系军队,对不对的指挥也变得不太灵便。比如以前那只半私人化的杨家军,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将领是士兵的主心骨,是军队的大脑。现在大脑连控制身体都困难,谈何破阵杀敌呢?
金沙滩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若不是“将从中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宋军何至于如此惨败,赵光义也何至于魂归西天。
所以,“将从中御”必须废止。
很显然,大宋众臣们有这个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当他假借赵光义的遗命,提出要废除这条坑爹的政策的时候,几乎是一呼百应。尤其受到武官们的欢迎。至于另一位托孤的大臣杨继业,当赵光义跟慕容建中说不可废止政策的时候,他已经不在场。当然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不过,即使心中有小小的疑惑,但对于这件有利于武将的事情,他还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慕容建中倒也没有全盘否定“将从中御”。它确实有它的好的方面。它是控制军队的良策。有些东西值得借鉴。为此,慕容建中和杨继业还有已经洗清冤屈恢复官职的八贤王商量,将“将从中御”加以修改后重新颁布。
新的“将从中御”将不再限制将领统兵,调兵,和指挥的权力。但却在后勤方面对军队加大控制。除了镇守边关的军队配备三个月的军粮之外,其余军队的储备军粮都不得超过半个月。各地的驻军每隔七日向所在地附近的粮仓领取七日的粮食。这样一来,如果有军队叛乱,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后勤。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敢在军中发动叛乱。另外,新政还指出,自即日起,士兵的粮和饷彻底分开,士兵只给饷,不给粮。因为粮有贵贱之时,上下起伏较大,但银钱却比较固定。宋代没有可能出现大的经济动荡,汇率基本稳定。这大大保证了士兵的生活,杜绝他们因为过不下去而铤而走险。
将从中御政策修改得很顺利。但赵恒登基这件事却经历了一番波折。
赵光义的皇后李氏并不是赵恒的亲生母亲,虽然赵恒很尊敬她,平日里对她也很有礼,很亲近。但赵恒毕竟不是她的亲儿子。于是,在太监王继恩的怂恿下,李太后一时被冲昏了头脑,要立赵元佐为皇帝。而且,朝堂上还真有人陪着他们胡闹。
慕容建中现在一心要重振朝纲,恢复大宋的元气,然后北伐燕云,收复剩余的几个州的失地。哪里容得他们胡闹?
他义正言辞地在朝堂之上怒斥李太后,然后,当着百官的面,将妖言惑众的太监王继恩当场格杀,随后,又拿出遗诏,当众宣读。李太后虽然也有些手段,但到底只是个深宫妇女,哪里见过这么血淋淋的场景,一下子就被震住了。那些别有用心的宵小也马上就偃旗息鼓了。哪里还敢再出来作祟。赵元佐更是直接表示,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
在慕容建中,杨继业和八贤王再加上大臣吕端等众位大臣的拥护下,赵恒终于得以登基。
只是,慕容建中很快发现,这个赵恒实在不是一个当明君的料子。他最多就能当个守成之君。而且,如果不加以引导的话,他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昏君。因为,他不仅懦弱,而且耳根子极软。他简直就是奸臣佞臣的福音啊!虽然他也亲近那些贤臣,但贤良的臣子大多都比较耿直,难免会触怒他。就像历史上的寇准那样,最后被他贬到雷州去了。这样一来,他身边的贤臣越来越少,奸臣却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朝堂也会变得乌烟瘴气的。
不过还好。现在的赵恒还比较年轻,可塑性还比较强。能慢慢加以引导。
有一日,赵恒问慕容建中:“丞相,太祖可比前朝哪位皇帝?”
慕容建中说道:“太祖除五代,灭十国,开创我大宋基业,功劳虽不如秦皇汉武隋祖唐宗。但跟唐高祖比却是绰绰有余了。”
赵恒又问道:“那,您看我能跟谁比肩呢?”
慕容建中说道:“陛下登基日浅,功绩尚未建立,没有办法比较。但依微臣之见,陛下的成就将不弱于齐景公。”
赵恒有些不高兴:“为何是齐景公?”
慕容建中解释道:“齐景公重用晏子,擢升司马穰苴,文武相辅,齐国昌盛一时,亦为一代明主。然齐景公虽任用贤达,亦宠信奸佞,贪图安乐,虽有霸主之心,却无霸主之行。齐国虽治,然终究拘于淮泗,不复桓公之霸业;虽用贤能,司马穰苴却终究郁郁而终。如今,陛□边既有治国之臣,又有乐身之臣。陛下没有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难道陛下真的想做齐景公吗?臣斗胆,自齐景公之后,齐国几世而亡?若陛下效仿,大宋又如何?”
赵恒如有所思,良久向慕容建中行礼,说道:“如今朕已经有杨将军这个田穰苴了,也请丞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