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陈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努力也无法抹平的差距。
在两千年初,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在读书的条件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以教辅书举例,陈川是上了高中之后才发现居然有那么多针对各种问题的教辅和练习册,三大主科不说了,生物化学物理三门的教辅资料也从来不少。这些资料和老师给你反复洗脑,强调哪怕提高一分也是胜利,城市的学生们觉得理所当然,只有来自农村的陈川觉得震撼。
很多时候,不是农村的孩子不努力,而是教学条件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公平。当城市的孩子学习负担已经重到了需要格外强调减负的时候,农村出身的学生可能就一个课本和指定的那么两三本教辅材料,再多没有了。这不是个人素质能解决的问题,眼光决定格局,当城市的孩子见惯各种题型对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都信手拈来的时候,农村的学生也许连那些题目都闻所未闻——这也是为什么宋嘉给陈川做的英语辅导效果不大,原因就是陈川看过的题型太少,而宋嘉已经这些变成了本能。
这句话深刻地刺伤了陈川。没有什么时候能比得上这时对陈川的刺激。宋嘉毫不留情地向他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你没有那么多的本钱可以挥霍,你的机会要比别人少,所以当什么阻挡你的机会时,你最好将那些东西全都抛在脑后——因为你没有资本。
这是贫穷能带给一个孩子最大的伤害。
陈川和宋嘉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沉默下来。
这是让陈川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个夏日的午后。他在一片寂静中听到了夏蝉无聊而规律的鸣叫,那些教室外传来的说话声,脚步声,桌子搬动和地面摩擦的声音,风拂过树梢的声音,还有更远处的校门外隐约传来的喇叭和车辆的轰鸣。
最后他终于屈服了。
陈川经常被大人称赞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明理的孩子。”也因此,虽然宋嘉的话让他感到了难堪和尴尬,甚至还有恼怒,但是他终究将这些情绪都硬生生地压下去,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对他说这些,才会告诉他你浪费不起机会,因为无益的自尊心而放弃难得的机会不是你有资格能做出的事。
不过陈川也对宋嘉提出了一个建议:“其实我们可以跟方平还有赵默联系一下,”他脸色平静,甚至平淡地说:“我觉得如果你要补习的话,他们家里也一定给找了补习老师。”
“如果可以的话,一起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宋嘉其实有点后悔。
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相反的,因为家庭和父母的关系,从很小的时候,宋嘉就学会了“不要只关心表面,要从更深一层去思考问题”。他有一对相当好的父母,虽然李霞对独子的溺爱让宋初相当看不过眼,不过那也只是因为宋初是军人家庭出身,要求原本就较常人为高而已。实际上李霞相当注意对宋嘉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她在宋嘉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把自己和周围打理得清爽整洁,才是真正的讲卫生,这一点让后来的陈川受益无穷,至少他们的寝室卫生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以前宋嘉并不太了解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上一个暑假去过乡下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亲戚家辍学的那对兄弟让他记忆深刻。那两个都绝对不是笨人,相反,宋嘉认为兄弟俩的素质不比自己差,但是他在市里念重点中学,两个年岁差距并不大的哥哥已经开始考虑工作甚至成家,如果说没有周围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宋嘉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
也是从那次的旅行之后,宋嘉对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和父母对抗的次数,也开始强迫自己认真学习——在那之前至少态度不算特别端正。宋嘉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城乡差距,也从那时候,他对室友兼朋友陈川感到同情和怜悯——当然,这是必须藏好不让个性敏感的对方发现的事。
所以,当陈川出于自尊而决定放弃去宋家补习的机会时,宋嘉立刻愤怒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是行动比脑子更快——那些话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在和他聊天时为陈川发出的遗憾的叹息——但是说出口之后他就隐隐感到后悔,这不是说他说错了,而是这些话因为太过真实,所以相当伤人。
&nb... -->>
努力也无法抹平的差距。
在两千年初,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在读书的条件上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以教辅书举例,陈川是上了高中之后才发现居然有那么多针对各种问题的教辅和练习册,三大主科不说了,生物化学物理三门的教辅资料也从来不少。这些资料和老师给你反复洗脑,强调哪怕提高一分也是胜利,城市的学生们觉得理所当然,只有来自农村的陈川觉得震撼。
很多时候,不是农村的孩子不努力,而是教学条件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公平。当城市的孩子学习负担已经重到了需要格外强调减负的时候,农村出身的学生可能就一个课本和指定的那么两三本教辅材料,再多没有了。这不是个人素质能解决的问题,眼光决定格局,当城市的孩子见惯各种题型对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都信手拈来的时候,农村的学生也许连那些题目都闻所未闻——这也是为什么宋嘉给陈川做的英语辅导效果不大,原因就是陈川看过的题型太少,而宋嘉已经这些变成了本能。
这句话深刻地刺伤了陈川。没有什么时候能比得上这时对陈川的刺激。宋嘉毫不留情地向他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你没有那么多的本钱可以挥霍,你的机会要比别人少,所以当什么阻挡你的机会时,你最好将那些东西全都抛在脑后——因为你没有资本。
这是贫穷能带给一个孩子最大的伤害。
陈川和宋嘉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沉默下来。
这是让陈川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个夏日的午后。他在一片寂静中听到了夏蝉无聊而规律的鸣叫,那些教室外传来的说话声,脚步声,桌子搬动和地面摩擦的声音,风拂过树梢的声音,还有更远处的校门外隐约传来的喇叭和车辆的轰鸣。
最后他终于屈服了。
陈川经常被大人称赞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明理的孩子。”也因此,虽然宋嘉的话让他感到了难堪和尴尬,甚至还有恼怒,但是他终究将这些情绪都硬生生地压下去,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对他说这些,才会告诉他你浪费不起机会,因为无益的自尊心而放弃难得的机会不是你有资格能做出的事。
不过陈川也对宋嘉提出了一个建议:“其实我们可以跟方平还有赵默联系一下,”他脸色平静,甚至平淡地说:“我觉得如果你要补习的话,他们家里也一定给找了补习老师。”
“如果可以的话,一起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宋嘉其实有点后悔。
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相反的,因为家庭和父母的关系,从很小的时候,宋嘉就学会了“不要只关心表面,要从更深一层去思考问题”。他有一对相当好的父母,虽然李霞对独子的溺爱让宋初相当看不过眼,不过那也只是因为宋初是军人家庭出身,要求原本就较常人为高而已。实际上李霞相当注意对宋嘉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她在宋嘉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把自己和周围打理得清爽整洁,才是真正的讲卫生,这一点让后来的陈川受益无穷,至少他们的寝室卫生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如果说以前宋嘉并不太了解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上一个暑假去过乡下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亲戚家辍学的那对兄弟让他记忆深刻。那两个都绝对不是笨人,相反,宋嘉认为兄弟俩的素质不比自己差,但是他在市里念重点中学,两个年岁差距并不大的哥哥已经开始考虑工作甚至成家,如果说没有周围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宋嘉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
也是从那次的旅行之后,宋嘉对父母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和父母对抗的次数,也开始强迫自己认真学习——在那之前至少态度不算特别端正。宋嘉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城乡差距,也从那时候,他对室友兼朋友陈川感到同情和怜悯——当然,这是必须藏好不让个性敏感的对方发现的事。
所以,当陈川出于自尊而决定放弃去宋家补习的机会时,宋嘉立刻愤怒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甚至是行动比脑子更快——那些话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在和他聊天时为陈川发出的遗憾的叹息——但是说出口之后他就隐隐感到后悔,这不是说他说错了,而是这些话因为太过真实,所以相当伤人。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