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五代刀锋(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急如焚。朝堂上,郭威提出要御驾亲征。这次反对的是老臣冯道。在冯道看来,正当盛夏,天气炎热,一旦出兵,吉凶难测。他提出,这种时候,御驾不宜妄动。郭威当即道:“兖州贼寇凶悍,不可轻敌。如果我不能亲征,就让我儿前往讨贼!”在郭威看来,上一次已经给了王峻面子,现在战事不顺,他应该不会再出来阻扰。没想到一提到柴荣,王峻又应声而出。道理还是跟上次一样,而态度依然坚决,简直毫无商量的余地。
郭威脸上的表情很难看。不错,我曾经把你当大哥,你也帮了我不少,但这是我的家事,你王峻是不是有点太自以为是了。大臣们都感觉到了异样,朝堂上的气氛就像要凝固一样。“三天之后,朕御驾亲征!”郭威恨恨地憋出了这句话。
是年五月,郭威率军亲征兖州。外援断绝,突围无望,后周皇帝御驾亲征,不拿下兖州誓不摆休,这样的形势让兖州城中军心动摇。慕容彦超也感到了恐惧,无计可施之下找来方士问卦。方士故弄了一番玄虚之后说:“现在土星已运行到角、亢二宿,而角、亢是兖州的分野,想保住兖州,必须求土星保佑!”慕容彦超如捞到了救命稻草,赶紧在城里建起祠堂,天天求天上星宿保佑。但再虔诚的祈祷也没能保住慕容彦超的性命。半月之后,兖州城终于在后周军没日没夜的猛攻下陷落。慕容彦超带着妻子投井而死,兖州平定。
得胜回师的郭威心里却充满了愤怒。前方战事方息,后方关于王峻闹脾气撂挑子的报告已纷至沓来。出征之前,郭威把不少要紧事都委托给自己的老部下枢密副使郑仁诲、皇城使向训、团练使李重进等人,想晾一晾狂妄的王峻。没想到王峻却勃然大怒。皇帝还在兖州指挥攻城,王峻却一纸文书,说自己病了,要求辞职退休。郭威派使者好言劝慰,王峻却不依不饶,毫无反悔之意。过了没多久,各地节度使支持保举王峻的书信却不断交到郭威手里。郭威一看便知,这是王峻搞的名堂,一面以辞职要挟,一面却游说和自己交好的藩镇将领,让他们来打气说话。王峻这一搞,岂不是把我这个皇帝架在火上烤?
回到开封,郭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再派大臣去请王峻出山,同时宣布“爱卿倘若还不来上朝,朕将亲自去请!”闹够了脾气,赚足了面子的王峻这才大摇大摆到岗上班。看着得意洋洋的王峻,郭威心中怒火翻腾。虽然表面上好言抚慰,但他已然看清,此人不除,终成心腹之患。
而远在澶州的柴荣也同样心急如焚。不久前,他收到了来自辽国内部的一封密报。密信是在辽国当学士的李浣写的。李浣本是汉人,哥哥还在后周朝廷里做官。早已有叛归中原之心的李浣在信中说:“辽国新主耶律璟年轻昏庸,喜好玩耍,不理政事。每日只是摆酒畅饮,直到午后才起床,人称睡王。朝廷倘若能够用兵,必定取胜;不然的话,与其讲和,也必定成功。但无论如何都宜速行,否则夜长梦多。”一直密切关注辽人动向的柴荣如获至宝,他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辽主如此昏庸,如果能乘此北伐,或许有取胜的希望。兴兵北伐,非同小可,当然要获得皇帝的支持才行。柴荣当即上书请求前往开封面见皇帝。但自己的请求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朝廷驳回。柴荣暗中一打听,原来自己的请求统统被枢密使王峻束之高阁,视而不见。柴荣怒火万丈,千方百计阻断自己和父皇的联系,这王峻到底是何居心?
不久,黄河沿岸多处决堤,中原水患大起,王峻受命前往现场处理水灾。柴荣看准机会,一封急报再次呈到朝廷,请求进京面圣。这一次没有王峻作梗,果然顺利获批。柴荣当即直奔开封,面见郭威。
见到父亲,柴荣大吃一惊。不过两年时间未见,郭威竟然像老了十岁。难道这万众膜拜的龙椅之上,真的如此凶险,会榨干一个人所有的激情和精力?“父亲,在辽为官的李浣密报,辽国新主耶律璟昏庸无能,正是对其用兵的大好时机。我思虑再三,这等良机断然不可失去!”柴荣一边说,一边将书信呈上。
郭威仔细地读着这封从遥远的辽国传回的密信,他的表情凝重而平静。终于,他看完了信,缓缓抬起头。柴荣听到的是一声沉重而苍老的叹息,这和数年前雄心万丈的父亲判若两人。柴荣全身一凉,如坠冰窟。
8流年一局棋
“如李浣所述属实,确是北进良机……”郭威看了看满眼期待的儿子,苦笑道:“只是,当前中原正处多事之秋,此时大举伐辽,确实力不从心,暂且缓缓吧。”柴荣惊诧万分。三年前在邢州,那时中原的国力尚不如现在。况且北汉威胁已解,徐州、兖州先后平定,为何父亲会说出“多事之秋”这样的话?柴荣心事重重地迈出殿门,一丝不祥的预感浮上心头。
柴荣不知道,自东征归来之后,郭威身体一直不适。衰老突如其来,甚至让郭威自己也措手不及。这些天,他明显感觉到曾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正悄悄从身体里滑走。他知道,为了这个天下,他必须尽快确定中原王朝的接班人。而现在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柴荣无疑是最合适的。但偏偏最为倚重的大臣王峻对柴荣百般打压,镇守邺都的天雄节度使王殷也同样居功自傲,在河北专横不法,与王峻内外呼应。这些心病不除,柴荣势必无法顺利接班,刚刚安定下来的中原势必将再掀风浪。他何尝不想趁此良机,光复幽燕,扬名史册,但腹心之疾不解,又岂敢大举用兵?
看着柴荣失望而去的背影,郭威心如刀绞。虽然他早已把柴荣视作亲生儿子,但有些话,只能藏在心底;有些事,只能默默去做。也许,这就是万人之上的代价;也许,这就是孤家寡人的含义。寒风迎面而来,侵入骨髓,站在殿门前,郭威高大的身躯竟然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个秋天,对他来说格外寒冷。
柴荣黯然离开京城,而他的到来却让王峻暴跳如雷。得知消息的王峻甚至不顾滔天的洪水,当即飞马回京。回到枢密院一查问,柴荣这次申请面圣原来是得到了宰相范质的同意。气急败坏的王峻铁青着脸,大步走到了郭威面前。“皇上,宰相范质、李谷二人轻慢政事,人多怨言,狼狈为奸,我以为不宜再为相,应以枢密直学士陈观、端明殿学士颜衎取而代之!”
郭威被震惊得半响说不出话。范质、李谷都是郭威极为倚重的股肱之臣。范质,九岁能诗文,十三岁读诗经,十四岁便招生收徒,满腹经纶,名满天下,还在后晋时便深受朝廷器重。而李谷,器宇宏大,沉着坚韧,又精谋略,人称“可敌十万雄兵”。这样的人才,什么时候又得罪了王峻?
郭威猛然醒悟,此次柴荣进京,恰好在王峻外出之际,未经过王峻而得到了二位宰相的同意,这肯定让一向忌惮柴荣的王峻勃然大怒。王峻这是在故意撒气。
王峻欺人太甚!郭威只觉得心头一股无名火起,胸口一闷,竟痛彻心扉。王峻骄横自大,目中无人,这些他都可以容忍。但他决不能容忍王峻阻碍他儿子的未来,阻碍这个王朝的未来。他已经年满五十,再也没有时间去实现那些梦想,但他至少要为柴荣扫清阻碍。
“调换宰相是大事,不可仓促决断,待朕再考虑一番。”郭威虚弱地抬起手,缓缓道。没想到王峻上前一步,相逼更甚,大有不答应誓不罢休的。郭威苦笑道:“如今正是寒食节,等待休假结束,就照爱卿所奏办理。”王峻这才志得意满而去。
殿门被关上的那一刻,郭威只觉得血气翻涌,竟再也坐立不住,翻倒在地。内侍们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扶起病痛难忍的皇帝。“速传李重进来见我!”忍住心间的剧痛,郭威咬牙道。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威猛善战,统领禁军。内侍们知道,郭威这时候急召李重进,是要准备动手了。
三天后,寒食节假期已满。郭威急召王峻及各位大臣入朝。王峻兴冲冲地进了皇宫,刚到殿外,便见到了杀气腾腾的李重进。一声令下,王峻被一拥而上的禁军士兵五花大绑,如粽子般丢进了偏殿。
看着面面相觑的众大臣,郭威声泪俱下:“王峻欺朕太甚,欲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只有一子,王峻却处处阻碍,不让我父子相见。朕重用此人为枢密使,又兼任宰相,竟然还向朕要求兼任平卢节度使,简直是贪得无厌!你们说,目中无君如此,谁能忍受!”听着郭威凄凄惨惨地痛斥王峻的所作所为,众大臣尽皆默然。他们实在没有想到,王峻竟能把皇帝逼到这个份上。
第二天,诏令下达,贬王峻为商州(今陕西省商州市)司马,逐出京城。王峻到了商州,情绪极度沮丧之下加之水土不服,很快便患病而死。王峻一死,郭威当即下诏,调柴荣进京,任命为开封尹,封晋王。现在,全天下人都知道,后周皇位,已非柴荣莫属。
除掉王峻,郭威让王殷的儿子前往邺都,向王殷告知王峻获罪之事。郭威的意思很明显,一是安抚,二是震慑。在柴荣顺利接班之前,他实在不希望内部再起纷争。没想到王殷的反应却出乎意料,此人竟像打了鸡血一般激动,三次上表请求进京入朝。郭威顿时疑心大起。莫非此人早已不安心一个小小的邺都,这么快就觊觎上了王峻空出来的位置?
不久,成德节度使何福进入朝面见,将王殷在邺都盘剥百姓、专横不法之事一股脑倒了出来。郭威又惊又怒。邺都,河北重镇,更兼手握天雄精兵,一旦这里出事,那还了得?
恰好,王殷要求进京的请求又奏了上来。郭威当即顺水推舟,调王殷为京城内外巡检。没想到王殷到了京城,性子依然不改,当上了这个“首都卫戌区司令”,更加自命不凡。每次外出巡视,随从不下数百人,极尽排场,观者无不耸然。
郭威终于对王殷失去了耐心。入秋以来,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如果天命如此,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让皇位能顺利交给养子柴荣。为了这,他不惜心狠手辣。
看着病情日渐沉重的皇帝,大臣们也慌了。终于有人出了个主意,既然药石无效,不如举行祭天大典,求求老天爷保佑。郭威惨然一笑,他从来就不相信能靠这个获得生命的延续。不过,这个虚幻的典礼在郭威看来却是剪除祸患的好机会。
祭天大典的准备工作在开封南郊紧锣密鼓地拉开了架势。王殷带着大队人马耀武扬威地在工地巡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盛大的秀场,却正是为他挖好的坟墓。祭天大典即将开始,郭威忽然急召王殷入宫。不知就里的王殷刚到滋德殿,便被武士逮捕。一纸诏书抛出,王殷密谋趁祭天大典发动叛乱,流放登州。郭威当然不会再给王殷活命的机会,王殷刚出京城,便被追兵乱刀砍死。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初一,郭威坐在杏黄大轿上被抬到了大典现场。曾经呼风唤雨的一代豪杰如今竟已难以起身。
郭威努力抬起头,看到猎猎的旗帜,高大的祭坛,还有碧蓝的天空。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那个漫天风雨的午后。在他最落魄最茫然的时刻,遇见了即将成为他妻子的那个女人。自此以后,他的人生柳暗花明,顺风顺水。但此时,他却终究要成为时间的手下败将。能延续他亲手缔造的王朝生命的人,当仁不让地落到了爱妻侄儿柴荣的身上。自己的这一生,注定和柴家人纠缠不清,相依相偎。这难道不是命运?一丝微笑浮上郭威的嘴角。站在他身旁的柴荣有些不解地看着父亲那显得唐突而诡异的笑容。此时的柴荣,当然不会想到,郭威的微笑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祭完天地的郭威病势更加沉重,他终于倒在了病榻上。当他意识到自己很可能再也起不来时,立即下诏,加封柴荣兼任侍中,管理京城内外兵马。现在,他已经为儿子的继位扫清了一切障碍,接下来就要看柴荣自己了。
而此时,柴荣正被蜂拥而来的内外事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侍中兼开封尹,意味着京城乃至全国的大小事务都要他拍板点头。柴荣全身心投入到巨大的挑战中,父亲病重,自己无论如何要帮父亲把这个重担挑起。
正所谓“旁观者清”。柴荣身在局中,忽略了更重要的事,他手下一个叫曹翰的幕僚却看得很清楚。曹翰私下对柴荣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晋王将是皇位的继承人。现在皇上病重卧床,大王应当入宫侍侯,怎么还在外面忙这些杂事呢!”曹翰的话让柴荣猛然醒悟。如此时刻,真正应该为父亲挑起的重担不是这些纷繁杂事,而是天下。
柴荣连夜进宫,住在郭威寝宫之侧,昼夜侍奉。很快,诏令再度传出,皇帝病危,各部暂停奏报具体事务,如有重大紧急事情,一律向晋王柴荣禀报定夺。此令一出,人心渐安。皇帝病重的消息正在朝堂内外越传越疯,许多人都忧心忡忡,害怕皇帝一旦驾崩,这个王朝又将分崩离析。如今柴荣已提前接班,人们对王朝命运不确定性的焦虑渐渐平息。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郭威在病榻上紧急召见柴荣。柴荣一进滋德殿就看到了父亲衰弱但却期盼的眼神,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泉涌。
“我已病入膏肓,回天无术。已留下遗诏传位于你。我死之后,你可即位,不可迁延。”郭威声若游丝,在柴荣听来,却字字震耳。郭威又缓缓道:“从前我西征路过关中,看到唐朝皇陵全被盗掘,无一幸免,都是因为厚葬之风惹的祸。现在中原疲敝,国库空乏,我死之后,安葬一切从简,用纸衣、瓦棺下葬即可。所有工匠役徒都由官府出钱雇佣,不要麻烦当地百姓……”
听到此时,柴荣已悲痛至极,难以抬头。
郭威深深吸了口气,渐渐露出一丝笑意。“当世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可为你左膀右臂,辅佐你成大业。枢密副使王仁镐、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都是忠勇善战之将,我已传诏,将此四人兼任地方节度使,足可拱卫京师,匡扶皇室。”
柴荣没有想到,病痛中的父亲竟然已经为他做了这么多。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北伐的大好机会出现时,父亲会沉重无奈地说出“多事之秋”这四个字;为什么做事一向稳重宽厚的父亲会毫不手软地除掉心腹重臣王峻、王殷。这一切,都只为了能顺利地传位给他。
郭威颤抖的手抚上了柴荣的额头。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接下来要做什么。那曾经也是他渴望去做的事。他的战役已经结束了,而属于柴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他轻轻用手拂去柴荣脸颊上的泪水,缓缓道:“天意如此,我儿无需悲伤。所谓‘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我恰好知天命之年而去,也算喝完了人生这三杯酒,功德圆满。只是,这局棋才刚刚开始,剩下的棋局只有留给你了。我知你素有大志,其他我都不担心。只希望你记住一点:刚者易折,欲速不达,凡事不可过于执着,也不可过于急躁。”
历经半生沧桑的郭威,当然深深地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更懂得隐藏在这句简单谚语后的沉重与无奈。在他看来,柴荣胸有大志,智勇双全,但却过于刚烈执着。也许,经历了更多时间和磨砺,儿子才会懂得妥协与放弃。而一个真正高明的棋手,不仅知进取,更懂得放弃。
但梦想如此浓烈,又怎能不让人魂牵梦萦。
清泪从郭威的眼角缓缓滑落,一代豪杰泯然而逝。这位后周王朝的创立者,历经四朝,搏杀半生,四十七岁才登上皇位,仅仅三年便因病驾崩。在知天命之年撒手而去的郭威当然不可能预知在他死后那个更加惊心动魄的未来,但他却为结束这个乱世打开了第一把锁。他全力推出的那个接班人,终将改变历史。
9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二十一日,三十二岁的柴荣登上皇位,成为刚刚建立三年的后周王朝第二任皇帝。后周王朝内部并没有因为皇位更迭发生太大的动荡。毕竟郭威去世一年前未雨绸缪的努力,早已消除了柴荣继位的各种隐患和阻碍。但对北汉皇帝刘崇来说,这个消息却如一针兴奋剂。三年前的晋州之战,刘崇吃了大亏,他无时不刻不在想着卷土重来,现在郭威死了,他又一次燃起了复仇之火。
刘崇立即派人出使辽国,请求辽军共同南下。“睡王”耶律璟努力睁开睡眼惺忪的大眼,看完刘崇的亲笔信,大手一挥,当即派遣猛将杨衮率骑兵一万前往太原。杨衮本是汉人,出生于燕地,但随着燕云十六州并入契丹疆域,杨衮也成了契丹国人。从军之后,杨衮表现出众,步步高升,等到耶律德光南征时,已成为契丹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还被契丹皇帝赐名耶律敌禄。辽国派出这样的猛将强兵相助,让刘崇欣喜若狂。会合了辽军,他立即宣布亲征,率领大军直扑中原门户潞州。
沉寂了近三年的北汉突然大举南侵,令中原措手不及。登基不到一个月的柴荣猝然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负责潞州一线防御的是后周将领李筠。在后周诸将中,李筠绝非等闲之辈。此人自幼善骑射,号称能开百斤硬弓,早在后唐末帝年间便脱颖而出,成为控鹤指挥使。后晋被灭之时,整个中原都陷入对辽军的恐慌之中,李筠却毅然率部反击,联合晋军余部在河北连败辽军,收复镇州,名声大噪。郭威对此将极为欣赏,称帝后命李筠为昭义节度使,镇守北方门户潞州。强敌突然来袭,李筠自然不敢怠慢,一面急报京城,一面整兵迎战。李筠的如意算盘是,在潞州以北的太平驿与敌军周旋,然后等待援军的到来。
但汉、辽联军行动之快远远超出了李筠的预料。李筠刚在太平驿安下营垒,敌军已逼近至十余里外的梁侯驿。李筠决定孤注一掷,以快制快,他命部将穆令均领兵突袭敌军大营。但杨衮可不是吃素的,他早已伏兵于营外,等着后周军队自投罗网。穆令均刚一攻到营前,便立马被辽军骑兵包了饺子。一场混战之后,后周全军覆没,穆令均战死。刚一接战,便损失了一半人马。李筠知道,这样的对手不是自己一支孤军能够顶得住的,他立马逃回潞州,据城死守。
心急如焚。朝堂上,郭威提出要御驾亲征。这次反对的是老臣冯道。在冯道看来,正当盛夏,天气炎热,一旦出兵,吉凶难测。他提出,这种时候,御驾不宜妄动。郭威当即道:“兖州贼寇凶悍,不可轻敌。如果我不能亲征,就让我儿前往讨贼!”在郭威看来,上一次已经给了王峻面子,现在战事不顺,他应该不会再出来阻扰。没想到一提到柴荣,王峻又应声而出。道理还是跟上次一样,而态度依然坚决,简直毫无商量的余地。
郭威脸上的表情很难看。不错,我曾经把你当大哥,你也帮了我不少,但这是我的家事,你王峻是不是有点太自以为是了。大臣们都感觉到了异样,朝堂上的气氛就像要凝固一样。“三天之后,朕御驾亲征!”郭威恨恨地憋出了这句话。
是年五月,郭威率军亲征兖州。外援断绝,突围无望,后周皇帝御驾亲征,不拿下兖州誓不摆休,这样的形势让兖州城中军心动摇。慕容彦超也感到了恐惧,无计可施之下找来方士问卦。方士故弄了一番玄虚之后说:“现在土星已运行到角、亢二宿,而角、亢是兖州的分野,想保住兖州,必须求土星保佑!”慕容彦超如捞到了救命稻草,赶紧在城里建起祠堂,天天求天上星宿保佑。但再虔诚的祈祷也没能保住慕容彦超的性命。半月之后,兖州城终于在后周军没日没夜的猛攻下陷落。慕容彦超带着妻子投井而死,兖州平定。
得胜回师的郭威心里却充满了愤怒。前方战事方息,后方关于王峻闹脾气撂挑子的报告已纷至沓来。出征之前,郭威把不少要紧事都委托给自己的老部下枢密副使郑仁诲、皇城使向训、团练使李重进等人,想晾一晾狂妄的王峻。没想到王峻却勃然大怒。皇帝还在兖州指挥攻城,王峻却一纸文书,说自己病了,要求辞职退休。郭威派使者好言劝慰,王峻却不依不饶,毫无反悔之意。过了没多久,各地节度使支持保举王峻的书信却不断交到郭威手里。郭威一看便知,这是王峻搞的名堂,一面以辞职要挟,一面却游说和自己交好的藩镇将领,让他们来打气说话。王峻这一搞,岂不是把我这个皇帝架在火上烤?
回到开封,郭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再派大臣去请王峻出山,同时宣布“爱卿倘若还不来上朝,朕将亲自去请!”闹够了脾气,赚足了面子的王峻这才大摇大摆到岗上班。看着得意洋洋的王峻,郭威心中怒火翻腾。虽然表面上好言抚慰,但他已然看清,此人不除,终成心腹之患。
而远在澶州的柴荣也同样心急如焚。不久前,他收到了来自辽国内部的一封密报。密信是在辽国当学士的李浣写的。李浣本是汉人,哥哥还在后周朝廷里做官。早已有叛归中原之心的李浣在信中说:“辽国新主耶律璟年轻昏庸,喜好玩耍,不理政事。每日只是摆酒畅饮,直到午后才起床,人称睡王。朝廷倘若能够用兵,必定取胜;不然的话,与其讲和,也必定成功。但无论如何都宜速行,否则夜长梦多。”一直密切关注辽人动向的柴荣如获至宝,他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辽主如此昏庸,如果能乘此北伐,或许有取胜的希望。兴兵北伐,非同小可,当然要获得皇帝的支持才行。柴荣当即上书请求前往开封面见皇帝。但自己的请求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朝廷驳回。柴荣暗中一打听,原来自己的请求统统被枢密使王峻束之高阁,视而不见。柴荣怒火万丈,千方百计阻断自己和父皇的联系,这王峻到底是何居心?
不久,黄河沿岸多处决堤,中原水患大起,王峻受命前往现场处理水灾。柴荣看准机会,一封急报再次呈到朝廷,请求进京面圣。这一次没有王峻作梗,果然顺利获批。柴荣当即直奔开封,面见郭威。
见到父亲,柴荣大吃一惊。不过两年时间未见,郭威竟然像老了十岁。难道这万众膜拜的龙椅之上,真的如此凶险,会榨干一个人所有的激情和精力?“父亲,在辽为官的李浣密报,辽国新主耶律璟昏庸无能,正是对其用兵的大好时机。我思虑再三,这等良机断然不可失去!”柴荣一边说,一边将书信呈上。
郭威仔细地读着这封从遥远的辽国传回的密信,他的表情凝重而平静。终于,他看完了信,缓缓抬起头。柴荣听到的是一声沉重而苍老的叹息,这和数年前雄心万丈的父亲判若两人。柴荣全身一凉,如坠冰窟。
8流年一局棋
“如李浣所述属实,确是北进良机……”郭威看了看满眼期待的儿子,苦笑道:“只是,当前中原正处多事之秋,此时大举伐辽,确实力不从心,暂且缓缓吧。”柴荣惊诧万分。三年前在邢州,那时中原的国力尚不如现在。况且北汉威胁已解,徐州、兖州先后平定,为何父亲会说出“多事之秋”这样的话?柴荣心事重重地迈出殿门,一丝不祥的预感浮上心头。
柴荣不知道,自东征归来之后,郭威身体一直不适。衰老突如其来,甚至让郭威自己也措手不及。这些天,他明显感觉到曾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正悄悄从身体里滑走。他知道,为了这个天下,他必须尽快确定中原王朝的接班人。而现在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柴荣无疑是最合适的。但偏偏最为倚重的大臣王峻对柴荣百般打压,镇守邺都的天雄节度使王殷也同样居功自傲,在河北专横不法,与王峻内外呼应。这些心病不除,柴荣势必无法顺利接班,刚刚安定下来的中原势必将再掀风浪。他何尝不想趁此良机,光复幽燕,扬名史册,但腹心之疾不解,又岂敢大举用兵?
看着柴荣失望而去的背影,郭威心如刀绞。虽然他早已把柴荣视作亲生儿子,但有些话,只能藏在心底;有些事,只能默默去做。也许,这就是万人之上的代价;也许,这就是孤家寡人的含义。寒风迎面而来,侵入骨髓,站在殿门前,郭威高大的身躯竟然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个秋天,对他来说格外寒冷。
柴荣黯然离开京城,而他的到来却让王峻暴跳如雷。得知消息的王峻甚至不顾滔天的洪水,当即飞马回京。回到枢密院一查问,柴荣这次申请面圣原来是得到了宰相范质的同意。气急败坏的王峻铁青着脸,大步走到了郭威面前。“皇上,宰相范质、李谷二人轻慢政事,人多怨言,狼狈为奸,我以为不宜再为相,应以枢密直学士陈观、端明殿学士颜衎取而代之!”
郭威被震惊得半响说不出话。范质、李谷都是郭威极为倚重的股肱之臣。范质,九岁能诗文,十三岁读诗经,十四岁便招生收徒,满腹经纶,名满天下,还在后晋时便深受朝廷器重。而李谷,器宇宏大,沉着坚韧,又精谋略,人称“可敌十万雄兵”。这样的人才,什么时候又得罪了王峻?
郭威猛然醒悟,此次柴荣进京,恰好在王峻外出之际,未经过王峻而得到了二位宰相的同意,这肯定让一向忌惮柴荣的王峻勃然大怒。王峻这是在故意撒气。
王峻欺人太甚!郭威只觉得心头一股无名火起,胸口一闷,竟痛彻心扉。王峻骄横自大,目中无人,这些他都可以容忍。但他决不能容忍王峻阻碍他儿子的未来,阻碍这个王朝的未来。他已经年满五十,再也没有时间去实现那些梦想,但他至少要为柴荣扫清阻碍。
“调换宰相是大事,不可仓促决断,待朕再考虑一番。”郭威虚弱地抬起手,缓缓道。没想到王峻上前一步,相逼更甚,大有不答应誓不罢休的。郭威苦笑道:“如今正是寒食节,等待休假结束,就照爱卿所奏办理。”王峻这才志得意满而去。
殿门被关上的那一刻,郭威只觉得血气翻涌,竟再也坐立不住,翻倒在地。内侍们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扶起病痛难忍的皇帝。“速传李重进来见我!”忍住心间的剧痛,郭威咬牙道。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威猛善战,统领禁军。内侍们知道,郭威这时候急召李重进,是要准备动手了。
三天后,寒食节假期已满。郭威急召王峻及各位大臣入朝。王峻兴冲冲地进了皇宫,刚到殿外,便见到了杀气腾腾的李重进。一声令下,王峻被一拥而上的禁军士兵五花大绑,如粽子般丢进了偏殿。
看着面面相觑的众大臣,郭威声泪俱下:“王峻欺朕太甚,欲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只有一子,王峻却处处阻碍,不让我父子相见。朕重用此人为枢密使,又兼任宰相,竟然还向朕要求兼任平卢节度使,简直是贪得无厌!你们说,目中无君如此,谁能忍受!”听着郭威凄凄惨惨地痛斥王峻的所作所为,众大臣尽皆默然。他们实在没有想到,王峻竟能把皇帝逼到这个份上。
第二天,诏令下达,贬王峻为商州(今陕西省商州市)司马,逐出京城。王峻到了商州,情绪极度沮丧之下加之水土不服,很快便患病而死。王峻一死,郭威当即下诏,调柴荣进京,任命为开封尹,封晋王。现在,全天下人都知道,后周皇位,已非柴荣莫属。
除掉王峻,郭威让王殷的儿子前往邺都,向王殷告知王峻获罪之事。郭威的意思很明显,一是安抚,二是震慑。在柴荣顺利接班之前,他实在不希望内部再起纷争。没想到王殷的反应却出乎意料,此人竟像打了鸡血一般激动,三次上表请求进京入朝。郭威顿时疑心大起。莫非此人早已不安心一个小小的邺都,这么快就觊觎上了王峻空出来的位置?
不久,成德节度使何福进入朝面见,将王殷在邺都盘剥百姓、专横不法之事一股脑倒了出来。郭威又惊又怒。邺都,河北重镇,更兼手握天雄精兵,一旦这里出事,那还了得?
恰好,王殷要求进京的请求又奏了上来。郭威当即顺水推舟,调王殷为京城内外巡检。没想到王殷到了京城,性子依然不改,当上了这个“首都卫戌区司令”,更加自命不凡。每次外出巡视,随从不下数百人,极尽排场,观者无不耸然。
郭威终于对王殷失去了耐心。入秋以来,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如果天命如此,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让皇位能顺利交给养子柴荣。为了这,他不惜心狠手辣。
看着病情日渐沉重的皇帝,大臣们也慌了。终于有人出了个主意,既然药石无效,不如举行祭天大典,求求老天爷保佑。郭威惨然一笑,他从来就不相信能靠这个获得生命的延续。不过,这个虚幻的典礼在郭威看来却是剪除祸患的好机会。
祭天大典的准备工作在开封南郊紧锣密鼓地拉开了架势。王殷带着大队人马耀武扬威地在工地巡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盛大的秀场,却正是为他挖好的坟墓。祭天大典即将开始,郭威忽然急召王殷入宫。不知就里的王殷刚到滋德殿,便被武士逮捕。一纸诏书抛出,王殷密谋趁祭天大典发动叛乱,流放登州。郭威当然不会再给王殷活命的机会,王殷刚出京城,便被追兵乱刀砍死。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初一,郭威坐在杏黄大轿上被抬到了大典现场。曾经呼风唤雨的一代豪杰如今竟已难以起身。
郭威努力抬起头,看到猎猎的旗帜,高大的祭坛,还有碧蓝的天空。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那个漫天风雨的午后。在他最落魄最茫然的时刻,遇见了即将成为他妻子的那个女人。自此以后,他的人生柳暗花明,顺风顺水。但此时,他却终究要成为时间的手下败将。能延续他亲手缔造的王朝生命的人,当仁不让地落到了爱妻侄儿柴荣的身上。自己的这一生,注定和柴家人纠缠不清,相依相偎。这难道不是命运?一丝微笑浮上郭威的嘴角。站在他身旁的柴荣有些不解地看着父亲那显得唐突而诡异的笑容。此时的柴荣,当然不会想到,郭威的微笑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祭完天地的郭威病势更加沉重,他终于倒在了病榻上。当他意识到自己很可能再也起不来时,立即下诏,加封柴荣兼任侍中,管理京城内外兵马。现在,他已经为儿子的继位扫清了一切障碍,接下来就要看柴荣自己了。
而此时,柴荣正被蜂拥而来的内外事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侍中兼开封尹,意味着京城乃至全国的大小事务都要他拍板点头。柴荣全身心投入到巨大的挑战中,父亲病重,自己无论如何要帮父亲把这个重担挑起。
正所谓“旁观者清”。柴荣身在局中,忽略了更重要的事,他手下一个叫曹翰的幕僚却看得很清楚。曹翰私下对柴荣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晋王将是皇位的继承人。现在皇上病重卧床,大王应当入宫侍侯,怎么还在外面忙这些杂事呢!”曹翰的话让柴荣猛然醒悟。如此时刻,真正应该为父亲挑起的重担不是这些纷繁杂事,而是天下。
柴荣连夜进宫,住在郭威寝宫之侧,昼夜侍奉。很快,诏令再度传出,皇帝病危,各部暂停奏报具体事务,如有重大紧急事情,一律向晋王柴荣禀报定夺。此令一出,人心渐安。皇帝病重的消息正在朝堂内外越传越疯,许多人都忧心忡忡,害怕皇帝一旦驾崩,这个王朝又将分崩离析。如今柴荣已提前接班,人们对王朝命运不确定性的焦虑渐渐平息。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郭威在病榻上紧急召见柴荣。柴荣一进滋德殿就看到了父亲衰弱但却期盼的眼神,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泉涌。
“我已病入膏肓,回天无术。已留下遗诏传位于你。我死之后,你可即位,不可迁延。”郭威声若游丝,在柴荣听来,却字字震耳。郭威又缓缓道:“从前我西征路过关中,看到唐朝皇陵全被盗掘,无一幸免,都是因为厚葬之风惹的祸。现在中原疲敝,国库空乏,我死之后,安葬一切从简,用纸衣、瓦棺下葬即可。所有工匠役徒都由官府出钱雇佣,不要麻烦当地百姓……”
听到此时,柴荣已悲痛至极,难以抬头。
郭威深深吸了口气,渐渐露出一丝笑意。“当世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可为你左膀右臂,辅佐你成大业。枢密副使王仁镐、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都是忠勇善战之将,我已传诏,将此四人兼任地方节度使,足可拱卫京师,匡扶皇室。”
柴荣没有想到,病痛中的父亲竟然已经为他做了这么多。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北伐的大好机会出现时,父亲会沉重无奈地说出“多事之秋”这四个字;为什么做事一向稳重宽厚的父亲会毫不手软地除掉心腹重臣王峻、王殷。这一切,都只为了能顺利地传位给他。
郭威颤抖的手抚上了柴荣的额头。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接下来要做什么。那曾经也是他渴望去做的事。他的战役已经结束了,而属于柴荣的战役才刚刚开始。他轻轻用手拂去柴荣脸颊上的泪水,缓缓道:“天意如此,我儿无需悲伤。所谓‘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我恰好知天命之年而去,也算喝完了人生这三杯酒,功德圆满。只是,这局棋才刚刚开始,剩下的棋局只有留给你了。我知你素有大志,其他我都不担心。只希望你记住一点:刚者易折,欲速不达,凡事不可过于执着,也不可过于急躁。”
历经半生沧桑的郭威,当然深深地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更懂得隐藏在这句简单谚语后的沉重与无奈。在他看来,柴荣胸有大志,智勇双全,但却过于刚烈执着。也许,经历了更多时间和磨砺,儿子才会懂得妥协与放弃。而一个真正高明的棋手,不仅知进取,更懂得放弃。
但梦想如此浓烈,又怎能不让人魂牵梦萦。
清泪从郭威的眼角缓缓滑落,一代豪杰泯然而逝。这位后周王朝的创立者,历经四朝,搏杀半生,四十七岁才登上皇位,仅仅三年便因病驾崩。在知天命之年撒手而去的郭威当然不可能预知在他死后那个更加惊心动魄的未来,但他却为结束这个乱世打开了第一把锁。他全力推出的那个接班人,终将改变历史。
9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二十一日,三十二岁的柴荣登上皇位,成为刚刚建立三年的后周王朝第二任皇帝。后周王朝内部并没有因为皇位更迭发生太大的动荡。毕竟郭威去世一年前未雨绸缪的努力,早已消除了柴荣继位的各种隐患和阻碍。但对北汉皇帝刘崇来说,这个消息却如一针兴奋剂。三年前的晋州之战,刘崇吃了大亏,他无时不刻不在想着卷土重来,现在郭威死了,他又一次燃起了复仇之火。
刘崇立即派人出使辽国,请求辽军共同南下。“睡王”耶律璟努力睁开睡眼惺忪的大眼,看完刘崇的亲笔信,大手一挥,当即派遣猛将杨衮率骑兵一万前往太原。杨衮本是汉人,出生于燕地,但随着燕云十六州并入契丹疆域,杨衮也成了契丹国人。从军之后,杨衮表现出众,步步高升,等到耶律德光南征时,已成为契丹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还被契丹皇帝赐名耶律敌禄。辽国派出这样的猛将强兵相助,让刘崇欣喜若狂。会合了辽军,他立即宣布亲征,率领大军直扑中原门户潞州。
沉寂了近三年的北汉突然大举南侵,令中原措手不及。登基不到一个月的柴荣猝然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负责潞州一线防御的是后周将领李筠。在后周诸将中,李筠绝非等闲之辈。此人自幼善骑射,号称能开百斤硬弓,早在后唐末帝年间便脱颖而出,成为控鹤指挥使。后晋被灭之时,整个中原都陷入对辽军的恐慌之中,李筠却毅然率部反击,联合晋军余部在河北连败辽军,收复镇州,名声大噪。郭威对此将极为欣赏,称帝后命李筠为昭义节度使,镇守北方门户潞州。强敌突然来袭,李筠自然不敢怠慢,一面急报京城,一面整兵迎战。李筠的如意算盘是,在潞州以北的太平驿与敌军周旋,然后等待援军的到来。
但汉、辽联军行动之快远远超出了李筠的预料。李筠刚在太平驿安下营垒,敌军已逼近至十余里外的梁侯驿。李筠决定孤注一掷,以快制快,他命部将穆令均领兵突袭敌军大营。但杨衮可不是吃素的,他早已伏兵于营外,等着后周军队自投罗网。穆令均刚一攻到营前,便立马被辽军骑兵包了饺子。一场混战之后,后周全军覆没,穆令均战死。刚一接战,便损失了一半人马。李筠知道,这样的对手不是自己一支孤军能够顶得住的,他立马逃回潞州,据城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