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周琳的古代幸福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福生被大哥这话说得摸不着头脑,不过媳妇还等着,他听听也就放一边了,只催着大哥赶紧走。
到了福生家,蒋大一脸期待地看着周琳,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弟妹,我听二弟说你给我寻了个赚钱的门路,是真的吗?”
周琳看蒋大这么急,也没卖什么关子,直接就说了自己的意思,“我看大哥编的箩筐,手艺也是顶好的,就是样子太简单了,也没什么新意,所以才卖不上价。大哥没想过试着编些别的东西来卖吗?”
蒋大一听还是编藤条那些东西,顿时失望起来,无精打采地说,“都是山里常见的藤条,就是编出花来,还能卖出天价不成?”都是成本极低的东西,也就费个手工,谁会花大价钱买这些东西。
其实这就是蒋大不自信了,要知道后世,但凡沾上“手工”的东西,就没有便宜的。就说现在,虽说村里人谁不会编上几个东西,但是手艺特别好的还真不多。要是多开发点新品,做些新颖别致的藤编,肯定是不愁卖的。
周琳知道光靠说是无法让蒋大信服的,就直接举了几个例子,“大哥不要觉得藤编上不得台面,藤条不仅能编筐、蓝、盒、箱”,也能编椅、几、桌,甚至花架、书架,乃至套客厅、书房家具,好看又实用,肯定不愁销路。”
不过这些藤编明显跟箩筐、箱盒不是一个档次的,福生就蒋大说,“大哥到时候编了成品出来,可不能再去街上摆摊子了,到时候就放在我们木枋里代卖吧。”就算同样的东西,摆在高档的店铺里可比路边临时的摊位卖的价格高多了。
“到时候给大哥我们一成的代卖费就行。”亲兄弟明算账,占了木枋的地方,自然得出代理费。升米恩,斗米仇,她可不想让蒋大以后把自家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的,若是等哪天再不帮了,再怨恨上他们就坏了。说完周琳下意识看了福生一眼,担心他会觉得自己把钱看得太重。
不过福生哪会这么想她,虽然他也觉得那一成代卖费其实没有必要收,但媳妇都主动帮大哥了,自然不是图这点钱,想来是有她的用意了。因此,迎上周琳探究的目光,也就茫然地回了个笑脸。周琳顿时泄了气,就不能指望这人脑子里能想到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而这边蒋大听了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觉得自己的脑子就是太僵化了,怎么没想到藤条还能编这些东西呢。他若有所思地跟周琳说,“多谢弟妹指点了,不过说代卖什么还有点早,我先回去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编出来再说。”
虽然他也觉得自己手艺不错,但弟妹说得好多东西都比较复杂,他还得多尝试多练习一番,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吃这碗饭。要是真能成,他自然不会舍不得那点代买费。毕竟二弟也是一家子了,没有义务白白帮自己,这点他如今也看得清了。
☆、第64章万事开头难
还好十月里正是滕条刈割的时节,为了年前多赚点钱,蒋大原本就屯了不少滕条。幸亏没有都编了箩筐,这下用来练手的原材料就不缺了。
蒋大把采割回来的藤条经过水煮、薄皮后,又用热水抽提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漂白。以免滕条变黑,编出来的东西不美观。蒋大知道自己眼下要编的东西跟以往那些农家用的箩筐提篮不同,这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做得十分细致。
把滕条经过初步的处理后,蒋大就开始试着编制一套简单的桌椅出来。原本他觉得凭着自己的手艺,应该不难做到。但是没想到的是,等他终于编出一个靠背藤椅时,才发现不但样子不美观,还不大结实。有的地方松,有的地方紧,放到地上都不稳当。
此时的蒋大并没有灰心,他马上拆了又重新编了一遍,这回样子就好看多了。他把藤椅放好,自己上去坐了一下试试。谁知道刚在上面晃了几下,藤椅就散架了,蒋大也摔了一个屁股蹲。
作为村里数一数二的藤编行家,蒋大并不信这个邪,一遍两遍不成,那就十遍二十遍。反反复复折腾了十几遍,他终于编出了一个样子大方又结实耐用的藤椅。这回无论怎么摇晃都不会散架,连走形都没有,可见是成功了。
这时已经到了十一月,滴水成冰的季节,因为编藤需要时刻保持双手的湿润,碰触藤条的时候还容易刺伤手,蒋大的手早已是又红又肿,还生了不少冻疮。不过看着面前的成品,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都说万事开头难,果然,等蒋大把剩下的三把藤椅和一个八仙桌都编好,加起来也才用了半个多月。刚一完工,他就请了周琳过目,让弟妹看看做成这样能不能过关。
周琳看着蒋大的作品,也不得不佩服,他生来就是吃这碗饭的。听说蒋大小时候跟福生一起学木匠和木雕,怎么努力都没有福生做得出色,还因此对弟弟起了隔阂。但是若论起藤编,福生是无论如何都不及蒋大的。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看有没有发现了。
不过,周琳虽然也承认蒋大的藤编功底很扎实,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样式太过中规中矩,花色简单,没有创意。大概是眼界不够开阔,缺乏想象力的缘故。这也不能怪蒋大,毕竟他长这么大,去的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镇上了,又能去哪里开眼界呢。
针对这个问题,周琳也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大哥的手艺是不用说的,但是这些东西摆出去,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高价来买。要是卖得贱了,又赚不了几个钱。要想赚大钱,还是得做一些有新意的东西,还可以再上面编一些时兴的花样。”
接着周琳随口就说了几样,比如光藤椅就可以编成龙凤椅、孔雀椅、梅花椅、兰花椅等几种,还可以编屏风、书架、花架、花瓶、、花篮,乃至小儿喜欢的玩具,都可以尝试一下。
被弟妹嘴里的新鲜玩意说得晕头晕脑,蒋大无奈地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用这些粗笨的藤条真的能编出来吗?”蒋大对此心怀疑虑,不太相信。
看来在这个时候,人们还没发现藤皮的用处。周琳笑了笑,指着面前的桌椅说,“大哥编这些东西,怕是用了不少藤条,想来剥下来的藤皮也不少,不知道大哥都怎么处置了?”
这藤皮还能怎么处置?蒋大理所当然地说,“自然晒干了留着烧火啊,不然还能有什么用?”
“大哥真是浪费东西,这藤皮可是好东西,质地柔韧,不但能配合着藤条编织出很多图案,还能单独拿来编织成布匹一样的东西,裁剪一下也可以有很多用途。”周琳惋惜地说。
看来是自己有眼不识宝物了,蒋大想想先前烧掉的那些藤皮,只觉得一阵肉疼,那烧掉的可都是钱啊。但是,那些听着就知道很好看的花样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只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个没见过市面的,就算有了材料,我也没法凭空想象出来那些雀啊鸟啊之类的东西。”
这倒是个问题,周琳还不确定这个时代有没有类似家居装饰品的图册卖,没有贸然出声。倒是福生想到了一个取巧的法子,他跟蒋大说,“若是大哥没有什么主意,可以先去镇上的茶楼、酒楼去逛逛,看到样式好的,回来就自己试着编出来。”
周琳对福生的提议却不赞成,她说,“但凡家具摆设出色的,都是富贵人家出入的场合,大哥要是去的话,怕是要不少花费。还不如让大哥去书店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图册。特别是古时名人爱用的器具摆设,大哥都可以试着做一做,那些有闲钱的读书人怕是喜欢得很。”
文人最是喜欢追逐名人效应了,而且藤编制品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正适合这些清高的读书人。
“大哥回头可以试着做一批箱笼、画筒、笔筒、花架这样的小件,推了车在学堂外边卖着试试。最好在上面编一些梅兰竹菊之类的花纹,应该能讨读书人的喜欢。”
大件的器具就可以慢慢琢磨,做出来之后挑了样品摆在木枋里展示。若是有人看中了,买走了,就再补一件新的过来。不然若是一股脑的都放在木枋,怕是自家的生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是乐意在力能所及的前提下帮助一下身边的人,但要是为此损害自己的利益,她还是做不到的。
蒋大自嘲地笑笑,“没想到我这二十多岁的人了,还要学着去看书本子。”虽然只是画册,也可称得上是书了,还真是不可思议。
说到看书,周琳这才意识到,自家男人还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就跟蒋大说,“大哥别觉得认字没什么用,就光想着看看上面的画就行。等回头大哥挣了钱,还是要有个自己的铺子,到时候可还要算账看账本,怎么也不能做个睁眼瞎啊。我过两天去把宝儿开蒙的书抄一遍回来,教给福生,你也跟着学一学吧。”
虽然蒋大觉得认字这种事,没有点慧根的人是学不来的。但是弟妹好心要教了,他也不能不识趣,那就跟着学一学吧,正好回家还能教一教淘淘。
可惜淘淘似乎没有长那根爱学习的筋,反而整天兴致勃勃地跟着蒋大学藤编,一双小胖手骨头还没长硬,就拿着藤条跃跃欲试。蒋大恨铁不成钢,硬扳也扳不过来,只能放弃了让儿子做个体面人的想法。
不过这样也好,自家的藤编技术也算后继有人了。但是大冬天里做藤编,他一个大人都觉得辛苦,就更不舍不得儿子去学了。还是等几年大了点,再让他开始学吧,现在就跟着自己看看就行。
等蒋大终于抽了空准备去镇上买画册,没想到最后却气鼓鼓地空手而归了。
那天蒋大到了镇上,问了几个人,才知道书肆都在学堂的那条文华街。等他七拐八拐终于到了文华街,看着几间装饰得风雅气派的书肆,踟蹰了好半天才鼓起勇气挑了一家稍小一点的门脸进去。
没想到还没等蒋大进门,他就被书肆的掌柜拦住了。那清瘦的掌柜一看就是个有文化的,蒋大不由得心生敬意,好声好气地问,“掌柜的,我想买几本画册,就是那种......”
结果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瘦掌柜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鄙夷地说,“看你这打扮,也不是读书人吧?是家里有人读书?”
蒋大不知道掌柜的问这些是什么道理,只能如实回答,“我不是读书人,家里也没有什么人读书,我买画册是......”
“走走走,一个乡下人还想来书肆买书?充什么大头?我们这随便一本书都够你家吃上两年饭了,你买得起吗?还是回家伺候那几亩地吧,别异想天开了。”那掌柜大冬天的摇着把纸扇,连连把蒋大往外面赶。
说实在的,被人这样... -->>
福生被大哥这话说得摸不着头脑,不过媳妇还等着,他听听也就放一边了,只催着大哥赶紧走。
到了福生家,蒋大一脸期待地看着周琳,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弟妹,我听二弟说你给我寻了个赚钱的门路,是真的吗?”
周琳看蒋大这么急,也没卖什么关子,直接就说了自己的意思,“我看大哥编的箩筐,手艺也是顶好的,就是样子太简单了,也没什么新意,所以才卖不上价。大哥没想过试着编些别的东西来卖吗?”
蒋大一听还是编藤条那些东西,顿时失望起来,无精打采地说,“都是山里常见的藤条,就是编出花来,还能卖出天价不成?”都是成本极低的东西,也就费个手工,谁会花大价钱买这些东西。
其实这就是蒋大不自信了,要知道后世,但凡沾上“手工”的东西,就没有便宜的。就说现在,虽说村里人谁不会编上几个东西,但是手艺特别好的还真不多。要是多开发点新品,做些新颖别致的藤编,肯定是不愁卖的。
周琳知道光靠说是无法让蒋大信服的,就直接举了几个例子,“大哥不要觉得藤编上不得台面,藤条不仅能编筐、蓝、盒、箱”,也能编椅、几、桌,甚至花架、书架,乃至套客厅、书房家具,好看又实用,肯定不愁销路。”
不过这些藤编明显跟箩筐、箱盒不是一个档次的,福生就蒋大说,“大哥到时候编了成品出来,可不能再去街上摆摊子了,到时候就放在我们木枋里代卖吧。”就算同样的东西,摆在高档的店铺里可比路边临时的摊位卖的价格高多了。
“到时候给大哥我们一成的代卖费就行。”亲兄弟明算账,占了木枋的地方,自然得出代理费。升米恩,斗米仇,她可不想让蒋大以后把自家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的,若是等哪天再不帮了,再怨恨上他们就坏了。说完周琳下意识看了福生一眼,担心他会觉得自己把钱看得太重。
不过福生哪会这么想她,虽然他也觉得那一成代卖费其实没有必要收,但媳妇都主动帮大哥了,自然不是图这点钱,想来是有她的用意了。因此,迎上周琳探究的目光,也就茫然地回了个笑脸。周琳顿时泄了气,就不能指望这人脑子里能想到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而这边蒋大听了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觉得自己的脑子就是太僵化了,怎么没想到藤条还能编这些东西呢。他若有所思地跟周琳说,“多谢弟妹指点了,不过说代卖什么还有点早,我先回去试试,看自己能不能编出来再说。”
虽然他也觉得自己手艺不错,但弟妹说得好多东西都比较复杂,他还得多尝试多练习一番,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吃这碗饭。要是真能成,他自然不会舍不得那点代买费。毕竟二弟也是一家子了,没有义务白白帮自己,这点他如今也看得清了。
☆、第64章万事开头难
还好十月里正是滕条刈割的时节,为了年前多赚点钱,蒋大原本就屯了不少滕条。幸亏没有都编了箩筐,这下用来练手的原材料就不缺了。
蒋大把采割回来的藤条经过水煮、薄皮后,又用热水抽提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漂白。以免滕条变黑,编出来的东西不美观。蒋大知道自己眼下要编的东西跟以往那些农家用的箩筐提篮不同,这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做得十分细致。
把滕条经过初步的处理后,蒋大就开始试着编制一套简单的桌椅出来。原本他觉得凭着自己的手艺,应该不难做到。但是没想到的是,等他终于编出一个靠背藤椅时,才发现不但样子不美观,还不大结实。有的地方松,有的地方紧,放到地上都不稳当。
此时的蒋大并没有灰心,他马上拆了又重新编了一遍,这回样子就好看多了。他把藤椅放好,自己上去坐了一下试试。谁知道刚在上面晃了几下,藤椅就散架了,蒋大也摔了一个屁股蹲。
作为村里数一数二的藤编行家,蒋大并不信这个邪,一遍两遍不成,那就十遍二十遍。反反复复折腾了十几遍,他终于编出了一个样子大方又结实耐用的藤椅。这回无论怎么摇晃都不会散架,连走形都没有,可见是成功了。
这时已经到了十一月,滴水成冰的季节,因为编藤需要时刻保持双手的湿润,碰触藤条的时候还容易刺伤手,蒋大的手早已是又红又肿,还生了不少冻疮。不过看着面前的成品,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都说万事开头难,果然,等蒋大把剩下的三把藤椅和一个八仙桌都编好,加起来也才用了半个多月。刚一完工,他就请了周琳过目,让弟妹看看做成这样能不能过关。
周琳看着蒋大的作品,也不得不佩服,他生来就是吃这碗饭的。听说蒋大小时候跟福生一起学木匠和木雕,怎么努力都没有福生做得出色,还因此对弟弟起了隔阂。但是若论起藤编,福生是无论如何都不及蒋大的。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看有没有发现了。
不过,周琳虽然也承认蒋大的藤编功底很扎实,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样式太过中规中矩,花色简单,没有创意。大概是眼界不够开阔,缺乏想象力的缘故。这也不能怪蒋大,毕竟他长这么大,去的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镇上了,又能去哪里开眼界呢。
针对这个问题,周琳也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大哥的手艺是不用说的,但是这些东西摆出去,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高价来买。要是卖得贱了,又赚不了几个钱。要想赚大钱,还是得做一些有新意的东西,还可以再上面编一些时兴的花样。”
接着周琳随口就说了几样,比如光藤椅就可以编成龙凤椅、孔雀椅、梅花椅、兰花椅等几种,还可以编屏风、书架、花架、花瓶、、花篮,乃至小儿喜欢的玩具,都可以尝试一下。
被弟妹嘴里的新鲜玩意说得晕头晕脑,蒋大无奈地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用这些粗笨的藤条真的能编出来吗?”蒋大对此心怀疑虑,不太相信。
看来在这个时候,人们还没发现藤皮的用处。周琳笑了笑,指着面前的桌椅说,“大哥编这些东西,怕是用了不少藤条,想来剥下来的藤皮也不少,不知道大哥都怎么处置了?”
这藤皮还能怎么处置?蒋大理所当然地说,“自然晒干了留着烧火啊,不然还能有什么用?”
“大哥真是浪费东西,这藤皮可是好东西,质地柔韧,不但能配合着藤条编织出很多图案,还能单独拿来编织成布匹一样的东西,裁剪一下也可以有很多用途。”周琳惋惜地说。
看来是自己有眼不识宝物了,蒋大想想先前烧掉的那些藤皮,只觉得一阵肉疼,那烧掉的可都是钱啊。但是,那些听着就知道很好看的花样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只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个没见过市面的,就算有了材料,我也没法凭空想象出来那些雀啊鸟啊之类的东西。”
这倒是个问题,周琳还不确定这个时代有没有类似家居装饰品的图册卖,没有贸然出声。倒是福生想到了一个取巧的法子,他跟蒋大说,“若是大哥没有什么主意,可以先去镇上的茶楼、酒楼去逛逛,看到样式好的,回来就自己试着编出来。”
周琳对福生的提议却不赞成,她说,“但凡家具摆设出色的,都是富贵人家出入的场合,大哥要是去的话,怕是要不少花费。还不如让大哥去书店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图册。特别是古时名人爱用的器具摆设,大哥都可以试着做一做,那些有闲钱的读书人怕是喜欢得很。”
文人最是喜欢追逐名人效应了,而且藤编制品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正适合这些清高的读书人。
“大哥回头可以试着做一批箱笼、画筒、笔筒、花架这样的小件,推了车在学堂外边卖着试试。最好在上面编一些梅兰竹菊之类的花纹,应该能讨读书人的喜欢。”
大件的器具就可以慢慢琢磨,做出来之后挑了样品摆在木枋里展示。若是有人看中了,买走了,就再补一件新的过来。不然若是一股脑的都放在木枋,怕是自家的生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她是乐意在力能所及的前提下帮助一下身边的人,但要是为此损害自己的利益,她还是做不到的。
蒋大自嘲地笑笑,“没想到我这二十多岁的人了,还要学着去看书本子。”虽然只是画册,也可称得上是书了,还真是不可思议。
说到看书,周琳这才意识到,自家男人还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就跟蒋大说,“大哥别觉得认字没什么用,就光想着看看上面的画就行。等回头大哥挣了钱,还是要有个自己的铺子,到时候可还要算账看账本,怎么也不能做个睁眼瞎啊。我过两天去把宝儿开蒙的书抄一遍回来,教给福生,你也跟着学一学吧。”
虽然蒋大觉得认字这种事,没有点慧根的人是学不来的。但是弟妹好心要教了,他也不能不识趣,那就跟着学一学吧,正好回家还能教一教淘淘。
可惜淘淘似乎没有长那根爱学习的筋,反而整天兴致勃勃地跟着蒋大学藤编,一双小胖手骨头还没长硬,就拿着藤条跃跃欲试。蒋大恨铁不成钢,硬扳也扳不过来,只能放弃了让儿子做个体面人的想法。
不过这样也好,自家的藤编技术也算后继有人了。但是大冬天里做藤编,他一个大人都觉得辛苦,就更不舍不得儿子去学了。还是等几年大了点,再让他开始学吧,现在就跟着自己看看就行。
等蒋大终于抽了空准备去镇上买画册,没想到最后却气鼓鼓地空手而归了。
那天蒋大到了镇上,问了几个人,才知道书肆都在学堂的那条文华街。等他七拐八拐终于到了文华街,看着几间装饰得风雅气派的书肆,踟蹰了好半天才鼓起勇气挑了一家稍小一点的门脸进去。
没想到还没等蒋大进门,他就被书肆的掌柜拦住了。那清瘦的掌柜一看就是个有文化的,蒋大不由得心生敬意,好声好气地问,“掌柜的,我想买几本画册,就是那种......”
结果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瘦掌柜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鄙夷地说,“看你这打扮,也不是读书人吧?是家里有人读书?”
蒋大不知道掌柜的问这些是什么道理,只能如实回答,“我不是读书人,家里也没有什么人读书,我买画册是......”
“走走走,一个乡下人还想来书肆买书?充什么大头?我们这随便一本书都够你家吃上两年饭了,你买得起吗?还是回家伺候那几亩地吧,别异想天开了。”那掌柜大冬天的摇着把纸扇,连连把蒋大往外面赶。
说实在的,被人这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