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朱高炽厉声反驳。
朱高煦冷笑道:“四十万大军又如何?没有良将,兵再多,也不过是废物。平安、瞿能虽有些本事,但还不是张玉、朱能的对手,何况父王百战,威名赫赫,谁人敢应战?”
朱高炽愤怒地喊道:“你太过天真了!此时的北平防务,应该已完全掌控在平安手中!平安又是一个有手段的人,听闻皇上还给了他们任命军官的权力,一旦换上他自己的人,谁会听从我们的指挥?”
“就算是我们控制了北平府,新兵之策在我们抵达之前必然施行,你认为诸卫会冒死作战,还是享受新军福利?!若没有这些人,我们哪里来的十万兵马!”
“再说了,匆促起事,粮草、马匹、兵器尚未到齐,如何行事!难道说要吃百姓吗?没了百姓的支持,我们能走多远?建文帝手握天下,岂会坐视我等不管?”
朱高煦刚想反驳朱高炽,朱棣拍案而起,喊道:“够了!”
朱棣眼神中透着不甘,说道:“此事回藩地再议。”
武英殿。
朱允炆并没有醉卧不起,而是翻看着各地奏折,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大事件,称得上是国泰民安。
双喜走了过来,禀告道:“皇上,御马监郑和来了。”
朱允炆微抬眉头,让双喜请来。
郑和入殿,施礼之后,说道:“皇上,龙江船厂确实可建造远航大船,只不过船匠数量依旧太少,若想打造大船,形成规模,恐需数年之力。”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朕已下令,调集船匠,同时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设置船厂,调全国之力,打造远航船队。曹国公南下,也是为了造船做准备的。”
郑和连忙说道:“皇上思虑周全,臣已无问题,三年后,便可远航!”
朱允炆皱眉,三年时间,是有些长远了。
不过,远航之事,千头万绪,确实不能操之过急。
“朕任命你为水师副总兵,可以在水师中挑选一万军士,先行组建远航船队,当下朝廷战船以福船为主,下个南洋还是没问题的。告诉水师总兵陈瑄,朕允许你挑选任何人。”
“另外,做好水性训练,适当之时入海,向南至广州,往返运输货物,多经风浪,方可成长。若遇不可解决之事,直接来找朕。”
朱允炆严肃地安排道。
郑和激动地谢恩。
自己考虑到的,皇上都考虑到了,还有什么要求?
准备远航事宜吧!
朱允炆低头继续处理奏折,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看到一旁的双喜凝望着郑和远去的方向,便出言问道:“发什么呆?”
双喜陡然一惊,连忙跪地求饶。
“好了,朕只是问一句罢了,好好回话便是,不用动不动便跪。”
朱允炆皱眉道。
双喜连忙站起来,说道:“咱家只是见郑掌印既可督造船只,又可统兵,心生羡慕。不曾想残缺之人,也可建功立业。”
朱允炆呵呵笑道:“这世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你的位置,便是好好陪着朕,他的位置,便是开辟新的航线。”
双喜自然是明白这一点。
朱允炆在处理过奏折之后,便安排人交付通政司,然后伸展了下有些疲倦的身体,在双喜的陪伴下,走出武英殿。
明月一轮高挂,皎洁的月光安静的照影着大明宫殿。
静谧而秋凉的夜,让人舒坦。
马恩慧缓缓走了过来,对看着明月出神的朱允炆说道:“皇上可是有了雅兴?”
“雅兴?”
朱允炆苦涩地看着马恩慧。
马恩慧有些微醺,眼睛迷离地看着朱允炆,说道:“如此佳节,皇上不打算添一段佳话吗?”
朱允炆无奈地摇了摇头,看向明月,想了想,这个时候不是唐宋时期,可以剽窃李白、苏轼的诗词,装一把风流。
明清两代,真正像唐宋时期出名的诗词大家并不多,像是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后人就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的李梦龙、王世贞、李贽、袁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虽然都有诗词作品流传于世,但朱允炆背下来的可不多。
倒是有一首王世贞的作品,适合此情此景。
朱允炆恬不知耻地直接拿来用了,大明都是老子的,王世贞的诗词算什么,再说了,距离王世贞出世还一百年多呢……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朱允炆缓缓念道。
马恩慧吃惊地看着朱允炆,虽知他有些才华,但听闻如此富有哲思的诗词,还是有些意外。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臣妾也有此愿。”
马恩慧满心欢喜地说道。
朱允炆揽过马恩慧,看着明月,它此时是圆的,只是用不了几日,它便要残缺了。
”
朱高炽厉声反驳。
朱高煦冷笑道:“四十万大军又如何?没有良将,兵再多,也不过是废物。平安、瞿能虽有些本事,但还不是张玉、朱能的对手,何况父王百战,威名赫赫,谁人敢应战?”
朱高炽愤怒地喊道:“你太过天真了!此时的北平防务,应该已完全掌控在平安手中!平安又是一个有手段的人,听闻皇上还给了他们任命军官的权力,一旦换上他自己的人,谁会听从我们的指挥?”
“就算是我们控制了北平府,新兵之策在我们抵达之前必然施行,你认为诸卫会冒死作战,还是享受新军福利?!若没有这些人,我们哪里来的十万兵马!”
“再说了,匆促起事,粮草、马匹、兵器尚未到齐,如何行事!难道说要吃百姓吗?没了百姓的支持,我们能走多远?建文帝手握天下,岂会坐视我等不管?”
朱高煦刚想反驳朱高炽,朱棣拍案而起,喊道:“够了!”
朱棣眼神中透着不甘,说道:“此事回藩地再议。”
武英殿。
朱允炆并没有醉卧不起,而是翻看着各地奏折,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大事件,称得上是国泰民安。
双喜走了过来,禀告道:“皇上,御马监郑和来了。”
朱允炆微抬眉头,让双喜请来。
郑和入殿,施礼之后,说道:“皇上,龙江船厂确实可建造远航大船,只不过船匠数量依旧太少,若想打造大船,形成规模,恐需数年之力。”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朕已下令,调集船匠,同时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设置船厂,调全国之力,打造远航船队。曹国公南下,也是为了造船做准备的。”
郑和连忙说道:“皇上思虑周全,臣已无问题,三年后,便可远航!”
朱允炆皱眉,三年时间,是有些长远了。
不过,远航之事,千头万绪,确实不能操之过急。
“朕任命你为水师副总兵,可以在水师中挑选一万军士,先行组建远航船队,当下朝廷战船以福船为主,下个南洋还是没问题的。告诉水师总兵陈瑄,朕允许你挑选任何人。”
“另外,做好水性训练,适当之时入海,向南至广州,往返运输货物,多经风浪,方可成长。若遇不可解决之事,直接来找朕。”
朱允炆严肃地安排道。
郑和激动地谢恩。
自己考虑到的,皇上都考虑到了,还有什么要求?
准备远航事宜吧!
朱允炆低头继续处理奏折,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看到一旁的双喜凝望着郑和远去的方向,便出言问道:“发什么呆?”
双喜陡然一惊,连忙跪地求饶。
“好了,朕只是问一句罢了,好好回话便是,不用动不动便跪。”
朱允炆皱眉道。
双喜连忙站起来,说道:“咱家只是见郑掌印既可督造船只,又可统兵,心生羡慕。不曾想残缺之人,也可建功立业。”
朱允炆呵呵笑道:“这世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你的位置,便是好好陪着朕,他的位置,便是开辟新的航线。”
双喜自然是明白这一点。
朱允炆在处理过奏折之后,便安排人交付通政司,然后伸展了下有些疲倦的身体,在双喜的陪伴下,走出武英殿。
明月一轮高挂,皎洁的月光安静的照影着大明宫殿。
静谧而秋凉的夜,让人舒坦。
马恩慧缓缓走了过来,对看着明月出神的朱允炆说道:“皇上可是有了雅兴?”
“雅兴?”
朱允炆苦涩地看着马恩慧。
马恩慧有些微醺,眼睛迷离地看着朱允炆,说道:“如此佳节,皇上不打算添一段佳话吗?”
朱允炆无奈地摇了摇头,看向明月,想了想,这个时候不是唐宋时期,可以剽窃李白、苏轼的诗词,装一把风流。
明清两代,真正像唐宋时期出名的诗词大家并不多,像是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后人就没多少人知道。
后来的李梦龙、王世贞、李贽、袁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虽然都有诗词作品流传于世,但朱允炆背下来的可不多。
倒是有一首王世贞的作品,适合此情此景。
朱允炆恬不知耻地直接拿来用了,大明都是老子的,王世贞的诗词算什么,再说了,距离王世贞出世还一百年多呢……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朱允炆缓缓念道。
马恩慧吃惊地看着朱允炆,虽知他有些才华,但听闻如此富有哲思的诗词,还是有些意外。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臣妾也有此愿。”
马恩慧满心欢喜地说道。
朱允炆揽过马恩慧,看着明月,它此时是圆的,只是用不了几日,它便要残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