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到古代找个好老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粮食和其他东西。
当初一头野猪换的二石粗面已经吃完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打算去弄些现在还能够种的种子回来,现在有多的地,多种点总能多收点。而且谢三伯还想去弄一些正下蛋的母鸡和鸡蛋回来给谢大嫂补身子。另外就是,也得弄些竹器回来。比如竹席,蒸笼,椅子,竹碗竹杯,甚至老竹子都要。马上快要到夏天了,有些东西也该备着了。
结果,等他们赶到翠竹村,才发现村子里迷漫着一种低沉的令人压抑的气氛,连平时撒欢的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好似出了什么不好的事。不过在看到他们驮着的两头野猪时,大家还是都露出了笑容。
“怎么回事啊?村长。”谢三伯问。
“嗨,别提了。前几天商队来了,来的人还不少,可是他们不仅给的价钱低,还挑三捡四的。我们勉强卖了点东西给他们。也就是换了两升粗面。”村长说着直叹气。
虽然来收竹器的人,越来越狠,但象今年这样的做法,还是第一次。商队居然不给大钱和银子了,直接拿着粗粮来换。本来嘛,拿粮食来换也行,以前也这样交易过。那时候双方关系好的时候,商队还经常带些大家难得买到的东西过来换竹器。
但是这一回他们带来的粗粮都是成货,品相一点儿也不好,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淘回来的,根本就卖不出去的粮食。这下子,大家都不乐意了。但是,他们带的就是这种粮食,说就只有这东西了。就差是强买强卖了。
那些粗粮不仅放的时间久了,价格还比集市上卖的贵,所以大家这回可是两头亏。但是家家都缺粮,竹器放着也没用途,不得不和他们换了些。大家的心情可想而之不好,而且那些商队还很得意的样子。
人家直言:“如果没有我们来收,你们村的竹器就等着烂吧。守着竹山又怎么样?还不是只能吃吃笋子啊。要是笋子能当饭吃饱肚子,你们再来讨价还价吧。”
气得大家恨不得把他们赶出去。后来有些人就自己拿着竹器和笋子去集市上卖,却根本就没卖出去。以前那家杂货铺原本还是少量收这些东西的,现在却一点儿也不收了,说是商队来说了,不让他们收,否则就不和他做生意了。
其他村子里的人,是不会买这些竹器的,一般都是找他们以物换物。谁家也没有多余的闲钱,还能时不时的买这些粗使货啊,大家也用得珍惜,一年到头来,翠竹村的竹器能被附近村子乡民们消费的数量极有限。所以就算卖,也只能卖一点给杂货铺。
杂货铺也是一家子老小,就靠这点生意维生,当然不敢不听从啦。因为他们卖的货,也是商队带来的,可以说这些商队就是集市上的杂货铺子的上头供货商。想要自己出去县城进货,可不是件容易事,所以杂货铺宁愿少赚点钱,这些年来一直是靠这些商队来进货的。时间一长,自然就受到商队的控制了。
最可恨的是,集市上杂货铺的粮的也跟着涨价了,并且涨得极离谱。足足翻了一倍,问起来才知道,也是商队搞的鬼了,他们本来就垄断了这里的生意,现在更是实行了封锁。大家出不去,就只得乖乖听他们的话。
这些话简直让大郎和辛湖目瞪口呆。
“粮食价格翻了翻?“谢三伯惊呼道。
“是啊。听他们那话,估计是外面的粮食紧俏的很呢,还说有的地方闹灾荒了。我们这小地方,还能有点粮买就不错了,有的地方,有钱都买不到粮了,灾民们连草根树皮都吃完了呢。”村长头疼的说。
如果这种消息是真的,今年秋收后,上头肯定会让他们交更多的粮上去,只怕留给他们自己吃的,就更少了。本来就不够吃,再来征粮,就是雪上加霜。这些年来,大家的日子虽然不太好过,但还算平静,起码没见到卖儿卖女,饿死人的事情发生。靠得就是风调雨顺,年年都算丰收,税收也还算正常。但如果真的强行征粮,大家的日子可就不敢想了。
这些事情,让整个翠竹村都沉浸在一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中,好似随时有一把大刀悬挂在头顶上一样。
“哪些地方受灾了,有没有灾民逃到附近来?”谢三伯又问。
“不晓得,我们这里又偏僻,又小,谁能跑到这儿来啊。”村长摇头。
“唉,受了灾,官府不管吗?”大郎插了一句。
村长唉声叹气的,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翠竹村,说起来也是个外地逃难来的人组建起来的村子。村长曾经听太爷爷说过,灾荒年如果可怕,而且也提过,当初能逃到这里来,可是历尽千辛万苦,然后大家在这里艰难的经营了数辈,才算站稳了脚跟,这里也形成了一个大村子。其实不仅是他们翠竹村,其他的几条村子也一样。
“不仅如此,还开始对外来人进行盘查呢,听说外面查得很严了。你们怕是不能到集市上去了。因为守着集市上的人,有本地人,你们一出现他们就认得出不是我们村的人。”村长的这句话,让大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不去集市上,怎么能买到粮食。
粮食和其他东西。
当初一头野猪换的二石粗面已经吃完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打算去弄些现在还能够种的种子回来,现在有多的地,多种点总能多收点。而且谢三伯还想去弄一些正下蛋的母鸡和鸡蛋回来给谢大嫂补身子。另外就是,也得弄些竹器回来。比如竹席,蒸笼,椅子,竹碗竹杯,甚至老竹子都要。马上快要到夏天了,有些东西也该备着了。
结果,等他们赶到翠竹村,才发现村子里迷漫着一种低沉的令人压抑的气氛,连平时撒欢的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好似出了什么不好的事。不过在看到他们驮着的两头野猪时,大家还是都露出了笑容。
“怎么回事啊?村长。”谢三伯问。
“嗨,别提了。前几天商队来了,来的人还不少,可是他们不仅给的价钱低,还挑三捡四的。我们勉强卖了点东西给他们。也就是换了两升粗面。”村长说着直叹气。
虽然来收竹器的人,越来越狠,但象今年这样的做法,还是第一次。商队居然不给大钱和银子了,直接拿着粗粮来换。本来嘛,拿粮食来换也行,以前也这样交易过。那时候双方关系好的时候,商队还经常带些大家难得买到的东西过来换竹器。
但是这一回他们带来的粗粮都是成货,品相一点儿也不好,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淘回来的,根本就卖不出去的粮食。这下子,大家都不乐意了。但是,他们带的就是这种粮食,说就只有这东西了。就差是强买强卖了。
那些粗粮不仅放的时间久了,价格还比集市上卖的贵,所以大家这回可是两头亏。但是家家都缺粮,竹器放着也没用途,不得不和他们换了些。大家的心情可想而之不好,而且那些商队还很得意的样子。
人家直言:“如果没有我们来收,你们村的竹器就等着烂吧。守着竹山又怎么样?还不是只能吃吃笋子啊。要是笋子能当饭吃饱肚子,你们再来讨价还价吧。”
气得大家恨不得把他们赶出去。后来有些人就自己拿着竹器和笋子去集市上卖,却根本就没卖出去。以前那家杂货铺原本还是少量收这些东西的,现在却一点儿也不收了,说是商队来说了,不让他们收,否则就不和他做生意了。
其他村子里的人,是不会买这些竹器的,一般都是找他们以物换物。谁家也没有多余的闲钱,还能时不时的买这些粗使货啊,大家也用得珍惜,一年到头来,翠竹村的竹器能被附近村子乡民们消费的数量极有限。所以就算卖,也只能卖一点给杂货铺。
杂货铺也是一家子老小,就靠这点生意维生,当然不敢不听从啦。因为他们卖的货,也是商队带来的,可以说这些商队就是集市上的杂货铺子的上头供货商。想要自己出去县城进货,可不是件容易事,所以杂货铺宁愿少赚点钱,这些年来一直是靠这些商队来进货的。时间一长,自然就受到商队的控制了。
最可恨的是,集市上杂货铺的粮的也跟着涨价了,并且涨得极离谱。足足翻了一倍,问起来才知道,也是商队搞的鬼了,他们本来就垄断了这里的生意,现在更是实行了封锁。大家出不去,就只得乖乖听他们的话。
这些话简直让大郎和辛湖目瞪口呆。
“粮食价格翻了翻?“谢三伯惊呼道。
“是啊。听他们那话,估计是外面的粮食紧俏的很呢,还说有的地方闹灾荒了。我们这小地方,还能有点粮买就不错了,有的地方,有钱都买不到粮了,灾民们连草根树皮都吃完了呢。”村长头疼的说。
如果这种消息是真的,今年秋收后,上头肯定会让他们交更多的粮上去,只怕留给他们自己吃的,就更少了。本来就不够吃,再来征粮,就是雪上加霜。这些年来,大家的日子虽然不太好过,但还算平静,起码没见到卖儿卖女,饿死人的事情发生。靠得就是风调雨顺,年年都算丰收,税收也还算正常。但如果真的强行征粮,大家的日子可就不敢想了。
这些事情,让整个翠竹村都沉浸在一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中,好似随时有一把大刀悬挂在头顶上一样。
“哪些地方受灾了,有没有灾民逃到附近来?”谢三伯又问。
“不晓得,我们这里又偏僻,又小,谁能跑到这儿来啊。”村长摇头。
“唉,受了灾,官府不管吗?”大郎插了一句。
村长唉声叹气的,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翠竹村,说起来也是个外地逃难来的人组建起来的村子。村长曾经听太爷爷说过,灾荒年如果可怕,而且也提过,当初能逃到这里来,可是历尽千辛万苦,然后大家在这里艰难的经营了数辈,才算站稳了脚跟,这里也形成了一个大村子。其实不仅是他们翠竹村,其他的几条村子也一样。
“不仅如此,还开始对外来人进行盘查呢,听说外面查得很严了。你们怕是不能到集市上去了。因为守着集市上的人,有本地人,你们一出现他们就认得出不是我们村的人。”村长的这句话,让大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不去集市上,怎么能买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