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龙涎香 (1/2)
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夺鼎161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满怀着对宁远伯居然胆敢不在广州迎候圣旨,让他们千里追踪南下的愤懑,传旨团队一路在水师的护送之下在崇祯十三年腊月二十这一天赶到了顺化。
不满归不满,当王德化等人舍舟登岸之时,却也被眼前这座顺化城的景象惊呆了。
首先令他们大跌眼镜的一件事,作为宁远伯的根本之地,南粤军的腹心所在,这座城池竟然没有城墙!
“我家主公说了,固国在人不在险。这也与圣人的教诲有暗合之处。当日主公言道,有那筑城的钱粮,不若多练兵马,多铸造枪炮。若是敌人不能兵临城下,筑城做何用?若是敌人兵临城下,城墙又有何用?”
随行的礼司官员客客气气的为王公公等人讲解了为何不修筑城墙的道理,虽然听上去匪夷所思,但是王德化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当然,礼司的官员是不会告诉他们城市的附近,那几座棱堡的作用和意义的。便是你来上七八万精锐之师,也要在这棱堡的炮火和工事面前铩羽而归。
当然,除了这件事,众人入得城来,在城内行走,所见所闻,无不是令众人大开眼界。
王德化与南粤军打交道可谓久矣,但是也不曾如此近距离的对顺化城这座南粤军的腹心之地做过观察。他不由得开始将这座某种意义上南粤军的都城与京师和南京做起了对比。
京师和南京的规模要远远超过顺化,大虽然大了不少,但是城内乞丐充斥街道,城外流民遍地,到处是饿死倒毙的人群。街巷之上垃圾处处,粪土满城。
这里却看不到有伸手乞讨之人。更看不到南北二京习惯看到遍地的闲人与流民乞丐。代替的则是生机勃勃,充满生气与活力。走在街道上的人们无不是脸色红润,有着一种看了之后感觉勃勃向上的气质。
行走在宽大的烧灰路面上。车队的轱辘不停的发出有节奏的咯噔咯噔声,那是巨大的车轮碾压在烧灰的伸缩缝时发出的声响。宽阔笔直的路面非常平整,如同磨过的铜镜一般,主干道两侧栽种着不少树冠巨大的树木,树干上刷着白色的石灰水,两道翠绿的行道树在道路两旁一直向远方延伸过去。
行走在道路上的人们,不论是身着蓝色工装的工匠,还是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的读书郎,或者是赶着车辆运输着各色货物的脚夫。给人的感觉都是有些久违或者是很陌生。
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昂扬外溢的自信混合在一处的感觉,不论是农人还是工匠,个个走起路来也是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
那种为众人常见的麻木,卑微,畏惧与苦闷,在他们脸上决计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
这里的人们,从上到下,都怀有一件很宝贵但是又很普通的东西,希望。对于生活、对于家庭。对于这个政权的希望。或者说是梦想。
虽然道路宽阔,可使数辆马车并排行走,但是车马人流太多。也显得路面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不过,那些上身黑衣,下身红裤打着白色裹腿,头上带着红色斗笠,腰间悬着粗大的短棒,胸口佩戴着一个铜牌,上面纂刻着一头张牙舞爪的怪兽的警察,正在路面上执行着被称为“交通规则”的法条,不停的吆喝着。将人员车辆分流,左来右往。人员车马,各行其道。众多的人员车辆倒也显得井然有序。
离顺化越近。便越发的繁华起来,各类商铺在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百姓与商人往来不断。王德化的随行人员之中不停的发出啧啧称赞之声,“吩咐下去,这里是宁远伯的地方,他们往常的那种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的手段,在这里都给咱家收起来!要是惹了事,宁远伯就算不行军法杀了你,你也仔细咱家扒了你的皮!”
王德化冷哼了一声,吩咐身旁的亲信太监将话传达下去,着不光是李守汉的地盘,也关乎着朝廷体面。若是钦差队伍里出了此等丑事,传言出去那就太丢人了。
“看好了什么东西自己掏银子去买,莫要给咱家丢人!”
王德化又一次的敲打了一番手下这群狼虫虎豹。
他看得很清楚,李守汉这座城池,与内地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同。不但人的气质不同,便是城市的气质也不同。如果说北京城是黯然消失的王气,南京城是荡魂蚀骨的金粉之气,那么这座城市便是如同南粤军的军营一般,傲然屹立。
最要紧的是,这座城市的管理,与沿途看得任何一座南粤军的村镇一样,都是按照所谓的太祖皇帝旧制来治理。照礼部官员的话说,则是纯用秦法治理,便是一个村子,村长也是由宁远伯府下命令任命,而且此人还必须要在政事堂学习过农桑财税兵工等诸多事务才可以。
比较起内地曾经执行过的里甲制或者保甲制,这种制度显得越发的组织严密。
大明内地也曾经执行过这样的制度,但是年深日久,里甲制逐渐废弛,万历年间江陵相公张居正之后,财税征收折粮为银,全大明里甲长皆成贱役。乡镇一级政权,逐渐变为士绅把持,造成真正的皇权不下乡,府县以下全为乡间自理,朝廷变成了真正的协调性政府。要征粮、征税,必须与仕绅协商,无论什么样的条款法则,必须要他们点头同意之后才能执行,大明朝沦落到这步田地,与基层政权丧失导致财政破产有着绝对性的关系。
而在宁远伯治下,这种与地方绅士共同治理的局面如同天方夜谈一般,从村长、镇长,到县、州、府,各级官员又有哪个不是从政事堂出来的?或是因伤退役的老兵、军官担任?
“如此铁打般的江山,要钱要粮呼叱咤立办,若是有什么大征伐、大工程,南中唤作动员便是。数十万人也是旦夕可就。便是当年的太祖爷、太宗爷在世,只怕也未必能够做到。”
想着从广州一路南下见到的那多如过江之鲫的大小海船,王德化的心便猛地向下一沉。
漳州、泉州一带的海商们。驾驶着红单船,在漳州等处装载上丝线、漳纱、剪绒、纸张、烟叶、布匹、草席、雨伞。在泉州则是运输着瓷器、纸张,在兴化装上杉板,砖瓦,至于说福州的干笋、香菇、建宁的茶叶,都是船上的大宗货色。运到厦门等处,换回天竺小麦、南中稻米、豆类,吕宋、台湾的白砂糖、番薯、鹿肉,布匹、颜料。或是运回福建各地出售。或是直接扬帆北上,将糖、米、颜料运到江浙一带,大船停泊在吴淞口、杭州湾等处,由小船接驳转运,船只回程时则是运回江南出产的布匹、棉纱等物,间或也有金华火腿、绫罗、绉纱、湖丝、绒线等物,甚至还有更多的船只越过长江,运载着大量的稻米、小麦、砂糖、纸张盐、肉食,茶叶、丝绸、布匹、胡椒、苏木等香料,一路向北贩运。
而在河静、顺化等处港口。更有诸多的倭人或是驾驶海船前来贸易,或是搭乘南粤军船只到此,所运来的货物。看了无不是令人眼热心跳。
数以十船以上计算的硫磺,倒也罢了,这是南粤军打造火器训练精锐所必须之物。可是还有整船整船上好的赤铜,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金子,倭人运到港口之后便是换取稻米、布匹盔甲刀枪等物。
“宁远伯此举,怪不得有敌国之富啊!”那个籍贯浙江家中也做些海上生意的礼部员外郎见此情景不由得慨然赞叹。
&... -->>
满怀着对宁远伯居然胆敢不在广州迎候圣旨,让他们千里追踪南下的愤懑,传旨团队一路在水师的护送之下在崇祯十三年腊月二十这一天赶到了顺化。
不满归不满,当王德化等人舍舟登岸之时,却也被眼前这座顺化城的景象惊呆了。
首先令他们大跌眼镜的一件事,作为宁远伯的根本之地,南粤军的腹心所在,这座城池竟然没有城墙!
“我家主公说了,固国在人不在险。这也与圣人的教诲有暗合之处。当日主公言道,有那筑城的钱粮,不若多练兵马,多铸造枪炮。若是敌人不能兵临城下,筑城做何用?若是敌人兵临城下,城墙又有何用?”
随行的礼司官员客客气气的为王公公等人讲解了为何不修筑城墙的道理,虽然听上去匪夷所思,但是王德化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当然,礼司的官员是不会告诉他们城市的附近,那几座棱堡的作用和意义的。便是你来上七八万精锐之师,也要在这棱堡的炮火和工事面前铩羽而归。
当然,除了这件事,众人入得城来,在城内行走,所见所闻,无不是令众人大开眼界。
王德化与南粤军打交道可谓久矣,但是也不曾如此近距离的对顺化城这座南粤军的腹心之地做过观察。他不由得开始将这座某种意义上南粤军的都城与京师和南京做起了对比。
京师和南京的规模要远远超过顺化,大虽然大了不少,但是城内乞丐充斥街道,城外流民遍地,到处是饿死倒毙的人群。街巷之上垃圾处处,粪土满城。
这里却看不到有伸手乞讨之人。更看不到南北二京习惯看到遍地的闲人与流民乞丐。代替的则是生机勃勃,充满生气与活力。走在街道上的人们无不是脸色红润,有着一种看了之后感觉勃勃向上的气质。
行走在宽大的烧灰路面上。车队的轱辘不停的发出有节奏的咯噔咯噔声,那是巨大的车轮碾压在烧灰的伸缩缝时发出的声响。宽阔笔直的路面非常平整,如同磨过的铜镜一般,主干道两侧栽种着不少树冠巨大的树木,树干上刷着白色的石灰水,两道翠绿的行道树在道路两旁一直向远方延伸过去。
行走在道路上的人们,不论是身着蓝色工装的工匠,还是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的读书郎,或者是赶着车辆运输着各色货物的脚夫。给人的感觉都是有些久违或者是很陌生。
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昂扬外溢的自信混合在一处的感觉,不论是农人还是工匠,个个走起路来也是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
那种为众人常见的麻木,卑微,畏惧与苦闷,在他们脸上决计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
这里的人们,从上到下,都怀有一件很宝贵但是又很普通的东西,希望。对于生活、对于家庭。对于这个政权的希望。或者说是梦想。
虽然道路宽阔,可使数辆马车并排行走,但是车马人流太多。也显得路面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不过,那些上身黑衣,下身红裤打着白色裹腿,头上带着红色斗笠,腰间悬着粗大的短棒,胸口佩戴着一个铜牌,上面纂刻着一头张牙舞爪的怪兽的警察,正在路面上执行着被称为“交通规则”的法条,不停的吆喝着。将人员车辆分流,左来右往。人员车马,各行其道。众多的人员车辆倒也显得井然有序。
离顺化越近。便越发的繁华起来,各类商铺在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百姓与商人往来不断。王德化的随行人员之中不停的发出啧啧称赞之声,“吩咐下去,这里是宁远伯的地方,他们往常的那种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的手段,在这里都给咱家收起来!要是惹了事,宁远伯就算不行军法杀了你,你也仔细咱家扒了你的皮!”
王德化冷哼了一声,吩咐身旁的亲信太监将话传达下去,着不光是李守汉的地盘,也关乎着朝廷体面。若是钦差队伍里出了此等丑事,传言出去那就太丢人了。
“看好了什么东西自己掏银子去买,莫要给咱家丢人!”
王德化又一次的敲打了一番手下这群狼虫虎豹。
他看得很清楚,李守汉这座城池,与内地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同。不但人的气质不同,便是城市的气质也不同。如果说北京城是黯然消失的王气,南京城是荡魂蚀骨的金粉之气,那么这座城市便是如同南粤军的军营一般,傲然屹立。
最要紧的是,这座城市的管理,与沿途看得任何一座南粤军的村镇一样,都是按照所谓的太祖皇帝旧制来治理。照礼部官员的话说,则是纯用秦法治理,便是一个村子,村长也是由宁远伯府下命令任命,而且此人还必须要在政事堂学习过农桑财税兵工等诸多事务才可以。
比较起内地曾经执行过的里甲制或者保甲制,这种制度显得越发的组织严密。
大明内地也曾经执行过这样的制度,但是年深日久,里甲制逐渐废弛,万历年间江陵相公张居正之后,财税征收折粮为银,全大明里甲长皆成贱役。乡镇一级政权,逐渐变为士绅把持,造成真正的皇权不下乡,府县以下全为乡间自理,朝廷变成了真正的协调性政府。要征粮、征税,必须与仕绅协商,无论什么样的条款法则,必须要他们点头同意之后才能执行,大明朝沦落到这步田地,与基层政权丧失导致财政破产有着绝对性的关系。
而在宁远伯治下,这种与地方绅士共同治理的局面如同天方夜谈一般,从村长、镇长,到县、州、府,各级官员又有哪个不是从政事堂出来的?或是因伤退役的老兵、军官担任?
“如此铁打般的江山,要钱要粮呼叱咤立办,若是有什么大征伐、大工程,南中唤作动员便是。数十万人也是旦夕可就。便是当年的太祖爷、太宗爷在世,只怕也未必能够做到。”
想着从广州一路南下见到的那多如过江之鲫的大小海船,王德化的心便猛地向下一沉。
漳州、泉州一带的海商们。驾驶着红单船,在漳州等处装载上丝线、漳纱、剪绒、纸张、烟叶、布匹、草席、雨伞。在泉州则是运输着瓷器、纸张,在兴化装上杉板,砖瓦,至于说福州的干笋、香菇、建宁的茶叶,都是船上的大宗货色。运到厦门等处,换回天竺小麦、南中稻米、豆类,吕宋、台湾的白砂糖、番薯、鹿肉,布匹、颜料。或是运回福建各地出售。或是直接扬帆北上,将糖、米、颜料运到江浙一带,大船停泊在吴淞口、杭州湾等处,由小船接驳转运,船只回程时则是运回江南出产的布匹、棉纱等物,间或也有金华火腿、绫罗、绉纱、湖丝、绒线等物,甚至还有更多的船只越过长江,运载着大量的稻米、小麦、砂糖、纸张盐、肉食,茶叶、丝绸、布匹、胡椒、苏木等香料,一路向北贩运。
而在河静、顺化等处港口。更有诸多的倭人或是驾驶海船前来贸易,或是搭乘南粤军船只到此,所运来的货物。看了无不是令人眼热心跳。
数以十船以上计算的硫磺,倒也罢了,这是南粤军打造火器训练精锐所必须之物。可是还有整船整船上好的赤铜,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金子,倭人运到港口之后便是换取稻米、布匹盔甲刀枪等物。
“宁远伯此举,怪不得有敌国之富啊!”那个籍贯浙江家中也做些海上生意的礼部员外郎见此情景不由得慨然赞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