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穿越之青青麦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端午节到了,北地的人们清明不能踏青,因为天还有些冷,地里小草也刚要冒头,清明去郊野除了大片黑土地没什么可看的。
所以这里人们踏青都在端午节。城里人端午的时候会早早起来,有人积极些,寅时(3—4点)多天还没亮就起来,摸黑往野地赶,不过那样有些冒险,路上也不安全,一般人都是卯时(5—7点)才出发。
人们三五成群到野外后,会找个平坦的地方把带来的吃食,用东西垫着放到地上,然后团团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每年人们常去的地方都是固定的,所以端午节那天尽管野外之处也会很热闹,会有很多人。
也有那城里人不愿意跑那么远,就会去城中能看到花花草草的地方走一走,这样的地方不多,人们又都想赶个早晨的风俗去,所以颇有些摩肩擦踵的意味。
不管是野外的还是在城里游玩的,人们聚集的地方,经常会有人拿着香囊来卖,里面装着香草。还有人用木棍挑着各色的纸葫芦来卖,纸葫芦做成葫芦状,底下串着穗子,价格也不贵,一般踏青的人都会买个香囊或者纸葫芦边走边玩,看着很有节日气氛。
城里人是这样,乡下就不同了。
村庄里的人平时就在野地里劳作,好容易过节可以清闲一天,还跑到野地里去看麦苗看玉米看小草,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
所以端午节的时候,村里人都是琢磨着歇一天,做顿好吃的。不过与别的地方家家端午都包粽子不同,这里是早晨吃面条和鸡蛋。
在村里娃娃的意识里,端午节就意味着吃鸡蛋。赶上这一天,家里早饭会煮面条,面条里会卧几个鸡蛋,条件好的人家每个人都能分到,条件不好的人家尽量给孩子们吃。
然后大人还会煮几个白水煮蛋,按规矩,孩子们可以放开量的来吃,有的孩子端午这天吃的比一年都多,有人家的孩子曾经在这一天吃过七个鸡蛋,大人们嘴上笑着说这孩子真能吃,心里却不是滋味,要是日子过得好,孩子何以至此。
不过小孩子们拿着家里给煮的鸡蛋并不会马上吃,他们通常都会把鸡蛋揣到兜里,然后找到相熟的小伙伴,拿着鸡蛋互相顶来顶去,看谁的鸡蛋不破谁就胜利。破的那个就把鸡蛋吃掉,胜利的那个继续和其他人比赛。
其实比来比去,鸡蛋最后都会进了肚子,小孩子们却丝毫不觉得这样的游戏没有意义,都玩得不亦乐乎,这也是他们童年生活当中最美好的记忆。
西家端午这天,西远为了应节气,提前去万德镇买了糯米,所以家里包了粽子,不过西远娘还是煮了面条,卧了鸡蛋,也给孩子们煮了红皮鸡蛋。
一早晨起来,西远就领着四个弟弟去麦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祛除百病,保一年平安。西远当然不信这个说法,但是也积极的带着四个小的去了,信不信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呢?能让弟弟们感到快乐,留下美好回忆的,西远就认为有意义。
去麦地洗脸还有一个讲究,就是路上不能说话,几个孩子很认真的执行。小孩子拿这些事情当真,大人就未必了,所以路上经常会遇见起早去田里看看庄稼的村民,看着几个孩子的样子就知道去干嘛,就很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西远笑着和人家点头,几个小的捂着嘴憋得很辛苦,村民看他们的反应也憋不住地乐。
好容易到了麦地,几个人在麦地边缘就着清晨的露水往脸上胡噜了一把,然后才往回走。回去的时候就可以说话了,几个小的也都活泼了起来。
“哥哥,你看我比你高了。”卫成抓住路边一颗榆树的树杈把自己悠荡起来,得意洋洋地和西远显摆。
“是比我高了,再长长不用悠树也能比我高了。”西远站在树下看卫成荡来荡去。
西阳和西韦一见也纷纷找树杈,只有最小的西勇够不着,着急的直跺脚喊“哥哥”,西远连忙把他抱起来,放到一个树杈上,小家伙手把着树杈,往下看了看还有些害怕,急忙用手抓得死死地,西远就吓唬他,从下面拽他的腿,西勇吓得直“啊,啊”叫唤,不过西远哪里会真弄摔他,也就是逗逗而已。
西勇倒是聪明,悠树杈不行,就让西远把他抱下来,学着大哥的样子,按个去扯几个哥哥的腿,往下拽吓唬他们。他人小,西韦他们根本就不害怕,不过为了照顾弟弟的情绪就装着“哎呦、哎呦”害怕的样子,逗得西勇哈哈笑得不停。
几个人玩了一会,然后在路上折了点杨树枝条,还有丁香枝条,准备拿回家用。
回到家里,西远先把家里母亲准备的五彩线给几个弟弟拴到手脖子上,然后领着他们把家里奶奶叠的纸葫芦用线穿起来,系在折回来的树枝上,由西明文踩着凳子,插在房檐下或者屋门上。
西阳也拿了奶奶给他们家的份,跑回去让父亲插了,西勇当然也跟着。
吃过早饭,几个孩子都在兜里揣了几个鸡蛋找村里别的孩子玩去了。西远家现在别的没有,就是鸡蛋多,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些,也不想亏着孩子,所以鸡蛋该吃的时候并不吝啬。不过也不敢煮多了,奶奶养成的节俭习惯,家里人都小心翼翼地遵守,不然老人看不惯。
煮鸡蛋的时候,西远特地挑个大或者肚子圆的,看上... -->>
端午节到了,北地的人们清明不能踏青,因为天还有些冷,地里小草也刚要冒头,清明去郊野除了大片黑土地没什么可看的。
所以这里人们踏青都在端午节。城里人端午的时候会早早起来,有人积极些,寅时(3—4点)多天还没亮就起来,摸黑往野地赶,不过那样有些冒险,路上也不安全,一般人都是卯时(5—7点)才出发。
人们三五成群到野外后,会找个平坦的地方把带来的吃食,用东西垫着放到地上,然后团团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一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每年人们常去的地方都是固定的,所以端午节那天尽管野外之处也会很热闹,会有很多人。
也有那城里人不愿意跑那么远,就会去城中能看到花花草草的地方走一走,这样的地方不多,人们又都想赶个早晨的风俗去,所以颇有些摩肩擦踵的意味。
不管是野外的还是在城里游玩的,人们聚集的地方,经常会有人拿着香囊来卖,里面装着香草。还有人用木棍挑着各色的纸葫芦来卖,纸葫芦做成葫芦状,底下串着穗子,价格也不贵,一般踏青的人都会买个香囊或者纸葫芦边走边玩,看着很有节日气氛。
城里人是这样,乡下就不同了。
村庄里的人平时就在野地里劳作,好容易过节可以清闲一天,还跑到野地里去看麦苗看玉米看小草,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么?
所以端午节的时候,村里人都是琢磨着歇一天,做顿好吃的。不过与别的地方家家端午都包粽子不同,这里是早晨吃面条和鸡蛋。
在村里娃娃的意识里,端午节就意味着吃鸡蛋。赶上这一天,家里早饭会煮面条,面条里会卧几个鸡蛋,条件好的人家每个人都能分到,条件不好的人家尽量给孩子们吃。
然后大人还会煮几个白水煮蛋,按规矩,孩子们可以放开量的来吃,有的孩子端午这天吃的比一年都多,有人家的孩子曾经在这一天吃过七个鸡蛋,大人们嘴上笑着说这孩子真能吃,心里却不是滋味,要是日子过得好,孩子何以至此。
不过小孩子们拿着家里给煮的鸡蛋并不会马上吃,他们通常都会把鸡蛋揣到兜里,然后找到相熟的小伙伴,拿着鸡蛋互相顶来顶去,看谁的鸡蛋不破谁就胜利。破的那个就把鸡蛋吃掉,胜利的那个继续和其他人比赛。
其实比来比去,鸡蛋最后都会进了肚子,小孩子们却丝毫不觉得这样的游戏没有意义,都玩得不亦乐乎,这也是他们童年生活当中最美好的记忆。
西家端午这天,西远为了应节气,提前去万德镇买了糯米,所以家里包了粽子,不过西远娘还是煮了面条,卧了鸡蛋,也给孩子们煮了红皮鸡蛋。
一早晨起来,西远就领着四个弟弟去麦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祛除百病,保一年平安。西远当然不信这个说法,但是也积极的带着四个小的去了,信不信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呢?能让弟弟们感到快乐,留下美好回忆的,西远就认为有意义。
去麦地洗脸还有一个讲究,就是路上不能说话,几个孩子很认真的执行。小孩子拿这些事情当真,大人就未必了,所以路上经常会遇见起早去田里看看庄稼的村民,看着几个孩子的样子就知道去干嘛,就很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西远笑着和人家点头,几个小的捂着嘴憋得很辛苦,村民看他们的反应也憋不住地乐。
好容易到了麦地,几个人在麦地边缘就着清晨的露水往脸上胡噜了一把,然后才往回走。回去的时候就可以说话了,几个小的也都活泼了起来。
“哥哥,你看我比你高了。”卫成抓住路边一颗榆树的树杈把自己悠荡起来,得意洋洋地和西远显摆。
“是比我高了,再长长不用悠树也能比我高了。”西远站在树下看卫成荡来荡去。
西阳和西韦一见也纷纷找树杈,只有最小的西勇够不着,着急的直跺脚喊“哥哥”,西远连忙把他抱起来,放到一个树杈上,小家伙手把着树杈,往下看了看还有些害怕,急忙用手抓得死死地,西远就吓唬他,从下面拽他的腿,西勇吓得直“啊,啊”叫唤,不过西远哪里会真弄摔他,也就是逗逗而已。
西勇倒是聪明,悠树杈不行,就让西远把他抱下来,学着大哥的样子,按个去扯几个哥哥的腿,往下拽吓唬他们。他人小,西韦他们根本就不害怕,不过为了照顾弟弟的情绪就装着“哎呦、哎呦”害怕的样子,逗得西勇哈哈笑得不停。
几个人玩了一会,然后在路上折了点杨树枝条,还有丁香枝条,准备拿回家用。
回到家里,西远先把家里母亲准备的五彩线给几个弟弟拴到手脖子上,然后领着他们把家里奶奶叠的纸葫芦用线穿起来,系在折回来的树枝上,由西明文踩着凳子,插在房檐下或者屋门上。
西阳也拿了奶奶给他们家的份,跑回去让父亲插了,西勇当然也跟着。
吃过早饭,几个孩子都在兜里揣了几个鸡蛋找村里别的孩子玩去了。西远家现在别的没有,就是鸡蛋多,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些,也不想亏着孩子,所以鸡蛋该吃的时候并不吝啬。不过也不敢煮多了,奶奶养成的节俭习惯,家里人都小心翼翼地遵守,不然老人看不惯。
煮鸡蛋的时候,西远特地挑个大或者肚子圆的,看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