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穿越之青青麦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奶奶气得把手里的玉米扔到笸箩里。
家里现在刚秋收不久,别的粮食还好说,趁着天气好晒干就能脱下来,玉米可是要拿着玉米棒一穗一穗的把玉米粒搓下来,基本上是一手拿玉米芯,一手拿玉米棒,两个互相别(四声)着把玉米粒弄下来,也有嫌慢的,就两手都拿玉米穗互相往下搓,不过这得有手劲儿,难度比较大。现在家里只要一有空闲,奶奶他们就坐在炕上或者堂屋里搓玉米。
“我就知道跟你说你就得气的不得了。”王三奶奶看奶奶的反应是真后悔了。
“你呀,也别这么生气,我一开始也气够呛,后来想想,她们也就背地里说说,当着面可不敢,再说,就她们那几个人,说啥谁能信!她们想挑拨,我也得听,明儿我领着柱子天天上你家来,让她们瞅瞅,别眯(四声)着心眼啥都瞎说。”王三奶奶劝到。
“行,明儿你天天让柱子来,我家小远现在天天上午教小韦和成子识字那,算柱子一份,让柱子也跟着学。”奶奶说道,她心里合计,这要让那几个人得了逞,西远以后在村里的名声可就不好了,大孙子才十一,以后还得结亲哪,可不能如那几个人的意。
“哎,老嫂子,我可不是为了这个,我真不是,这识字得拜先生的,可不是轻易就能定的事儿。”王三奶奶虽然很心动,但是又有些不敢相信。
“没事儿,你只管让柱子来,我大孙子孝顺,我答应了他就不会反对。”奶奶给王三奶奶打包票。
“那小远真的能答应?”王三奶奶又确定了一遍。
“能,咋不能,本来我家小远就挺喜欢你家柱子的,说柱子这孩子义气。”奶奶道,刚刚说完这话,突然猛拍一下大腿,趔趔趄趄就往东屋跑,她怎么忘了呢,西远在东屋睡觉呢,她们这么大声西远一定听到了,这话叫孩子知道,心里不定怎么难受那。
西远本来就没睡着,王三奶奶进来那一声大嗓门就把他喊精神了,不过他没有起来,听到奶奶的脚步声,西远连忙闭上眼睛装睡,他不想让老人家担心。
奶奶进屋,到西远头前站了会,俯下身子看西远还在睡,估计没听到她们说的那些话,心里松了口气,伸手给西远拽了拽小被子,转身又出了东屋。
其实西远一点儿都没把这些话当回事,两世为人,生死都经历了,谁还会在乎这些不当吃不当喝的所谓虚名;况且,几个庄户婆娘的碎嘴话,不值得他费脑筋。龙生九子还个个不同那,何况一个几百人的村子,哪里都会有一些自己懒惰没本事,又看着别人眼红背后说坏话的人。这在现在职场当中更是司空见惯的,所以西远跟本不在意。
奶奶出来和王三奶奶又唠了一会磕,眼看着要做晚饭,王三奶奶早都坐不住了,一想到大孙子也能识字认书,恨不得马上回家跟家里人说,不过又不好意思立刻走,所以坐在那心神不属的和奶奶说话,奶奶也看出来了,因此王三奶奶张罗要走的时候也没留她,只叫他明儿把柱子领来。
王三奶奶回去把事情跟家里一讲,王顺伯伯和王大娘欢喜的,不知道怎么乐好喽。王三爷爷却把老伴儿数落了一顿,怪她不该跟西家娘俩学那些人的话。王三奶奶也实实在在后悔了,有些话没听着就可以当做没有,这知道了说是不当回事也不可能。
“咱村谁没被那几个碎嘴婆娘讲究过,咱们只要别把这些话当真,以后好好跟西婶子家处就行了。”王家大娘看老爷子数落老太太劝解道。
“我也说呢,别看她们穷挑拨,我们该处处我们的,眼气死她们,还打量着我猜不透她们那点心思呢,不就是怕以后小远家帮衬我们嘛,趁现在先来挑拨,咱可不能上那当。”王三奶奶道。
“帮不帮的都是人家的心思,咱可不能强求。小远要是肯教柱子识字就行,我大孙子以后识字了,咱倒是不奔着考个举人秀才的,以后只要能去镇里当个伙计,就比别的孩子强。”王三爷爷开始为大孙子打算未来了。
柱子一听奶奶说明天可以去跟西远哥识字,乐得直摸脑袋。他早就羡慕西韦和卫成识字念书了,还偷偷让西韦帮着问小远哥自己名字咋写,西韦给问了,他心里记得牢牢的。现在能跟小远哥识字,他也可以背《三字经》了!更多的,念书有什么好处,这个朴实的庄户人家孩子还想不出来,只知道只要识字了,村里的大人们都会高看一眼,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天,柱子就到西远家跟着西远学识字了,王顺伯伯和王大娘带着去的,还提了两包糕干。这是王三奶奶的闺女过中秋节回来看母亲给买的,王三奶奶没舍得吃,时不常的给孩子们分一块,如今都拿来西远家了。他们再没见过世面也知道拜先生识字要给束脩,西家没提,他们也不能装糊涂一点表示没有,数数家里能够拿出手的东西也就这两包糕干,家鸭鹅什么的人家西家根本不缺。三爷爷和三奶奶没出面,他们俩怕他们去的话,老西头他们不会收这份礼物,还是让小辈们出面比较好。
西远昨天听奶奶说柱子跟着识字的事,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他明白奶奶的心思,也喜欢柱子这个孩子,反正对他来讲,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多一个少一个没什么区别。
因为柱子没有笔墨纸砚,西远把自己的那份给了柱子,王顺伯伯争的脸都红了,非要给钱,西远说不用,就当是他给柱子的认师礼好了。尽管没有正式拜师,在王家人心中西远就是柱子的小先生了,先生说话还是比较有力度的,王顺伯伯才不吭声了,心里想着笔墨纸砚可不便宜,以后怎么找机会给西家兄弟找补回来。
柱子同西韦、卫成在东屋随着西远识字,王顺两口子也没走,坐在堂屋帮西家搓玉米,听着东屋里传来儿子朗朗的读书声,心里、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止不住。
。”奶奶气得把手里的玉米扔到笸箩里。
家里现在刚秋收不久,别的粮食还好说,趁着天气好晒干就能脱下来,玉米可是要拿着玉米棒一穗一穗的把玉米粒搓下来,基本上是一手拿玉米芯,一手拿玉米棒,两个互相别(四声)着把玉米粒弄下来,也有嫌慢的,就两手都拿玉米穗互相往下搓,不过这得有手劲儿,难度比较大。现在家里只要一有空闲,奶奶他们就坐在炕上或者堂屋里搓玉米。
“我就知道跟你说你就得气的不得了。”王三奶奶看奶奶的反应是真后悔了。
“你呀,也别这么生气,我一开始也气够呛,后来想想,她们也就背地里说说,当着面可不敢,再说,就她们那几个人,说啥谁能信!她们想挑拨,我也得听,明儿我领着柱子天天上你家来,让她们瞅瞅,别眯(四声)着心眼啥都瞎说。”王三奶奶劝到。
“行,明儿你天天让柱子来,我家小远现在天天上午教小韦和成子识字那,算柱子一份,让柱子也跟着学。”奶奶说道,她心里合计,这要让那几个人得了逞,西远以后在村里的名声可就不好了,大孙子才十一,以后还得结亲哪,可不能如那几个人的意。
“哎,老嫂子,我可不是为了这个,我真不是,这识字得拜先生的,可不是轻易就能定的事儿。”王三奶奶虽然很心动,但是又有些不敢相信。
“没事儿,你只管让柱子来,我大孙子孝顺,我答应了他就不会反对。”奶奶给王三奶奶打包票。
“那小远真的能答应?”王三奶奶又确定了一遍。
“能,咋不能,本来我家小远就挺喜欢你家柱子的,说柱子这孩子义气。”奶奶道,刚刚说完这话,突然猛拍一下大腿,趔趔趄趄就往东屋跑,她怎么忘了呢,西远在东屋睡觉呢,她们这么大声西远一定听到了,这话叫孩子知道,心里不定怎么难受那。
西远本来就没睡着,王三奶奶进来那一声大嗓门就把他喊精神了,不过他没有起来,听到奶奶的脚步声,西远连忙闭上眼睛装睡,他不想让老人家担心。
奶奶进屋,到西远头前站了会,俯下身子看西远还在睡,估计没听到她们说的那些话,心里松了口气,伸手给西远拽了拽小被子,转身又出了东屋。
其实西远一点儿都没把这些话当回事,两世为人,生死都经历了,谁还会在乎这些不当吃不当喝的所谓虚名;况且,几个庄户婆娘的碎嘴话,不值得他费脑筋。龙生九子还个个不同那,何况一个几百人的村子,哪里都会有一些自己懒惰没本事,又看着别人眼红背后说坏话的人。这在现在职场当中更是司空见惯的,所以西远跟本不在意。
奶奶出来和王三奶奶又唠了一会磕,眼看着要做晚饭,王三奶奶早都坐不住了,一想到大孙子也能识字认书,恨不得马上回家跟家里人说,不过又不好意思立刻走,所以坐在那心神不属的和奶奶说话,奶奶也看出来了,因此王三奶奶张罗要走的时候也没留她,只叫他明儿把柱子领来。
王三奶奶回去把事情跟家里一讲,王顺伯伯和王大娘欢喜的,不知道怎么乐好喽。王三爷爷却把老伴儿数落了一顿,怪她不该跟西家娘俩学那些人的话。王三奶奶也实实在在后悔了,有些话没听着就可以当做没有,这知道了说是不当回事也不可能。
“咱村谁没被那几个碎嘴婆娘讲究过,咱们只要别把这些话当真,以后好好跟西婶子家处就行了。”王家大娘看老爷子数落老太太劝解道。
“我也说呢,别看她们穷挑拨,我们该处处我们的,眼气死她们,还打量着我猜不透她们那点心思呢,不就是怕以后小远家帮衬我们嘛,趁现在先来挑拨,咱可不能上那当。”王三奶奶道。
“帮不帮的都是人家的心思,咱可不能强求。小远要是肯教柱子识字就行,我大孙子以后识字了,咱倒是不奔着考个举人秀才的,以后只要能去镇里当个伙计,就比别的孩子强。”王三爷爷开始为大孙子打算未来了。
柱子一听奶奶说明天可以去跟西远哥识字,乐得直摸脑袋。他早就羡慕西韦和卫成识字念书了,还偷偷让西韦帮着问小远哥自己名字咋写,西韦给问了,他心里记得牢牢的。现在能跟小远哥识字,他也可以背《三字经》了!更多的,念书有什么好处,这个朴实的庄户人家孩子还想不出来,只知道只要识字了,村里的大人们都会高看一眼,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天,柱子就到西远家跟着西远学识字了,王顺伯伯和王大娘带着去的,还提了两包糕干。这是王三奶奶的闺女过中秋节回来看母亲给买的,王三奶奶没舍得吃,时不常的给孩子们分一块,如今都拿来西远家了。他们再没见过世面也知道拜先生识字要给束脩,西家没提,他们也不能装糊涂一点表示没有,数数家里能够拿出手的东西也就这两包糕干,家鸭鹅什么的人家西家根本不缺。三爷爷和三奶奶没出面,他们俩怕他们去的话,老西头他们不会收这份礼物,还是让小辈们出面比较好。
西远昨天听奶奶说柱子跟着识字的事,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他明白奶奶的心思,也喜欢柱子这个孩子,反正对他来讲,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多一个少一个没什么区别。
因为柱子没有笔墨纸砚,西远把自己的那份给了柱子,王顺伯伯争的脸都红了,非要给钱,西远说不用,就当是他给柱子的认师礼好了。尽管没有正式拜师,在王家人心中西远就是柱子的小先生了,先生说话还是比较有力度的,王顺伯伯才不吭声了,心里想着笔墨纸砚可不便宜,以后怎么找机会给西家兄弟找补回来。
柱子同西韦、卫成在东屋随着西远识字,王顺两口子也没走,坐在堂屋帮西家搓玉米,听着东屋里传来儿子朗朗的读书声,心里、脸上的笑意怎么都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