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元末翘楚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一章??攻常熟赵德胜活捉士德??取徽州胡大海追杀穷寇(8页)
吴王取得江阴后,朱元璋对宋思颜、冯国用说道:“之前,张士诚北有淮东高邮、泰兴二城,南有浙西长兴、江阴二邑。皆其要害之地。长兴踞太湖之西口,陆路可通广德诸府;江阴头枕大江,扼守姑苏(苏州)、通州(今南通)水路之门户。我们取长兴,张士诚的步骑之军不敢出广德觊觎宣州、歙县;得江阴,张士诚的水师不敢溯大江上金山(代指镇江)、焦山(代指镇江)。今日两地为我所有,他侵犯我之捷径已绝。”
冯国用建议说:“如今,常熟是张士诚与江北联系的唯一通道,若攻下常熟,对上王今后控制大江南北皆有裨益。”
朱元璋微笑道:“尔与我想到一起了。常熟、无锡是平江(今苏州)北面两个生死之门,一个扼守水路,一个扼守陆路,张士诚都安置了重兵。即使做好足够的准备也不一定轻易取得。攻常州就是一个教训。我想,先不攻城,直接攻占它的北面江岸。之后,再设法攻城。”
宋思颜赞道:“上王想的甚是!攻坚则轫,乘暇则神。①”
随后,朱元璋派出探子侦察了常熟的军情,得知守城主帅是张士德。他与宋思颜、冯国用商议出了一个减少伤亡的攻城策略,由宋思颜将此策写在白绢上,放入一个锦囊。
朱元璋命令领兵元帅徐达携左翼左副元帅赵德胜攻打常熟,随行参战的有镇抚(随徐达降级)丁德兴等。
吴王把一个锦囊交给徐达,并说:“常熟乃张士诚的重镇,尔先令德胜攻常熟水师,若胜,方可打常熟。那时,可打开锦囊看信。”
朱元璋手下的赵德胜在和州攻打鸡笼山的陈埜先时,连拔两寨,攻打镇江又率兵攻破苗军水寨,并且时间较短、代价较小,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定他善于攻打山寨、水寨。
1357年秋七月,甲戌朔日(初一),赵德胜携丁德兴率部袭击了长江南岸常熟海虞镇的“周国”水师。
赵德胜首战告捷,俘获战马五十匹,战船三十艘。自此,吴王红军封锁了张士诚的水路门户。这时,徐达打开锦囊看信。
吴王在信中指示说:占领海虞,方可攻打常熟。但诸事须备,以新策攻城。宜教德胜诱士德出城交战,彼不知德胜,必轻敌,较易取胜。争取生擒。
于是,徐达把密信拿给赵德胜看过,由他挑战张士德。
七月丙子日(初三),经过充分地准备,徐达、赵德胜及丁德兴率部自海虞镇出发,沿着通江望虞河的东边南下,到达谢桥村后,沿着一条名叫福山塘的小河相伴的乡道直达常熟正北门。
常熟(今属苏州市),别名虞城、琴川。三国归晋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隶属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七年(341年),海虞县西北面的南沙乡改为南沙县。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筑南沙城(今常熟福山镇),是为常熟县名之始。此地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岁得常稔”,故名常熟。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隶属吴郡。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
宋代,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今苏州),境内设9乡。
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属平江路(今苏州)。
常熟城在元末前一直是土城。元朝时实行禁止汉人筑城或补城的政策,直到元末彭莹玉(彭和尚)起义爆发后,元朝廷才下令全国各地修城、筑城防范。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常熟才开始砌筑砖城。
常熟城西靠虞山,西城一大半城墙砌筑在山坡上。它南临昆承湖,北望长江。自古就是“七溪流水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入海”是指进入长江。
元末常熟城带有蒙古包的特点,基本呈圆形,没有墙角。周长大约5625米,有陆门7个、水门5个。
清代时,东门叫雲汤门,东南偏门叫迎春门,南门叫巽宫门。虞山脚的西门叫阜成门,虞山上的西门叫临山门,靠西的小北门叫临江门,正北门叫望海门。
5个水门皆通护城河。西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于上水关),是从虞山西边北入长江的望虞河沿着虞山南麓引水由此入城,通过一条小干渠流进一条连接南北走向的大干渠。
南门西侧有一水门(即南水关,亦属上水关),城南昆承湖水溢而出时经元和塘小河流入此处护城河。水进南水关,经过穿城的大干渠到达北城水门(下水关)。
东南门南侧也有一水门(亦属上水关),护城河的水流进此门,分别流入大干渠和一条通向东水门的小干渠出城。
东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下水关),城中的部分废水、雨水由此门流出。此处护城河与流向东北进入长江的一条小河相通,雨季时可以分洪。
北门(望海门)西侧有一水门(即下水关),城中的水从此门流出进入福山塘小河,一直通到谢桥乡处的望虞河再入长江。
赵德胜持马槊单骑出列。其槊杆长6尺(约1.9米)。上好的槊锋有八个面,具有明显的破甲棱。槊棱的锋刃长达50~60厘米,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类、矛类武器。
槊主要是为了应对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遇上破甲槊,一击即破。
赵德胜走到正北门前不远处,高声大喊:“张元帅,你挥师大江南北,攻城拔寨,威震朝野。有种就出来,和我赵德胜单打独斗!”
张士德鸷勇有谋,为张士诚攻克不少城池,居功至伟,故而骄横自负。他站在城头看见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在叫阵,而徐达带领部队却离得较远,至少有15丈(约47.5米),不像有诈,心想:我先宰了你这个家伙,给徐达一个下马威,再闭城坚守。
于是,张士德带领几个亲兵出城,使用一把掩月刀与赵德胜交战。几个回合之后,不分胜负,张士德才明白赵德胜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臂力很大,不好对付。又战了三个回合,张士德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突然,赵德胜虚晃长槊,再翻腕使用七分力前刺其右胸,将张士德击落马下,仰面朝天。赵德胜未用全力,马槊刺破铁甲,张士德没有受伤。其亲兵赶紧冲上来打算营救,赵德胜的八尺长槊已经顶住张士德的腹部,喝令道:“休要妄动!再过来我就杀死他。”
这时,赵德胜手下的小将带着几个士兵已经冲了过来,将张士德扭住。
张士德的亲兵慌忙回城,紧闭城门。一战大捷,徐达下令回营,派人把张士德押送应天府,交给朱元璋。
常熟城墙距离护城河19米左右。从10米远开始隐蔽三排短弓手都绰绰有余。
翌日凌晨,徐达把云梯车、挡箭墙和短弓手集中安置到正北门东侧的城下,天一亮,即刻发起进攻。集中兵力攻击一点的战术再次发挥威力,加上主帅被擒、周军军心浮动,将领指挥无方,常熟城当天即被攻克。
在常熟虞山西北湖桥,明朝时立了一块《梁国赵武桓公神道碑》。碑文为明朝大臣宋濂所写。其中写道:“秋七月丙子,攻常熟,张士德出(城)挑战,公麾兵而进,士德就缚。士德,士诚之弟也。遂征望亭、甘露、无锡诸寨。”
常熟距南面偏西的隆平府(今苏州)约39公里,离西面偏南的无锡约42公里,无锡距离东南的隆平约42公里。三座城连线,成为一个倒三角。
朱元璋不急于马上攻打张士诚的国都隆平府,仍然采取步步为营的蚕食策略,他命令徐达先攻打无锡州。占领无锡,则和常熟互为犄角。进攻,可对隆平府形成钳形攻击;退守,可以相互支援。
“周国”的军队攻占无锡前,无锡城墙均为土墙。唐朝末年,筑造的土城规模还比较大。开有四门。
东门叫熙春门,约位于“亭子桥”西南方,今日解放东路东林广场的西北侧。
南门叫阳春门,约位于今南长街“阳春桥”处护城河的内侧。
西门叫梁溪门,约位于“西门桥”东侧,今日解放西路与人民中路交汇处。
北门叫莲蓉门,约位于“莲蓉桥”东南方,今日解放路(西路、北路)与中山路交汇处。
无锡古城借助古运河及当地河网之溪作为护城河,形状很不规整。平面图上以护城河作为轮廓,很像乌龟的侧形。至今,这个形状基本上没有变。一些地名犹存。
guī头位于东南,即沿城东今日“灵山后花园”处的古运河南下到“妙光桥”,拐向西南一段路再折向西北的南门“阳春桥”,经过“宝塔桥”直到现代“南长桥”的东北面。
尾部在西北,即从今日现代餐厅“锡金人家”西侧的濠水到北端现代“茶餐厅”东北侧的濠水。这段护城河西面被南北两条溪流夹住的“江尖公园”就是无锡古“龟城”的小尾巴。
从“茶餐厅”的濠水向东拐过北门的“莲蓉桥”折过北面的现代通汇桥直到“思古亭”西南的濠水,算是“龟城”不大好看的臀部轮廓。
濠水从此处向东偏南经过“鉴古亭”、“鉴古廊”、“流辉亭”、“云林”、“光复门”、“长春亭”、“北仓门旅游码头”到“现代花城”小区东北角,再南下经过人民东路“亭子桥”、学前东路“槐古桥”直到“灵山后花园”处,勾勒的轮廓线则是“龟背”。
古濠水(环城河)从“南长桥”沿着解放南路外侧向西经过“淘沙桥”、“清扬桥”、“体育场桥”、“西水关桥”到城内“前西溪路”的西头,再北上经过西门(梁溪门)的“西门桥”、“县前西街”现代桥到“锡金人家”,勾勒的轮廓线属于“龟腹”。
唯一不像的就是这块西南缘的“龟腹”太鼓(前西溪路的西头是它的顶点)。无锡自古就是富庶之地,这只“龟”?也许吃的太饱了。
1356年,“周国”占据无锡后,张士诚下令用砖石砌筑城墙。轮廓基本未变。《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元末无锡城“周围九里,城高二丈。”
元代“九里”约合5132米,“二丈”约6.3米。这个高度包括了墙堞,是宋元大多数县城城墙的高度,不算高。
明洪武元年(1368年),无锡官府修缮了城墙,周长1620丈,高2丈,4门皆建城楼。1620丈正好是宋元的9里。
那时城墙的具体位置,东墙、北墙和西墙的北半部距离上述护城河较远,是在当今解放东路、解放南路、解放西路、解放北路构成的环城路的内侧。只是个“龟壳”的侧形,无头无尾。准确地说,像个贝壳形状。
1357年七月的一天,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徐达、赵德胜及丁德兴从常熟出发,挥师无锡。
他们顺路先占领常熟城西南约20公里的无锡甘露镇、继之攻克无锡城。接着,占领隆平府(今苏州)西北运河边的望亭镇。
&n... -->>
第二十一章??攻常熟赵德胜活捉士德??取徽州胡大海追杀穷寇(8页)
吴王取得江阴后,朱元璋对宋思颜、冯国用说道:“之前,张士诚北有淮东高邮、泰兴二城,南有浙西长兴、江阴二邑。皆其要害之地。长兴踞太湖之西口,陆路可通广德诸府;江阴头枕大江,扼守姑苏(苏州)、通州(今南通)水路之门户。我们取长兴,张士诚的步骑之军不敢出广德觊觎宣州、歙县;得江阴,张士诚的水师不敢溯大江上金山(代指镇江)、焦山(代指镇江)。今日两地为我所有,他侵犯我之捷径已绝。”
冯国用建议说:“如今,常熟是张士诚与江北联系的唯一通道,若攻下常熟,对上王今后控制大江南北皆有裨益。”
朱元璋微笑道:“尔与我想到一起了。常熟、无锡是平江(今苏州)北面两个生死之门,一个扼守水路,一个扼守陆路,张士诚都安置了重兵。即使做好足够的准备也不一定轻易取得。攻常州就是一个教训。我想,先不攻城,直接攻占它的北面江岸。之后,再设法攻城。”
宋思颜赞道:“上王想的甚是!攻坚则轫,乘暇则神。①”
随后,朱元璋派出探子侦察了常熟的军情,得知守城主帅是张士德。他与宋思颜、冯国用商议出了一个减少伤亡的攻城策略,由宋思颜将此策写在白绢上,放入一个锦囊。
朱元璋命令领兵元帅徐达携左翼左副元帅赵德胜攻打常熟,随行参战的有镇抚(随徐达降级)丁德兴等。
吴王把一个锦囊交给徐达,并说:“常熟乃张士诚的重镇,尔先令德胜攻常熟水师,若胜,方可打常熟。那时,可打开锦囊看信。”
朱元璋手下的赵德胜在和州攻打鸡笼山的陈埜先时,连拔两寨,攻打镇江又率兵攻破苗军水寨,并且时间较短、代价较小,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定他善于攻打山寨、水寨。
1357年秋七月,甲戌朔日(初一),赵德胜携丁德兴率部袭击了长江南岸常熟海虞镇的“周国”水师。
赵德胜首战告捷,俘获战马五十匹,战船三十艘。自此,吴王红军封锁了张士诚的水路门户。这时,徐达打开锦囊看信。
吴王在信中指示说:占领海虞,方可攻打常熟。但诸事须备,以新策攻城。宜教德胜诱士德出城交战,彼不知德胜,必轻敌,较易取胜。争取生擒。
于是,徐达把密信拿给赵德胜看过,由他挑战张士德。
七月丙子日(初三),经过充分地准备,徐达、赵德胜及丁德兴率部自海虞镇出发,沿着通江望虞河的东边南下,到达谢桥村后,沿着一条名叫福山塘的小河相伴的乡道直达常熟正北门。
常熟(今属苏州市),别名虞城、琴川。三国归晋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隶属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七年(341年),海虞县西北面的南沙乡改为南沙县。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筑南沙城(今常熟福山镇),是为常熟县名之始。此地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岁得常稔”,故名常熟。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隶属吴郡。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
宋代,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今苏州),境内设9乡。
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属平江路(今苏州)。
常熟城在元末前一直是土城。元朝时实行禁止汉人筑城或补城的政策,直到元末彭莹玉(彭和尚)起义爆发后,元朝廷才下令全国各地修城、筑城防范。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常熟才开始砌筑砖城。
常熟城西靠虞山,西城一大半城墙砌筑在山坡上。它南临昆承湖,北望长江。自古就是“七溪流水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入海”是指进入长江。
元末常熟城带有蒙古包的特点,基本呈圆形,没有墙角。周长大约5625米,有陆门7个、水门5个。
清代时,东门叫雲汤门,东南偏门叫迎春门,南门叫巽宫门。虞山脚的西门叫阜成门,虞山上的西门叫临山门,靠西的小北门叫临江门,正北门叫望海门。
5个水门皆通护城河。西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于上水关),是从虞山西边北入长江的望虞河沿着虞山南麓引水由此入城,通过一条小干渠流进一条连接南北走向的大干渠。
南门西侧有一水门(即南水关,亦属上水关),城南昆承湖水溢而出时经元和塘小河流入此处护城河。水进南水关,经过穿城的大干渠到达北城水门(下水关)。
东南门南侧也有一水门(亦属上水关),护城河的水流进此门,分别流入大干渠和一条通向东水门的小干渠出城。
东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下水关),城中的部分废水、雨水由此门流出。此处护城河与流向东北进入长江的一条小河相通,雨季时可以分洪。
北门(望海门)西侧有一水门(即下水关),城中的水从此门流出进入福山塘小河,一直通到谢桥乡处的望虞河再入长江。
赵德胜持马槊单骑出列。其槊杆长6尺(约1.9米)。上好的槊锋有八个面,具有明显的破甲棱。槊棱的锋刃长达50~60厘米,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类、矛类武器。
槊主要是为了应对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遇上破甲槊,一击即破。
赵德胜走到正北门前不远处,高声大喊:“张元帅,你挥师大江南北,攻城拔寨,威震朝野。有种就出来,和我赵德胜单打独斗!”
张士德鸷勇有谋,为张士诚攻克不少城池,居功至伟,故而骄横自负。他站在城头看见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在叫阵,而徐达带领部队却离得较远,至少有15丈(约47.5米),不像有诈,心想:我先宰了你这个家伙,给徐达一个下马威,再闭城坚守。
于是,张士德带领几个亲兵出城,使用一把掩月刀与赵德胜交战。几个回合之后,不分胜负,张士德才明白赵德胜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臂力很大,不好对付。又战了三个回合,张士德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突然,赵德胜虚晃长槊,再翻腕使用七分力前刺其右胸,将张士德击落马下,仰面朝天。赵德胜未用全力,马槊刺破铁甲,张士德没有受伤。其亲兵赶紧冲上来打算营救,赵德胜的八尺长槊已经顶住张士德的腹部,喝令道:“休要妄动!再过来我就杀死他。”
这时,赵德胜手下的小将带着几个士兵已经冲了过来,将张士德扭住。
张士德的亲兵慌忙回城,紧闭城门。一战大捷,徐达下令回营,派人把张士德押送应天府,交给朱元璋。
常熟城墙距离护城河19米左右。从10米远开始隐蔽三排短弓手都绰绰有余。
翌日凌晨,徐达把云梯车、挡箭墙和短弓手集中安置到正北门东侧的城下,天一亮,即刻发起进攻。集中兵力攻击一点的战术再次发挥威力,加上主帅被擒、周军军心浮动,将领指挥无方,常熟城当天即被攻克。
在常熟虞山西北湖桥,明朝时立了一块《梁国赵武桓公神道碑》。碑文为明朝大臣宋濂所写。其中写道:“秋七月丙子,攻常熟,张士德出(城)挑战,公麾兵而进,士德就缚。士德,士诚之弟也。遂征望亭、甘露、无锡诸寨。”
常熟距南面偏西的隆平府(今苏州)约39公里,离西面偏南的无锡约42公里,无锡距离东南的隆平约42公里。三座城连线,成为一个倒三角。
朱元璋不急于马上攻打张士诚的国都隆平府,仍然采取步步为营的蚕食策略,他命令徐达先攻打无锡州。占领无锡,则和常熟互为犄角。进攻,可对隆平府形成钳形攻击;退守,可以相互支援。
“周国”的军队攻占无锡前,无锡城墙均为土墙。唐朝末年,筑造的土城规模还比较大。开有四门。
东门叫熙春门,约位于“亭子桥”西南方,今日解放东路东林广场的西北侧。
南门叫阳春门,约位于今南长街“阳春桥”处护城河的内侧。
西门叫梁溪门,约位于“西门桥”东侧,今日解放西路与人民中路交汇处。
北门叫莲蓉门,约位于“莲蓉桥”东南方,今日解放路(西路、北路)与中山路交汇处。
无锡古城借助古运河及当地河网之溪作为护城河,形状很不规整。平面图上以护城河作为轮廓,很像乌龟的侧形。至今,这个形状基本上没有变。一些地名犹存。
guī头位于东南,即沿城东今日“灵山后花园”处的古运河南下到“妙光桥”,拐向西南一段路再折向西北的南门“阳春桥”,经过“宝塔桥”直到现代“南长桥”的东北面。
尾部在西北,即从今日现代餐厅“锡金人家”西侧的濠水到北端现代“茶餐厅”东北侧的濠水。这段护城河西面被南北两条溪流夹住的“江尖公园”就是无锡古“龟城”的小尾巴。
从“茶餐厅”的濠水向东拐过北门的“莲蓉桥”折过北面的现代通汇桥直到“思古亭”西南的濠水,算是“龟城”不大好看的臀部轮廓。
濠水从此处向东偏南经过“鉴古亭”、“鉴古廊”、“流辉亭”、“云林”、“光复门”、“长春亭”、“北仓门旅游码头”到“现代花城”小区东北角,再南下经过人民东路“亭子桥”、学前东路“槐古桥”直到“灵山后花园”处,勾勒的轮廓线则是“龟背”。
古濠水(环城河)从“南长桥”沿着解放南路外侧向西经过“淘沙桥”、“清扬桥”、“体育场桥”、“西水关桥”到城内“前西溪路”的西头,再北上经过西门(梁溪门)的“西门桥”、“县前西街”现代桥到“锡金人家”,勾勒的轮廓线属于“龟腹”。
唯一不像的就是这块西南缘的“龟腹”太鼓(前西溪路的西头是它的顶点)。无锡自古就是富庶之地,这只“龟”?也许吃的太饱了。
1356年,“周国”占据无锡后,张士诚下令用砖石砌筑城墙。轮廓基本未变。《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元末无锡城“周围九里,城高二丈。”
元代“九里”约合5132米,“二丈”约6.3米。这个高度包括了墙堞,是宋元大多数县城城墙的高度,不算高。
明洪武元年(1368年),无锡官府修缮了城墙,周长1620丈,高2丈,4门皆建城楼。1620丈正好是宋元的9里。
那时城墙的具体位置,东墙、北墙和西墙的北半部距离上述护城河较远,是在当今解放东路、解放南路、解放西路、解放北路构成的环城路的内侧。只是个“龟壳”的侧形,无头无尾。准确地说,像个贝壳形状。
1357年七月的一天,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徐达、赵德胜及丁德兴从常熟出发,挥师无锡。
他们顺路先占领常熟城西南约20公里的无锡甘露镇、继之攻克无锡城。接着,占领隆平府(今苏州)西北运河边的望亭镇。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