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循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儿肥的脸上,不见丝毫动容,躬着身,一脸坚定与决然,道:“陛下,若是臣这道奏本公开……会造成巨大影响,那说明,本身的问题就很严重……那么,就应该更早,更快,更重的整治,重病须猛药,不可拖延,否则将积重难返……”
黄立极见温体仁这么说,少见的皱了皱,反驳道:“重病须猛药?温侍郎就不怕用药过猛,适得其反吗?”
温体仁转过头,与黄立极对视,不卑不亢的道:“凡事有度,即便是猛药,也不会动摇我大明根基,只要遏住反弹,有序推进,必可消除弊政,中兴大明!”
黄立极拧眉,温体仁的话看似有道理,实则真要去做,必然会激起朝野剧烈动荡。
现在本就民不聊生,地方各种民乱纷呈,朝廷这边不思维稳,反而大动干戈,这是嫌死的不够快吗?
他注视着温体仁,见他目光坚定,没有丝毫退让,心里厌烦,转向崇祯,道:“陛下,新政伊始,当以稳为要,若是动作太多,臣忧群臣惶恐,民无所从,天下不安,不利于新政推行,请陛下三思。”
张瑞图,周道登,崔呈秀,甚至毕自严,王永光,曹于汴等人见黄立极与温体仁对上,不禁觉得意外,更加好奇温体仁的奏本内容了。
崇祯的目光在温体仁,黄立极脸上流转,心里忍不住笑起来。
温体仁的奏本,自然是为了‘邀直’以求上位,奏本里的内容看似是在迎合他,契合时弊,却也是哗众取宠,好高骛远。
而黄立极的态度,其实就是一个字:稳。
他想要稳,只有朝局稳,他这个首辅之位才稳。
但有乱事,作为首辅,责任必是第一。
崇祯面色不动,道:“卿家的意思,朕知道了。诸位卿家,也看看温卿家的奏本,说说看法。”
黄立极神色犹豫,还是将奏本递给了身旁的张瑞图。
张瑞图接过来一看,只看了前面两条:‘严禁结党、驱邪用正’,就明白黄立极为什么少见的开口怼人了。
这两条,不管是哪一条,朝野都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朋党’历来是一种禁忌词汇,越是位高越是避之不及。但大家又心照不宣的结党,心知肚明,绝口不提。
是一种公开的又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
朝野至少得有七成人是朋党,不管主动或者被动,与‘朋党’二字终归脱不了关系。
而‘驱邪用正’,是东林党人一向的思路,当年东林党横扫朝野,众正盈朝,用的就是‘驱邪用正’这四个字。
张瑞图默默无声,将奏本递给周道登。
周道登神情恭谨小心,扫了一眼,就递给崔呈秀。
崔呈秀接过来,面无表情看去,双眼厉芒一闪,只看了一半就递给周应秋。
周应秋将前面几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打开看去,脸角微抽了一下,递给最后的杨景辰。
杨景辰目光扫过两行,喉咙耸动了一下,抬起眼皮悄悄看了眼温体仁。
‘这道奏本要是传出去,朝野得炸开,这温体仁,是真不怕阉党报复吗?’杨景辰心里暗暗想着。
现在,朝廷里最大的朋党就是阉党,这前两条,严禁结党、驱邪用正,摆明就是针对阉党!
杨景辰思索着,猛的惊醒,将奏本递给身后侧的王永光。
王永光等了好一会儿了,见几位阁老都有些失态,他好奇拿过来。
只是打开扫了眼就明白了,不动声色递给身旁的礼部尚书王恰。
王恰向来谨慎小心之,接过来看去,神色立变,转给了兵部尚书李邦华。
李邦华神情坚毅,目光如剑,看完之后,很是淡然的递给了毕自严。
毕自严貌状憨厚,先是看了眼李邦华,这才打开,看后,稍稍沉吟,递给了倪文焕。
作为刑部尚书,倪文焕既有野心也倍加提心吊胆,看着温体仁的奏本,第一感觉心头发冷,汗毛竖起。
他绷着脸,将奏本递给了曹于汴。
曹于汴接过来,认真看去,双眸骤然灼灼发光,有厉芒跳动。
曹于汴深受阉党迫害,性情如火,在一片安静中,他抬手向崇祯,沉声道:“陛下,臣认为,温侍郎此奏,言辞恳切,切中时弊,是一道治国良方,臣赞同。”
不少阁臣忍不住回头看向他,而后又转回来。
曹于汴是崇祯从大牢里捞出来的,是亲信心腹。
有人已经开始怀疑,他的话,是不是代表了崇祯的态度?不禁暗惊,心里开始惶恐不安。
崇祯转头看了曹于汴一眼,笑着道:“曹卿家,那你认为首辅的话是否有道理?”
曹于汴抬着手,道:“回陛下,元辅的话,也有道理,不过,国政疲极,厄需整顿,不能一直求安,当勇于用事,披荆斩棘,消除弊政……”
一些人闻言,心里顿松,他们听出来了,这不像是事先有预谋。
崇祯微笑,目光在这些朝臣的脸上转动,来来回回,落在张瑞图身上,道:“次辅?”
张瑞图连忙抬手,道:“回陛下,臣认为,凡事有轻重缓急,重则重来,轻则轻来,不可盲目行事,须从长计议。”
崇祯点点头,道:“有理。周卿家?”
阁臣中,有两个姓周的。
周道登迎着崇祯的目光,没有任何犹豫,道:“臣赞同次辅之议。”
“崔卿家。”崇祯看向崔呈秀。
崔呈秀道:“臣赞同次辅之议。”
“周卿家?”
“臣赞同次辅之议。”周应秋道。
“杨卿家?”
杨景辰紧跟着道:“臣附议次辅。”
崇祯打量着这六个阁臣,一个个赞同张瑞图,张瑞图的话与黄立极大差不差,这阁臣态度就这么容易统一了?
温体仁同样没想到,外面一直传言阁臣间关系错综复杂,明争暗斗,却没想到,他的一道奏本,就让阁老们团结了。
崇祯目光微动,歪了歪头,看向王永光,道:“王卿家?”
王永光抬起手,道:“陛下,次辅之言,有其道理。臣认为,凡事须重务实,而非虚夸,不能一句从长计议,就搁置不提。”
崇祯眉头一挑,笑着道:“有理。毕卿家?”
毕自严道:“臣附议,当有详细规划。”
“工部?”崇祯看向张瑞图后面,道。
杨鹤抬手,道:“陛下,臣附议。”
“兵部尚书?”
李邦华沉声道:“臣附议。”
崇祯没有再问了,双眼微微眯起——有意思了。
内阁是一个态度,六部、都察院的七卿是一个态度。
不知不觉,内阁与七卿,隐隐对立了起来。
儿肥的脸上,不见丝毫动容,躬着身,一脸坚定与决然,道:“陛下,若是臣这道奏本公开……会造成巨大影响,那说明,本身的问题就很严重……那么,就应该更早,更快,更重的整治,重病须猛药,不可拖延,否则将积重难返……”
黄立极见温体仁这么说,少见的皱了皱,反驳道:“重病须猛药?温侍郎就不怕用药过猛,适得其反吗?”
温体仁转过头,与黄立极对视,不卑不亢的道:“凡事有度,即便是猛药,也不会动摇我大明根基,只要遏住反弹,有序推进,必可消除弊政,中兴大明!”
黄立极拧眉,温体仁的话看似有道理,实则真要去做,必然会激起朝野剧烈动荡。
现在本就民不聊生,地方各种民乱纷呈,朝廷这边不思维稳,反而大动干戈,这是嫌死的不够快吗?
他注视着温体仁,见他目光坚定,没有丝毫退让,心里厌烦,转向崇祯,道:“陛下,新政伊始,当以稳为要,若是动作太多,臣忧群臣惶恐,民无所从,天下不安,不利于新政推行,请陛下三思。”
张瑞图,周道登,崔呈秀,甚至毕自严,王永光,曹于汴等人见黄立极与温体仁对上,不禁觉得意外,更加好奇温体仁的奏本内容了。
崇祯的目光在温体仁,黄立极脸上流转,心里忍不住笑起来。
温体仁的奏本,自然是为了‘邀直’以求上位,奏本里的内容看似是在迎合他,契合时弊,却也是哗众取宠,好高骛远。
而黄立极的态度,其实就是一个字:稳。
他想要稳,只有朝局稳,他这个首辅之位才稳。
但有乱事,作为首辅,责任必是第一。
崇祯面色不动,道:“卿家的意思,朕知道了。诸位卿家,也看看温卿家的奏本,说说看法。”
黄立极神色犹豫,还是将奏本递给了身旁的张瑞图。
张瑞图接过来一看,只看了前面两条:‘严禁结党、驱邪用正’,就明白黄立极为什么少见的开口怼人了。
这两条,不管是哪一条,朝野都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朋党’历来是一种禁忌词汇,越是位高越是避之不及。但大家又心照不宣的结党,心知肚明,绝口不提。
是一种公开的又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
朝野至少得有七成人是朋党,不管主动或者被动,与‘朋党’二字终归脱不了关系。
而‘驱邪用正’,是东林党人一向的思路,当年东林党横扫朝野,众正盈朝,用的就是‘驱邪用正’这四个字。
张瑞图默默无声,将奏本递给周道登。
周道登神情恭谨小心,扫了一眼,就递给崔呈秀。
崔呈秀接过来,面无表情看去,双眼厉芒一闪,只看了一半就递给周应秋。
周应秋将前面几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打开看去,脸角微抽了一下,递给最后的杨景辰。
杨景辰目光扫过两行,喉咙耸动了一下,抬起眼皮悄悄看了眼温体仁。
‘这道奏本要是传出去,朝野得炸开,这温体仁,是真不怕阉党报复吗?’杨景辰心里暗暗想着。
现在,朝廷里最大的朋党就是阉党,这前两条,严禁结党、驱邪用正,摆明就是针对阉党!
杨景辰思索着,猛的惊醒,将奏本递给身后侧的王永光。
王永光等了好一会儿了,见几位阁老都有些失态,他好奇拿过来。
只是打开扫了眼就明白了,不动声色递给身旁的礼部尚书王恰。
王恰向来谨慎小心之,接过来看去,神色立变,转给了兵部尚书李邦华。
李邦华神情坚毅,目光如剑,看完之后,很是淡然的递给了毕自严。
毕自严貌状憨厚,先是看了眼李邦华,这才打开,看后,稍稍沉吟,递给了倪文焕。
作为刑部尚书,倪文焕既有野心也倍加提心吊胆,看着温体仁的奏本,第一感觉心头发冷,汗毛竖起。
他绷着脸,将奏本递给了曹于汴。
曹于汴接过来,认真看去,双眸骤然灼灼发光,有厉芒跳动。
曹于汴深受阉党迫害,性情如火,在一片安静中,他抬手向崇祯,沉声道:“陛下,臣认为,温侍郎此奏,言辞恳切,切中时弊,是一道治国良方,臣赞同。”
不少阁臣忍不住回头看向他,而后又转回来。
曹于汴是崇祯从大牢里捞出来的,是亲信心腹。
有人已经开始怀疑,他的话,是不是代表了崇祯的态度?不禁暗惊,心里开始惶恐不安。
崇祯转头看了曹于汴一眼,笑着道:“曹卿家,那你认为首辅的话是否有道理?”
曹于汴抬着手,道:“回陛下,元辅的话,也有道理,不过,国政疲极,厄需整顿,不能一直求安,当勇于用事,披荆斩棘,消除弊政……”
一些人闻言,心里顿松,他们听出来了,这不像是事先有预谋。
崇祯微笑,目光在这些朝臣的脸上转动,来来回回,落在张瑞图身上,道:“次辅?”
张瑞图连忙抬手,道:“回陛下,臣认为,凡事有轻重缓急,重则重来,轻则轻来,不可盲目行事,须从长计议。”
崇祯点点头,道:“有理。周卿家?”
阁臣中,有两个姓周的。
周道登迎着崇祯的目光,没有任何犹豫,道:“臣赞同次辅之议。”
“崔卿家。”崇祯看向崔呈秀。
崔呈秀道:“臣赞同次辅之议。”
“周卿家?”
“臣赞同次辅之议。”周应秋道。
“杨卿家?”
杨景辰紧跟着道:“臣附议次辅。”
崇祯打量着这六个阁臣,一个个赞同张瑞图,张瑞图的话与黄立极大差不差,这阁臣态度就这么容易统一了?
温体仁同样没想到,外面一直传言阁臣间关系错综复杂,明争暗斗,却没想到,他的一道奏本,就让阁老们团结了。
崇祯目光微动,歪了歪头,看向王永光,道:“王卿家?”
王永光抬起手,道:“陛下,次辅之言,有其道理。臣认为,凡事须重务实,而非虚夸,不能一句从长计议,就搁置不提。”
崇祯眉头一挑,笑着道:“有理。毕卿家?”
毕自严道:“臣附议,当有详细规划。”
“工部?”崇祯看向张瑞图后面,道。
杨鹤抬手,道:“陛下,臣附议。”
“兵部尚书?”
李邦华沉声道:“臣附议。”
崇祯没有再问了,双眼微微眯起——有意思了。
内阁是一个态度,六部、都察院的七卿是一个态度。
不知不觉,内阁与七卿,隐隐对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