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循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循明
不得不说,妙妙的睡眠质量真的很好。
天色将晚,才幽幽醒来。
她坐在崇祯对面,揉着眼,第一局就是:“姑丈,我饿了。”
崇祯不由得一笑,这丫头,醒来就喊饿。
崇祯转过头,看向王承恩,道:“给她弄些吃的,再让宫女带她去洗个澡,换身衣服。”
崇祯看到,小丫头身前湿了不少,不知道是汗还是口水。
“是。”王承恩应着。
小丫头倒是很听话,抱着枕头就下床,小脸有些迷迷糊糊的向外走。
崇祯看着她抱着枕头走出,不由得又笑了,自语道:“什么时候,得给她弄个好看的娃娃……”
说着,看向右边的窗户,见天色快黑下来,道:“魏忠贤还没来……”
曹化淳连忙上前,道:“奴婢问过了,魏太监据说在西厂来来回回,好像有什么事情。”
崇祯双眼微微眯起,道:“有意思了……”
魏忠贤不急着入宫,那就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比讨好他更为重要。
什么事情,比讨好他更重要呢?
在崇祯看着窗外的时候,周延儒入宫了。
崔呈秀能得到消息,冯铨自然也不会晚,他得到了,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的至交好友周延儒。
周延儒神情平静的走入承天门,心里却是激动又紧张。
‘真没想到,居然会这么快!’他心里兴奋的想着。
他没有找人举荐,而是去户部捐纳了八万两银子,以投石问路,哪里想到,刚捐不久,就得到了他将被复起工部侍郎的消息!
虽然相比于吏部侍郎次了一点,但以现在的朝局来看,他相信,最多半年,他就能入阁!
他跟着引路的内监,心里在琢磨着面圣的措辞。
还来不及让他多想,刚到内阁不远,就看到冯铨站在桥头等着了。
“玉绳。”冯铨率先开口,一脸的笑容称呼周延儒的字。
周延儒快步上前,抬手,矜持有礼的道:“冯兄。”
冯铨瞥了眼内监,来到他身旁,与他一同并肩向前走,道:“恭喜玉绳了。”
周延儒对于冯铨的通信还是心怀感激的,碍于有内监在,不好多说,便道:“惭愧惭愧。”
冯铨瞥着周延儒,同样没有多说。
两人走在笔直的大道上,直奔乾清宫。
虽说两人是好友,好像关系一直都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不论是冯铨,还是周延儒,都感觉到彼此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言说的隔阂。
不多久,两人就到了乾清宫。
“启禀皇爷,冯铨,周延儒求见。”一个内监站在东暖阁门槛外,躬着身道。
崇祯头也不回的嗯了一声,道:“让他们进来。”
“是。”内监应着道。
冯铨与一身工部侍郎官服的周延儒,出现在门外,两人分先后,迈步进来。
崇祯转头看去,略过冯铨,只见周延儒脸角方正,相貌堂堂,目光清正,步伐严整,一看就是那种义正言辞,认真做事的干吏模样。
‘好皮囊……’崇祯暗自道,但即便不知道这位的德行,却也过了以貌取人的年纪。
“臣冯铨/周延儒,参见陛下!”
两人来到近前,同时抬手躬身行礼。周延儒是不急不缓,不卑不亢。
崇祯双眼微闪,盘坐在软塌上,笑着道:“二位卿家免礼,赐座。”
“谢陛下。”两人同时应道。
周延儒来之前是做足了功课的,在冯铨边上从容落座。
崇祯没有理会一心想辞官的冯铨,目光都在周延儒身上。
要说这位,确实有才华,连中会元与状元,朝野风评极好,但后世的品性,又真的很不堪。
周延儒是第一次见崇祯,虽然躬着身,低着头,但一直悄悄打量。
继位不到一个月,就将朝局牢牢控制在手中,这份手段,先帝是比不过的。
‘他应该是要剪除阉党的,我要怎么做才能立下大功,晋位入阁……’周延儒神色不动,默默的想着。
“周卿家,你对朝局怎么看?”突然间,崇祯的声音,仿佛在他耳边响起。
周延儒连忙起身,抬起手,余光扫了眼冯铨,故作沉思片刻,道:“回陛下,臣认为,朝纲不振,国政败坏,皆因党争而起,臣建议,严禁结党,肃清吏治。”
冯铨端坐着,面无表情。对于周延儒的话,没有一点反应。
这种场面话,谁都会说,大明朝野说了几十年了。
东林人说了几十年,反而一度成了大明最大的朋党。
崇祯微笑,道:“卿家继续说。”
周延儒没想到冯铨会与他一同来,心里有些顾忌,转变了想好的措辞,道:“陛下,朝臣结党,必然绵延地方、边关,朝廷内斗如火,地方、边关内讧如潮,无休无止,坏于朝政,苦在百姓!臣认为,我大明之险要,不在外,而在内。吏治清则国政明,国政明则百姓安,百姓安则天下定……”
崇祯一直保持着微笑,心里已经听明白了。
周延儒的话,十分具有迷惑性。这一大堆看似句句在理,实则都是废话,没有一点具体办法。
“有理,卿家继续说。”崇祯脸上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
周延儒也不怵,继续道:“陛下有中兴大明之志,臣十分信服。在臣看来,须有三点,第一,吏治清明。其二,大政统一。其三,用人得当。”
“说说第三点。”崇祯顺手拿过茶杯,一副要长谈的模样。
冯铨有些坐不住了,他并不在乎周延儒说什么,朝臣说大话是基本能力,问题是,他是来当面致仕的,可不想枯坐的陪着。
他又不能强行插话,只得强按耐心的等待机会。
周延儒见崇祯愿意听,心里还很高兴,便道:“陛下,自万历三十年以来,内阁腐朽,酣斗不止,六部随声应和,言官闻风而动,国政莫不在纠结在败坏,民心士气不断损耗,长此以往,必是大祸,不可不防!”
崇祯喝了口茶,道:“卿家继... -->>
,循明
不得不说,妙妙的睡眠质量真的很好。
天色将晚,才幽幽醒来。
她坐在崇祯对面,揉着眼,第一局就是:“姑丈,我饿了。”
崇祯不由得一笑,这丫头,醒来就喊饿。
崇祯转过头,看向王承恩,道:“给她弄些吃的,再让宫女带她去洗个澡,换身衣服。”
崇祯看到,小丫头身前湿了不少,不知道是汗还是口水。
“是。”王承恩应着。
小丫头倒是很听话,抱着枕头就下床,小脸有些迷迷糊糊的向外走。
崇祯看着她抱着枕头走出,不由得又笑了,自语道:“什么时候,得给她弄个好看的娃娃……”
说着,看向右边的窗户,见天色快黑下来,道:“魏忠贤还没来……”
曹化淳连忙上前,道:“奴婢问过了,魏太监据说在西厂来来回回,好像有什么事情。”
崇祯双眼微微眯起,道:“有意思了……”
魏忠贤不急着入宫,那就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比讨好他更为重要。
什么事情,比讨好他更重要呢?
在崇祯看着窗外的时候,周延儒入宫了。
崔呈秀能得到消息,冯铨自然也不会晚,他得到了,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的至交好友周延儒。
周延儒神情平静的走入承天门,心里却是激动又紧张。
‘真没想到,居然会这么快!’他心里兴奋的想着。
他没有找人举荐,而是去户部捐纳了八万两银子,以投石问路,哪里想到,刚捐不久,就得到了他将被复起工部侍郎的消息!
虽然相比于吏部侍郎次了一点,但以现在的朝局来看,他相信,最多半年,他就能入阁!
他跟着引路的内监,心里在琢磨着面圣的措辞。
还来不及让他多想,刚到内阁不远,就看到冯铨站在桥头等着了。
“玉绳。”冯铨率先开口,一脸的笑容称呼周延儒的字。
周延儒快步上前,抬手,矜持有礼的道:“冯兄。”
冯铨瞥了眼内监,来到他身旁,与他一同并肩向前走,道:“恭喜玉绳了。”
周延儒对于冯铨的通信还是心怀感激的,碍于有内监在,不好多说,便道:“惭愧惭愧。”
冯铨瞥着周延儒,同样没有多说。
两人走在笔直的大道上,直奔乾清宫。
虽说两人是好友,好像关系一直都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不论是冯铨,还是周延儒,都感觉到彼此之间似乎有着难以言说的隔阂。
不多久,两人就到了乾清宫。
“启禀皇爷,冯铨,周延儒求见。”一个内监站在东暖阁门槛外,躬着身道。
崇祯头也不回的嗯了一声,道:“让他们进来。”
“是。”内监应着道。
冯铨与一身工部侍郎官服的周延儒,出现在门外,两人分先后,迈步进来。
崇祯转头看去,略过冯铨,只见周延儒脸角方正,相貌堂堂,目光清正,步伐严整,一看就是那种义正言辞,认真做事的干吏模样。
‘好皮囊……’崇祯暗自道,但即便不知道这位的德行,却也过了以貌取人的年纪。
“臣冯铨/周延儒,参见陛下!”
两人来到近前,同时抬手躬身行礼。周延儒是不急不缓,不卑不亢。
崇祯双眼微闪,盘坐在软塌上,笑着道:“二位卿家免礼,赐座。”
“谢陛下。”两人同时应道。
周延儒来之前是做足了功课的,在冯铨边上从容落座。
崇祯没有理会一心想辞官的冯铨,目光都在周延儒身上。
要说这位,确实有才华,连中会元与状元,朝野风评极好,但后世的品性,又真的很不堪。
周延儒是第一次见崇祯,虽然躬着身,低着头,但一直悄悄打量。
继位不到一个月,就将朝局牢牢控制在手中,这份手段,先帝是比不过的。
‘他应该是要剪除阉党的,我要怎么做才能立下大功,晋位入阁……’周延儒神色不动,默默的想着。
“周卿家,你对朝局怎么看?”突然间,崇祯的声音,仿佛在他耳边响起。
周延儒连忙起身,抬起手,余光扫了眼冯铨,故作沉思片刻,道:“回陛下,臣认为,朝纲不振,国政败坏,皆因党争而起,臣建议,严禁结党,肃清吏治。”
冯铨端坐着,面无表情。对于周延儒的话,没有一点反应。
这种场面话,谁都会说,大明朝野说了几十年了。
东林人说了几十年,反而一度成了大明最大的朋党。
崇祯微笑,道:“卿家继续说。”
周延儒没想到冯铨会与他一同来,心里有些顾忌,转变了想好的措辞,道:“陛下,朝臣结党,必然绵延地方、边关,朝廷内斗如火,地方、边关内讧如潮,无休无止,坏于朝政,苦在百姓!臣认为,我大明之险要,不在外,而在内。吏治清则国政明,国政明则百姓安,百姓安则天下定……”
崇祯一直保持着微笑,心里已经听明白了。
周延儒的话,十分具有迷惑性。这一大堆看似句句在理,实则都是废话,没有一点具体办法。
“有理,卿家继续说。”崇祯脸上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
周延儒也不怵,继续道:“陛下有中兴大明之志,臣十分信服。在臣看来,须有三点,第一,吏治清明。其二,大政统一。其三,用人得当。”
“说说第三点。”崇祯顺手拿过茶杯,一副要长谈的模样。
冯铨有些坐不住了,他并不在乎周延儒说什么,朝臣说大话是基本能力,问题是,他是来当面致仕的,可不想枯坐的陪着。
他又不能强行插话,只得强按耐心的等待机会。
周延儒见崇祯愿意听,心里还很高兴,便道:“陛下,自万历三十年以来,内阁腐朽,酣斗不止,六部随声应和,言官闻风而动,国政莫不在纠结在败坏,民心士气不断损耗,长此以往,必是大祸,不可不防!”
崇祯喝了口茶,道:“卿家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