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以,这些故事怎么样啊!”程咬金问道。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西门飘雪说道。
程咬金继续说道:“我再讲一个故事了啊!”
面对俗世,很多禅修者觉得,自己已经空空如也,心无一物了。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不仅是心无一物,而是连心无一物的概念都没有。
这之间的分野,就是高僧和得道高僧之间的差别。
高僧心无一物,但概念还在,因此虽然有智慧,但无法成佛,只有连概念也没有的,才是真正地遁入禅门,参修成佛了。
沩山灵佑禅师的门下有两位弟子,一位叫作仰山禅师,一位叫作双峰禅师。
有一天仰山禅师问双峰禅师:“师弟近日修行可有什么见地?”
双峰禅师回答道:“据我所知,实无一法可得。”
仰山禅师就说道:“你仍然停滞在尘境之上啊,因此找不回自己了。参禅学道要根不随尘,六根不要随着六尘转动。”
双峰禅师不以为然,说道:“我是无一法可得,但怎么可以说我停滞在尘境之上呢?”
仰山禅师告诉他道:“你以为无法可得,其实已有一法可得。这就是无法可得的观念。无法可得的观念就是百一法。比如我们平常讲空或者四大皆空、一切皆空,其实并没有全空,至少你有一个空的观念、空的概念。因此你还是不空,所以真正的空还有空,空空了你的空。你一个概念都不可以有。”
双峰禅师说道:“我只能做到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仰山禅师说道:“你为什么不去追究那无一法可得的?”
沩山灵佑禅师听了这一句话不禁欢喜地赞叹:“仰山啊,你这句话说得好妙,可要疑煞天下人啦!”
双峰禅师不解其意,他以为既然无一法可得,又怎么去追究呢?
灵佑禅师知道双峰的心意,故意对他说:“你就是一个天下人啊!”
仰山禅师和双峰禅师之间的差别,就是高僧和得道高僧之间的差别。
双峰禅师修为到了无一法可得的境界,虽心内空空,但概念还在。
而仰山禅师则已经连概念也没有了。
所以同一个概念,一个可以说得明白,另一个则如在云里雾里。
双峰禅师所说的“据我所知,无一法可得”,蕴含的是一种无奈和迷茫,是对自己的修行成果无法做一个总结性的言说。
意即,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修为到底到了哪一步了。
而仰山禅师所说的“无一法可得”则是顺其自然,是无修之修。意在告诉双峰禅师,不知道自己修为到哪一步并无大碍,只要对此没有迷惑,不去想它,自然会有成的一天。
就像做事,一件事,所掌握的信息占总信息的多少,依靠的能力能够做到哪种程度,其实并不需要时时挂念,也不需要总放在心上,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忘记这些,去努力做。
只要努力做了,总有成的时候。
如果不努力做,而是执着于那挂念,则往往就会在发愁叹息中任时间流逝,等到想起努力的时候,机会已经错过了,只能望洋兴叹。
不管做什么事,不要总想着成功,也不要总盯着结果,放下这些,把握住当下,才是最有可能办成事的方式。
 ... -->>
“所以,这些故事怎么样啊!”程咬金问道。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西门飘雪说道。
程咬金继续说道:“我再讲一个故事了啊!”
面对俗世,很多禅修者觉得,自己已经空空如也,心无一物了。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不仅是心无一物,而是连心无一物的概念都没有。
这之间的分野,就是高僧和得道高僧之间的差别。
高僧心无一物,但概念还在,因此虽然有智慧,但无法成佛,只有连概念也没有的,才是真正地遁入禅门,参修成佛了。
沩山灵佑禅师的门下有两位弟子,一位叫作仰山禅师,一位叫作双峰禅师。
有一天仰山禅师问双峰禅师:“师弟近日修行可有什么见地?”
双峰禅师回答道:“据我所知,实无一法可得。”
仰山禅师就说道:“你仍然停滞在尘境之上啊,因此找不回自己了。参禅学道要根不随尘,六根不要随着六尘转动。”
双峰禅师不以为然,说道:“我是无一法可得,但怎么可以说我停滞在尘境之上呢?”
仰山禅师告诉他道:“你以为无法可得,其实已有一法可得。这就是无法可得的观念。无法可得的观念就是百一法。比如我们平常讲空或者四大皆空、一切皆空,其实并没有全空,至少你有一个空的观念、空的概念。因此你还是不空,所以真正的空还有空,空空了你的空。你一个概念都不可以有。”
双峰禅师说道:“我只能做到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仰山禅师说道:“你为什么不去追究那无一法可得的?”
沩山灵佑禅师听了这一句话不禁欢喜地赞叹:“仰山啊,你这句话说得好妙,可要疑煞天下人啦!”
双峰禅师不解其意,他以为既然无一法可得,又怎么去追究呢?
灵佑禅师知道双峰的心意,故意对他说:“你就是一个天下人啊!”
仰山禅师和双峰禅师之间的差别,就是高僧和得道高僧之间的差别。
双峰禅师修为到了无一法可得的境界,虽心内空空,但概念还在。
而仰山禅师则已经连概念也没有了。
所以同一个概念,一个可以说得明白,另一个则如在云里雾里。
双峰禅师所说的“据我所知,无一法可得”,蕴含的是一种无奈和迷茫,是对自己的修行成果无法做一个总结性的言说。
意即,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修为到底到了哪一步了。
而仰山禅师所说的“无一法可得”则是顺其自然,是无修之修。意在告诉双峰禅师,不知道自己修为到哪一步并无大碍,只要对此没有迷惑,不去想它,自然会有成的一天。
就像做事,一件事,所掌握的信息占总信息的多少,依靠的能力能够做到哪种程度,其实并不需要时时挂念,也不需要总放在心上,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忘记这些,去努力做。
只要努力做了,总有成的时候。
如果不努力做,而是执着于那挂念,则往往就会在发愁叹息中任时间流逝,等到想起努力的时候,机会已经错过了,只能望洋兴叹。
不管做什么事,不要总想着成功,也不要总盯着结果,放下这些,把握住当下,才是最有可能办成事的方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