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家请我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惊,正要说话,却被“活曹操”打断道:“此事万万不可!贼不杀贼,乃是众位兄弟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此例一开,不待官兵杀来,我们早自相残杀,死亡殆尽矣。”
“更何况诸位莫欺舜王兵少,他年少成名。杀宋统殷、邓玘,破张宗衡、威震京师,岂是浪得虚名。他麾下有两位结拜兄弟,其中一人不曾耳闻,唯有拿陈长梃,颇有江湖手段。林县、武安诸义军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不可小觑。”
“更有那‘无疤和尚’刘成,阵斩山西巡抚宋统殷,一等一的悍勇;‘小尉迟’魏从义,威震京师,恐吓皇帝小儿,亦为不凡。”
“尚有‘不忠不义’正三品大员张慎言为之谋划,我等若是轻易招惹,少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332章宋献策出马
且不说这伙义军统领如何勾连,那张顺却正好收到陈长梃送来的书信。
原来上次张顺借助武安、林县的义军击败了京营,斩杀了邓玘以后,这些人本就是乌合之众,又恋眷故土,张顺便放他们回去了。
只留陈长梃驻守辉县,暗中多与他们有所来往。他们得了张顺的许多好处,又没有出太多力,便投桃报李,将“闯王”之事一一报来。
张顺这才了解了其中原委:原来最早之时,这“闯王”和二当家“紫金梁”被官兵击败走散,“紫金梁”败走泽潞之地,而“闯王”却留在了汾州、隰州附近。
当初,明廷朝罢巡抚宋统殷,以许鼎臣督贺人龙、左良玉军8000人进驻平阳;宣大总督张宗衡督张应昌、颇希牧、艾万年兵7000人堵汾州,妄图一举剿灭此人。只是因为张顺和“紫金梁”借机攻陷辽州,他才得以逃出生天。
再然后,“闯王”一直和张应昌纠缠,不得脱身。此地义军头领多有伤亡,这些义军统领麾下人马无所依靠,多投靠“闯王”,于是“闯王”实力反而越来越强。直到曹文诏在太原以东大破义军,逐“紫金梁”入河南之时,“闯王”才击退张应昌的纠缠,得以寻机东进。
此时,张顺已经聚集人马与邓玘、左良玉之徒在辉县准备会战,不曾想那“闯王”行军到辽州附近,却遇到了曹文诏的围剿。
“闯王”哪里抵挡得住曹文诏进攻?他只得越过太行山以东,意图北上,汇合五台山附近义军。结果,没想到又迎头遇到了“卢阎王”卢象升。
“闯王”麾下人马虽多,却无法突破卢象升的防线北上,又不敢回到山西之地,正好听说“八大王”、“闯将”和“活曹操”等人在怀庆府、卫辉府附近,才掉头南下,准备汇合诸将,顺便趁机夺权。
张顺这才明白,为何战事结束,曹文诏和这“闯王”才姗姗来迟。感情这两人先行纠缠了一番,得不到便宜,才想到自己这里找便宜来着。
可是张顺又岂是省油的灯?他目前麾下将领和幕僚都分散在各地,一时间无法聚齐。张顺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去寻那宋献策,欲和他商议“闯王”借机夺权之事。结果,等到张顺赶到宋献策军帐,他人却不在。
原来“活曹操”在拜访张顺之前,已经提前拜访过宋献策了。依照宋献策了解,自家主公自然不会拿捏不住一个“活曹操”,就没有赶快汇报给张顺,反倒赶快拉拢“左金王”、“革里眼”、“治世王”、“争世王”四人去了。
“治世王”和“争世王”不必说,都是张顺营地出来的人物,家眷俱在圣王坪,轻易不会变节。
而那“左金王”和“革里眼”本是“紫金梁”嫡系,麾下骑兵战斗力又强,若是损失了,张顺便会元气大伤。
好在宋献策欲寻这二人的时候,这二人也正好前来寻那宋献策。
在他们看来,宋献策作为“紫金梁”的军师,乃是自己人。他俩把宋献策领到“左金王”营帐之内,连忙问道:“务虚道人,我们同为二当家‘紫金梁’麾下,如今寄人篱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现有‘闯王’许诺许多,前来拉拢我等。你为二当家军师,素来足智多谋,你以为我等理当如何?”
宋献策一听这称呼,心中不由暗地里一笑,便老神在在的回答道:“老道本是方外之人,随谁不随谁,无甚区别。只是二位正是年轻有为之时,一步踏错,则步步踏错啊!”
两人一听有戏,那“革里眼”最为势力,连忙问道:“如今舜王势弱,‘闯王’势大,我们当随‘闯王’乎?”
宋献策闻言暗地里翻了个白眼,这厮真是沉不住气,还太年轻呐。于是,他便笑道:“这要看二位志向如何,若只为保住身家性命,投‘闯’最好,若是为了成就一番功业,投‘舜’最妙!”
“此话怎讲?”“左金王”闻言一愣,连忙追问道。
“如今‘闯王’势大,投靠‘闯王’当无生命之忧。即便他日‘闯王’势弱,再投其他势强者便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大概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吧!”
“若想成就一番功业,当以忠义为首。二当家将我等托付给舜王,我等当从一而终,不可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更何况,如今舜王势弱,闯王势强。投强则锦上添花,投弱则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则可有可无;雪中送炭才是情深义重。”
“左金王”和“革里眼”闻言对视一眼,听这“务虚道人”的意思,投靠“闯王”便是三姓家奴,投靠“舜王”反倒是关公桓侯了?
只是雪中送炭虽好,可万万不能让别人温暖了,自己却冻死了。那“左金王”和“革里眼”又连忙问道:“那这舜王虽好,其中凶险如何?”
宋献策闻言叹了口气道:“二位,不瞒你们说,我也不是博学鸿儒之人,看不出此二人志向如何,本事高低。”
“只不过,我却精研相术,略微觑得一丝天机。‘闯王’何貌,我不曾见过,却不得而知。唯这舜王,瞳如舜帝,貌若伏羲,臂如昭烈,气若光武,命中注定当成一朝基业,开万世之太平!”
“刚开始我还以为自己老眼昏花,做不得准。又见有河工送来‘黄河石’,竟有‘木挂曲尺,遇顺则止’之意,更是天意如此,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左金王”和“革里眼”闻言不由面面相觑,半晌才反复追问道:“务虚道人,舜王果真如此吗?我等上上下下全军老小,皆系于此,若是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啊!”
宋献策闻言颇为不渝道:“尔等命是命,我老道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我也未有长生之法,亦未有刀枪不如的本事。一旦踏错,我也是身死道消的结果。”
“姑且念在两位同是二当家下属的份上,我再奉劝二位一句:凡夫俗子不识龙,如入宝山空手回;庸碌无为扶龙庭,荣华富贵代代传!”
“左金王”和“革里眼”闻言相视一眼,一咬牙跪了下来道:“道长乃是世外高人,我等有眼不识泰山。既然道长愿随舜王,我等亦愿意唯道长马首是瞻,一起混个从龙之功!”
第333章道不同不相为谋
且说那“左金王”和“革里眼”被宋献策一顿忽悠,竟是死心塌地要跟随张顺干到底。
那宋献策犹嫌不足,又亲自寻了那“争世王”和“治世王”假意拉拢这两人跟随“闯王”。
这两人根基所在,不能脱离张顺,便假意稳住宋献策,遂后便把他卖给了张顺。
张顺闻言哭笑不得,连忙命人把宋献策喊道大帐问询。那宋献策到了帐内,也不客气,自顾倒了杯茶水喝了,才笑道:“主公勿忧,我已经稳住了‘左金王’和‘革里眼’二人,此二人麾下千余骑兵,兵强马壮,乃是二当家‘紫金梁’麾下精锐,万万不可被‘闯王’拉拢去了。”
“至于‘治世王’、‘争世王’之徒,虽然不甚要紧,我亦故意诈他们一诈罢了!”
张顺闻言不由笑道:“老道长倒是好忠心,不避嫌,也不计较得失,就不怕我心生嫌隙,心生疑虑吗?”
“舜王乃非常人,老道士便行非常之事。”宋献策笑道,“我在‘紫金梁’麾下,虽有百般计谋,却是万般无奈。为何?胸无大志之辈,亦无天命眷顾。天意如此,不能成事罢了。”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惊,正要说话,却被“活曹操”打断道:“此事万万不可!贼不杀贼,乃是众位兄弟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此例一开,不待官兵杀来,我们早自相残杀,死亡殆尽矣。”
“更何况诸位莫欺舜王兵少,他年少成名。杀宋统殷、邓玘,破张宗衡、威震京师,岂是浪得虚名。他麾下有两位结拜兄弟,其中一人不曾耳闻,唯有拿陈长梃,颇有江湖手段。林县、武安诸义军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不可小觑。”
“更有那‘无疤和尚’刘成,阵斩山西巡抚宋统殷,一等一的悍勇;‘小尉迟’魏从义,威震京师,恐吓皇帝小儿,亦为不凡。”
“尚有‘不忠不义’正三品大员张慎言为之谋划,我等若是轻易招惹,少不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332章宋献策出马
且不说这伙义军统领如何勾连,那张顺却正好收到陈长梃送来的书信。
原来上次张顺借助武安、林县的义军击败了京营,斩杀了邓玘以后,这些人本就是乌合之众,又恋眷故土,张顺便放他们回去了。
只留陈长梃驻守辉县,暗中多与他们有所来往。他们得了张顺的许多好处,又没有出太多力,便投桃报李,将“闯王”之事一一报来。
张顺这才了解了其中原委:原来最早之时,这“闯王”和二当家“紫金梁”被官兵击败走散,“紫金梁”败走泽潞之地,而“闯王”却留在了汾州、隰州附近。
当初,明廷朝罢巡抚宋统殷,以许鼎臣督贺人龙、左良玉军8000人进驻平阳;宣大总督张宗衡督张应昌、颇希牧、艾万年兵7000人堵汾州,妄图一举剿灭此人。只是因为张顺和“紫金梁”借机攻陷辽州,他才得以逃出生天。
再然后,“闯王”一直和张应昌纠缠,不得脱身。此地义军头领多有伤亡,这些义军统领麾下人马无所依靠,多投靠“闯王”,于是“闯王”实力反而越来越强。直到曹文诏在太原以东大破义军,逐“紫金梁”入河南之时,“闯王”才击退张应昌的纠缠,得以寻机东进。
此时,张顺已经聚集人马与邓玘、左良玉之徒在辉县准备会战,不曾想那“闯王”行军到辽州附近,却遇到了曹文诏的围剿。
“闯王”哪里抵挡得住曹文诏进攻?他只得越过太行山以东,意图北上,汇合五台山附近义军。结果,没想到又迎头遇到了“卢阎王”卢象升。
“闯王”麾下人马虽多,却无法突破卢象升的防线北上,又不敢回到山西之地,正好听说“八大王”、“闯将”和“活曹操”等人在怀庆府、卫辉府附近,才掉头南下,准备汇合诸将,顺便趁机夺权。
张顺这才明白,为何战事结束,曹文诏和这“闯王”才姗姗来迟。感情这两人先行纠缠了一番,得不到便宜,才想到自己这里找便宜来着。
可是张顺又岂是省油的灯?他目前麾下将领和幕僚都分散在各地,一时间无法聚齐。张顺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去寻那宋献策,欲和他商议“闯王”借机夺权之事。结果,等到张顺赶到宋献策军帐,他人却不在。
原来“活曹操”在拜访张顺之前,已经提前拜访过宋献策了。依照宋献策了解,自家主公自然不会拿捏不住一个“活曹操”,就没有赶快汇报给张顺,反倒赶快拉拢“左金王”、“革里眼”、“治世王”、“争世王”四人去了。
“治世王”和“争世王”不必说,都是张顺营地出来的人物,家眷俱在圣王坪,轻易不会变节。
而那“左金王”和“革里眼”本是“紫金梁”嫡系,麾下骑兵战斗力又强,若是损失了,张顺便会元气大伤。
好在宋献策欲寻这二人的时候,这二人也正好前来寻那宋献策。
在他们看来,宋献策作为“紫金梁”的军师,乃是自己人。他俩把宋献策领到“左金王”营帐之内,连忙问道:“务虚道人,我们同为二当家‘紫金梁’麾下,如今寄人篱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现有‘闯王’许诺许多,前来拉拢我等。你为二当家军师,素来足智多谋,你以为我等理当如何?”
宋献策一听这称呼,心中不由暗地里一笑,便老神在在的回答道:“老道本是方外之人,随谁不随谁,无甚区别。只是二位正是年轻有为之时,一步踏错,则步步踏错啊!”
两人一听有戏,那“革里眼”最为势力,连忙问道:“如今舜王势弱,‘闯王’势大,我们当随‘闯王’乎?”
宋献策闻言暗地里翻了个白眼,这厮真是沉不住气,还太年轻呐。于是,他便笑道:“这要看二位志向如何,若只为保住身家性命,投‘闯’最好,若是为了成就一番功业,投‘舜’最妙!”
“此话怎讲?”“左金王”闻言一愣,连忙追问道。
“如今‘闯王’势大,投靠‘闯王’当无生命之忧。即便他日‘闯王’势弱,再投其他势强者便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大概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吧!”
“若想成就一番功业,当以忠义为首。二当家将我等托付给舜王,我等当从一而终,不可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更何况,如今舜王势弱,闯王势强。投强则锦上添花,投弱则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则可有可无;雪中送炭才是情深义重。”
“左金王”和“革里眼”闻言对视一眼,听这“务虚道人”的意思,投靠“闯王”便是三姓家奴,投靠“舜王”反倒是关公桓侯了?
只是雪中送炭虽好,可万万不能让别人温暖了,自己却冻死了。那“左金王”和“革里眼”又连忙问道:“那这舜王虽好,其中凶险如何?”
宋献策闻言叹了口气道:“二位,不瞒你们说,我也不是博学鸿儒之人,看不出此二人志向如何,本事高低。”
“只不过,我却精研相术,略微觑得一丝天机。‘闯王’何貌,我不曾见过,却不得而知。唯这舜王,瞳如舜帝,貌若伏羲,臂如昭烈,气若光武,命中注定当成一朝基业,开万世之太平!”
“刚开始我还以为自己老眼昏花,做不得准。又见有河工送来‘黄河石’,竟有‘木挂曲尺,遇顺则止’之意,更是天意如此,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左金王”和“革里眼”闻言不由面面相觑,半晌才反复追问道:“务虚道人,舜王果真如此吗?我等上上下下全军老小,皆系于此,若是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啊!”
宋献策闻言颇为不渝道:“尔等命是命,我老道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我也未有长生之法,亦未有刀枪不如的本事。一旦踏错,我也是身死道消的结果。”
“姑且念在两位同是二当家下属的份上,我再奉劝二位一句:凡夫俗子不识龙,如入宝山空手回;庸碌无为扶龙庭,荣华富贵代代传!”
“左金王”和“革里眼”闻言相视一眼,一咬牙跪了下来道:“道长乃是世外高人,我等有眼不识泰山。既然道长愿随舜王,我等亦愿意唯道长马首是瞻,一起混个从龙之功!”
第333章道不同不相为谋
且说那“左金王”和“革里眼”被宋献策一顿忽悠,竟是死心塌地要跟随张顺干到底。
那宋献策犹嫌不足,又亲自寻了那“争世王”和“治世王”假意拉拢这两人跟随“闯王”。
这两人根基所在,不能脱离张顺,便假意稳住宋献策,遂后便把他卖给了张顺。
张顺闻言哭笑不得,连忙命人把宋献策喊道大帐问询。那宋献策到了帐内,也不客气,自顾倒了杯茶水喝了,才笑道:“主公勿忧,我已经稳住了‘左金王’和‘革里眼’二人,此二人麾下千余骑兵,兵强马壮,乃是二当家‘紫金梁’麾下精锐,万万不可被‘闯王’拉拢去了。”
“至于‘治世王’、‘争世王’之徒,虽然不甚要紧,我亦故意诈他们一诈罢了!”
张顺闻言不由笑道:“老道长倒是好忠心,不避嫌,也不计较得失,就不怕我心生嫌隙,心生疑虑吗?”
“舜王乃非常人,老道士便行非常之事。”宋献策笑道,“我在‘紫金梁’麾下,虽有百般计谋,却是万般无奈。为何?胸无大志之辈,亦无天命眷顾。天意如此,不能成事罢了。”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