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鱼跃龙门(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只有弃车步行。面前乌泱泱的一片人海可把他吓坏了,面前这些人可比以前他参加进士科考试的那一届里人多了去了!
无他,因为旧帝驾崩,所以耽误了一届进士科的考试,赵庆泽和赵庆诚就是典型的代表,而新的一届恩科之中又选出来了相同数量的学子们,因此今年相比以前的人数就多了很多,这样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鸿过好不容易才挤到了贡院的门边,然后找准一个队伍就排了过去。本来他和赵氏兄弟二人约好在贡院门前集合的,可是看着这个架势也完全没有机会找到他们了,只有自己赶紧进去再说,一切等考完试再聚。
因为是进士科的考试,所以周围的举子们看到李鸿过这样年龄小的人挤在其中还是觉得有些惊奇的,但是举子们都是急着来考试的,也倒没有人开口问他,只是一心地等着自己通过检查之后排队入门的。
只是有些举子心中暗搓搓的认为这个小孩子是走错考场了,等到检查的时候就有他的好看了。
可是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李鸿过顺利地通过了检查,在大家目瞪口呆的眼光中走入了贡院,准备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大秦的进士考试前并无人出来讲话,因为此次笔试只是初步确定一个名词而已,正式的名词还要等到殿试之后让皇帝亲自确定呢。
而且录取名额也大幅度下降,大秦三十六个郡,每个郡每届都会出60个举人,但是进士的录取人数只有123人,即一甲进士三人,二甲进士60人,三甲同进士60人。
而全天下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都可以反复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几届下来,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数可想而知!所以,这是全大秦朝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第39章步入考场
第三十九章步入考场
贡院里面的衙役和检查户籍、学籍的官员们都是相当淡定、宠辱不惊的人,对着李鸿过这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屁孩儿自然也不会报以稀奇的眼光,只是淡定地看了看他的号牌,然后便给他指路,告诉他对应的号间在哪里。
到了自己的号间之后,李鸿过自然也是收拾整理一番,然后便闭目静坐,凝神静气。
不一会儿,官员带着一班衙役们走来,检查过了他的学籍和户籍之后就走了,接着是锣鼓的声音,衙役们将第一科的试卷发了下来。
进士科和秀才科一样都是考两门,比童子试要少,比举人试要多。但是其难度比起其他几科的考试来说可是上升了不知道几个台阶。
童子试主要是测试你的知识面,你需要知道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有积累。秀才试则是测试你对经义的基础知识,是否能默写背诵完整那些经义,是否能解释经义,是否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举人试在这个基础上对经义有了更深的要求,除了要知道经义是什么意思,还要会灵活地应用经义,将各种典故很好地化用在你的文章之中,化为己用。而对于进士来说,他们是整个国家顶尖的人才,如果说童生是大秦的小吏和低级别属官,是组成整个官僚体系的基础,秀才是县令一个级别的基层长官,有资格管理一个县,举人是中层官吏的后备军,可以管理州郡或者是各部中的某个方面,那么进士就是入阁的那些人,就是各部长官、就是掌握整个国家走向的那群人,真正的国之栋梁!
所以,在进士科的考试之中,你不仅要通经义,还要博古通今,知道这些圣人之言产生的朝代、时代背景、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弊端,还能如何改进。更要知道怎样将这些经义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解决当前的各种弊病。
要想考好进士这一科,除了有丰富的经义知识以外,还要精通文史,关心时事,甚至有独到的眼光、胸怀以及自己的成熟思想。能考上进士的,无一不是国士!
进士科第一门考的是一篇直抒胸臆的文章,将会给你一个古之圣人的名言,然后可以赞同、可以驳斥,也可以写折中说。但是比起前面几科那种给一大段背景或者对话的题目不同,往往整个题目只有一句话,也不给你什么指引,随你去想。大家自然天马行空各种观点都有,这种时候真就要看运气了,你能不能让考官在千百份试卷中一眼就看中?你的文章里面是不是列举了很多圣人之言和化用的典故?是否写得精彩。
这个时候你所站的立场就很重要了,如果你和考官的想法一样,都是支持某位圣人的言论,那么他自然会给你高分。如果你恰好说道他厌恶的那些话,自然会惹来他的厌恶,觉得你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然后给你一个低分。
进士科第二门也是写一篇文章,不过是一篇策论,要联系当今的实际,分析现今的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且为天子提出解决问题之策。这种文章中举子们因为都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提的大多都是纸上谈兵之策,对于这样的文章考官也不会太过为难,只要你按照以往的套路复习也不会差太远,不过想要出彩可是极为不易。这种时候,世家子弟们和寒门子弟都各有优势,世家子弟可以从自家做官的叔伯处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和方法,而寒门士子因为在底层,更加知道一个政策实施之后的弊端,百姓的真实想法,有时候也更能针砭时弊。
对于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大家都一样的,当然也有各个派系的不同做法,比如边事,你是主战还是主和,比如水利,你是主张修坝还是主张迁民,都是有讲究的,站的立场不同,自然会讨好一部分批卷的人,同时得罪另一部分人。
不过因为进士科的考卷是在京城批卷,主考官也不能成为一言堂,其下各个批卷的人也分别代表不同的学术流派、派系,而且一篇文章至少要三个官员为你批分,如果分值差距不大,那么取均值,如果分值差距过大,则另选三人批分,直到最后达成一致。除非你的文章翻了众怒,惹得好多人都看不上眼,或者你的运气特别被,抽到的三个考官都不喜欢你,除此之外,还是会得到公正的待遇的。所以在进士科的时候,你的观点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以尽情地写你想要写的东西,比起各郡批卷考官批卷的举人试来说公平很多,不会因为一人之念而决定中举或者不中。
摒除了种种杂念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看似简单,是四书《孟子》中的话,指的是亚圣孟子“民贵君轻”的施政主张,或许三岁小儿都能背诵,而童生秀才们也完全可以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
,他只有弃车步行。面前乌泱泱的一片人海可把他吓坏了,面前这些人可比以前他参加进士科考试的那一届里人多了去了!
无他,因为旧帝驾崩,所以耽误了一届进士科的考试,赵庆泽和赵庆诚就是典型的代表,而新的一届恩科之中又选出来了相同数量的学子们,因此今年相比以前的人数就多了很多,这样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鸿过好不容易才挤到了贡院的门边,然后找准一个队伍就排了过去。本来他和赵氏兄弟二人约好在贡院门前集合的,可是看着这个架势也完全没有机会找到他们了,只有自己赶紧进去再说,一切等考完试再聚。
因为是进士科的考试,所以周围的举子们看到李鸿过这样年龄小的人挤在其中还是觉得有些惊奇的,但是举子们都是急着来考试的,也倒没有人开口问他,只是一心地等着自己通过检查之后排队入门的。
只是有些举子心中暗搓搓的认为这个小孩子是走错考场了,等到检查的时候就有他的好看了。
可是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李鸿过顺利地通过了检查,在大家目瞪口呆的眼光中走入了贡院,准备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大秦的进士考试前并无人出来讲话,因为此次笔试只是初步确定一个名词而已,正式的名词还要等到殿试之后让皇帝亲自确定呢。
而且录取名额也大幅度下降,大秦三十六个郡,每个郡每届都会出60个举人,但是进士的录取人数只有123人,即一甲进士三人,二甲进士60人,三甲同进士60人。
而全天下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都可以反复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几届下来,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数可想而知!所以,这是全大秦朝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第39章步入考场
第三十九章步入考场
贡院里面的衙役和检查户籍、学籍的官员们都是相当淡定、宠辱不惊的人,对着李鸿过这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屁孩儿自然也不会报以稀奇的眼光,只是淡定地看了看他的号牌,然后便给他指路,告诉他对应的号间在哪里。
到了自己的号间之后,李鸿过自然也是收拾整理一番,然后便闭目静坐,凝神静气。
不一会儿,官员带着一班衙役们走来,检查过了他的学籍和户籍之后就走了,接着是锣鼓的声音,衙役们将第一科的试卷发了下来。
进士科和秀才科一样都是考两门,比童子试要少,比举人试要多。但是其难度比起其他几科的考试来说可是上升了不知道几个台阶。
童子试主要是测试你的知识面,你需要知道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有积累。秀才试则是测试你对经义的基础知识,是否能默写背诵完整那些经义,是否能解释经义,是否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举人试在这个基础上对经义有了更深的要求,除了要知道经义是什么意思,还要会灵活地应用经义,将各种典故很好地化用在你的文章之中,化为己用。而对于进士来说,他们是整个国家顶尖的人才,如果说童生是大秦的小吏和低级别属官,是组成整个官僚体系的基础,秀才是县令一个级别的基层长官,有资格管理一个县,举人是中层官吏的后备军,可以管理州郡或者是各部中的某个方面,那么进士就是入阁的那些人,就是各部长官、就是掌握整个国家走向的那群人,真正的国之栋梁!
所以,在进士科的考试之中,你不仅要通经义,还要博古通今,知道这些圣人之言产生的朝代、时代背景、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弊端,还能如何改进。更要知道怎样将这些经义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解决当前的各种弊病。
要想考好进士这一科,除了有丰富的经义知识以外,还要精通文史,关心时事,甚至有独到的眼光、胸怀以及自己的成熟思想。能考上进士的,无一不是国士!
进士科第一门考的是一篇直抒胸臆的文章,将会给你一个古之圣人的名言,然后可以赞同、可以驳斥,也可以写折中说。但是比起前面几科那种给一大段背景或者对话的题目不同,往往整个题目只有一句话,也不给你什么指引,随你去想。大家自然天马行空各种观点都有,这种时候真就要看运气了,你能不能让考官在千百份试卷中一眼就看中?你的文章里面是不是列举了很多圣人之言和化用的典故?是否写得精彩。
这个时候你所站的立场就很重要了,如果你和考官的想法一样,都是支持某位圣人的言论,那么他自然会给你高分。如果你恰好说道他厌恶的那些话,自然会惹来他的厌恶,觉得你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然后给你一个低分。
进士科第二门也是写一篇文章,不过是一篇策论,要联系当今的实际,分析现今的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且为天子提出解决问题之策。这种文章中举子们因为都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提的大多都是纸上谈兵之策,对于这样的文章考官也不会太过为难,只要你按照以往的套路复习也不会差太远,不过想要出彩可是极为不易。这种时候,世家子弟们和寒门子弟都各有优势,世家子弟可以从自家做官的叔伯处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和方法,而寒门士子因为在底层,更加知道一个政策实施之后的弊端,百姓的真实想法,有时候也更能针砭时弊。
对于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大家都一样的,当然也有各个派系的不同做法,比如边事,你是主战还是主和,比如水利,你是主张修坝还是主张迁民,都是有讲究的,站的立场不同,自然会讨好一部分批卷的人,同时得罪另一部分人。
不过因为进士科的考卷是在京城批卷,主考官也不能成为一言堂,其下各个批卷的人也分别代表不同的学术流派、派系,而且一篇文章至少要三个官员为你批分,如果分值差距不大,那么取均值,如果分值差距过大,则另选三人批分,直到最后达成一致。除非你的文章翻了众怒,惹得好多人都看不上眼,或者你的运气特别被,抽到的三个考官都不喜欢你,除此之外,还是会得到公正的待遇的。所以在进士科的时候,你的观点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以尽情地写你想要写的东西,比起各郡批卷考官批卷的举人试来说公平很多,不会因为一人之念而决定中举或者不中。
摒除了种种杂念之后,李鸿过认真地看着试卷上的题目“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看似简单,是四书《孟子》中的话,指的是亚圣孟子“民贵君轻”的施政主张,或许三岁小儿都能背诵,而童生秀才们也完全可以将这句话的意思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