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沧海一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年10月奉调慈化中学后“家”一直留在官垱小学,一来突然调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难一下子找到房子,二来妻子虽是临时工,也难以一下子找到合适的工作。“家”是原官垱小学办公楼改造的简易周转房,虽狭小,但还是可以栖身,所以谈到家,多用引号。
每周一到慈化中学上班,中途偶尔回一次“家”同事们常戏谑校长又回家“探亲”了。说实话,都奔50的人了,夫妻俩在一起,多少有个照应,官垱、慈化,直线距离不过10公里,一个单边也就12、3公里,相比北、上、广这些大都市,上下班几十公里真不算远,但是隔着一条漳河,就着弯弯曲曲的乡村路,来去确实不方便,一趟过河,船钱3元,在大城市可以坐穿一座城,到了涨水的季节,渡船都停止摆渡了,虽近在咫尺,要回“家”也要绕道当阳城区,走皂当公路,转河淯公路,10多公里就变成40多公里路程。所以,多数时间住在慈化中学简陋的宿舍里,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虽是清苦,但自得其乐,能够读读书、写写文章,兼而管理了学校,一举多得。尽管这样,周末必须回官垱的“家”因为在老家,还有一个84岁的老母亲,寄居在大姐家,大姐常年在宜昌照看外孙。老家距官垱集镇3、4公里,每周回去看望一下老母亲已经是例行的功课,看看身体情况,及时购买补充生活用品,叮嘱她照顾好自己,一把年纪了,看一次就少一次,有人建议将老人带走,带到身边,我反复权衡,老年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她的生活环境的,一个80多岁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有限,搞不好老人就会抑郁、生病,所以只能祈祷上苍保佑,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上周回“家”两天大雨,回老家的路十分泥泞,没能看望老人,加之前一周老人讲没有米了,内心十分抱愧,周一上班时交代妻子,买一点米送回去,妻子说买米可以,怎么送回去呢?我寻思着,这官垱、慈化也不远,再交代:“你先买好,下班后我回来送”一是给老人安排一下生活,二是回去看看老人,说实话,已经习惯一周见一次孩子们的老人,也一定会十分挂念的。
周一是最忙碌的一天,早早起床,收拾好东西,吃罢早饭,顺便挖了几十株一串红花苗,已经6点半光景,骑着车直奔慈化,途中加油,一个似曾相识的学生家长热情的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到慈化,如果是到慈化,船已停渡了。我赶忙谢谢人家,调转车头向皂当路走去,因为这是唯一可以通向慈化中学的路。原本30分钟的路程花了快90分钟,赶到学校,孩子们还正在早餐。趁着气温不高,我找来工具栽下花草。转眼到了升旗时间,新的一周拉开帷幕,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总会抓住机会给孩子们讲学习、讲安全、讲纪律,升旗仪式结束,是一周例行的行政会,大家七嘴八舌,讲完了拐杖,已经快11点,教育局教育科秦副科长打来电话,询问中考用车之事,言语中露出责怪之意,我赶忙小心解释,生怕领导怪罪,其实这个通知上班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已经放在办公桌上,我也交代教导室同志迅速落实上报,只是教导室和总务室没有衔接好,耽误了时间。等到落实好中考用车之事,消防安全检查组已经进到学校,赶忙招呼检查组同志,安排学校相关负责人陪同检查,这一上午就晕头晕脑过去了。
下午第一节,是我十分珍贵的一节课,尽管检查组领导还没离去,我赶忙告辞来到办公室准备上课,下午第三节是例行的教师例会,为了高效开会,我总是提前准备好会议材料,并不惜代价印发到每个教师,再对照会议材料反复进行讲解,但有些工作还是难以推进,有些思想还是难以转换,这或许就是人的本性吧,这使我想起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映,当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后,再要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同样也有排异反映。
已是下午5点30,没有课外活动和晚辅导任务的老师已经陆陆续续离校,回到自己温暖的家,我给值日同志打了电话,叮嘱做好晚上的值日工作,说是回“家”一趟,同事们很奇怪,怎么周一就要回家“探亲”我不好说,其实母亲没米下锅了。
骑上车急急忙忙向官垱奔去,原以为河水退了,渡船开通了,可到了漳河郭家河渡口,水已经漫过码头,河对岸就是“家”怎么办,上行到杨家河渡口,船也被拖上了岸,于是选择沿着漳河西岸向北向皂当路疾行,这是一条我从没走过的乡村小路,虽已硬化,但狭窄,加上大型农用车碾压,已经破烂不堪,路两旁的村庄炊烟袅袅,房前屋后郁郁葱葱,一栋栋房子雕梁画栋,十分漂亮。农村雨后空气真好,像洗过一样,纤尘不染,偶尔泥土的气味夹杂着禾苗的清香沁入肺腑,舒服极了。旋耕机在田里掀起泥浪,一块块秧田泛绿,山丘上茂密的树木间或掩映着村庄,知名不知名的鸟呀雀呀盘旋枝头,啾啾鸣叫,这乡村就是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到了黄林岗一个三叉路口,该怎么走呢?索性打开手机导航,还好,在这山野之地,gps竟然能正常工作,导航指向相北的路,看看距离,到皂当路还有8公里,权当旅游了,沿着导航的方向,一路向北,左边,是低丘山岗,岗上岗下是忙着春播的人们,古人讲,芒种打火夜插秧,夏至栽秧分早晚,是说中稻插秧到了最后的时节,不能错过,否则影响收成,右边是浩浩漳河,今春第一河水翻着浊浪正在沮漳大地奔流,一片片防浪林将河岸装扮的郁郁葱葱清清爽爽。远处有一个小集镇,走进细看,呵,原来是从小就听说过的清平河,虽已不再是漳河岸边的商贸重镇,但是,在这漳河腹地,远离市镇,仍是周边百姓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虽已傍晚,攒动的人流依稀可见,看看导航,在有4公里就到了皂当公路,赶忙给妻子发了短信:回家吃饭,渡船已停,走淯溪回来。
上了皂当路,过了淯溪桥,转向河淯路,不到20分钟,已经到了官垱集镇,妻子早已将米买好,在集镇路口等着,趁着晚霞的余晖,再向老家奔去。远远地,老人拄着拐杖,向着回家的方向眺望,这似乎又验证了心电感应之说。
去年10月奉调慈化中学后“家”一直留在官垱小学,一来突然调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很难一下子找到房子,二来妻子虽是临时工,也难以一下子找到合适的工作。“家”是原官垱小学办公楼改造的简易周转房,虽狭小,但还是可以栖身,所以谈到家,多用引号。
每周一到慈化中学上班,中途偶尔回一次“家”同事们常戏谑校长又回家“探亲”了。说实话,都奔50的人了,夫妻俩在一起,多少有个照应,官垱、慈化,直线距离不过10公里,一个单边也就12、3公里,相比北、上、广这些大都市,上下班几十公里真不算远,但是隔着一条漳河,就着弯弯曲曲的乡村路,来去确实不方便,一趟过河,船钱3元,在大城市可以坐穿一座城,到了涨水的季节,渡船都停止摆渡了,虽近在咫尺,要回“家”也要绕道当阳城区,走皂当公路,转河淯公路,10多公里就变成40多公里路程。所以,多数时间住在慈化中学简陋的宿舍里,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虽是清苦,但自得其乐,能够读读书、写写文章,兼而管理了学校,一举多得。尽管这样,周末必须回官垱的“家”因为在老家,还有一个84岁的老母亲,寄居在大姐家,大姐常年在宜昌照看外孙。老家距官垱集镇3、4公里,每周回去看望一下老母亲已经是例行的功课,看看身体情况,及时购买补充生活用品,叮嘱她照顾好自己,一把年纪了,看一次就少一次,有人建议将老人带走,带到身边,我反复权衡,老年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她的生活环境的,一个80多岁的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有限,搞不好老人就会抑郁、生病,所以只能祈祷上苍保佑,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上周回“家”两天大雨,回老家的路十分泥泞,没能看望老人,加之前一周老人讲没有米了,内心十分抱愧,周一上班时交代妻子,买一点米送回去,妻子说买米可以,怎么送回去呢?我寻思着,这官垱、慈化也不远,再交代:“你先买好,下班后我回来送”一是给老人安排一下生活,二是回去看看老人,说实话,已经习惯一周见一次孩子们的老人,也一定会十分挂念的。
周一是最忙碌的一天,早早起床,收拾好东西,吃罢早饭,顺便挖了几十株一串红花苗,已经6点半光景,骑着车直奔慈化,途中加油,一个似曾相识的学生家长热情的打招呼,问我是不是到慈化,如果是到慈化,船已停渡了。我赶忙谢谢人家,调转车头向皂当路走去,因为这是唯一可以通向慈化中学的路。原本30分钟的路程花了快90分钟,赶到学校,孩子们还正在早餐。趁着气温不高,我找来工具栽下花草。转眼到了升旗时间,新的一周拉开帷幕,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总会抓住机会给孩子们讲学习、讲安全、讲纪律,升旗仪式结束,是一周例行的行政会,大家七嘴八舌,讲完了拐杖,已经快11点,教育局教育科秦副科长打来电话,询问中考用车之事,言语中露出责怪之意,我赶忙小心解释,生怕领导怪罪,其实这个通知上班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已经放在办公桌上,我也交代教导室同志迅速落实上报,只是教导室和总务室没有衔接好,耽误了时间。等到落实好中考用车之事,消防安全检查组已经进到学校,赶忙招呼检查组同志,安排学校相关负责人陪同检查,这一上午就晕头晕脑过去了。
下午第一节,是我十分珍贵的一节课,尽管检查组领导还没离去,我赶忙告辞来到办公室准备上课,下午第三节是例行的教师例会,为了高效开会,我总是提前准备好会议材料,并不惜代价印发到每个教师,再对照会议材料反复进行讲解,但有些工作还是难以推进,有些思想还是难以转换,这或许就是人的本性吧,这使我想起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映,当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后,再要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同样也有排异反映。
已是下午5点30,没有课外活动和晚辅导任务的老师已经陆陆续续离校,回到自己温暖的家,我给值日同志打了电话,叮嘱做好晚上的值日工作,说是回“家”一趟,同事们很奇怪,怎么周一就要回家“探亲”我不好说,其实母亲没米下锅了。
骑上车急急忙忙向官垱奔去,原以为河水退了,渡船开通了,可到了漳河郭家河渡口,水已经漫过码头,河对岸就是“家”怎么办,上行到杨家河渡口,船也被拖上了岸,于是选择沿着漳河西岸向北向皂当路疾行,这是一条我从没走过的乡村小路,虽已硬化,但狭窄,加上大型农用车碾压,已经破烂不堪,路两旁的村庄炊烟袅袅,房前屋后郁郁葱葱,一栋栋房子雕梁画栋,十分漂亮。农村雨后空气真好,像洗过一样,纤尘不染,偶尔泥土的气味夹杂着禾苗的清香沁入肺腑,舒服极了。旋耕机在田里掀起泥浪,一块块秧田泛绿,山丘上茂密的树木间或掩映着村庄,知名不知名的鸟呀雀呀盘旋枝头,啾啾鸣叫,这乡村就是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到了黄林岗一个三叉路口,该怎么走呢?索性打开手机导航,还好,在这山野之地,gps竟然能正常工作,导航指向相北的路,看看距离,到皂当路还有8公里,权当旅游了,沿着导航的方向,一路向北,左边,是低丘山岗,岗上岗下是忙着春播的人们,古人讲,芒种打火夜插秧,夏至栽秧分早晚,是说中稻插秧到了最后的时节,不能错过,否则影响收成,右边是浩浩漳河,今春第一河水翻着浊浪正在沮漳大地奔流,一片片防浪林将河岸装扮的郁郁葱葱清清爽爽。远处有一个小集镇,走进细看,呵,原来是从小就听说过的清平河,虽已不再是漳河岸边的商贸重镇,但是,在这漳河腹地,远离市镇,仍是周边百姓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虽已傍晚,攒动的人流依稀可见,看看导航,在有4公里就到了皂当公路,赶忙给妻子发了短信:回家吃饭,渡船已停,走淯溪回来。
上了皂当路,过了淯溪桥,转向河淯路,不到20分钟,已经到了官垱集镇,妻子早已将米买好,在集镇路口等着,趁着晚霞的余晖,再向老家奔去。远远地,老人拄着拐杖,向着回家的方向眺望,这似乎又验证了心电感应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