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世子病了,天子却没延后出发日期。
父子之情已淡薄至此,饶是徐皇后也没好的办法。
部分朝臣对立储也有了新的想法,纷纷开始活动。
远在开平卫的高阳郡王获悉消息,冷笑一声,将送到面前的书信撕得粉碎。
“王全。”
“奴婢在。”
“点个火盆,全都烧了。”
“是。”
王全躬身退出去,朱高煦仍在冷笑。
先是世子,现在轮到他了?
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会上套!
当他还是四年前的朱高煦?
“来人,那个怯烈帖木儿不是说有要事禀报?带他来见孤。”
“遵令。”
朱高煦紧了紧常服的衣袖,气势沉稳,愈发肖似朱棣。
第一百一十七章天了北巡二
永乐元年五月,天子御驾离京。
是日,世子朱高炽亲领百官出宣武门相送。
自皇后千秋节宫宴之后,世子多以读书为由居文华殿不出,非天子宣召不至。自日前昏厥,太医言世子心中郁结,体虚,需休养。天子特命世子不必入奉天殿逢朝听证,以休养为本。此令一下,让支持朱高炽登皇太子位的解缙等人心惊不已。
不封皇太子,连听政也不许了。这哪里是关心世子,分明是将世子排除在朝堂之外。
对比之下,高阳郡王领兵在外,却恩宠日隆。
天子时常敕谕,或言及军事,或叙父子之情。高阳郡王更是旬日上表,不提政事,只关心天子劳累,皇后凤体。风声传出,高阳郡王嚣张跋扈之名顿减,仁孝之名大盛,隐有盖过长兄之势。
解缙黄淮等人焦急不已,莫非天子真要废长立幼?
“于国家社稷,废嫡长子而立次子,此非福也!”
更有人担忧,如唐时玄武门之变,会否在本朝重演。
“天子本就以武夺位,喜高阳郡王……”
“慎言!”
话被拦住,众人仍惊出一头冷汗。
朱棣怎么登上皇位的,天下人都清楚。
清楚归清楚,大声说出来可会要人命。
出言者也意识到说错话了,擦了擦额角,闭上了嘴。
一场虚惊,众人心中都打起了鼓,哪还有心思商量如何帮朱高炽摆脱困境,只能虚应几句,借口公务各自离去。
文渊阁内西侧厢房内,杨荣站在窗前,看着面带沉重的黄淮等人,摇了摇头。
太急了。
书生意气不可成事,建文朝的种种摆在眼前,为何他们还不明白?今上正当壮年,世子根基未稳定,倒是二皇子和三皇子战功彪炳,如此急迫,非但无法送世子上位,反而会让陛下同世子离心。
“士奇兄观之,如今之况何解?”
“难解,却非无解。”
自入文渊阁,成为内阁七人之一,杨士奇愈发谨言慎行。朝臣议立皇太子,从不参与。解缙等相邀,能推则推。杨荣也是一样。
落在朱棣眼中,便是此二人知进退,体上意,协助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又是一流,有望成为朝中股肱之臣。
虽然解缙仍三天两头得天子夸奖,几乎被夸出一朵花来,但在文渊阁内,杨荣和杨士奇却更受重用,隐隐压过了解缙黄淮。
文渊阁的七人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解缙黄淮为首,另一派则以二杨为先。
明知天子用意,众人也必须遵照朱棣设好的方向去走,没人敢提出反对。
“依士奇兄看,天子是真存了废文华殿之心?”
杨士奇摇摇头,“天子纵不喜世子,却未必不喜文华殿。”
“哦?”
杨荣走到桌前,杨士奇执笔落在纸上,待杨荣看过之后,移到烛火旁点燃。
橘红的火光,渐渐吞噬了纸上墨迹。
宣纸成灰,“圣孙”两个字却深深刻印在了杨荣的脑海里。
“可要提醒解侍读?”
“不必。”杨士奇再次摇头,“解侍读早已领悟,你我二人只需静观,忠于陛下,本分为要。”
语义已尽,杨士奇不再多言,
五月丁丑,天子驾临山东,途经济南、德州等被兵府县,见荒芜田地甚多,民有饥色,特召山东布政使前来问话。
朱棣很疑惑,朝廷连续两年免除山东夏粮,又拨付粮食钱钞赈济,为何还会出现民不聊生的情况?
昔日德州济南,均为繁华之地,如今再观,哪里还有繁华的样子?
&... -->>
世子病了,天子却没延后出发日期。
父子之情已淡薄至此,饶是徐皇后也没好的办法。
部分朝臣对立储也有了新的想法,纷纷开始活动。
远在开平卫的高阳郡王获悉消息,冷笑一声,将送到面前的书信撕得粉碎。
“王全。”
“奴婢在。”
“点个火盆,全都烧了。”
“是。”
王全躬身退出去,朱高煦仍在冷笑。
先是世子,现在轮到他了?
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会上套!
当他还是四年前的朱高煦?
“来人,那个怯烈帖木儿不是说有要事禀报?带他来见孤。”
“遵令。”
朱高煦紧了紧常服的衣袖,气势沉稳,愈发肖似朱棣。
第一百一十七章天了北巡二
永乐元年五月,天子御驾离京。
是日,世子朱高炽亲领百官出宣武门相送。
自皇后千秋节宫宴之后,世子多以读书为由居文华殿不出,非天子宣召不至。自日前昏厥,太医言世子心中郁结,体虚,需休养。天子特命世子不必入奉天殿逢朝听证,以休养为本。此令一下,让支持朱高炽登皇太子位的解缙等人心惊不已。
不封皇太子,连听政也不许了。这哪里是关心世子,分明是将世子排除在朝堂之外。
对比之下,高阳郡王领兵在外,却恩宠日隆。
天子时常敕谕,或言及军事,或叙父子之情。高阳郡王更是旬日上表,不提政事,只关心天子劳累,皇后凤体。风声传出,高阳郡王嚣张跋扈之名顿减,仁孝之名大盛,隐有盖过长兄之势。
解缙黄淮等人焦急不已,莫非天子真要废长立幼?
“于国家社稷,废嫡长子而立次子,此非福也!”
更有人担忧,如唐时玄武门之变,会否在本朝重演。
“天子本就以武夺位,喜高阳郡王……”
“慎言!”
话被拦住,众人仍惊出一头冷汗。
朱棣怎么登上皇位的,天下人都清楚。
清楚归清楚,大声说出来可会要人命。
出言者也意识到说错话了,擦了擦额角,闭上了嘴。
一场虚惊,众人心中都打起了鼓,哪还有心思商量如何帮朱高炽摆脱困境,只能虚应几句,借口公务各自离去。
文渊阁内西侧厢房内,杨荣站在窗前,看着面带沉重的黄淮等人,摇了摇头。
太急了。
书生意气不可成事,建文朝的种种摆在眼前,为何他们还不明白?今上正当壮年,世子根基未稳定,倒是二皇子和三皇子战功彪炳,如此急迫,非但无法送世子上位,反而会让陛下同世子离心。
“士奇兄观之,如今之况何解?”
“难解,却非无解。”
自入文渊阁,成为内阁七人之一,杨士奇愈发谨言慎行。朝臣议立皇太子,从不参与。解缙等相邀,能推则推。杨荣也是一样。
落在朱棣眼中,便是此二人知进退,体上意,协助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又是一流,有望成为朝中股肱之臣。
虽然解缙仍三天两头得天子夸奖,几乎被夸出一朵花来,但在文渊阁内,杨荣和杨士奇却更受重用,隐隐压过了解缙黄淮。
文渊阁的七人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解缙黄淮为首,另一派则以二杨为先。
明知天子用意,众人也必须遵照朱棣设好的方向去走,没人敢提出反对。
“依士奇兄看,天子是真存了废文华殿之心?”
杨士奇摇摇头,“天子纵不喜世子,却未必不喜文华殿。”
“哦?”
杨荣走到桌前,杨士奇执笔落在纸上,待杨荣看过之后,移到烛火旁点燃。
橘红的火光,渐渐吞噬了纸上墨迹。
宣纸成灰,“圣孙”两个字却深深刻印在了杨荣的脑海里。
“可要提醒解侍读?”
“不必。”杨士奇再次摇头,“解侍读早已领悟,你我二人只需静观,忠于陛下,本分为要。”
语义已尽,杨士奇不再多言,
五月丁丑,天子驾临山东,途经济南、德州等被兵府县,见荒芜田地甚多,民有饥色,特召山东布政使前来问话。
朱棣很疑惑,朝廷连续两年免除山东夏粮,又拨付粮食钱钞赈济,为何还会出现民不聊生的情况?
昔日德州济南,均为繁华之地,如今再观,哪里还有繁华的样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