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古代小清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竹越听,越觉得不妙:那一日她和陈珚一搭一唱,不由分说地就把自己和王奉宁的亲事定了下来,为的不就是保住陈珚入住东宫的可能?当时陈珚的神情,她看得很清楚,虽然没什么表情,但也能感受到他的焦急。怎么她才一走,陈珚就改了主意?
但她并没有显露出自己的诧异和不快,责怪他的鲁莽,反而是表示了对陈珚的信心,“七哥为人素有智计,三娘相信他一定是有自己的考虑。”
福王妃眼中笑意越浓,不知如何,却忽然是叹了口气,方才又露出笑来,轻声说道,“他哪里是有什么智计,只是自小任性而已,我们横竖也管不住他,只能随他去了。总算,官家对他还是疼宠的,这不是?听他说思念父母,想要回家居住,居然也觉得有理,因此便准了。——又觉得景王家四哥入宫日久,想必也思念景王夫妇,便令他也回景王府居住,择日再回宫中读书罢了。”
宋竹对此事一无所知,闻言不由大惊——只是他们家家教,对仪态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即使这消息如此耸动,听了以后,她也依然没有大惊失色,只是面色一凝,顿了一顿,方才说道,“我深居家中,竟是不知此事……”
“也不怨你,琋哥是昨日向晚时出宫的,你今日一早就过来了,就是有消息,一晚上仓促间也传不到你这深闺娘子的耳中。”福王妃倒是心领神会,反而为宋竹解释,“便是我等,也是今早方才收到的消息——琋哥是被箫韶部乐送还王府的。”
数代以前,天家也是险些绝嗣,当时官家以绿车旄节迎宗室子入宫抚养,数年后皇子出生,又以箫韶部乐送还王府。这四个字,代表的虽然只是一种仪仗,但在国朝却有特殊的意义。当时陈珚和陈琋两人入宫,谁也没享受到绿车旄节,没想到今日反而是陈琋先用了箫韶部乐……
“那么,七哥他——”宋竹不得不再问得明了一点。
福王妃点头道,“还在宫里,宫中却是无人来通知他的归期。”
官家心意,至此已经是昭然若揭了。看来,陈珚对官家的性子,完全是了解入微,他那两个要求,无疑是促使了官家下定决心。只怕太后这几日,心里要不舒服了。
难怪,不准认义女,又首肯了这门亲事。官家现在肯定是要拉一拉陈珚和南党的距离了……
先后数个念头,从宋竹心里掠过,她心里也是一松:这个义女,送她她也不要认,对宋学来说,和福王府关系太近,也不是什么好事。什么亲戚关系、姻亲关系,只要是和亲字有关,能不沾,还是不沾为好。
尽管陈珚一手安排了他母舅家和姜相公家的亲事,但陈珚心里却是毫无吃味,陈珚对宋先生的情谊,她是最了解不过的了。此时也是真心为家人和陈珚高兴,便举起杯子,也不道破,只盈盈笑道,“那么,三娘以茶代酒,敬王妃一杯。”
她这一笑,色若春花,福王妃看了都是有半日说不出话来。
这一顿饭,自然是吃得宾主尽欢,饭后福王府诸郡主又是来寻宋竹,连番的游园和玩耍,眼看日落西山,福王妃方才要大世子亲自护送宋竹回家。她招待了宋竹一日,也是有几分疲累了,当下回屋歇着,只让过来请安的大世子夫人为她捶背解乏。
捶着捶着,王妃忽然叹了几口气,大世子夫人不由奇道,“姑姑,何事忧虑?”
“我是真的打心底惋惜。”王妃悠悠地道,“都说这三娘,是既美且贤、宜室宜家,往日听着还没觉得什么,见了她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才貌双全……可惜,此等佳儿,却不能为七哥新妇,焉能叫我不叹气?”
大世子夫人亦是赞同道,“今日看她说话行事,处处都让人爱得不得了——可惜了,却和我们这般人家无缘。只是不知道宋家缘何回绝了望海侯提的那门亲事,否则,能把三娘说入萧家,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王妃又是长长地叹了口气,她意味深长地道,“说给王家,也好,若是说给萧家,只怕日后……”
她摇了摇头,终究是没有再说下去,反而转了话题,“就不知道,七哥日后的新妇,能否比得上三娘了,如是比不上,我心里,便总是难以咽下这口气的……”
第75章礼尚
对宋竹来说,如今她的名声多大,已经不是她关心的对象了。按说她现在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关西战事,前阵子夏军反攻关西,现在两军对垒,她那没换过婚书的‘未婚夫’王城,就在最前线领军作战。
其实说起来,这年头,改嫁都是寻常事,若是说亲了以后,未婚夫出了什么变故,那么未婚妻在一年半载以后另外说上亲事,也非常自然。甚至还会有未婚夫家里另外出一个兄弟,和她定亲的事情,更别说宋竹和王城连婚书都没换了,相较后世那些要把一辈子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小娘子,宋竹是很幸运的,她的心态可以放松一些,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她就不希望王城平安无事。
虽然她心里对于王城还有深深的歉疚,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自己不欢喜他的真相——虽然没有人规定,一男一女必须要两情相悦才能结为夫妻,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榜下择婿就这般凑合在一起的,但宋竹心里欢喜的是另外一个人,就是现在也还留有许多痕迹,在这一点上隐瞒王城,似乎是很不厚道。虽然,她还是无法想象自己该怎么和王城过一辈子,但既然事情已经这么着了,宋竹也是在努力地调整心情,为将来把日子给过下去做准备。再说,即使没有亲事,对于这么个熟识的少年才俊,宋竹也万万没有希望他出事的道理。
在她因美貌被召见的事迹传遍天下时,宋竹和王城定亲的消息,也在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家中流传了开来,宋先生因此有些顾虑,不愿再住在王家,免得招人议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再加上宋学士子陆续也有追随他入京的到来,这几日王家留下来的几位管家,便是正在为宋学凭房,供宋先生讲学所用,京城乃是首善之地,文华荟萃,宋先生入京又是奉诏而来,即使宋学和南学之间有龌龊,也不可能连宋学在城内讲学纳新都容不下。
宋先生不肯怠慢公务,既然没有承担教育陈珚的工作,便是每日去集贤院点卯应差,虽然集贤院编修实际上无事可做,但也起码要半日才会从集贤院里回来。这些找房子看房子的事,免不得就由宋竹来做主了,她戴着盖头,凭了车,每日里在城中来回看房,也有些推无可推的应酬必须出面,倒竟也一点都不无聊,反而很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这人在有心事的时候,就最该忙一点,虽然心里难免还有些放不下,但忙着忙着,一些痕迹,倒也是慢慢地淡了。
一晃就过了近一个月,这一日宋竹受邀上萧家做客,这个邀约,便是她无法推辞的那种,毕竟萧家的面子自然还是很重的,若是萧老夫人要见她,作为陈珚的外祖母,宋竹还真没有说不的权力。
话又说回来,现在满城的官僚勋戚,大概也就只有萧家会如此悠游自在了,且先不说正是糟心的周家,就说是南党、北党,现在也都是惴惴不安,便是宋竹这一阵子一直忙着看房,也是听说了发生在睦亲宅中的大案——这一桩案子,牵连可是颇广,满城大臣,都是战战兢兢,颇为自危。
国朝民风宽松,议论朝政也是常有的事,这件事的牵连实在是太广,就连萧家聚会时,几位小娘子都在议论此案,“听闻今日大理寺又是差遣胥吏外出拿人去了,都是那死道士害人。”
今日与会的几家小娘子里,宋竹最熟悉的是她从前的同学赵元贞——这也不是她第一次在聚会上见到她了。据宋竹所知,赵元贞去年年尾就到了京城,一直住在亲戚家中,因她出身富贵,在京城交游广阔,且也是宜阳女学出来的,很快也竟有了才女的名声,虽然比不上宋苓、宋苡甚至是她宋竹的名声,但毕竟是名门之后,众人对她都还是十分赞赏的。
说起来,她今年也十六七岁了,一直没有说亲,只怕是在等陈珚选妃。也是因此,她对宋竹的态度要比在女学时更热络了许多倍,此时见宋竹似乎有不解之色,便为她解惑道,“便是那同谋造反的贼道士,前日开始,便受不过刑,开始胡乱攀咬了,这几日缇骑频出,都是抓人回来审问的。”
众人议论的大案,是去岁秋后,在江南等地闹起来的。——也许是因为田租太苛刻了,去年秋后,江南有人起来作乱造反,这本来也是常事,但坏就坏在了这群人用的名头是‘皇帝昏庸,迎奉太.祖一系继位’,并且直言不讳地攻击了官家先祖太宗得位不正,直说贤明太子之所以去世,就是因为当年‘烛影斧声’,太宗是谋害太.祖,方才继承皇位,是以太宗一系一直子嗣艰难,贤明太子去世就是报应。
官家乍失爱子,就被人捅了这么一刀,心情自然极坏,而且天家一直都很忌讳民间以太宗得位不正来说事,所以擒下匪首以后,并未立刻处死,而是下令押解京师审问——起来作乱的都是江南一带的穷困佃户,这些人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审问的结果,就是把佃户家的庄主给牵扯进来了,据佃户们声称,他们的东家是个爱说闲话的人物,这些事都是他在田间看庄户做活的时候,随口和官家闲聊的。
庄主却又是扯下了自己的一位本家,他的这位本家早年出家做了道士,在京师、江南都是颇有名声,出入达官贵人宅邸,人脉不凡,知道许多小道消息,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本家回乡探亲时闲话出来的。
这么一来,经由这不知死活的道士,牵连出来的人那可就多了,不过本来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个妄人议论天家内务而已,甚至很多人私下都认为:这话也不能说是有错,首先,斧声烛影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太宗逼死了太.祖系几个皇子的事情也是所知者众,要写入史书的。其次,就是从太宗时起,皇子夭折的比例甚至要比一般人家还大,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报应两个字。
也许就是民间理所当然的这种想法,让官家极为恼怒,这个案子是越办越大,终于在上个月,这道士攀咬出了太.祖系的一位大王,这件事,顿时性质就变了,从胡言乱语诽谤天家,变成了心怀异志、有意谋反,为将来太.祖一系入主宫中在做铺垫……
之前那道士李世被抓时,曾和他有过往来的士大夫,无不是人人自危,毕竟李世的确名声显著,许多崇佛崇道的高官显贵,都和他有过往来,就是姜相公都曾和他诗词往返,而这‘反志’之类的东西,从诗词里又是最好攀咬过去的。若非承办此案的是南党中人,只怕姜相公都是要睡不好觉了。
不过,当时办案的规模也不算大,虽然是南党主办,但北党诸位重臣即使和李世有过诗文往来,也没有被牵连的。一直到上个月扯出了太.祖系王爵,整件事才是变了个味道,现在东京一天能有几波使者往洛阳方向过去,满城不论是北党,还是素来中立的大臣,都是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只怕此事,被南党办成了清除异己的好借口。
&nb... -->>
宋竹越听,越觉得不妙:那一日她和陈珚一搭一唱,不由分说地就把自己和王奉宁的亲事定了下来,为的不就是保住陈珚入住东宫的可能?当时陈珚的神情,她看得很清楚,虽然没什么表情,但也能感受到他的焦急。怎么她才一走,陈珚就改了主意?
但她并没有显露出自己的诧异和不快,责怪他的鲁莽,反而是表示了对陈珚的信心,“七哥为人素有智计,三娘相信他一定是有自己的考虑。”
福王妃眼中笑意越浓,不知如何,却忽然是叹了口气,方才又露出笑来,轻声说道,“他哪里是有什么智计,只是自小任性而已,我们横竖也管不住他,只能随他去了。总算,官家对他还是疼宠的,这不是?听他说思念父母,想要回家居住,居然也觉得有理,因此便准了。——又觉得景王家四哥入宫日久,想必也思念景王夫妇,便令他也回景王府居住,择日再回宫中读书罢了。”
宋竹对此事一无所知,闻言不由大惊——只是他们家家教,对仪态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即使这消息如此耸动,听了以后,她也依然没有大惊失色,只是面色一凝,顿了一顿,方才说道,“我深居家中,竟是不知此事……”
“也不怨你,琋哥是昨日向晚时出宫的,你今日一早就过来了,就是有消息,一晚上仓促间也传不到你这深闺娘子的耳中。”福王妃倒是心领神会,反而为宋竹解释,“便是我等,也是今早方才收到的消息——琋哥是被箫韶部乐送还王府的。”
数代以前,天家也是险些绝嗣,当时官家以绿车旄节迎宗室子入宫抚养,数年后皇子出生,又以箫韶部乐送还王府。这四个字,代表的虽然只是一种仪仗,但在国朝却有特殊的意义。当时陈珚和陈琋两人入宫,谁也没享受到绿车旄节,没想到今日反而是陈琋先用了箫韶部乐……
“那么,七哥他——”宋竹不得不再问得明了一点。
福王妃点头道,“还在宫里,宫中却是无人来通知他的归期。”
官家心意,至此已经是昭然若揭了。看来,陈珚对官家的性子,完全是了解入微,他那两个要求,无疑是促使了官家下定决心。只怕太后这几日,心里要不舒服了。
难怪,不准认义女,又首肯了这门亲事。官家现在肯定是要拉一拉陈珚和南党的距离了……
先后数个念头,从宋竹心里掠过,她心里也是一松:这个义女,送她她也不要认,对宋学来说,和福王府关系太近,也不是什么好事。什么亲戚关系、姻亲关系,只要是和亲字有关,能不沾,还是不沾为好。
尽管陈珚一手安排了他母舅家和姜相公家的亲事,但陈珚心里却是毫无吃味,陈珚对宋先生的情谊,她是最了解不过的了。此时也是真心为家人和陈珚高兴,便举起杯子,也不道破,只盈盈笑道,“那么,三娘以茶代酒,敬王妃一杯。”
她这一笑,色若春花,福王妃看了都是有半日说不出话来。
这一顿饭,自然是吃得宾主尽欢,饭后福王府诸郡主又是来寻宋竹,连番的游园和玩耍,眼看日落西山,福王妃方才要大世子亲自护送宋竹回家。她招待了宋竹一日,也是有几分疲累了,当下回屋歇着,只让过来请安的大世子夫人为她捶背解乏。
捶着捶着,王妃忽然叹了几口气,大世子夫人不由奇道,“姑姑,何事忧虑?”
“我是真的打心底惋惜。”王妃悠悠地道,“都说这三娘,是既美且贤、宜室宜家,往日听着还没觉得什么,见了她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才貌双全……可惜,此等佳儿,却不能为七哥新妇,焉能叫我不叹气?”
大世子夫人亦是赞同道,“今日看她说话行事,处处都让人爱得不得了——可惜了,却和我们这般人家无缘。只是不知道宋家缘何回绝了望海侯提的那门亲事,否则,能把三娘说入萧家,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王妃又是长长地叹了口气,她意味深长地道,“说给王家,也好,若是说给萧家,只怕日后……”
她摇了摇头,终究是没有再说下去,反而转了话题,“就不知道,七哥日后的新妇,能否比得上三娘了,如是比不上,我心里,便总是难以咽下这口气的……”
第75章礼尚
对宋竹来说,如今她的名声多大,已经不是她关心的对象了。按说她现在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关西战事,前阵子夏军反攻关西,现在两军对垒,她那没换过婚书的‘未婚夫’王城,就在最前线领军作战。
其实说起来,这年头,改嫁都是寻常事,若是说亲了以后,未婚夫出了什么变故,那么未婚妻在一年半载以后另外说上亲事,也非常自然。甚至还会有未婚夫家里另外出一个兄弟,和她定亲的事情,更别说宋竹和王城连婚书都没换了,相较后世那些要把一辈子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小娘子,宋竹是很幸运的,她的心态可以放松一些,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她就不希望王城平安无事。
虽然她心里对于王城还有深深的歉疚,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自己不欢喜他的真相——虽然没有人规定,一男一女必须要两情相悦才能结为夫妻,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榜下择婿就这般凑合在一起的,但宋竹心里欢喜的是另外一个人,就是现在也还留有许多痕迹,在这一点上隐瞒王城,似乎是很不厚道。虽然,她还是无法想象自己该怎么和王城过一辈子,但既然事情已经这么着了,宋竹也是在努力地调整心情,为将来把日子给过下去做准备。再说,即使没有亲事,对于这么个熟识的少年才俊,宋竹也万万没有希望他出事的道理。
在她因美貌被召见的事迹传遍天下时,宋竹和王城定亲的消息,也在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家中流传了开来,宋先生因此有些顾虑,不愿再住在王家,免得招人议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再加上宋学士子陆续也有追随他入京的到来,这几日王家留下来的几位管家,便是正在为宋学凭房,供宋先生讲学所用,京城乃是首善之地,文华荟萃,宋先生入京又是奉诏而来,即使宋学和南学之间有龌龊,也不可能连宋学在城内讲学纳新都容不下。
宋先生不肯怠慢公务,既然没有承担教育陈珚的工作,便是每日去集贤院点卯应差,虽然集贤院编修实际上无事可做,但也起码要半日才会从集贤院里回来。这些找房子看房子的事,免不得就由宋竹来做主了,她戴着盖头,凭了车,每日里在城中来回看房,也有些推无可推的应酬必须出面,倒竟也一点都不无聊,反而很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这人在有心事的时候,就最该忙一点,虽然心里难免还有些放不下,但忙着忙着,一些痕迹,倒也是慢慢地淡了。
一晃就过了近一个月,这一日宋竹受邀上萧家做客,这个邀约,便是她无法推辞的那种,毕竟萧家的面子自然还是很重的,若是萧老夫人要见她,作为陈珚的外祖母,宋竹还真没有说不的权力。
话又说回来,现在满城的官僚勋戚,大概也就只有萧家会如此悠游自在了,且先不说正是糟心的周家,就说是南党、北党,现在也都是惴惴不安,便是宋竹这一阵子一直忙着看房,也是听说了发生在睦亲宅中的大案——这一桩案子,牵连可是颇广,满城大臣,都是战战兢兢,颇为自危。
国朝民风宽松,议论朝政也是常有的事,这件事的牵连实在是太广,就连萧家聚会时,几位小娘子都在议论此案,“听闻今日大理寺又是差遣胥吏外出拿人去了,都是那死道士害人。”
今日与会的几家小娘子里,宋竹最熟悉的是她从前的同学赵元贞——这也不是她第一次在聚会上见到她了。据宋竹所知,赵元贞去年年尾就到了京城,一直住在亲戚家中,因她出身富贵,在京城交游广阔,且也是宜阳女学出来的,很快也竟有了才女的名声,虽然比不上宋苓、宋苡甚至是她宋竹的名声,但毕竟是名门之后,众人对她都还是十分赞赏的。
说起来,她今年也十六七岁了,一直没有说亲,只怕是在等陈珚选妃。也是因此,她对宋竹的态度要比在女学时更热络了许多倍,此时见宋竹似乎有不解之色,便为她解惑道,“便是那同谋造反的贼道士,前日开始,便受不过刑,开始胡乱攀咬了,这几日缇骑频出,都是抓人回来审问的。”
众人议论的大案,是去岁秋后,在江南等地闹起来的。——也许是因为田租太苛刻了,去年秋后,江南有人起来作乱造反,这本来也是常事,但坏就坏在了这群人用的名头是‘皇帝昏庸,迎奉太.祖一系继位’,并且直言不讳地攻击了官家先祖太宗得位不正,直说贤明太子之所以去世,就是因为当年‘烛影斧声’,太宗是谋害太.祖,方才继承皇位,是以太宗一系一直子嗣艰难,贤明太子去世就是报应。
官家乍失爱子,就被人捅了这么一刀,心情自然极坏,而且天家一直都很忌讳民间以太宗得位不正来说事,所以擒下匪首以后,并未立刻处死,而是下令押解京师审问——起来作乱的都是江南一带的穷困佃户,这些人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审问的结果,就是把佃户家的庄主给牵扯进来了,据佃户们声称,他们的东家是个爱说闲话的人物,这些事都是他在田间看庄户做活的时候,随口和官家闲聊的。
庄主却又是扯下了自己的一位本家,他的这位本家早年出家做了道士,在京师、江南都是颇有名声,出入达官贵人宅邸,人脉不凡,知道许多小道消息,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本家回乡探亲时闲话出来的。
这么一来,经由这不知死活的道士,牵连出来的人那可就多了,不过本来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个妄人议论天家内务而已,甚至很多人私下都认为:这话也不能说是有错,首先,斧声烛影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太宗逼死了太.祖系几个皇子的事情也是所知者众,要写入史书的。其次,就是从太宗时起,皇子夭折的比例甚至要比一般人家还大,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报应两个字。
也许就是民间理所当然的这种想法,让官家极为恼怒,这个案子是越办越大,终于在上个月,这道士攀咬出了太.祖系的一位大王,这件事,顿时性质就变了,从胡言乱语诽谤天家,变成了心怀异志、有意谋反,为将来太.祖一系入主宫中在做铺垫……
之前那道士李世被抓时,曾和他有过往来的士大夫,无不是人人自危,毕竟李世的确名声显著,许多崇佛崇道的高官显贵,都和他有过往来,就是姜相公都曾和他诗词往返,而这‘反志’之类的东西,从诗词里又是最好攀咬过去的。若非承办此案的是南党中人,只怕姜相公都是要睡不好觉了。
不过,当时办案的规模也不算大,虽然是南党主办,但北党诸位重臣即使和李世有过诗文往来,也没有被牵连的。一直到上个月扯出了太.祖系王爵,整件事才是变了个味道,现在东京一天能有几波使者往洛阳方向过去,满城不论是北党,还是素来中立的大臣,都是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只怕此事,被南党办成了清除异己的好借口。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