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曾在这里嬉闹,也曾在这里欢笑。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亭,他都有印象,甚至可以想起一些点滴的浮光掠影,记起一些儿时的欢乐。
住在这里的日子,是他上上辈子,少年时最后的快活时光。
“是了……就是这里了!”赵煦走进一个小小的凉亭,伸手抚摸着凉亭里的石桌和石位上,雕镂着的图案,脑海中回忆起了,父皇曾就坐在他对面的石位上,带着他接见了一位入京参加童子试的神童。
那人叫什么,赵煦已经忘记了。
但是,赵煦记得,那人和他年纪差不多。
但却已经可以准确无误的诵读《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孟子》、《论语》。
父皇因此欢喜不已,特地将那个同龄人,带到了庆宁宫,叫他在赵煦面前,表演了背诵《孟子》、《论语》。
“六哥,你比他如何?”父皇的声音,似乎犹在耳畔,赵煦垂下头去。
当时的他,只是初通《论语》而已。
哪里能与那位神童相比?自是自愧不如。
可惜的是,那位神童,自从离京后就再无音讯。
上上辈子,赵煦在汴京等了他一十七年。
却并未在殿试或者太学中看到过他。
很可能,又是一个伤仲永的例子。
赵煦想着,就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知道的,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已经结束。
上上辈子如此。
这一辈子,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上上辈子的他,在走出庆宁宫前,还是一个保有着童真的孩子,一个可以被人随意拿捏的木偶,人畜无害的傀儡。
而这一世的他,在稚嫩天真的孩童面容下,藏着的是一个已经坐了整整一十六年天下,还在九百多年后的新世纪,留学了几近十年的灵魂。
他知道的,他不能再缅怀过去了。
于是,他站起身来,用一句诗词,结束了自己对过去的追忆。
“往事回头皆噩梦,故园投足总阳春!”他轻声低语着后人的诗词,带着人,走出凉亭,径直从花园的小径穿过,走到了庆宁宫的殿垣范围。
也就是宫门门口。
值守在门口,穿着衷甲的御龙直们,见到赵煦瘦小的身影,立刻恭身下拜,口呼殿下。
赵煦瞧着他们。
黑白分明的眸子中,倒映着这些高大健壮的军人身影。
赵煦心里面明白,这些守在庆宁宫外,由燕达调来的御龙直,就是他的底牌,也是依靠。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可能出卖、背叛赵煦。
独独这些御龙直不会!
为什么?
因为,这些燕达亲自挑选出来的御龙直,在他们来到这庆宁宫,守卫赵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和赵煦绑在了一起。
赵煦要是坏了事。
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妻小即使不死,也会被流放广南、岭南,甚至刺配沙门岛,哪怕遇赦也不能回。
而赵煦位置只要坐稳了,这些人的御龙直身份,就不可动摇,用新世纪的话说,便是拿到了编制,而且是皇帝身边的亲卫侍从编制!
这可是能够父子相传,子孙相继的金饭碗!
足够这些厮杀汉,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了赵煦抛头颅,洒热血了。
而这些人,曾跟随燕达,转战万里。
从熙河路、秦凤路、环庆路、麟延路一直砍到交趾,立过汗马功劳,斩杀过无数敌人!
殿前诸直,那些花架子,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
他们的存在,足以确保,哪怕是皇城大内的亲事官、亲从官和殿前诸班,统统反了。
这些御龙直也足以护持赵煦,杀出重围,去江宁找王安石,或者去洛阳找文彦博、富弼、司马光。
所以,赵煦只是看了他们一眼,像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好奇的打量一番,就转身走回去。
不需要说话,也不必多言。
赵煦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有意无意的出现在这些人面前。
让他们看到,他们所效忠的人的样子,确保他们不会认错。
这就足够了!
剩下的事情,自有人去做。
回到内寝没一会,国婆婆从赵煦的母亲朱德妃那边回来了。
她带回了德妃阁的消息。
“姐姐言:公主小恙,幸得中官教旨,命有司备医廨,以候太医,感激不尽,已是着人写了谢表,敬呈中宫圣览……”
对此,赵煦并不意外。
他的母妃,就是这样的性子。
上上辈子,即使赵煦已经大权在握了。
但她在向皇后面前,依然是伏低做小,谨小慎微,侍奉恭敬,从未想过,要借助儿子的地位,去争那个位置。
如今也是一般。
说不定,他的母妃,还会因为向皇后的善意,而欢欣雀跃呢!
……
坤宁殿。
向皇后手中拿着,从德妃阁处送来的谢表。
“朱德妃倒是个实诚人!”看完谢表,向皇后满意的点头。
这封谢表,用的文字,虽不华美。
但是言真意切,姿态放的很低。
文字之间,隐约自比民间妾室,称向皇后为女君。
向皇后看着,就非常开心。
“圣人恩惠,德妃感激不尽,特意嘱咐臣言:俟公主康复,必携公主来圣人驾前谢恩!”刚刚从德妃阁里回来的阎守懃,低着头说道。
“这就不必了!”向皇后放下谢表:“你去晓瑜德妃:如今官家卧疾,妹妹在阁中,好生抚养、教导公主、皇子,便已是有功,待官家康复,本宫必为妹妹请功!”
却已不再称其姓氏,只说德妃。
显然,向皇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是!”阎守懃微笑着躬身。
……
注:那个神童叫朱天锡,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元丰七年四月神宗带着哲宗在睿思殿,一起召见、面试了这个神童,命其诵读经书‘皆全篇百余通’,神宗于是指朱天赐问哲宗:‘汝能如彼诵书乎?’于是,赐朱天锡五经出身,赐钱五十千,告诫其认真读书,不要荒废。
可惜我查遍了史书,再也没有见过这个神童的名字,可能早夭了,也可能如方仲永一般伤仲永了。
在这里,为了情节需要,进行了一定加工,将召见地点,改在庆宁宫。
注2:在北宋宫廷,皇子在口语上,对其生母称‘姐姐’,这可能来源于北宋早期,公主出嫁后升行的规矩,意思就是——公主下嫁驸马家,她的辈分会提升到她的公婆一级,这样就避免给公婆行礼了,不过这个规矩在中期后,就渐渐废弃了,原因?儒家礼法伦理不提倡,但宫廷似乎保留了这个规矩,哲宗死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抱着他哭着说什么姐姐肚子里生下你什么什么的。
PS:不太懂发彩蛋章,我得去请教下人,学会了给大家发庆宁宫的位置和漏刻的图片。
他曾在这里嬉闹,也曾在这里欢笑。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亭,他都有印象,甚至可以想起一些点滴的浮光掠影,记起一些儿时的欢乐。
住在这里的日子,是他上上辈子,少年时最后的快活时光。
“是了……就是这里了!”赵煦走进一个小小的凉亭,伸手抚摸着凉亭里的石桌和石位上,雕镂着的图案,脑海中回忆起了,父皇曾就坐在他对面的石位上,带着他接见了一位入京参加童子试的神童。
那人叫什么,赵煦已经忘记了。
但是,赵煦记得,那人和他年纪差不多。
但却已经可以准确无误的诵读《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孟子》、《论语》。
父皇因此欢喜不已,特地将那个同龄人,带到了庆宁宫,叫他在赵煦面前,表演了背诵《孟子》、《论语》。
“六哥,你比他如何?”父皇的声音,似乎犹在耳畔,赵煦垂下头去。
当时的他,只是初通《论语》而已。
哪里能与那位神童相比?自是自愧不如。
可惜的是,那位神童,自从离京后就再无音讯。
上上辈子,赵煦在汴京等了他一十七年。
却并未在殿试或者太学中看到过他。
很可能,又是一个伤仲永的例子。
赵煦想着,就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知道的,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已经结束。
上上辈子如此。
这一辈子,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上上辈子的他,在走出庆宁宫前,还是一个保有着童真的孩子,一个可以被人随意拿捏的木偶,人畜无害的傀儡。
而这一世的他,在稚嫩天真的孩童面容下,藏着的是一个已经坐了整整一十六年天下,还在九百多年后的新世纪,留学了几近十年的灵魂。
他知道的,他不能再缅怀过去了。
于是,他站起身来,用一句诗词,结束了自己对过去的追忆。
“往事回头皆噩梦,故园投足总阳春!”他轻声低语着后人的诗词,带着人,走出凉亭,径直从花园的小径穿过,走到了庆宁宫的殿垣范围。
也就是宫门门口。
值守在门口,穿着衷甲的御龙直们,见到赵煦瘦小的身影,立刻恭身下拜,口呼殿下。
赵煦瞧着他们。
黑白分明的眸子中,倒映着这些高大健壮的军人身影。
赵煦心里面明白,这些守在庆宁宫外,由燕达调来的御龙直,就是他的底牌,也是依靠。
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可能出卖、背叛赵煦。
独独这些御龙直不会!
为什么?
因为,这些燕达亲自挑选出来的御龙直,在他们来到这庆宁宫,守卫赵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和赵煦绑在了一起。
赵煦要是坏了事。
这些人和他们的家人妻小即使不死,也会被流放广南、岭南,甚至刺配沙门岛,哪怕遇赦也不能回。
而赵煦位置只要坐稳了,这些人的御龙直身份,就不可动摇,用新世纪的话说,便是拿到了编制,而且是皇帝身边的亲卫侍从编制!
这可是能够父子相传,子孙相继的金饭碗!
足够这些厮杀汉,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了赵煦抛头颅,洒热血了。
而这些人,曾跟随燕达,转战万里。
从熙河路、秦凤路、环庆路、麟延路一直砍到交趾,立过汗马功劳,斩杀过无数敌人!
殿前诸直,那些花架子,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
他们的存在,足以确保,哪怕是皇城大内的亲事官、亲从官和殿前诸班,统统反了。
这些御龙直也足以护持赵煦,杀出重围,去江宁找王安石,或者去洛阳找文彦博、富弼、司马光。
所以,赵煦只是看了他们一眼,像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好奇的打量一番,就转身走回去。
不需要说话,也不必多言。
赵煦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有意无意的出现在这些人面前。
让他们看到,他们所效忠的人的样子,确保他们不会认错。
这就足够了!
剩下的事情,自有人去做。
回到内寝没一会,国婆婆从赵煦的母亲朱德妃那边回来了。
她带回了德妃阁的消息。
“姐姐言:公主小恙,幸得中官教旨,命有司备医廨,以候太医,感激不尽,已是着人写了谢表,敬呈中宫圣览……”
对此,赵煦并不意外。
他的母妃,就是这样的性子。
上上辈子,即使赵煦已经大权在握了。
但她在向皇后面前,依然是伏低做小,谨小慎微,侍奉恭敬,从未想过,要借助儿子的地位,去争那个位置。
如今也是一般。
说不定,他的母妃,还会因为向皇后的善意,而欢欣雀跃呢!
……
坤宁殿。
向皇后手中拿着,从德妃阁处送来的谢表。
“朱德妃倒是个实诚人!”看完谢表,向皇后满意的点头。
这封谢表,用的文字,虽不华美。
但是言真意切,姿态放的很低。
文字之间,隐约自比民间妾室,称向皇后为女君。
向皇后看着,就非常开心。
“圣人恩惠,德妃感激不尽,特意嘱咐臣言:俟公主康复,必携公主来圣人驾前谢恩!”刚刚从德妃阁里回来的阎守懃,低着头说道。
“这就不必了!”向皇后放下谢表:“你去晓瑜德妃:如今官家卧疾,妹妹在阁中,好生抚养、教导公主、皇子,便已是有功,待官家康复,本宫必为妹妹请功!”
却已不再称其姓氏,只说德妃。
显然,向皇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是!”阎守懃微笑着躬身。
……
注:那个神童叫朱天锡,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元丰七年四月神宗带着哲宗在睿思殿,一起召见、面试了这个神童,命其诵读经书‘皆全篇百余通’,神宗于是指朱天赐问哲宗:‘汝能如彼诵书乎?’于是,赐朱天锡五经出身,赐钱五十千,告诫其认真读书,不要荒废。
可惜我查遍了史书,再也没有见过这个神童的名字,可能早夭了,也可能如方仲永一般伤仲永了。
在这里,为了情节需要,进行了一定加工,将召见地点,改在庆宁宫。
注2:在北宋宫廷,皇子在口语上,对其生母称‘姐姐’,这可能来源于北宋早期,公主出嫁后升行的规矩,意思就是——公主下嫁驸马家,她的辈分会提升到她的公婆一级,这样就避免给公婆行礼了,不过这个规矩在中期后,就渐渐废弃了,原因?儒家礼法伦理不提倡,但宫廷似乎保留了这个规矩,哲宗死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抱着他哭着说什么姐姐肚子里生下你什么什么的。
PS:不太懂发彩蛋章,我得去请教下人,学会了给大家发庆宁宫的位置和漏刻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