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旧唐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取镜视齿,则尽燋 且黧。命左右取铁如意击齿坠,藏于带。乃怀中出神仙药,微红,傅坠齿之龂。复 寐良久,齿皆出矣,粲然洁白,玄宗方信之。
玄宗好神仙,而欲果尚公主。果固未知之,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 曰:“谚云娶妇得公主,真可畏也。”迥质与华相顾,未晓其言。即有中使至,宣 曰:“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诏。迥质等方悟向来之言。
后恳辞归山,因下制曰:“恆州张果先生,游方外者也。迹先高尚,深入窈冥。 是浑光尘,应召城阙。莫详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宗极。今特 行朝礼,爰畀宠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玄先生。”其年请入恆山,锡以衣服 及杂彩等,便放归山。乃入恆山,不知所之。玄宗为造栖霞观于隐所,在蒲吾县, 后改为平山县。
道士叶法善,括州括苍县人。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法善少 传符箓,尤能厌劾鬼神。显庆中,高宗闻其名,征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不受。 求为道士,因留在内道场,供待甚厚。时高宗令广征诸方道术之士,合炼黄白。法 善上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帝然其言,因令法善 试之,由是乃出九十余人,因一切罢之。法善又尝于东都凌空观设坛醮祭,城中士 女竞往观之。俄顷数十人自投火中,观者大惊,救之而免。法善曰:“此皆魅病, 为吾法所摄耳。”问之果然。法善悉为禁劾,其病乃愈。
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历五十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尽礼问道。然 排挤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以其术高,终莫之测。
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依旧为道 士,止于京师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当时尊宠,莫与为比。
法善生于隋大业之丙子,死于开元之庚子,凡一百七岁。八年卒。诏曰:
故道士鸿胪卿、员外置、越国公叶法善,天真精密,妙理玄暢,包括秘要,发 挥灵符,固以冥默难源,希夷罕测。而情栖蓬阆,迹混朝伍,保黄冠而不杖,加紫 绶而非荣,卓尔孤秀,冷然独往。胜气绝俗,贞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应。斯 乃体应中仙,名升上德。朕当听政之暇,屡询至道;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谋 参隐讽,事宣弘益。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慭遗,歼良奄及。永惟平 昔,感怆于怀,宜申礼命,式旌泉壤。可赠越州都督。
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 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所在 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 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 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仍敕右仆射房玄 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召硕学沙门五十余人,相助整比。
高宗在宫,为文德太后追福,造慈恩寺及翻经院,内出大幡,敕九部乐及 京城诸寺幡盖众伎,送玄奘及所翻经像、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显庆元年,高宗又 令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 共润色玄奘所定之经,国子博士范义硕、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助 加翻译。凡成七十五部。奏上之。后以京城人众竞来礼谒,玄奘乃奏请逐静翻译, 敕乃移于宜君山故玉华宫。六年卒,时年五十六,归葬于白鹿原,士女送葬者数万 人。
僧神秀,姓李氏,汴州尉氏人。少遍览经史,隋末出家为僧。后遇蕲州双峰山 东山寺僧弘忍,以坐禅为业,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便往事弘忍,专以樵汲 自役,以求其道。
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 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帝问 以有为之事,达摩不说。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 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衣履而已。达摩传慧可,慧可尝断其左臂,以求 其法,慧可传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弘忍姓周氏,黄梅人。初,弘忍与道信并住东山寺,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神 秀既师事弘忍,弘忍深器异之,谓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弘忍以咸亨五年卒,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则天闻其名,追赴都,肩舆 上殿,亲加跪礼,敕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 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中宗即位,尤加敬异。中书舍人张说尝问道,执弟子 之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初,神秀同学僧慧能者,新州人也。与神秀行业相埒。弘忍卒后,慧能住韶州 广果寺。韶州山中,旧多虎豹,一朝尽去,远近惊叹,咸归伏焉。神秀尝奏则天, 请追慧能赴都,慧能固辞。神秀又自作书重邀之,慧能谓使者曰:“吾形貌短陋, 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竟不度岭而死。天 下乃散传其道,谓神秀为北宗,慧能为南宗。
神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有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宅 置报恩寺,岐王范、张说及征士卢鸿一皆为其碑文。
神秀卒后,弟子普寂、义福,并为时人所重。
普寂姓冯氏,蒲州河东人也。年少时遍寻高僧,以学经律。时神秀在荆州玉泉 寺,普寂乃往师事,凡六年,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久视中,则天召神秀至东 都,神秀因荐普寂,乃度为僧。及神秀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其高年, 特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
开元十三年,敕普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普寂严重少言,来 者难见其和悦之容,远近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终于都城兴唐寺,年八十九。时 都城士庶曾谒者,皆制弟子之服。有制赐号为“大照禅师”及葬,河南尹裴宽及 其妻子,并衰麻列于门徒之次,士庶倾城哭送,闾里为之空焉。
义福姓姜氏,潞州铜鞮人。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凡二十余年,未尝 出宇之外。后隶京城慈恩寺。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途经蒲、虢二州,刺史及 官吏士女,皆赍幡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以二十年卒,有制赐号“大智禅师” 葬于伊阙之北,送葬者数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为制碑文。
神秀,禅门之杰,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而未尝聚徒开堂传法。至弟子普寂, 始于都城传教,二十余年,人皆仰之。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 武功令。
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 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 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 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 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武三 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 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 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 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 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 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 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 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 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瓚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 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 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初,一行从祖东台舍人太素,撰后魏书一百卷,其天文志未成,一行 续而成之。上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 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 以莳塔前松柏焉。
初,一行求访师资,以穷大衍,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古松十数,门有流 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僧于庭布算声,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 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也?”即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 亦至。”一行承其言而趋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而门前水果却西流。道士邢 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 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 非圣人而何?
时又有黄州僧泓者,善葬法。每行视山原,即为之图,张说深信重之。
桑道茂者,大历中游京师,善太一遁甲五行灾异之说,言事无不中。代宗召之 禁中,待诏翰林。建中初,神策军修奉天城,道茂请高其垣墙,大为制度,德宗不 之省。及硃泚之乱,帝苍卒出幸,至奉天,方思道茂之言。时道茂已卒,命祭之。
赞曰:术数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变告无疑。怪诞之夫,诬罔蓍龟。致 彼庸妄,幸时艰危。
<b>部分译文</b>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课文。少年时代,就很会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施展。”北周宣帝时(579),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627),征召他到京城,对他并无欣喜感激的神色而感慨,对他说:“从这可以明白有道德学问的人实在应当敬重,古代的仙人羡门、广成子,怎会是虚假的呢!”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659),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674),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孙思邈曾经伴随高宗到九成宫避暑,卢照邻就替他看守住宅。当时厅堂前有棵生病的梨树,卢照邻为它写了一篇赋,赋的序言说:“癸酉这年(673),我在长安光德坊的官舍养病。当地老年人说:‘这是鄱阳公主的庄园别墅。当年鄱阳公主尚未结婚就去世了,因而别墅也就空着。’现在有孙思邈处士居住。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推算天文历法,测定天地阴阳,就跟西汉洛下闳,先秦安期生相匹配了。”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因此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忽大忽小,群星运行的轨道错乱,日食月食,彗星飞行,这些就是大自然的反常征兆。冷热不按季节,是天地之间发生滞塞;平地隆起山丘,就是大地长了疱;山崩地震,就是大地长了脓疮;狂风暴雨,就是大自然的喘息困乏;河流沟渠干涸,就是大自然焦黄枯燥。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诗经里写道:‘如同站在深渊旁,如同走在薄冰上’,这是说要小心;‘你是雄健威武的儿郎,你是杀敌卫国的猛将’,这是说要大胆;‘不为私利改变志向,不为非议感到彷徨’,这就是行动坚决;‘能够随机应变,决不迟疑一天’,这就是考虑周密。”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601),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可数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然而视力听力还没衰退,神采奕奕,可以说是耳聪目明博闻通达的活古人。
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东台侍郎孙处约带着五个儿子孙亻廷、孙儆、孙俊、孙佑、孙亻全拜望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会最先获得高官;孙佑会最后显贵;孙亻全的名气会最大,祸患会出在掌握军权上。”此后的事情都跟他预言的一样。太子詹事卢齐卿孩童时,向他询问日后祸福,孙思邈说:“你五十年后会当上地方高级官员,我的孙子会当你的下属,能够自我保护平安。”后来卢齐卿当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当了徐州所辖的萧县县丞。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预言祸福时,孙溥还没有出生,就预先知道了未来情况。他令人惊异的各种业绩,多半是这一类事情。
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682)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他为老子、庄子撰写了注释,编著千金方三十卷,流传后世。还著作了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和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儿子孙行,武则天天授年间任凤阁侍郎。
玄奘和尚,姓陈,洛州偃师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出家,广泛阅读佛经著作。他曾说当时的佛经译本有很多谬误,所以到西域去,广泛寻求不同的版本来检验校正。太宗贞观初年,跟随商人到西域结交佛教界人士。玄奘知识渊博口才出众,每到一地都要讲授经义,解释疑难,各地的外国人都尊敬佩服他。他在西域十七年,遍访了一百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语言全都懂得,于是收集山河风俗,当地特产,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645),回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他,非常高兴,跟他交谈讨论。于是诏令把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经安排在弘福寺译成汉语,还命令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泛征聘学识渊博的和尚五十多人,帮助玄奘整理考校。
高宗当时还是东宫太子,为他已故的母亲文德太后长孙氏祈求冥间福份,建造慈恩寺和翻经院,皇宫挂出大旗,诏令表演九部乐的演奏歌舞队伍以及京城各寺院的旗盖仪仗,欢迎玄奘和译绘的佛像、各位操行高尚的和尚进住慈恩寺。显庆元年(656),高宗命令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人,一同润色玄奘翻译出来的佛经译文,国子博士范义硕、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人,帮助翻译。这时共译出七十五部,进献给高宗。后来由于京城的人们争着来礼拜晋见,玄奘就禀奏请求找个安静的地方翻译,诏令搬迁到宜君山的老玉华宫。玄奘于显庆六年(661)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安葬在陕西蓝田县西的白鹿原,送葬的男男女女有好几万人。
神秀和尚,姓李,汴州尉氏县人。年轻时博览群书,隋朝末年出家当和尚。后来碰上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和尚弘忍,以每天定时静坐、排除一切杂念、使得心神恬静自在的“坐禅”为修行功课,就赞叹佩服说:“这才真正是我的师父。”于是就去侍奉弘忍,专门用打柴挑水来自己磨炼自己,来学弘忍的佛法。
从前,北魏末年,有一位达摩和尚,本来是印度的王子,为了救护他的国家而当和尚,到南海,悟得如来佛释迦牟尼亲传弟子、禅宗初祖迦叶和尚的佛法,说是释迦牟尼的二十八传弟子,有一代一代递相传授的衣(袈裟)、钵(饭碗)为凭证。达摩携带衣钵乘船渡海来到中国,到梁朝,拜见武帝萧衍,武帝拿治国平天下的事向他咨询,达摩很不高兴,就到了北魏,隐居在嵩山少林寺,后来中毒去世。这年,北魏使臣宋云回国路过葱岭,想看看他,弟子们打开达摩的墓室,只有衣服鞋子。达摩将衣钵传给了慧可,慧可曾经砍断自己的左臂,来表示向他学习佛法的决心;慧可传给了僧璨;僧璨传给了道信;道信传给了弘忍。
弘忍姓周,蕲州黄梅县人。当初,弘忍和道信一起住在东山寺,所以称他的佛法为东山佛门。神秀拜弘忍为师,弘忍特别器重他,对他说:“我引导离俗出家的人够多了,至于拯救人心脱离苦海、为人预测吉凶祸福,没有比你更行的。”弘忍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去世,神秀就到了荆州,住在当阳山。则天皇后听到他的名望,派人请他回到都城,用类似滑竿的轿舆把他抬进宫殿,亲自向他行跪拜礼,诏令在当阳山建立度门寺来表彰他的德行。当时从朝廷的王公贵族到都城的士民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就争先恐后地来晋见他,远远望见他车马扬起的灰尘就顶礼膜拜的人,每天数以万计。中宗李显登位,尤其尊敬他。中书舍人张说曾经以弟子的身份礼仪,向他学习佛法,回来后对别人说:“神秀禅师身高八尺,长眉大耳,器宇轩昂,是位建立王霸功业的人物。”
当初,神秀有个法号慧能和尚的同师兄弟,是新州人,跟神秀的德行功夫一样高超。弘忍去世后,慧能住到韶州广果寺。韶州山里,原先有很多老虎豹子,现在一下子全走光了,当地百姓惊奇赞叹,都皈依敬佩他。神秀曾经禀奏则天皇后,请求派人邀请慧能到京都来,慧能坚决谢绝。神秀又亲自写信重新邀请他,慧能对来人说:“我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到北方去抛头露面,恐怕是对我佛法的大不恭敬。再说弘忍先师认为我和南方有缘分,也不能违背。”直到去世都没有跨越五岭山到北方去。天下于是广泛传播他的佛法,称神秀为北宗,称慧能为南宗。
神秀于中宗神龙二年(706)去世,士民百姓都为他送葬。中宗发出诏书赐谥号叫大通禅师。又把相王的老府第改建为报恩寺,岐王李范、张说以及征士卢鸿一都为报恩寺撰写了碑文。神秀去世以后,弟子普寂、义福一样受到人们的敬重。
普寂姓冯,是蒲州河东人。年轻时到处寻找佛法高超的和尚,学习佛学戒律。当时神秀在荆州玉泉寺,普寂就去拜师侍奉。相处六年时间,神秀认为他是奇才,把自己的全部佛法传授给他。久视年间(700),则天皇帝请神秀到洛阳,神秀乘机推荐普寂,于是引导他落发当和尚。到神秀去世之后,天下信仰佛教的人都把普寂当师父侍奉。中宗见他是位长者,特下诏书命令普寂继承神秀领导僧众。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诏令普寂在都城居住。当时的王公贵族士民百姓,争先恐后地来礼拜晋见,普寂庄严持重很少说话,来晋见的人很难看到他温和喜悦的面容,大家正是由于这点而敬重他。开元二十七年(739),在京城兴唐寺去世,终年八十九岁。当时京城里曾经拜见过他的士民百姓,都缝制佛教徒的服装穿上。玄宗下诏赐号叫大照禅师。到安葬那天,河南尹裴宽和他妻子儿女,一齐穿上孝服站在教徒的行列里,全城士民百姓痛哭着为他送葬,大街小巷都空无一人。
义福姓姜,潞州铜。。县人。开始居住在蓝田县化感寺,生活在长老、住持说法的方丈房里,一共二十多年,不曾走出寺院。后来隶属京城慈恩寺。开元十一年(723),随从玄宗到洛阳,途经蒲州、虢州,两州刺史以及官吏百姓,都举着旗幡、拿着花卉迎接他,所经过的道路两旁挤满了人。义福于开元二十年(732)去世,玄宗下诏赐号叫大智禅师。他被安葬在洛阳以南伊阙佛龛的北边,送葬的有几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为他撰写了碑文。
神秀是佛教界才智超群的人物,虽有佛的德行,得到国君的敬重,但还不曾集中教徒开设讲坛传授佛法。到了他的弟子普寂,才开始在都城传授教义,二十多年,人们都景仰他。
一行和尚,姓张,俗名叫遂,魏州昌乐县人,是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名擅,曾任武功县令。一行年轻时聪慧机敏,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的学问。当时有个名叫尹崇的道士是位学识渊博的前辈,藏有许多古典书籍。一行去找尹崇,借来扬雄的太玄经,带回家阅读。过了几天,再到尹崇那里,归还太玄经。尹崇说:“这本书涵义很深,我探讨了多年,还没能弄明白,你再研读看看,怎么这样快地还给我?”一行说:“我已弄清它的涵义了。”说完拿出他撰写的太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为吃惊,就同一行讨论它的深奥意蕴,非常叹服他,对别人说:“这人简直就是当今的颜回。”一行从此很有名气。武三思艳羡他的学问名望,亲自上门要求跟他交个朋友,一行逃走躲藏起来回避他。一行不久出家当和尚,隐居在嵩山,拜普寂和尚为师。睿宗李旦登位,命令东都洛阳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他,一行假托生病坚决谢绝,不接受命令。之后徒步走到荆州当阳山,依附悟真和尚学习佛经戒律。
开元五年(717),玄宗李隆基命令他的同族叔父、礼部郎中李洽带着诏书到荆州强行征召他。一行来到京城,被安排在光太殿,玄宗多次亲自登门,向他询问安定国家、抚慰百姓的方略,一行的言谈都直截了当,没有什么隐讳的。开元十年(722),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令有关部门按照太平公主当年的礼仪规格,给予优厚安排。一行认为高宗晚年,只有一个女儿,所以特地提高礼仪规格,再说太平公主骄横傲慢超越身份,终于因此获罪,不应把她作为范例。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撤销命令不予执行,只按通常礼仪规格安排。他对玄宗的直言劝谏都是这类事情。
一行特别善于著书立说,撰写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和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当时麟德历经推算的历法逐渐脱离实际,诏令一行参考前代各家历法,改写新的历书,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人和工匠一起研制测定太阳运行和星辰位置的、名叫“黄道游仪”的仪表,用来考核太阳、月亮、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土星这七个天体运行的度数,和历法相互验明正误。一行于是借鉴周易运用气数推演八卦的原理,设立一种推算方法和它对应,改写成开元大衍历经。开元十五年(727)去世,终年四十五岁,玄宗赐予谥号叫大慧禅师。
当初,一行的堂叔伯祖父、东台舍人张太素,编写后魏书一百卷,其中的天文志还没有写完,一行接着写完了。玄宗为一行撰写碑文,亲笔书写在碑石上,拿出宫庭府库的五十万钱,在铜人原为他建造佛塔保存遗体。第二年,玄宗到温泉宫休养,从塔前经过,停下车马在塔前走来走去,命令具有品级的官吏来到佛塔,告诉他们自己出宫巡视的意图,又赏赐五十匹绢,让他们在塔前栽种松柏。
当初,一行寻访老师,以便深入研究用气数推演八卦的学问,到天台山国清寺,看见一处庭院,院内有十来株苍松,门前有一条溪流,一行站在大门和照壁之间,听见有位和尚在庭院里排列算筹进行推算的声音,和尚对他的徒弟说:“今天会有一个弟子从远方来学习我的推算法术,应该已到门前了,难道没有人带他进来吗?”又走上台阶算了一次。再对他的徒弟说:“门前的溪水应当向西倒流,那个弟子也到了。”一行按照他的话快步走进院子,叩头请求传授推算法术,向他学会了全部法术,院门前的溪水果然向西倒流。一位名叫邢和璞的道士曾对尹忄音说:“一行大概是圣人吧?西汉的洛下闳制定太初历,说:‘八百年后应当误差一天,一定有圣人校正它。’今年期限已满,一行就制定开元大衍历经校正它的误差,那么洛下闳的话应验了,他不是圣人是什么?”
当时还有一位名字叫泓的黄州和尚,善于卜葬法术。每当来回观察山陵原野后,就画出图形来,张说非常相信看重他。
取镜视齿,则尽燋 且黧。命左右取铁如意击齿坠,藏于带。乃怀中出神仙药,微红,傅坠齿之龂。复 寐良久,齿皆出矣,粲然洁白,玄宗方信之。
玄宗好神仙,而欲果尚公主。果固未知之,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 曰:“谚云娶妇得公主,真可畏也。”迥质与华相顾,未晓其言。即有中使至,宣 曰:“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诏。迥质等方悟向来之言。
后恳辞归山,因下制曰:“恆州张果先生,游方外者也。迹先高尚,深入窈冥。 是浑光尘,应召城阙。莫详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宗极。今特 行朝礼,爰畀宠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玄先生。”其年请入恆山,锡以衣服 及杂彩等,便放归山。乃入恆山,不知所之。玄宗为造栖霞观于隐所,在蒲吾县, 后改为平山县。
道士叶法善,括州括苍县人。自曾祖三代为道士,皆有摄养占卜之术。法善少 传符箓,尤能厌劾鬼神。显庆中,高宗闻其名,征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不受。 求为道士,因留在内道场,供待甚厚。时高宗令广征诸方道术之士,合炼黄白。法 善上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帝然其言,因令法善 试之,由是乃出九十余人,因一切罢之。法善又尝于东都凌空观设坛醮祭,城中士 女竞往观之。俄顷数十人自投火中,观者大惊,救之而免。法善曰:“此皆魅病, 为吾法所摄耳。”问之果然。法善悉为禁劾,其病乃愈。
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历五十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尽礼问道。然 排挤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以其术高,终莫之测。
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仍依旧为道 士,止于京师之景龙观,又赠其父为歙州刺史。当时尊宠,莫与为比。
法善生于隋大业之丙子,死于开元之庚子,凡一百七岁。八年卒。诏曰:
故道士鸿胪卿、员外置、越国公叶法善,天真精密,妙理玄暢,包括秘要,发 挥灵符,固以冥默难源,希夷罕测。而情栖蓬阆,迹混朝伍,保黄冠而不杖,加紫 绶而非荣,卓尔孤秀,冷然独往。胜气绝俗,贞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应。斯 乃体应中仙,名升上德。朕当听政之暇,屡询至道;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谋 参隐讽,事宣弘益。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慭遗,歼良奄及。永惟平 昔,感怆于怀,宜申礼命,式旌泉壤。可赠越州都督。
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 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所在 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 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 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仍敕右仆射房玄 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召硕学沙门五十余人,相助整比。
高宗在宫,为文德太后追福,造慈恩寺及翻经院,内出大幡,敕九部乐及 京城诸寺幡盖众伎,送玄奘及所翻经像、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显庆元年,高宗又 令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 共润色玄奘所定之经,国子博士范义硕、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助 加翻译。凡成七十五部。奏上之。后以京城人众竞来礼谒,玄奘乃奏请逐静翻译, 敕乃移于宜君山故玉华宫。六年卒,时年五十六,归葬于白鹿原,士女送葬者数万 人。
僧神秀,姓李氏,汴州尉氏人。少遍览经史,隋末出家为僧。后遇蕲州双峰山 东山寺僧弘忍,以坐禅为业,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便往事弘忍,专以樵汲 自役,以求其道。
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 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帝问 以有为之事,达摩不说。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 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衣履而已。达摩传慧可,慧可尝断其左臂,以求 其法,慧可传璨,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
弘忍姓周氏,黄梅人。初,弘忍与道信并住东山寺,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神 秀既师事弘忍,弘忍深器异之,谓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弘忍以咸亨五年卒,神秀乃往荆州,居于当阳山。则天闻其名,追赴都,肩舆 上殿,亲加跪礼,敕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 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中宗即位,尤加敬异。中书舍人张说尝问道,执弟子 之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初,神秀同学僧慧能者,新州人也。与神秀行业相埒。弘忍卒后,慧能住韶州 广果寺。韶州山中,旧多虎豹,一朝尽去,远近惊叹,咸归伏焉。神秀尝奏则天, 请追慧能赴都,慧能固辞。神秀又自作书重邀之,慧能谓使者曰:“吾形貌短陋, 北土见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师以吾南中有缘,亦不可违也。”竟不度岭而死。天 下乃散传其道,谓神秀为北宗,慧能为南宗。
神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有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宅 置报恩寺,岐王范、张说及征士卢鸿一皆为其碑文。
神秀卒后,弟子普寂、义福,并为时人所重。
普寂姓冯氏,蒲州河东人也。年少时遍寻高僧,以学经律。时神秀在荆州玉泉 寺,普寂乃往师事,凡六年,神秀奇之,尽以其道授焉。久视中,则天召神秀至东 都,神秀因荐普寂,乃度为僧。及神秀卒,天下好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其高年, 特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
开元十三年,敕普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普寂严重少言,来 者难见其和悦之容,远近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终于都城兴唐寺,年八十九。时 都城士庶曾谒者,皆制弟子之服。有制赐号为“大照禅师”及葬,河南尹裴宽及 其妻子,并衰麻列于门徒之次,士庶倾城哭送,闾里为之空焉。
义福姓姜氏,潞州铜鞮人。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凡二十余年,未尝 出宇之外。后隶京城慈恩寺。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都,途经蒲、虢二州,刺史及 官吏士女,皆赍幡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以二十年卒,有制赐号“大智禅师” 葬于伊阙之北,送葬者数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为制碑文。
神秀,禅门之杰,虽有禅行,得帝王重之,而未尝聚徒开堂传法。至弟子普寂, 始于都城传教,二十余年,人皆仰之。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 武功令。
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 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 曰:“此书意指稍深,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一 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 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此后生颜子也。”一行由是大知名。武三 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 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 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 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 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 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 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 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 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瓚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 度,互相证明。于是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 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初,一行从祖东台舍人太素,撰后魏书一百卷,其天文志未成,一行 续而成之。上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 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 以莳塔前松柏焉。
初,一行求访师资,以穷大衍,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古松十数,门有流 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僧于庭布算声,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 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也?”即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 亦至。”一行承其言而趋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而门前水果却西流。道士邢 和璞尝谓尹愔曰:“一行其圣人乎?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八百岁当差一日, 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 非圣人而何?
时又有黄州僧泓者,善葬法。每行视山原,即为之图,张说深信重之。
桑道茂者,大历中游京师,善太一遁甲五行灾异之说,言事无不中。代宗召之 禁中,待诏翰林。建中初,神策军修奉天城,道茂请高其垣墙,大为制度,德宗不 之省。及硃泚之乱,帝苍卒出幸,至奉天,方思道茂之言。时道茂已卒,命祭之。
赞曰:术数之精,事必前知。粲如垂象,变告无疑。怪诞之夫,诬罔蓍龟。致 彼庸妄,幸时艰危。
<b>部分译文</b>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课文。少年时代,就很会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个神童。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在我这小小州衙难得施展。”北周宣帝时(579),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627),征召他到京城,对他并无欣喜感激的神色而感慨,对他说:“从这可以明白有道德学问的人实在应当敬重,古代的仙人羡门、广成子,怎会是虚假的呢!”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659),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高宗上元元年(674),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孙思邈曾经伴随高宗到九成宫避暑,卢照邻就替他看守住宅。当时厅堂前有棵生病的梨树,卢照邻为它写了一篇赋,赋的序言说:“癸酉这年(673),我在长安光德坊的官舍养病。当地老年人说:‘这是鄱阳公主的庄园别墅。当年鄱阳公主尚未结婚就去世了,因而别墅也就空着。’现在有孙思邈处士居住。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推算天文历法,测定天地阴阳,就跟西汉洛下闳,先秦安期生相匹配了。”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因此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忽大忽小,群星运行的轨道错乱,日食月食,彗星飞行,这些就是大自然的反常征兆。冷热不按季节,是天地之间发生滞塞;平地隆起山丘,就是大地长了疱;山崩地震,就是大地长了脓疮;狂风暴雨,就是大自然的喘息困乏;河流沟渠干涸,就是大自然焦黄枯燥。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诗经里写道:‘如同站在深渊旁,如同走在薄冰上’,这是说要小心;‘你是雄健威武的儿郎,你是杀敌卫国的猛将’,这是说要大胆;‘不为私利改变志向,不为非议感到彷徨’,这就是行动坚决;‘能够随机应变,决不迟疑一天’,这就是考虑周密。”
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601),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可数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然而视力听力还没衰退,神采奕奕,可以说是耳聪目明博闻通达的活古人。
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东台侍郎孙处约带着五个儿子孙亻廷、孙儆、孙俊、孙佑、孙亻全拜望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会最先获得高官;孙佑会最后显贵;孙亻全的名气会最大,祸患会出在掌握军权上。”此后的事情都跟他预言的一样。太子詹事卢齐卿孩童时,向他询问日后祸福,孙思邈说:“你五十年后会当上地方高级官员,我的孙子会当你的下属,能够自我保护平安。”后来卢齐卿当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当了徐州所辖的萧县县丞。孙思邈当初对卢齐卿预言祸福时,孙溥还没有出生,就预先知道了未来情况。他令人惊异的各种业绩,多半是这一类事情。
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682)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他为老子、庄子撰写了注释,编著千金方三十卷,流传后世。还著作了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和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儿子孙行,武则天天授年间任凤阁侍郎。
玄奘和尚,姓陈,洛州偃师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出家,广泛阅读佛经著作。他曾说当时的佛经译本有很多谬误,所以到西域去,广泛寻求不同的版本来检验校正。太宗贞观初年,跟随商人到西域结交佛教界人士。玄奘知识渊博口才出众,每到一地都要讲授经义,解释疑难,各地的外国人都尊敬佩服他。他在西域十七年,遍访了一百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语言全都懂得,于是收集山河风俗,当地特产,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645),回到京城长安。太宗召见他,非常高兴,跟他交谈讨论。于是诏令把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经安排在弘福寺译成汉语,还命令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泛征聘学识渊博的和尚五十多人,帮助玄奘整理考校。
高宗当时还是东宫太子,为他已故的母亲文德太后长孙氏祈求冥间福份,建造慈恩寺和翻经院,皇宫挂出大旗,诏令表演九部乐的演奏歌舞队伍以及京城各寺院的旗盖仪仗,欢迎玄奘和译绘的佛像、各位操行高尚的和尚进住慈恩寺。显庆元年(656),高宗命令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人,一同润色玄奘翻译出来的佛经译文,国子博士范义硕、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人,帮助翻译。这时共译出七十五部,进献给高宗。后来由于京城的人们争着来礼拜晋见,玄奘就禀奏请求找个安静的地方翻译,诏令搬迁到宜君山的老玉华宫。玄奘于显庆六年(661)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安葬在陕西蓝田县西的白鹿原,送葬的男男女女有好几万人。
神秀和尚,姓李,汴州尉氏县人。年轻时博览群书,隋朝末年出家当和尚。后来碰上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和尚弘忍,以每天定时静坐、排除一切杂念、使得心神恬静自在的“坐禅”为修行功课,就赞叹佩服说:“这才真正是我的师父。”于是就去侍奉弘忍,专门用打柴挑水来自己磨炼自己,来学弘忍的佛法。
从前,北魏末年,有一位达摩和尚,本来是印度的王子,为了救护他的国家而当和尚,到南海,悟得如来佛释迦牟尼亲传弟子、禅宗初祖迦叶和尚的佛法,说是释迦牟尼的二十八传弟子,有一代一代递相传授的衣(袈裟)、钵(饭碗)为凭证。达摩携带衣钵乘船渡海来到中国,到梁朝,拜见武帝萧衍,武帝拿治国平天下的事向他咨询,达摩很不高兴,就到了北魏,隐居在嵩山少林寺,后来中毒去世。这年,北魏使臣宋云回国路过葱岭,想看看他,弟子们打开达摩的墓室,只有衣服鞋子。达摩将衣钵传给了慧可,慧可曾经砍断自己的左臂,来表示向他学习佛法的决心;慧可传给了僧璨;僧璨传给了道信;道信传给了弘忍。
弘忍姓周,蕲州黄梅县人。当初,弘忍和道信一起住在东山寺,所以称他的佛法为东山佛门。神秀拜弘忍为师,弘忍特别器重他,对他说:“我引导离俗出家的人够多了,至于拯救人心脱离苦海、为人预测吉凶祸福,没有比你更行的。”弘忍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去世,神秀就到了荆州,住在当阳山。则天皇后听到他的名望,派人请他回到都城,用类似滑竿的轿舆把他抬进宫殿,亲自向他行跪拜礼,诏令在当阳山建立度门寺来表彰他的德行。当时从朝廷的王公贵族到都城的士民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就争先恐后地来晋见他,远远望见他车马扬起的灰尘就顶礼膜拜的人,每天数以万计。中宗李显登位,尤其尊敬他。中书舍人张说曾经以弟子的身份礼仪,向他学习佛法,回来后对别人说:“神秀禅师身高八尺,长眉大耳,器宇轩昂,是位建立王霸功业的人物。”
当初,神秀有个法号慧能和尚的同师兄弟,是新州人,跟神秀的德行功夫一样高超。弘忍去世后,慧能住到韶州广果寺。韶州山里,原先有很多老虎豹子,现在一下子全走光了,当地百姓惊奇赞叹,都皈依敬佩他。神秀曾经禀奏则天皇后,请求派人邀请慧能到京都来,慧能坚决谢绝。神秀又亲自写信重新邀请他,慧能对来人说:“我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到北方去抛头露面,恐怕是对我佛法的大不恭敬。再说弘忍先师认为我和南方有缘分,也不能违背。”直到去世都没有跨越五岭山到北方去。天下于是广泛传播他的佛法,称神秀为北宗,称慧能为南宗。
神秀于中宗神龙二年(706)去世,士民百姓都为他送葬。中宗发出诏书赐谥号叫大通禅师。又把相王的老府第改建为报恩寺,岐王李范、张说以及征士卢鸿一都为报恩寺撰写了碑文。神秀去世以后,弟子普寂、义福一样受到人们的敬重。
普寂姓冯,是蒲州河东人。年轻时到处寻找佛法高超的和尚,学习佛学戒律。当时神秀在荆州玉泉寺,普寂就去拜师侍奉。相处六年时间,神秀认为他是奇才,把自己的全部佛法传授给他。久视年间(700),则天皇帝请神秀到洛阳,神秀乘机推荐普寂,于是引导他落发当和尚。到神秀去世之后,天下信仰佛教的人都把普寂当师父侍奉。中宗见他是位长者,特下诏书命令普寂继承神秀领导僧众。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诏令普寂在都城居住。当时的王公贵族士民百姓,争先恐后地来礼拜晋见,普寂庄严持重很少说话,来晋见的人很难看到他温和喜悦的面容,大家正是由于这点而敬重他。开元二十七年(739),在京城兴唐寺去世,终年八十九岁。当时京城里曾经拜见过他的士民百姓,都缝制佛教徒的服装穿上。玄宗下诏赐号叫大照禅师。到安葬那天,河南尹裴宽和他妻子儿女,一齐穿上孝服站在教徒的行列里,全城士民百姓痛哭着为他送葬,大街小巷都空无一人。
义福姓姜,潞州铜。。县人。开始居住在蓝田县化感寺,生活在长老、住持说法的方丈房里,一共二十多年,不曾走出寺院。后来隶属京城慈恩寺。开元十一年(723),随从玄宗到洛阳,途经蒲州、虢州,两州刺史以及官吏百姓,都举着旗幡、拿着花卉迎接他,所经过的道路两旁挤满了人。义福于开元二十年(732)去世,玄宗下诏赐号叫大智禅师。他被安葬在洛阳以南伊阙佛龛的北边,送葬的有几万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为他撰写了碑文。
神秀是佛教界才智超群的人物,虽有佛的德行,得到国君的敬重,但还不曾集中教徒开设讲坛传授佛法。到了他的弟子普寂,才开始在都城传授教义,二十多年,人们都景仰他。
一行和尚,姓张,俗名叫遂,魏州昌乐县人,是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名擅,曾任武功县令。一行年轻时聪慧机敏,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的学问。当时有个名叫尹崇的道士是位学识渊博的前辈,藏有许多古典书籍。一行去找尹崇,借来扬雄的太玄经,带回家阅读。过了几天,再到尹崇那里,归还太玄经。尹崇说:“这本书涵义很深,我探讨了多年,还没能弄明白,你再研读看看,怎么这样快地还给我?”一行说:“我已弄清它的涵义了。”说完拿出他撰写的太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为吃惊,就同一行讨论它的深奥意蕴,非常叹服他,对别人说:“这人简直就是当今的颜回。”一行从此很有名气。武三思艳羡他的学问名望,亲自上门要求跟他交个朋友,一行逃走躲藏起来回避他。一行不久出家当和尚,隐居在嵩山,拜普寂和尚为师。睿宗李旦登位,命令东都洛阳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他,一行假托生病坚决谢绝,不接受命令。之后徒步走到荆州当阳山,依附悟真和尚学习佛经戒律。
开元五年(717),玄宗李隆基命令他的同族叔父、礼部郎中李洽带着诏书到荆州强行征召他。一行来到京城,被安排在光太殿,玄宗多次亲自登门,向他询问安定国家、抚慰百姓的方略,一行的言谈都直截了当,没有什么隐讳的。开元十年(722),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令有关部门按照太平公主当年的礼仪规格,给予优厚安排。一行认为高宗晚年,只有一个女儿,所以特地提高礼仪规格,再说太平公主骄横傲慢超越身份,终于因此获罪,不应把她作为范例。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撤销命令不予执行,只按通常礼仪规格安排。他对玄宗的直言劝谏都是这类事情。
一行特别善于著书立说,撰写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和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当时麟德历经推算的历法逐渐脱离实际,诏令一行参考前代各家历法,改写新的历书,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人和工匠一起研制测定太阳运行和星辰位置的、名叫“黄道游仪”的仪表,用来考核太阳、月亮、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土星这七个天体运行的度数,和历法相互验明正误。一行于是借鉴周易运用气数推演八卦的原理,设立一种推算方法和它对应,改写成开元大衍历经。开元十五年(727)去世,终年四十五岁,玄宗赐予谥号叫大慧禅师。
当初,一行的堂叔伯祖父、东台舍人张太素,编写后魏书一百卷,其中的天文志还没有写完,一行接着写完了。玄宗为一行撰写碑文,亲笔书写在碑石上,拿出宫庭府库的五十万钱,在铜人原为他建造佛塔保存遗体。第二年,玄宗到温泉宫休养,从塔前经过,停下车马在塔前走来走去,命令具有品级的官吏来到佛塔,告诉他们自己出宫巡视的意图,又赏赐五十匹绢,让他们在塔前栽种松柏。
当初,一行寻访老师,以便深入研究用气数推演八卦的学问,到天台山国清寺,看见一处庭院,院内有十来株苍松,门前有一条溪流,一行站在大门和照壁之间,听见有位和尚在庭院里排列算筹进行推算的声音,和尚对他的徒弟说:“今天会有一个弟子从远方来学习我的推算法术,应该已到门前了,难道没有人带他进来吗?”又走上台阶算了一次。再对他的徒弟说:“门前的溪水应当向西倒流,那个弟子也到了。”一行按照他的话快步走进院子,叩头请求传授推算法术,向他学会了全部法术,院门前的溪水果然向西倒流。一位名叫邢和璞的道士曾对尹忄音说:“一行大概是圣人吧?西汉的洛下闳制定太初历,说:‘八百年后应当误差一天,一定有圣人校正它。’今年期限已满,一行就制定开元大衍历经校正它的误差,那么洛下闳的话应验了,他不是圣人是什么?”
当时还有一位名字叫泓的黄州和尚,善于卜葬法术。每当来回观察山陵原野后,就画出图形来,张说非常相信看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