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孙炎字叔然,乐安人氏,曾受业于郑玄,颇得真传,时人誉为“东州大儒”。是勋初见郑康成的时候,假模假式以训诂为说,当时郑玄就慨叹啊,说可惜孙叔然不在,否则必能跟你有共同语言。
那么当时孙炎在哪儿呢?原来汉末乱世,士人为避战祸,流动性非常之强,这位孙炎曾一度前往长安求仕,结果正赶上李、郭交兵,天子走避,他差点儿连命都给丢了,从此在雍、凉之间流浪,不通音问将近十年——郑玄一直到死,都没能再见着这位得意弟子一面。
在原本的历史上,孙炎曾著《周易.春秋例》和《尔雅音义》,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和《尚书》作过注,后来还为了维护郑门,跟王肃打过笔仗。他名望很高,但似乎从未出仕——朝廷曾想召其为秘书监的,但被婉拒了。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估计因为郑玄被是勋引入朝廷,任大司农,郑门弟子从而布列当道,古文既成官学,郑氏又为显学,学术氛围和环境都截然不同了,所以当郗虑终于打听到孙炎的消息以后,便作书恳请,说自从董卓焚烧雒阳宫室,前代《】,典籍大多散佚,十不存一,正需要有人来整理和恢复啊——我不是请你来当官的,而是请你来做学问的,你来不来?孙炎反复思忖之后,终于还是束装上道了。
据郗虑说,他是一年多以前请到的孙炎,即奏请命其为秘书监。整理文书典籍。是勋久闻其名。但从来也没有见过面。终究份属同窗,自己倘若身在安邑、郯县还则罢了,这既来许都,哪有不前往拜会的道理呢?好歹人也是你师兄啊。
故此郗虑便亲自引领是勋往秘书监而来。
西汉朝即非常注重典籍的收藏和整理,使御史中丞居殿中,掌兰台秘书——所谓“秘书”就是宫禁秘藏之书,后来这词儿演化成了职务名称;御史中丞既掌“兰台”,所以后世兰台就变成了御史台的别称。然而兰台并不是独一的国家图书馆。禁中还有麒麟阁、天禄阁,外府还有石渠、石室、延阁和广内,此外太学和辟雍也有部分收藏,由此亦可得见藏书数量有多么恐怖了。
然而在新莽末年的大乱之中,诸阁泰半焚毁,书籍大多散佚,一直到刘秀肇建东汉,才在雒阳皇宫内重修了兰台。东汉朝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图书馆就是兰台和东观,此外还有石室、仁寿阁,等等。但是各有所属,各行其事。管理起来很不方便。直到桓帝朝始设秘书监,把什么东观校书郎、兰台令史等等职权全都囊括其中。可惜,不久之后董卓一把大火,又把诸阁焚毁,书籍也丢了个七七八八。
后来曹操挟持刘协迁都许昌,新建宫室,曹孟德那也是个文化人,自然不可能遗忘兰台,即于新宫内重修之。不过一开始的藏书量很少,也并未专设秘书监,只是由御史中丞兼领其事而已。
一直到是勋请求重开太学,又刻立了“建安石经”,各方士人陆续汇集,散佚的典籍才逐渐复归兰台——当然啦,估计数量还不到董卓乱前的一成。是勋一时间没来得及考虑国家藏书之事,而曹操在的时候,郗鸿豫也不敢擅作主张,直到曹操迁往安邑立国,留郗虑在许都监视刘协,他闲着也是闲着,这才上奏重设秘书监,然后隔了不久,就把孙炎请来任此要职。
兰台在宫掖之内,距离尚书台的距离并不遥远,郗虑引领是勋前往,到门口请小吏前去通传。可是小吏才刚跑进去,就听台内传出来一个尖利的嗓音:“吾不见无学之人也!”
郗虑面朝是勋微微苦笑,解释说:“吾近年国事倥偬,疏忽经学,叔然前入都相问,十难答一,于是鄙我矣。”郗虑虽然是大师兄,论起学问来却并非郑门翘楚——别说“东州大儒”孙炎了,就连是勋他也不是个儿啊——因而此前再见孙炎,被师弟连提了几个问题都答不上来,孙炎遂鄙其学识。况且如今曹操在安邑也设置了官学,士人多往汇聚,在安邑也设置了藏书阁,四方散佚大多往献,结果搞得许都的兰台日益萧瑟,孙炎是求书没书,要人没人。他去找郗虑抱怨,说你还不如推荐我去安邑当秘书监得了。郗虑心说魏之秘书监那可跟汉朝有所不同啊,你要去了安邑,也就一秘书令史,或者文部下某司郎中而已……
郗虑不便插手魏国人事,再说了,许都好歹也有兰台,台中藏书再少,几万册还是有的,你孙炎要是走了,我再找谁来继任啊?所以只是“呵呵”地笑,随口糊弄过去。由此孙叔然对这位大师兄便益发不满了——今天更干脆:“吾不见无学之人也!”
是勋不禁朝郗虑淡淡一笑,随即扬起脖子,高声唤道:“营陵是勋,... -->>
孙炎字叔然,乐安人氏,曾受业于郑玄,颇得真传,时人誉为“东州大儒”。是勋初见郑康成的时候,假模假式以训诂为说,当时郑玄就慨叹啊,说可惜孙叔然不在,否则必能跟你有共同语言。
那么当时孙炎在哪儿呢?原来汉末乱世,士人为避战祸,流动性非常之强,这位孙炎曾一度前往长安求仕,结果正赶上李、郭交兵,天子走避,他差点儿连命都给丢了,从此在雍、凉之间流浪,不通音问将近十年——郑玄一直到死,都没能再见着这位得意弟子一面。
在原本的历史上,孙炎曾著《周易.春秋例》和《尔雅音义》,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和《尚书》作过注,后来还为了维护郑门,跟王肃打过笔仗。他名望很高,但似乎从未出仕——朝廷曾想召其为秘书监的,但被婉拒了。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估计因为郑玄被是勋引入朝廷,任大司农,郑门弟子从而布列当道,古文既成官学,郑氏又为显学,学术氛围和环境都截然不同了,所以当郗虑终于打听到孙炎的消息以后,便作书恳请,说自从董卓焚烧雒阳宫室,前代《】,典籍大多散佚,十不存一,正需要有人来整理和恢复啊——我不是请你来当官的,而是请你来做学问的,你来不来?孙炎反复思忖之后,终于还是束装上道了。
据郗虑说,他是一年多以前请到的孙炎,即奏请命其为秘书监。整理文书典籍。是勋久闻其名。但从来也没有见过面。终究份属同窗,自己倘若身在安邑、郯县还则罢了,这既来许都,哪有不前往拜会的道理呢?好歹人也是你师兄啊。
故此郗虑便亲自引领是勋往秘书监而来。
西汉朝即非常注重典籍的收藏和整理,使御史中丞居殿中,掌兰台秘书——所谓“秘书”就是宫禁秘藏之书,后来这词儿演化成了职务名称;御史中丞既掌“兰台”,所以后世兰台就变成了御史台的别称。然而兰台并不是独一的国家图书馆。禁中还有麒麟阁、天禄阁,外府还有石渠、石室、延阁和广内,此外太学和辟雍也有部分收藏,由此亦可得见藏书数量有多么恐怖了。
然而在新莽末年的大乱之中,诸阁泰半焚毁,书籍大多散佚,一直到刘秀肇建东汉,才在雒阳皇宫内重修了兰台。东汉朝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图书馆就是兰台和东观,此外还有石室、仁寿阁,等等。但是各有所属,各行其事。管理起来很不方便。直到桓帝朝始设秘书监,把什么东观校书郎、兰台令史等等职权全都囊括其中。可惜,不久之后董卓一把大火,又把诸阁焚毁,书籍也丢了个七七八八。
后来曹操挟持刘协迁都许昌,新建宫室,曹孟德那也是个文化人,自然不可能遗忘兰台,即于新宫内重修之。不过一开始的藏书量很少,也并未专设秘书监,只是由御史中丞兼领其事而已。
一直到是勋请求重开太学,又刻立了“建安石经”,各方士人陆续汇集,散佚的典籍才逐渐复归兰台——当然啦,估计数量还不到董卓乱前的一成。是勋一时间没来得及考虑国家藏书之事,而曹操在的时候,郗鸿豫也不敢擅作主张,直到曹操迁往安邑立国,留郗虑在许都监视刘协,他闲着也是闲着,这才上奏重设秘书监,然后隔了不久,就把孙炎请来任此要职。
兰台在宫掖之内,距离尚书台的距离并不遥远,郗虑引领是勋前往,到门口请小吏前去通传。可是小吏才刚跑进去,就听台内传出来一个尖利的嗓音:“吾不见无学之人也!”
郗虑面朝是勋微微苦笑,解释说:“吾近年国事倥偬,疏忽经学,叔然前入都相问,十难答一,于是鄙我矣。”郗虑虽然是大师兄,论起学问来却并非郑门翘楚——别说“东州大儒”孙炎了,就连是勋他也不是个儿啊——因而此前再见孙炎,被师弟连提了几个问题都答不上来,孙炎遂鄙其学识。况且如今曹操在安邑也设置了官学,士人多往汇聚,在安邑也设置了藏书阁,四方散佚大多往献,结果搞得许都的兰台日益萧瑟,孙炎是求书没书,要人没人。他去找郗虑抱怨,说你还不如推荐我去安邑当秘书监得了。郗虑心说魏之秘书监那可跟汉朝有所不同啊,你要去了安邑,也就一秘书令史,或者文部下某司郎中而已……
郗虑不便插手魏国人事,再说了,许都好歹也有兰台,台中藏书再少,几万册还是有的,你孙炎要是走了,我再找谁来继任啊?所以只是“呵呵”地笑,随口糊弄过去。由此孙叔然对这位大师兄便益发不满了——今天更干脆:“吾不见无学之人也!”
是勋不禁朝郗虑淡淡一笑,随即扬起脖子,高声唤道:“营陵是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