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翌日晨,中书令是勋上奏魏王曹操,请聚重臣议事。
魏家制度草创,亦不敢比附天子,所以没有上朝那么一说。平日各台、省分别理事,将结果汇报给曹操,最终定夺。宰辅五日而一聚议,曹操总会参与,最初的位置是在中书台,其后因为国君掺和已成惯例,所以移至王府外堂——总得臣就君,不能让君就臣不是?此外逢有大事,宰相亦得上奏,临时朝议。
因为是临时通知,所以各台、省的重臣必须先安排好手里的工作,然后从各自衙署乘车驰往王府,陆陆续续的,直到近午时分方才聚齐,包括宰相——也即三台的长官与副官之一——以及宗正、秘书、门下三省的主官,部分清要参议之臣,总共十余位。曹操早就在后面等着了,得报群臣皆至,乃疾步趋出,尚未坐稳,先问是勋:“宏辅急奏,所议何事?”
是勋拱手道:“乱事。”
曹操闻言一愣,心说若真有乱,确实应当召集群臣会商,问题我没有接到奏报啊,还是说对于宜春之乱,是宏辅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当即问道:“何乱也?”
是勋表情严肃地回答道:“臣昔守河东,于壶口山建坊采取石炭(煤),后闻往往以徒隶、胡奴以充坊工……”说清楚了是“后闻”的,跟□,我在任时候关系不大——“前日胡工暴乱,挟裹余众,谋归朔州,须早平定。以免滋蔓。”
荀攸闻言不禁皱眉:“吾未得报。宏辅何以知之?”地方上出了乱子。理论上就该由地方长官先报至尚书台,如今我还一点儿信都没有听说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勋扭过头去,朝荀攸微微一点:“实不相瞒,其坊主名曾二狗,为昔勋所命者也,坊既归郡,乃授百石之吏。今其坊乱。彼乃逃依于勋,是故知之——料郡县之报,一二日内亦当至矣。”
曹操便问:“其人见在何处?”是勋答道:“彼既为吏,工乱而不能止,受渎职之罪,已下狱矣,可命御史理断。然小乱不平,恐生大乱,故急奏大王,遣将剿杀。”
中领军、散骑常侍韩浩问他:“可知乱胡之数?”是勋答道:“询之曾二狗。坊中原有胡工千余、汉工百数,造乱者之数不得知也。但云皆为挟裹……”韩浩等人听了这话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好嘛一千多人,这乱子可不算小啦,估计普通县兵难以扑灭,确实非得从中央调兵过去才成。
“彼果北上,而非南下耶?”
壶口山与安邑同属河东郡,直线距离还不到三百里地,倘若乱胡南下,急行军三五日便可抵达都畿,那就不是癣疥之祸啦,恐怕酿成腹心之患。好在是勋回答说:“确乎北上矣,计其时日,或已入朔州境——若彼南下,安有奏尚不至之理?”他们要是真敢往南杀,跟曾二狗逃亡同一个方向,那曾二狗就未必能够赶得及在奏报到来之前,先跑我家里来啦。
随即他转向曹操,先将手中笏版放至膝前,然后伸手解缨,摘下梁冠来:“既为臣之所荐,致酿此乱,臣不得辞其疚也。”摘帽子倒未必是要辞职,只是以此动作来表态:我有罪,甘心受罚——不过就理论上而言,并没有罢官解职的道理吧,申斥、记过、罚俸、降等,如此而已。
曹操一摆手:“宏辅守河东,建安初年事耳,今十余载矣,况所荐不过一小吏也,安得有罪?”你赶紧把帽子戴起来吧,不用假惺惺地这般表态。是勋暗中舒了一口气,但还不着急戴起梁冠,却光着脑袋朝曹操一揖:“若无前因,安得后果?勋请出巡朔州,为大王平定之,以赎前愆。”
这是关靖给他出的主意,说你不如趁着壶口山胡工叛乱的机会,请求率军征剿,就此离开安邑一段时间。说不定你前脚一走,曹操后手就宰了孔融呢,则你远在数百里外,一时得不着消息,等得着消息的时候孔融脑袋已经掉了,你再赶回来哭他两声,那事儿也就过去啦——“正所谓福祸相依者也。”这回出的乱子,跟你有脱不开的关系,可若真能因此而躲过孔融之事,那也挺值当啊。
壶口山煤矿本是是勋最早建起来的,曾二狗勉强算是他的门客出身,他还曾经一度担任过朔州刺史,在御胡方面颇有建树——你说这会儿不派是勋去处理此事,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估计曹操有七八成定会准其所奏。
然而曹操闻言,却突然间咧嘴一笑:“宏辅亦信佛乎?”“前因后果”之类的概念,虽然中国古已有之,但要等到佛教传入以后... -->>
翌日晨,中书令是勋上奏魏王曹操,请聚重臣议事。
魏家制度草创,亦不敢比附天子,所以没有上朝那么一说。平日各台、省分别理事,将结果汇报给曹操,最终定夺。宰辅五日而一聚议,曹操总会参与,最初的位置是在中书台,其后因为国君掺和已成惯例,所以移至王府外堂——总得臣就君,不能让君就臣不是?此外逢有大事,宰相亦得上奏,临时朝议。
因为是临时通知,所以各台、省的重臣必须先安排好手里的工作,然后从各自衙署乘车驰往王府,陆陆续续的,直到近午时分方才聚齐,包括宰相——也即三台的长官与副官之一——以及宗正、秘书、门下三省的主官,部分清要参议之臣,总共十余位。曹操早就在后面等着了,得报群臣皆至,乃疾步趋出,尚未坐稳,先问是勋:“宏辅急奏,所议何事?”
是勋拱手道:“乱事。”
曹操闻言一愣,心说若真有乱,确实应当召集群臣会商,问题我没有接到奏报啊,还是说对于宜春之乱,是宏辅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当即问道:“何乱也?”
是勋表情严肃地回答道:“臣昔守河东,于壶口山建坊采取石炭(煤),后闻往往以徒隶、胡奴以充坊工……”说清楚了是“后闻”的,跟□,我在任时候关系不大——“前日胡工暴乱,挟裹余众,谋归朔州,须早平定。以免滋蔓。”
荀攸闻言不禁皱眉:“吾未得报。宏辅何以知之?”地方上出了乱子。理论上就该由地方长官先报至尚书台,如今我还一点儿信都没有听说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勋扭过头去,朝荀攸微微一点:“实不相瞒,其坊主名曾二狗,为昔勋所命者也,坊既归郡,乃授百石之吏。今其坊乱。彼乃逃依于勋,是故知之——料郡县之报,一二日内亦当至矣。”
曹操便问:“其人见在何处?”是勋答道:“彼既为吏,工乱而不能止,受渎职之罪,已下狱矣,可命御史理断。然小乱不平,恐生大乱,故急奏大王,遣将剿杀。”
中领军、散骑常侍韩浩问他:“可知乱胡之数?”是勋答道:“询之曾二狗。坊中原有胡工千余、汉工百数,造乱者之数不得知也。但云皆为挟裹……”韩浩等人听了这话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好嘛一千多人,这乱子可不算小啦,估计普通县兵难以扑灭,确实非得从中央调兵过去才成。
“彼果北上,而非南下耶?”
壶口山与安邑同属河东郡,直线距离还不到三百里地,倘若乱胡南下,急行军三五日便可抵达都畿,那就不是癣疥之祸啦,恐怕酿成腹心之患。好在是勋回答说:“确乎北上矣,计其时日,或已入朔州境——若彼南下,安有奏尚不至之理?”他们要是真敢往南杀,跟曾二狗逃亡同一个方向,那曾二狗就未必能够赶得及在奏报到来之前,先跑我家里来啦。
随即他转向曹操,先将手中笏版放至膝前,然后伸手解缨,摘下梁冠来:“既为臣之所荐,致酿此乱,臣不得辞其疚也。”摘帽子倒未必是要辞职,只是以此动作来表态:我有罪,甘心受罚——不过就理论上而言,并没有罢官解职的道理吧,申斥、记过、罚俸、降等,如此而已。
曹操一摆手:“宏辅守河东,建安初年事耳,今十余载矣,况所荐不过一小吏也,安得有罪?”你赶紧把帽子戴起来吧,不用假惺惺地这般表态。是勋暗中舒了一口气,但还不着急戴起梁冠,却光着脑袋朝曹操一揖:“若无前因,安得后果?勋请出巡朔州,为大王平定之,以赎前愆。”
这是关靖给他出的主意,说你不如趁着壶口山胡工叛乱的机会,请求率军征剿,就此离开安邑一段时间。说不定你前脚一走,曹操后手就宰了孔融呢,则你远在数百里外,一时得不着消息,等得着消息的时候孔融脑袋已经掉了,你再赶回来哭他两声,那事儿也就过去啦——“正所谓福祸相依者也。”这回出的乱子,跟你有脱不开的关系,可若真能因此而躲过孔融之事,那也挺值当啊。
壶口山煤矿本是是勋最早建起来的,曾二狗勉强算是他的门客出身,他还曾经一度担任过朔州刺史,在御胡方面颇有建树——你说这会儿不派是勋去处理此事,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估计曹操有七八成定会准其所奏。
然而曹操闻言,却突然间咧嘴一笑:“宏辅亦信佛乎?”“前因后果”之类的概念,虽然中国古已有之,但要等到佛教传入以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