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六零小娇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真品出些肉的味道来了。
赵叶则专心伺候着小的这个,她拿了约莫两三根金黄色肉松丝,放到晨晨嘴巴处,小孩子闻到香味立马张嘴咬进去,用仅有的几颗小牙齿咀嚼着。本就不大的眼睛享受似的眯起来。
“之前吃你家办的暖房宴时,我就发现你煮饭菜很有点子,没想到这肉还能煮成这个样子,闻着就很香。”赵叶听了许晚秀和自家儿子的对话,回想起当时那一桌子菜,都是自己之前未曾吃过的,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不过是闲着没事瞎琢磨罢了,我做了点放着,早上搭配着粥吃。我家那位也说味道不错。”许晚秀谦虚,她想起赵国强昨日吃早餐的场景,就忍不住想笑,他当时好像是吃了三碗粥。
“也是你点子好,像我这大老粗似的,一辈子都想不出来。”赵叶笑道,她心底也是有些想法的。乐乐还在继续吃着这肉松,怀中的晨晨也是嚼着新的两三根肉松吃得正起劲,她闻着这肉松的味道确实是不错。
最最重要的是,这是肉做的。肉做成丝,数量简直是成倍地翻,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平日里嫌弃肉贵,切成肉片煮着吃,一家子吃着,一人也不过是吃到两三片,不消一两顿这没了。可若是做成这肉松,一斤肉也是能做不少了,味道又香,每顿吃上点,也算是沾上荤腥了。这玩意搭配粥,搭配饭都是行的。
想归想,赵叶是精打细算的性子的,但是她也知道这些都是许晚秀想出来的点子,她能拿出来给自己俩孩子打打牙祭就已经算是好的了,自己开口问她怎么做这肉松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时候家家户户有什么绝妙的招数改善生活的,全都掩着藏着不愿让外人知道,赵叶懂这些道理,她也珍惜许晚秀这个朋友,自然不会去触这些眉头。
两人又谈起家属楼里的趣事,赵叶说:“你知道不?我可听说了,咱这附近要办所学校,这会正在招老师呢,这也是公家饭碗呢,福利好。”
她是没怎么读过书,勉强只认识几个字的,自然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竞争到这份工作。可许晚秀有能力啊,她读过书,这才特意把这个消息告诉她。
“办学校?是专门为家属楼的孩子准备的吗?”许晚秀闻言来了兴致,显然赵叶能想到的,她也一下子就能够领悟到,开口就是抓住关键点。
说起这个,赵叶就忍不住了叹气了:“哎,可不就是为了这个吗?我们这地方偏得很,去集市供销社都那么远,更别说去县城了。费上一个小时才能到集市那,更别说那附近的村里还没有小学。之前就好多家属楼的人反应过这个问题,家里条件好愿意送孩子去上学的,也是没办法的。”
许晚秀听着赵叶继续说着,也没有打断她,只是时不时点头表示自己在听。
这边偏僻,大多部分设施只是满足日常训练需要。但随着家属随军,孩子跟着在这边长大,有些开明的家庭也想让孩子多读书识字,那么关于学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这样的需求和呼声,上头的人自然不会忽视,他们会全心全意做好这些后备工作,满足孩子读书的需求。
学校的建立,除了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随之带来的工作岗位也能进一步解决一些军嫂的就业问题。更别说那些原本在家里看着孩子的军嫂,闲了下来也可以出去找些工作贴补家用,一举三得的事。
赵叶接下来说的话也和许晚秀想的差不多。这消息一出,家属楼兴奋的人不少,紧接着又是盯上了这学校老师的位置。
现在小学阶段是只有五个年级,再加上每个班级的人数估摸着也不多,大概率是让老师双肩多担。但即使是这样,满打满算至少也有五六个位置。
那些不识字的军嫂是没办法了,稍微认识几个字的可全都跃跃欲试,就等着学校消息一发出,就过去参加考核。毕竟闲着在家也是没事,这个时候当老师可是个良心活,受人尊重,福利也好,谁不想去呢?
赵叶把听到的和自己分析的全都说给许晚秀听,说得她自己都心动了,她伸手拍拍许晚秀的手道:
“是赵嫂子没这本事,要不然我也去等着参加考核了。晚秀啊,真的这个事情你多留意些,它合适你。比起纺织厂那些,这个到点就放学,可以说是轻松很多了。”
“嗯我知道的,多谢赵大嫂你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我会留意着这学校招老师的信息的。”许晚秀回握住赵叶的手,感谢道。赵叶对她好的这份心,在这里可谓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送走赵叶母子仨人后,许晚秀歇了会,继续做衣服,方才的衣身还剩下一点点就完成了。她向来喜欢今日事今日毕,把这衣身做好,免得明天还得再来费这个功夫。
有了上回赵国强出任务时,她独自在家的经历,许晚秀这回倒是一个人过得滋润,家里的东西都是齐全的,上回去集市买的东西还在家里放着,青菜的话,直接去菜田里摘就是了。
菜田里长成的青菜越来越多,像白菜、包菜那些也可以采摘了,那些甜瓜、丝瓜也爬满了藤蔓,小巧玲珑的,再过些日子也能摘下来吃了。
日子一晃而过,市里微角报社那头,一个校办室里男子正在审阅最近投递来的稿件,他已经瞧了几天了,边看边叹气:
“这些内容不对啊,怎么什么水平的都来投稿呀?”桌面上拆开的信封纸摆放地杂乱无章,实在是没有一个满意的。
他又拆开一个信封,上头的字勉强能看,男子一眼扫下去觉得没啥问题,这才从头开始往下看,主题是清晰的,表达的内容也还行。他把这份稿件归类到右边,忍不住舒了口气,嘀咕道:“可算是找到个勉强能看的了,这期投稿也太差劲了。”
他隔壁桌的人也正在审核新来的投稿,不同的是,男子审核的是投稿文章,隔壁桌审核的是投稿小说。
隔壁桌的陈予易听到声响抬起头探过来,半嘲笑道:“你那还算好的,我这边收上来的故事,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要么假大空,要么流水账,没一个像样。”
“哎,可不就是这样吗?”林晖连忙点头,不能再赞同了。
两人日常抱头痛哭后,回到自己座位上,各自拆开下一封信件看了起来。一时整个办公室安静无比,只剩下信纸翻页的沙沙声。
不知过了多久,办公室里两人几乎是同时拍桌子站起,惊喜地望着对方欢呼道:“我发现了篇好文!”
神同步之后,林晖激动道:“不行,难得发现这么好的文章,我得拿去给主任他过目。”
“不行,难得发现这么好的故事,我也得拿去给主任他过目。”陈予易也不甘落后地说道。
话音一落,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喜悦和惜才之意,也有种憋屈许久终于扬眉吐气的意味。
两人并列走去另外一个办公室,一路上互相炫耀着:
“这篇文章主题明确,辞藻丰富,绝对是篇能好文章。”
“这部小说行文流畅,逻辑严密,也绝对是近年来难得的好故事。”
“我这回收到的这篇文章登上报纸后,肯定能引得青年为之振奋。”
“我这回收到的这篇故事如果在报纸上进行每期连载,绝对销量领先。”
原本和睦,互相鼓励扶持的两人为了证明自己手上收到的文章和故事多么优秀,一路上辩驳得面红耳赤,到了报社主任办公室门口才克制下来,敲门得到应允后进去。
里头稍显健壮,肚腩突出,发顶微秃的中年男子坐在办公木桌子前,望着两个不成器的小伙子,严肃教训他们:“你们成日里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要是让我们瞧见了,还以为我们微角报社要倒闭了呢。”
林晖和陈予易此时倒是达成一致,对视一眼,都能明白对方眼里的神色:可不就是要倒闭了吗?
孙博人老眼还没花,瞧见两人神色,怒而拍桌子:“你们那是什么反应?哪怕我们微角报社现在没有以前风光了,不如那些新兴起的报社有前途,该干的工作还是得好好干。你们不在外头审阅稿件,跑来这里做什么?下期的报纸内容定好了吗?”
这话一出,林晖和陈予易顿时想起自己来这的原因,兴奋无比,较为沉稳的陈予易开口:“孙主任,我们过来是因为刚在看稿件的时候,发现了篇好故事,题材算不上新颖,但是故事逻辑缜密,行文流畅,其中表达的精神也正是我们微角报社一直所提倡的。”
“对对,我收到的这篇文章也是这样,主题很鲜明,简直就是围绕着我们报社这期报纸征文主题来写的,很是亮眼,这不一激动才想着拿过来给您过目吗?”林晖连忙补充道,他说到最后还有点委屈。
要说两人二十几岁,年纪不大却能在微角报社担任审阅稿件的事,除了微角报社近年来式微以外,也和孙博知人善用有关。他用人从来不以资历为评判标准,只要有才华,有眼光发现好的文章故事就够了。
别看他表面上严厉,却是刀子嘴豆腐心,待林晖和陈予易也不错,是个能听进别人话的好主任,所以刚林晖才敢在说清楚来由后,才敢说最后那句话。
“你们还是太年轻了,文章和故事这种东西,好文难求啊。”孙主任倚在椅背上,慢悠悠道,实则心底也升起了点兴趣,只是面上不显。他招手说:“拿过来给我看看吧。”
实在是近年来微角报社就没有出过什么好的文章和作品,被同行打压得厉害,孙博依旧扛着,同时内心的希望也在一点点泯灭。他不敢高兴,就怕空欢喜一场。
“哎,孙主任您看,这些就是。”林晖和陈予易把紧紧攥在手里的稿件递给王主任,乖巧地退到一旁等着。
等待的时间最是煎熬,孙博在那看得认真,林晖和陈予易站在他办公桌对面,面面相觑,从一开始的发现宝藏文的喜悦,慢慢演变为自我怀疑,他们俩互相对视,难道真是自己眼瞎了?
不应该啊。
只见孙博看完林晖递过去较为薄的信纸后,又开始看陈予易递过去的比较厚重的稿件,全程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许久他放下手中的稿纸,抬头望着他们两个问:“这个作者叫什么名字?”
“向阳。”林晖和陈予易几乎是同时回答的,在听清楚对方的答复后更是惊讶地对视,“你说什么?”
他们不敢置信,两人互相炫耀了这么久的文章和小说居然是出自同一个人?
“这就对了!向阳这个名字起得好啊,向阳而生,和文章的主题完美契合。既是主题意义,也是这个时代的意义。”孙博拍桌子站起来,忍不住激昂道。怪不得那俩小伙子激动了,他一个半老八百的老头子瞧了也是激情十足,斗志昂扬。
他刚看的时候就注意到了,那字迹娟秀,两封稿件上一模一样的娟秀字迹,分明就是同一个人写的,一边忍着激动,一边问出这个问题。
那俩小伙子高兴半天,还为此争吵个不婷,到头来竟还不知道是这是出自同一个人。
文章偏向歌颂性,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是王博这个读过无数诗章的人也忍住在心底念着应和着。究其原因,还是其中描写的意向和这个时代,目前的景象差不多。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从历史照进现实,后辈上年轻,后辈正崛起,在阳光的照耀下,少年茁壮成长,已经在用他们微末的力量,一点一滴积聚,且看未来。
这篇文章与当时孙博定的报纸主题完美契合,足够让他振奋。近年来,其他报社刊登的文章大多转向鼓舞当代青年做实事,通篇都是华丽的辞藻,得到许多报纸读者响应。
孙博却是一直坚持,文章不应该只有歌颂,千篇一律的主题下只有事迹例子的支撑,才能走得长远,真正发人深省。如果说这篇文章让孙博眼前一亮,那么那篇故事却是足够让他惊艳。
短短一万字的故事,讲述的是在国家的号召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但是骄傲的少年腹有诗书,面对下田要做的农活时有许多不适应,又咬牙去克服的故事。
所谓一波三折,起承转合,三章一回环,最后留钩子,这故事里全都具备了。故事虽然写实,其中饱含的情绪却是昂扬向上的,能够引起不少处于相同困境的人思考,鼓舞他们,激励他们。
但无疑也是饱含争议的,和当下的主流不太适合。孙博很欣赏现在这种做实事,勤干活的社会风气,但是他也主张多点能够鼓舞人心的作品。
毕竟斗志会退却,唯有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才能让人心灵得到放松,调整后继续出发。奈何报社的主流已经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孙博的壮志也因为该类作品的缺少而渐渐掩埋在岁月长河里。
此时掩埋在心底的激情再次迸发,再加上微角报社再不出些作品留住读者,就真的快倒闭了,他决定赌一把。
孙博站着,脊背挺得笔直,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又亮着光。林晖和陈予易知道孙主任这是有重要事情要交代了,也正了神色,竖起耳朵听着。
就听见孙博吩咐:“予易,你负责给这个向阳同志回信,发加急信,务必要留住他,千万不能被其他报社挖走。林晖你先把这期文章专栏的排版定下来,故事那里我们接下来三个人商量下,要怎么重新设计。”
“向阳向阳,我们报社能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就看这回了。机会难得,咱可一定要珍惜。”
林晖和陈予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重视,知道这期的报纸很重要,自己一定得负责起来,于是一起齐身应道:“孙主任您放心。”
孙博松了口气,干劲十足,面上也露出了笑容,倒是那林晖脑子灵光,直接把问题说出口:“对了孙主任,这篇文章和故事稿费我们要怎么算?”
平时采用的文章字数在一千字以下,刊登上报纸后,是给作者两块钱。至于那故事是看质量决定的,低的是一千字一块钱,最高的是一千字五块钱。但这回不一样,瞧孙主任那重视的模样,林晖也不敢轻易做决定,这才有了这一问。
既是要赌一把,尽力留住这向阳同志,孙博直接拍板决定:“给到顶,按照千字五块来。”
家属楼里,许晚秀日子是过得悠闲自在,每日和赵叶、刘小静她们去菜田里浇菜,也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豆绿色衣服给做成了,穿在身上。
偶尔想起赵国强上回交代的,如果不想做饭,可以直接去饭堂那打饭吃。许晚秀某日突然不想在家做饭了,便找出上回赵国强放在家里的铝制饭盒走出门,去饭堂打了个肉菜和二两饭吃。
味道还行,但是性价比不能很高,还是在家做实惠。许晚秀想着赵国强这么多年都是吃着这里的饭菜的,便仿佛有种体验他所过的生活那种感觉。当然她也没有忘记报社投稿那回事,不管过没过稿,她来了灵感就拿出纸笔来写点。
许晚秀隔个三天两日都会去家属信箱那里问问,终于在距离投稿将近半个月后的某天,那个守门的大叔说:“许晚秀是吧?今天有你的信件。”
听到这话时,纵然是见惯了世面,冷静自如的许晚秀,心跳也是漏了半拍。
真品出些肉的味道来了。
赵叶则专心伺候着小的这个,她拿了约莫两三根金黄色肉松丝,放到晨晨嘴巴处,小孩子闻到香味立马张嘴咬进去,用仅有的几颗小牙齿咀嚼着。本就不大的眼睛享受似的眯起来。
“之前吃你家办的暖房宴时,我就发现你煮饭菜很有点子,没想到这肉还能煮成这个样子,闻着就很香。”赵叶听了许晚秀和自家儿子的对话,回想起当时那一桌子菜,都是自己之前未曾吃过的,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不过是闲着没事瞎琢磨罢了,我做了点放着,早上搭配着粥吃。我家那位也说味道不错。”许晚秀谦虚,她想起赵国强昨日吃早餐的场景,就忍不住想笑,他当时好像是吃了三碗粥。
“也是你点子好,像我这大老粗似的,一辈子都想不出来。”赵叶笑道,她心底也是有些想法的。乐乐还在继续吃着这肉松,怀中的晨晨也是嚼着新的两三根肉松吃得正起劲,她闻着这肉松的味道确实是不错。
最最重要的是,这是肉做的。肉做成丝,数量简直是成倍地翻,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平日里嫌弃肉贵,切成肉片煮着吃,一家子吃着,一人也不过是吃到两三片,不消一两顿这没了。可若是做成这肉松,一斤肉也是能做不少了,味道又香,每顿吃上点,也算是沾上荤腥了。这玩意搭配粥,搭配饭都是行的。
想归想,赵叶是精打细算的性子的,但是她也知道这些都是许晚秀想出来的点子,她能拿出来给自己俩孩子打打牙祭就已经算是好的了,自己开口问她怎么做这肉松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时候家家户户有什么绝妙的招数改善生活的,全都掩着藏着不愿让外人知道,赵叶懂这些道理,她也珍惜许晚秀这个朋友,自然不会去触这些眉头。
两人又谈起家属楼里的趣事,赵叶说:“你知道不?我可听说了,咱这附近要办所学校,这会正在招老师呢,这也是公家饭碗呢,福利好。”
她是没怎么读过书,勉强只认识几个字的,自然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竞争到这份工作。可许晚秀有能力啊,她读过书,这才特意把这个消息告诉她。
“办学校?是专门为家属楼的孩子准备的吗?”许晚秀闻言来了兴致,显然赵叶能想到的,她也一下子就能够领悟到,开口就是抓住关键点。
说起这个,赵叶就忍不住了叹气了:“哎,可不就是为了这个吗?我们这地方偏得很,去集市供销社都那么远,更别说去县城了。费上一个小时才能到集市那,更别说那附近的村里还没有小学。之前就好多家属楼的人反应过这个问题,家里条件好愿意送孩子去上学的,也是没办法的。”
许晚秀听着赵叶继续说着,也没有打断她,只是时不时点头表示自己在听。
这边偏僻,大多部分设施只是满足日常训练需要。但随着家属随军,孩子跟着在这边长大,有些开明的家庭也想让孩子多读书识字,那么关于学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这样的需求和呼声,上头的人自然不会忽视,他们会全心全意做好这些后备工作,满足孩子读书的需求。
学校的建立,除了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随之带来的工作岗位也能进一步解决一些军嫂的就业问题。更别说那些原本在家里看着孩子的军嫂,闲了下来也可以出去找些工作贴补家用,一举三得的事。
赵叶接下来说的话也和许晚秀想的差不多。这消息一出,家属楼兴奋的人不少,紧接着又是盯上了这学校老师的位置。
现在小学阶段是只有五个年级,再加上每个班级的人数估摸着也不多,大概率是让老师双肩多担。但即使是这样,满打满算至少也有五六个位置。
那些不识字的军嫂是没办法了,稍微认识几个字的可全都跃跃欲试,就等着学校消息一发出,就过去参加考核。毕竟闲着在家也是没事,这个时候当老师可是个良心活,受人尊重,福利也好,谁不想去呢?
赵叶把听到的和自己分析的全都说给许晚秀听,说得她自己都心动了,她伸手拍拍许晚秀的手道:
“是赵嫂子没这本事,要不然我也去等着参加考核了。晚秀啊,真的这个事情你多留意些,它合适你。比起纺织厂那些,这个到点就放学,可以说是轻松很多了。”
“嗯我知道的,多谢赵大嫂你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我会留意着这学校招老师的信息的。”许晚秀回握住赵叶的手,感谢道。赵叶对她好的这份心,在这里可谓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送走赵叶母子仨人后,许晚秀歇了会,继续做衣服,方才的衣身还剩下一点点就完成了。她向来喜欢今日事今日毕,把这衣身做好,免得明天还得再来费这个功夫。
有了上回赵国强出任务时,她独自在家的经历,许晚秀这回倒是一个人过得滋润,家里的东西都是齐全的,上回去集市买的东西还在家里放着,青菜的话,直接去菜田里摘就是了。
菜田里长成的青菜越来越多,像白菜、包菜那些也可以采摘了,那些甜瓜、丝瓜也爬满了藤蔓,小巧玲珑的,再过些日子也能摘下来吃了。
日子一晃而过,市里微角报社那头,一个校办室里男子正在审阅最近投递来的稿件,他已经瞧了几天了,边看边叹气:
“这些内容不对啊,怎么什么水平的都来投稿呀?”桌面上拆开的信封纸摆放地杂乱无章,实在是没有一个满意的。
他又拆开一个信封,上头的字勉强能看,男子一眼扫下去觉得没啥问题,这才从头开始往下看,主题是清晰的,表达的内容也还行。他把这份稿件归类到右边,忍不住舒了口气,嘀咕道:“可算是找到个勉强能看的了,这期投稿也太差劲了。”
他隔壁桌的人也正在审核新来的投稿,不同的是,男子审核的是投稿文章,隔壁桌审核的是投稿小说。
隔壁桌的陈予易听到声响抬起头探过来,半嘲笑道:“你那还算好的,我这边收上来的故事,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要么假大空,要么流水账,没一个像样。”
“哎,可不就是这样吗?”林晖连忙点头,不能再赞同了。
两人日常抱头痛哭后,回到自己座位上,各自拆开下一封信件看了起来。一时整个办公室安静无比,只剩下信纸翻页的沙沙声。
不知过了多久,办公室里两人几乎是同时拍桌子站起,惊喜地望着对方欢呼道:“我发现了篇好文!”
神同步之后,林晖激动道:“不行,难得发现这么好的文章,我得拿去给主任他过目。”
“不行,难得发现这么好的故事,我也得拿去给主任他过目。”陈予易也不甘落后地说道。
话音一落,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喜悦和惜才之意,也有种憋屈许久终于扬眉吐气的意味。
两人并列走去另外一个办公室,一路上互相炫耀着:
“这篇文章主题明确,辞藻丰富,绝对是篇能好文章。”
“这部小说行文流畅,逻辑严密,也绝对是近年来难得的好故事。”
“我这回收到的这篇文章登上报纸后,肯定能引得青年为之振奋。”
“我这回收到的这篇故事如果在报纸上进行每期连载,绝对销量领先。”
原本和睦,互相鼓励扶持的两人为了证明自己手上收到的文章和故事多么优秀,一路上辩驳得面红耳赤,到了报社主任办公室门口才克制下来,敲门得到应允后进去。
里头稍显健壮,肚腩突出,发顶微秃的中年男子坐在办公木桌子前,望着两个不成器的小伙子,严肃教训他们:“你们成日里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要是让我们瞧见了,还以为我们微角报社要倒闭了呢。”
林晖和陈予易此时倒是达成一致,对视一眼,都能明白对方眼里的神色:可不就是要倒闭了吗?
孙博人老眼还没花,瞧见两人神色,怒而拍桌子:“你们那是什么反应?哪怕我们微角报社现在没有以前风光了,不如那些新兴起的报社有前途,该干的工作还是得好好干。你们不在外头审阅稿件,跑来这里做什么?下期的报纸内容定好了吗?”
这话一出,林晖和陈予易顿时想起自己来这的原因,兴奋无比,较为沉稳的陈予易开口:“孙主任,我们过来是因为刚在看稿件的时候,发现了篇好故事,题材算不上新颖,但是故事逻辑缜密,行文流畅,其中表达的精神也正是我们微角报社一直所提倡的。”
“对对,我收到的这篇文章也是这样,主题很鲜明,简直就是围绕着我们报社这期报纸征文主题来写的,很是亮眼,这不一激动才想着拿过来给您过目吗?”林晖连忙补充道,他说到最后还有点委屈。
要说两人二十几岁,年纪不大却能在微角报社担任审阅稿件的事,除了微角报社近年来式微以外,也和孙博知人善用有关。他用人从来不以资历为评判标准,只要有才华,有眼光发现好的文章故事就够了。
别看他表面上严厉,却是刀子嘴豆腐心,待林晖和陈予易也不错,是个能听进别人话的好主任,所以刚林晖才敢在说清楚来由后,才敢说最后那句话。
“你们还是太年轻了,文章和故事这种东西,好文难求啊。”孙主任倚在椅背上,慢悠悠道,实则心底也升起了点兴趣,只是面上不显。他招手说:“拿过来给我看看吧。”
实在是近年来微角报社就没有出过什么好的文章和作品,被同行打压得厉害,孙博依旧扛着,同时内心的希望也在一点点泯灭。他不敢高兴,就怕空欢喜一场。
“哎,孙主任您看,这些就是。”林晖和陈予易把紧紧攥在手里的稿件递给王主任,乖巧地退到一旁等着。
等待的时间最是煎熬,孙博在那看得认真,林晖和陈予易站在他办公桌对面,面面相觑,从一开始的发现宝藏文的喜悦,慢慢演变为自我怀疑,他们俩互相对视,难道真是自己眼瞎了?
不应该啊。
只见孙博看完林晖递过去较为薄的信纸后,又开始看陈予易递过去的比较厚重的稿件,全程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许久他放下手中的稿纸,抬头望着他们两个问:“这个作者叫什么名字?”
“向阳。”林晖和陈予易几乎是同时回答的,在听清楚对方的答复后更是惊讶地对视,“你说什么?”
他们不敢置信,两人互相炫耀了这么久的文章和小说居然是出自同一个人?
“这就对了!向阳这个名字起得好啊,向阳而生,和文章的主题完美契合。既是主题意义,也是这个时代的意义。”孙博拍桌子站起来,忍不住激昂道。怪不得那俩小伙子激动了,他一个半老八百的老头子瞧了也是激情十足,斗志昂扬。
他刚看的时候就注意到了,那字迹娟秀,两封稿件上一模一样的娟秀字迹,分明就是同一个人写的,一边忍着激动,一边问出这个问题。
那俩小伙子高兴半天,还为此争吵个不婷,到头来竟还不知道是这是出自同一个人。
文章偏向歌颂性,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是王博这个读过无数诗章的人也忍住在心底念着应和着。究其原因,还是其中描写的意向和这个时代,目前的景象差不多。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从历史照进现实,后辈上年轻,后辈正崛起,在阳光的照耀下,少年茁壮成长,已经在用他们微末的力量,一点一滴积聚,且看未来。
这篇文章与当时孙博定的报纸主题完美契合,足够让他振奋。近年来,其他报社刊登的文章大多转向鼓舞当代青年做实事,通篇都是华丽的辞藻,得到许多报纸读者响应。
孙博却是一直坚持,文章不应该只有歌颂,千篇一律的主题下只有事迹例子的支撑,才能走得长远,真正发人深省。如果说这篇文章让孙博眼前一亮,那么那篇故事却是足够让他惊艳。
短短一万字的故事,讲述的是在国家的号召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但是骄傲的少年腹有诗书,面对下田要做的农活时有许多不适应,又咬牙去克服的故事。
所谓一波三折,起承转合,三章一回环,最后留钩子,这故事里全都具备了。故事虽然写实,其中饱含的情绪却是昂扬向上的,能够引起不少处于相同困境的人思考,鼓舞他们,激励他们。
但无疑也是饱含争议的,和当下的主流不太适合。孙博很欣赏现在这种做实事,勤干活的社会风气,但是他也主张多点能够鼓舞人心的作品。
毕竟斗志会退却,唯有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才能让人心灵得到放松,调整后继续出发。奈何报社的主流已经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孙博的壮志也因为该类作品的缺少而渐渐掩埋在岁月长河里。
此时掩埋在心底的激情再次迸发,再加上微角报社再不出些作品留住读者,就真的快倒闭了,他决定赌一把。
孙博站着,脊背挺得笔直,双手撑在办公桌上,神情严肃,目光坚定又亮着光。林晖和陈予易知道孙主任这是有重要事情要交代了,也正了神色,竖起耳朵听着。
就听见孙博吩咐:“予易,你负责给这个向阳同志回信,发加急信,务必要留住他,千万不能被其他报社挖走。林晖你先把这期文章专栏的排版定下来,故事那里我们接下来三个人商量下,要怎么重新设计。”
“向阳向阳,我们报社能否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就看这回了。机会难得,咱可一定要珍惜。”
林晖和陈予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重视,知道这期的报纸很重要,自己一定得负责起来,于是一起齐身应道:“孙主任您放心。”
孙博松了口气,干劲十足,面上也露出了笑容,倒是那林晖脑子灵光,直接把问题说出口:“对了孙主任,这篇文章和故事稿费我们要怎么算?”
平时采用的文章字数在一千字以下,刊登上报纸后,是给作者两块钱。至于那故事是看质量决定的,低的是一千字一块钱,最高的是一千字五块钱。但这回不一样,瞧孙主任那重视的模样,林晖也不敢轻易做决定,这才有了这一问。
既是要赌一把,尽力留住这向阳同志,孙博直接拍板决定:“给到顶,按照千字五块来。”
家属楼里,许晚秀日子是过得悠闲自在,每日和赵叶、刘小静她们去菜田里浇菜,也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豆绿色衣服给做成了,穿在身上。
偶尔想起赵国强上回交代的,如果不想做饭,可以直接去饭堂那打饭吃。许晚秀某日突然不想在家做饭了,便找出上回赵国强放在家里的铝制饭盒走出门,去饭堂打了个肉菜和二两饭吃。
味道还行,但是性价比不能很高,还是在家做实惠。许晚秀想着赵国强这么多年都是吃着这里的饭菜的,便仿佛有种体验他所过的生活那种感觉。当然她也没有忘记报社投稿那回事,不管过没过稿,她来了灵感就拿出纸笔来写点。
许晚秀隔个三天两日都会去家属信箱那里问问,终于在距离投稿将近半个月后的某天,那个守门的大叔说:“许晚秀是吧?今天有你的信件。”
听到这话时,纵然是见惯了世面,冷静自如的许晚秀,心跳也是漏了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