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旧日音乐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双黄管和弦乐混合奏出第二主题,海水温顺的面容中时不时露出狰狞的预示。
展开段出现了一段非常平静的旋律,中音双黄管(英国管)的吹奏展现出忧伤彷徨的情调。
最后主题以低沉舒缓的姿态再现,结束处不只竖琴伴奏,圆号的强力吹奏,小号的上行旋律齐齐加入,拂晓降临,光辉夺目,湛蓝的大海衬托着摇曳的金光。
第二首,标题指示为《海浪的嬉戏》。
听众情绪已经彻底入戏,范宁带着一丝自信的鼓励,指示乐队奏出一个看似宁静却隐藏着不安因素的引子。
很快,乐队激进的上行下行和弦交错进行,中音双黄管吹出朦胧的第一主题,这是浪花们开始嬉戏的形象。
在竖琴的伴奏声中,圆号用朦胧音色吹出平行增三和弦,弦乐与木管交替演奏下行音调,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大海的远近虚实、静动喜怒尽收眼底。
“大胆地多用木管与竖琴演奏独立的声部,而非使其作为陪衬…”
“谨慎使用小号长号,它们容易戳破色彩的神秘感…”
“一切铜管在必要的时候都可以用弱音器或阻塞音奏法…”
“长笛的低音区是个表现痛苦与忧郁的好东西…”
“大管和中音双黄管这两种乐器,配合弦乐或圆号融合色彩有奇效…”
印象主义音乐的配器,与印象主义画作的色彩同为灵魂要素,洛桑小姐特意带了个小笔记本,此刻她紧咬嘴唇,认真而飞速地记录着自己的聆听心得。
这位让人又爱又敬的范宁先生,他属实是把印象主义给玩明白了!
在台上范宁的引导下,千变万化的配器形态接连展示:长笛和小提琴的协同演奏、双黄管的第二主题颤音、木管组以顽固的降A音合奏强调着增二度音程,然后又是双黄管与英国管平行吹奏空洞的和弦…
一个又一个声部如浪花般交织、缠绕,其音乐瞬间几乎完全无法捕捉,只能把握一个卷起的叠加形态。它借不断的轮流来延续,看似要溃解消失,又不断再度涌现。
最后一首,《风和海的对话》。
不安的定音鼓滚奏,低沉弦乐组的合流,展开了大海和狂风的对话。
听众们被卷入了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闪电、巨浪、呜咽、阵阵骚乱的潮声,小号在呐喊,势均力敌的对抗者们在咆孝,错综复杂的主题发展,波澜壮阔的奇异画面把音乐逐渐推向高潮。
终于,降D大调温柔而清澈的主和弦降临,金色阳光透出乌云,此刻的大海既不似第一乐章带着压抑的平静,也再无险峻的危机与歇斯底里。
海景那奇诡壮丽的最后一幕,随着短促有力的乐队重音而被永远定格。
“bravo!”在乐手们作出潇洒的结束姿态的那一刻,掌声雷动。
最后大家看到的,仿佛是风雨过后的海面。
它强壮有力,博大宽广,让人忍不住想张开双臂,拥抱海风,放声歌唱。
看似回到原点,却拥有的是新的心境,畅快而有所得。
就像经历了一场洗礼!
这场闭幕式的曲目语汇,虽然大家此前有部分预料,却不曾想到具有如此大的冲击力!
它没有任何关于均衡和节制的说教,不讲究沉重的历史叙事,不强加给欣赏者人文的枷锁,纯粹带给听众极致的体验与美的享受。
感官、情绪、审美,以及音乐上的认知与思维,一切都被重塑。
范宁在密不透风的掌声中于各处谢幕。
本来按照正常的节奏,正常的反响,今天他肯定是一时半会“下不了台”的,好在提前有了互动环节的安排。
抓到一个掌声稍缓的片刻,工作人员迅速进场布置。
接下来会留约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各方合作媒体的记者提问,当然,也会选一些贵宾和幸运乐迷发言交流。
相当于是原地趁热,做一个微型的新闻发布会。
时间短,但人数特别多,影响力会迅速散开。
毕竟有很多重要的后续动向需要公布,而且范宁十场音乐会以来都只是靠音乐交流,一直没在舞台上开过口,大家都很期待。
“范宁指挥,您曾表示自己并非印象主义者,仅是表达对这一思潮的重视,可由于您在这些现代化音响构造上所展示的一系列造诣,您实际已在这些印象主义画家和音乐家心目中拥有了领军人物的地位,这个事实您会承认吗?”
“范宁先生,不是问题,仅是感慨,您的《大海》彻底唤起了我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力。”
“您的音乐救助计划目前进展如何?是以业余学习教育为目的,还是抱着登上舞台的计划?若是后者,他们能否能真正胜任专业演出的需要?”
“能否透露一下目前建团两个多月的财务状况?高涨的市场反响能否满足同样高涨的待遇标准?”
“您对乐团四季度的排名评估有何预计?”
……
互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五分钟的时间,《提欧来恩文化周报》主编唐·耶图斯问道:“您领导下的旧日交响乐团总是有无穷无尽的亮点,可否透露一下新年音乐会我们最该关注什么?”
这个问题的关注受众,显然是近乎100%的存在,一时间整个交响大厅都在屏息等待答复。
“它会从明日起便无缝接续地开票,曲目将遵循严肃音乐发源地的优雅传统,为大家呈现数篇精致的雅努斯风格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等等,不过…”
转折处总是亮点,范宁微微一笑:“大家可以对最后一首单乐章作品抱有更多的期待。”
唐·耶图斯眼神一亮,追问道:“单乐章?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目前离新年仅有十多天,我是否可以认为,它的创作早已定稿,并已处在排练阶段?”
“由于明日的开票自然伴随着曲目的公布,所以我不介意今晚就告诉大家名字:《c小调合唱幻想曲》。”范宁说道。
正是贝多芬那首作为“贝九”的先行尝试,有着“小贝九”(Op.80)之称的美妙又伟大的作品。
媒体记者们纷纷记下重点内容。
“很明显,它需要合唱团。”站在第8排尊客席前的耶图斯笑了笑,“新年来一场幻想,是很浪漫的事情。”
“当然,它为钢琴、乐队、男声三重唱、女声三重唱和合唱团而作,我们的合唱团会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首次亮相。”范宁说到这神秘一笑,“而其更具体的乐思语汇上,诸位可认为这是对巨匠吉尔列斯的一次小小致敬,也是我对下部交响曲写作的一次先行尝试。”
“《c小调合唱幻想曲》,奇妙的形式与配器,在新年之际致敬本格主义巨匠,令人期待,令人期待…”耶图斯回应以职业性的称赞,却马上捕捉到了一丝不对劲,“…等等,乐队、合唱、致敬吉尔列斯、下部交响曲的先行尝试?”
这每个要素都挺正常,但组合起来?…
组合起来???
“当然,c小调对我来说是某种情结,尝试结束后,下一首交响曲也是这个调性。”范宁手抱乐谱,坦然而笑。
!?!?
交响大厅的空气一时间安静了。
在场的非凡组织代表、着名艺术家及几位大师、主流媒体的记者、上流社会的贵族、大工厂主企业主们…各界名流和乐迷都不约而同地向旁边人进行眼神确认。
旁边《霍夫曼留声机》的记者,一时间忘记了轮流提问的礼节。
他带着颤抖的激动嗓音开口,将这个劲爆程度超出迄今为止所有动向,足以在全世界掀起重大舆论的话题往前推进了一步,而且,加重了话语中两个数字的声调:
“我…换个方式,我是否可以认为…您是准备加入,呼…抱歉,我有点紧张…您是准备在《第二交响曲》的末乐章中,同吉尔列斯《第九交响曲》一样加入合唱?”
双黄管和弦乐混合奏出第二主题,海水温顺的面容中时不时露出狰狞的预示。
展开段出现了一段非常平静的旋律,中音双黄管(英国管)的吹奏展现出忧伤彷徨的情调。
最后主题以低沉舒缓的姿态再现,结束处不只竖琴伴奏,圆号的强力吹奏,小号的上行旋律齐齐加入,拂晓降临,光辉夺目,湛蓝的大海衬托着摇曳的金光。
第二首,标题指示为《海浪的嬉戏》。
听众情绪已经彻底入戏,范宁带着一丝自信的鼓励,指示乐队奏出一个看似宁静却隐藏着不安因素的引子。
很快,乐队激进的上行下行和弦交错进行,中音双黄管吹出朦胧的第一主题,这是浪花们开始嬉戏的形象。
在竖琴的伴奏声中,圆号用朦胧音色吹出平行增三和弦,弦乐与木管交替演奏下行音调,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大海的远近虚实、静动喜怒尽收眼底。
“大胆地多用木管与竖琴演奏独立的声部,而非使其作为陪衬…”
“谨慎使用小号长号,它们容易戳破色彩的神秘感…”
“一切铜管在必要的时候都可以用弱音器或阻塞音奏法…”
“长笛的低音区是个表现痛苦与忧郁的好东西…”
“大管和中音双黄管这两种乐器,配合弦乐或圆号融合色彩有奇效…”
印象主义音乐的配器,与印象主义画作的色彩同为灵魂要素,洛桑小姐特意带了个小笔记本,此刻她紧咬嘴唇,认真而飞速地记录着自己的聆听心得。
这位让人又爱又敬的范宁先生,他属实是把印象主义给玩明白了!
在台上范宁的引导下,千变万化的配器形态接连展示:长笛和小提琴的协同演奏、双黄管的第二主题颤音、木管组以顽固的降A音合奏强调着增二度音程,然后又是双黄管与英国管平行吹奏空洞的和弦…
一个又一个声部如浪花般交织、缠绕,其音乐瞬间几乎完全无法捕捉,只能把握一个卷起的叠加形态。它借不断的轮流来延续,看似要溃解消失,又不断再度涌现。
最后一首,《风和海的对话》。
不安的定音鼓滚奏,低沉弦乐组的合流,展开了大海和狂风的对话。
听众们被卷入了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闪电、巨浪、呜咽、阵阵骚乱的潮声,小号在呐喊,势均力敌的对抗者们在咆孝,错综复杂的主题发展,波澜壮阔的奇异画面把音乐逐渐推向高潮。
终于,降D大调温柔而清澈的主和弦降临,金色阳光透出乌云,此刻的大海既不似第一乐章带着压抑的平静,也再无险峻的危机与歇斯底里。
海景那奇诡壮丽的最后一幕,随着短促有力的乐队重音而被永远定格。
“bravo!”在乐手们作出潇洒的结束姿态的那一刻,掌声雷动。
最后大家看到的,仿佛是风雨过后的海面。
它强壮有力,博大宽广,让人忍不住想张开双臂,拥抱海风,放声歌唱。
看似回到原点,却拥有的是新的心境,畅快而有所得。
就像经历了一场洗礼!
这场闭幕式的曲目语汇,虽然大家此前有部分预料,却不曾想到具有如此大的冲击力!
它没有任何关于均衡和节制的说教,不讲究沉重的历史叙事,不强加给欣赏者人文的枷锁,纯粹带给听众极致的体验与美的享受。
感官、情绪、审美,以及音乐上的认知与思维,一切都被重塑。
范宁在密不透风的掌声中于各处谢幕。
本来按照正常的节奏,正常的反响,今天他肯定是一时半会“下不了台”的,好在提前有了互动环节的安排。
抓到一个掌声稍缓的片刻,工作人员迅速进场布置。
接下来会留约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各方合作媒体的记者提问,当然,也会选一些贵宾和幸运乐迷发言交流。
相当于是原地趁热,做一个微型的新闻发布会。
时间短,但人数特别多,影响力会迅速散开。
毕竟有很多重要的后续动向需要公布,而且范宁十场音乐会以来都只是靠音乐交流,一直没在舞台上开过口,大家都很期待。
“范宁指挥,您曾表示自己并非印象主义者,仅是表达对这一思潮的重视,可由于您在这些现代化音响构造上所展示的一系列造诣,您实际已在这些印象主义画家和音乐家心目中拥有了领军人物的地位,这个事实您会承认吗?”
“范宁先生,不是问题,仅是感慨,您的《大海》彻底唤起了我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力。”
“您的音乐救助计划目前进展如何?是以业余学习教育为目的,还是抱着登上舞台的计划?若是后者,他们能否能真正胜任专业演出的需要?”
“能否透露一下目前建团两个多月的财务状况?高涨的市场反响能否满足同样高涨的待遇标准?”
“您对乐团四季度的排名评估有何预计?”
……
互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五分钟的时间,《提欧来恩文化周报》主编唐·耶图斯问道:“您领导下的旧日交响乐团总是有无穷无尽的亮点,可否透露一下新年音乐会我们最该关注什么?”
这个问题的关注受众,显然是近乎100%的存在,一时间整个交响大厅都在屏息等待答复。
“它会从明日起便无缝接续地开票,曲目将遵循严肃音乐发源地的优雅传统,为大家呈现数篇精致的雅努斯风格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等等,不过…”
转折处总是亮点,范宁微微一笑:“大家可以对最后一首单乐章作品抱有更多的期待。”
唐·耶图斯眼神一亮,追问道:“单乐章?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目前离新年仅有十多天,我是否可以认为,它的创作早已定稿,并已处在排练阶段?”
“由于明日的开票自然伴随着曲目的公布,所以我不介意今晚就告诉大家名字:《c小调合唱幻想曲》。”范宁说道。
正是贝多芬那首作为“贝九”的先行尝试,有着“小贝九”(Op.80)之称的美妙又伟大的作品。
媒体记者们纷纷记下重点内容。
“很明显,它需要合唱团。”站在第8排尊客席前的耶图斯笑了笑,“新年来一场幻想,是很浪漫的事情。”
“当然,它为钢琴、乐队、男声三重唱、女声三重唱和合唱团而作,我们的合唱团会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首次亮相。”范宁说到这神秘一笑,“而其更具体的乐思语汇上,诸位可认为这是对巨匠吉尔列斯的一次小小致敬,也是我对下部交响曲写作的一次先行尝试。”
“《c小调合唱幻想曲》,奇妙的形式与配器,在新年之际致敬本格主义巨匠,令人期待,令人期待…”耶图斯回应以职业性的称赞,却马上捕捉到了一丝不对劲,“…等等,乐队、合唱、致敬吉尔列斯、下部交响曲的先行尝试?”
这每个要素都挺正常,但组合起来?…
组合起来???
“当然,c小调对我来说是某种情结,尝试结束后,下一首交响曲也是这个调性。”范宁手抱乐谱,坦然而笑。
!?!?
交响大厅的空气一时间安静了。
在场的非凡组织代表、着名艺术家及几位大师、主流媒体的记者、上流社会的贵族、大工厂主企业主们…各界名流和乐迷都不约而同地向旁边人进行眼神确认。
旁边《霍夫曼留声机》的记者,一时间忘记了轮流提问的礼节。
他带着颤抖的激动嗓音开口,将这个劲爆程度超出迄今为止所有动向,足以在全世界掀起重大舆论的话题往前推进了一步,而且,加重了话语中两个数字的声调:
“我…换个方式,我是否可以认为…您是准备加入,呼…抱歉,我有点紧张…您是准备在《第二交响曲》的末乐章中,同吉尔列斯《第九交响曲》一样加入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