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季汉长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公孙瓒眉头紧皱,陈群的话即是将两条路摆在了他的面前。
安丰侯,即云台三十二将之大司空窦融,其在两汉交际之时割据河西五郡以自保,而在光武称帝后果断归汉,于建武五年奉书称臣,并为刘秀攻灭了心怀不轨的西州大将军隗嚣,史称“窦融归汉”。其后人便是东汉六大勋臣家族之一的窦氏。
公孙述,两汉之际大诸侯,于建武元年称帝于西川,拒汉一十二载,最终被云台第二将大司马吴汉攻灭,阖族尽诛。
若有的选,窦融的下场自然比公孙述要好得多,一十二年的割据天子,代价却是阖族尽诛,自然比不得影响东汉百余年的窦氏。更何况正如陈群所言,公孙述据有西川,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才能阻挡刘秀十二年。可幽州远比不得益州,若再有中央政权崛起,恐怕两年便能拿下幽州。
想到这里,公孙瓒也陷入了挣扎之中。接连的失败将他打击的体无完肤,平日里越是自傲之人,在遭遇失败之时所受到的打击通常也更为严重。
再加上陈群与荀攸有意无意的话语引导,公孙瓒下意识便认定了自己确实不可能争赢袁绍和刘备。
说到底,这时节的公孙瓒远比不上历史同时期的意气风发,原时间线上他敢于和袁绍放对,根本原因在于刘虞面对他的步步紧逼却无力应对,使得势力迅速扩张。再加上渤海一战覆灭数十万黄巾,掠夺了数万人口,才彻底奠定了公孙瓒称雄北方的名声。
然而由于某人带来的影响,公孙瓒的对手从古板方正的刘虞变成了老奸巨猾的刘表,击败黄巾的名利也被关羽截胡,再加上刘备崛起的太过迅速,使得此时的公孙瓒并没有历史上那般强盛。
此时的他不过是一个坐拥数郡的军阀,可称道之处也只有强盛的军力,然而这份骄傲也在不久前被刘表击碎,此时的他正是最虚弱之时。
眼见公孙瓒陷入纠结,荀攸微笑道:“蓟侯与左将军之关系,并非常人可比。窦融归汉便位列云台,子孙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蓟侯能在左将军尚未定鼎乾坤时便出手相助,想来今后之荣华必不会少于安丰侯。”
“相助?”公孙瓒一怔,下意识抓住了荀攸话中的关键之语。
荀攸点头道:“正是如此,蓟侯无论是官职爵位,都与左将军相差仿佛,且左将军素来敬重蓟侯,又岂能以‘归附’二字侮辱?只是左将军不忍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希望涤荡乾坤,再造社稷,蓟侯身为兄长,何不襄助左将军成事?如此千古之后,亦传金兰之名。”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初平二年,公孙瓒与幽州牧刘表战于广阳,瓒军大败,昭烈使攸往说公孙瓒,晓以利害,瓒遂许驱驰。
——《季汉书·列传第二》
/>
公孙瓒眉头紧皱,陈群的话即是将两条路摆在了他的面前。
安丰侯,即云台三十二将之大司空窦融,其在两汉交际之时割据河西五郡以自保,而在光武称帝后果断归汉,于建武五年奉书称臣,并为刘秀攻灭了心怀不轨的西州大将军隗嚣,史称“窦融归汉”。其后人便是东汉六大勋臣家族之一的窦氏。
公孙述,两汉之际大诸侯,于建武元年称帝于西川,拒汉一十二载,最终被云台第二将大司马吴汉攻灭,阖族尽诛。
若有的选,窦融的下场自然比公孙述要好得多,一十二年的割据天子,代价却是阖族尽诛,自然比不得影响东汉百余年的窦氏。更何况正如陈群所言,公孙述据有西川,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才能阻挡刘秀十二年。可幽州远比不得益州,若再有中央政权崛起,恐怕两年便能拿下幽州。
想到这里,公孙瓒也陷入了挣扎之中。接连的失败将他打击的体无完肤,平日里越是自傲之人,在遭遇失败之时所受到的打击通常也更为严重。
再加上陈群与荀攸有意无意的话语引导,公孙瓒下意识便认定了自己确实不可能争赢袁绍和刘备。
说到底,这时节的公孙瓒远比不上历史同时期的意气风发,原时间线上他敢于和袁绍放对,根本原因在于刘虞面对他的步步紧逼却无力应对,使得势力迅速扩张。再加上渤海一战覆灭数十万黄巾,掠夺了数万人口,才彻底奠定了公孙瓒称雄北方的名声。
然而由于某人带来的影响,公孙瓒的对手从古板方正的刘虞变成了老奸巨猾的刘表,击败黄巾的名利也被关羽截胡,再加上刘备崛起的太过迅速,使得此时的公孙瓒并没有历史上那般强盛。
此时的他不过是一个坐拥数郡的军阀,可称道之处也只有强盛的军力,然而这份骄傲也在不久前被刘表击碎,此时的他正是最虚弱之时。
眼见公孙瓒陷入纠结,荀攸微笑道:“蓟侯与左将军之关系,并非常人可比。窦融归汉便位列云台,子孙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蓟侯能在左将军尚未定鼎乾坤时便出手相助,想来今后之荣华必不会少于安丰侯。”
“相助?”公孙瓒一怔,下意识抓住了荀攸话中的关键之语。
荀攸点头道:“正是如此,蓟侯无论是官职爵位,都与左将军相差仿佛,且左将军素来敬重蓟侯,又岂能以‘归附’二字侮辱?只是左将军不忍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希望涤荡乾坤,再造社稷,蓟侯身为兄长,何不襄助左将军成事?如此千古之后,亦传金兰之名。”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初平二年,公孙瓒与幽州牧刘表战于广阳,瓒军大败,昭烈使攸往说公孙瓒,晓以利害,瓒遂许驱驰。
——《季汉书·列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