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军久攻不下霍邑后,黯然退兵。八月三日。一切准备就绪,李渊将要采取军事行动。天刚亮。李渊率领骑兵沿着东南山麓小路,直驱霍邑城下。到城东五六里处停下。等待后续的步兵主力。李渊最担心的是宋老生闭门守城,以致旷日持久,贻误战机。
于是李渊命令李建成、李世民各率数十骑近城观察地形,扬鞭挥舞,比比划划,像要包围城池,同时又不失时机的骂了一通宋老生。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好话,宋老生果然被激怒,率领士兵出城迎战。
宋老生刚出城,李建成、李世民就帅军向后撤。宋老生心想,你两小子刚骂完我,就想走,天下间那有那么好的事,看我追上你,不剁死你们。于是宋老生骑马跑在前头,率领大军追击李建成、李世民。要的就是你追,不怕你追,就怕你不追。
你追,就有办法让你回不去。此时后续的步兵主力已经在殷开山的带领下和李渊会师,李渊军势大振。李建成和李世民退到李渊所在的位置,就回身和宋老生作战
李渊想把宋老生往死里整,又让李建成率领左军断宋老生的南门归路,李世民率领右军断宋老生的东门归路。宋老生军与李渊军进行激战,别看宋老生脑袋不怎么灵光,就是一个二杆子,被人骂两句,就忘了自己姓啥。打仗倒是一位勇将,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隋军在宋老生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唐军明显有些支持不住了。看到这种情况的李渊很是着急,突然间眼中精光一闪,一条计策映入脑中。李渊高喊:“宋老生已经被杀了。”要知道,在战场上并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和主帅在一起的,而是大多数士兵都是和主帅分开各自为战的。
这一消息动摇了隋军的军心。所以有的士兵一听见这个消息便没有了斗志,于是随军溃乱,唐军趁机反击,大败隋军。宋老生在乱军中被李渊手下大将刘弘基斩杀(另一种说法是被卢君谔杀死)。
至死宋老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失败的。唐军大获全胜,隋军全军覆没(数里之间,血流蔽地,僵尸相枕),偶尔有漏网之鱼,也被李建成和李世民包了饺子。
李渊命令军队乘胜攻城,当时没有什么攻城器械,士兵们用身体攻打城池,城内守军见宋老生已死,斗志全无。只象征性的守了四个小时,霍邑便被李渊攻下。李世民在这次战役中非常勇猛,史书记载,亲手杀死数十人,两把刀都出现缺口。衣袖里都是血,甩干了继续做战。(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仗打完,出现了一个问题?
在李渊的军队中有很多奴隶。他们参与作战,并且建立了军功,问题是他们是否应该和其他士兵得到一样的赏赐。问题提交到了李渊那里。李渊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答复:“打仗的时候不分贵贱,论功勋的时候,也不能分等级。”
明白的告诉手下的人。奴隶和其他士兵要同等赏赐。李渊的这个命令,也是使得唐军的战斗力高于其他诸侯军的原因之一。毕竟奴隶在军队中不是少数,李渊的公平赏赐能够激发他们作战的积极性。
他们知道勇猛杀敌能够证明自己。霍邑的守将宋老生是个二杆子,被人骂两句就受不了了。李渊拿下霍邑很容易,下一站西河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因为驻守西河的是隋朝的名将屈突通。屈突通被称为名将绝对不是吹的,那可是靠实力说话才得来的名头。
李渊前进吧,下一站还有个更强大的敌人等着你呢。八月二十五日,李渊帅军抵达龙门,这个时候,李渊的老战友——刘文静回来了。还带了一个人,突厥始比可汗的大将康鞘利,外加五百名士兵和两千匹马。李渊很高兴。当即夸奖刘文静:“突厥人来的这么晚,就不怕他们抢战功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刘文静嘴上很谦虚的说:“我也没做什么。”其实心里非常高兴。默默的算着自己为李渊立了多少功劳,算上作战方针总路线,应该两个了。
而且这两个功劳都是别人无法比拟的。刘文静很骄傲,他认为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成为李渊建国的第一功臣,像汉朝丞相萧何一样,名垂后世。
但是他不知道。他最终只能算个韩信式的人物,挺悲哀的。而且很勉强才能算上。他对未来很有信心,这个信心来源于他那无人可以比拟的功劳。他想李渊是不会亏待他的。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不懂。
他不懂为什么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泛舟太湖;他不懂为什么张良帮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归隐山林。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没有错。
有些人,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这句话也没有错。在龙门有三件事令李渊高兴,第一件,刘文静回来了;第二件,刘文静这么晚才回来;第三件,不仅刘文静回来了,还带来了突厥的两千匹马。
当时李渊的部队,不缺士兵,因为不断有隋朝的散兵游勇前来投靠,不断有吃不上饭的普通百姓从军,不断有黑社会组织集体前来混饭。李渊的部队最缺的就是马,准确的说,是缺少有着很高战斗力的骑兵部队。
有了这些马,李渊就可以建立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没有坦克,没有三八大盖,士兵们作战只能靠刀枪剑戟,斧钺勾岔等冷兵器。在那样的情况下,运动速度极快的骑兵部队,就显现出来了他的威力。骑兵刚一出现,对方的士兵,刀还没有拔出来,就被骑兵砍了脑袋。虽然有点夸张,不过足以说明骑兵对步兵作战的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的名将多能够独立灵活运用骑兵作战,包括:李世民、李靖、李勣(就是民间传说的徐茂公,历史上的本人虽然不如民间传说的那么神机妙算,却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侯君集等人都是此道的高手。
在以后的漫长的大唐王朝统一战争中,会上演一幕幕名将灵活运用骑兵作战的大戏,主角当然是上面提到的几位了。李渊对于建立一支独立的正规的骑兵部队是非常渴望的,但是当突厥人送来两千匹马的时候,李渊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只要了一半,就是一千匹,剩下的一千匹,怎么办?
送回去。对于李渊的举动很多人不了解,当然包括他手下的士兵,有的士兵也许是太想建功立业了,非常激动的对李渊说,要用自己的钱买突厥人的马。这时李渊才不得不说出谜底。谜底很简单。
原来这些马,不是白送的,而是要花钱买的,这可以理解,毕竟人家突厥人也不是活雷锋,凭什么将辛辛苦苦的养的马白送给你李渊呢。
对于满脑子琢磨事的李渊,意识到一点,突厥人的马是无限的,而自己的钱是有限的,如果自己把这些马都买了下来,那么下次突厥再送马来,自己怎么办?怎么办都不好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这次不全部买下他们的马,告诉他们自己现在很穷,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买剩余的马了。
据我分析,也有可能是,李渊和突厥人做的买卖并不公平。李渊扮演的当然是不利的角色。谁让你有事求人家了,就得吃点亏。偏偏李渊又不想吃亏,于是李渊就想出了这样一个计谋,只买一半。不得不佩服李渊的小聪明。(未完待续)
大军久攻不下霍邑后,黯然退兵。八月三日。一切准备就绪,李渊将要采取军事行动。天刚亮。李渊率领骑兵沿着东南山麓小路,直驱霍邑城下。到城东五六里处停下。等待后续的步兵主力。李渊最担心的是宋老生闭门守城,以致旷日持久,贻误战机。
于是李渊命令李建成、李世民各率数十骑近城观察地形,扬鞭挥舞,比比划划,像要包围城池,同时又不失时机的骂了一通宋老生。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好话,宋老生果然被激怒,率领士兵出城迎战。
宋老生刚出城,李建成、李世民就帅军向后撤。宋老生心想,你两小子刚骂完我,就想走,天下间那有那么好的事,看我追上你,不剁死你们。于是宋老生骑马跑在前头,率领大军追击李建成、李世民。要的就是你追,不怕你追,就怕你不追。
你追,就有办法让你回不去。此时后续的步兵主力已经在殷开山的带领下和李渊会师,李渊军势大振。李建成和李世民退到李渊所在的位置,就回身和宋老生作战
李渊想把宋老生往死里整,又让李建成率领左军断宋老生的南门归路,李世民率领右军断宋老生的东门归路。宋老生军与李渊军进行激战,别看宋老生脑袋不怎么灵光,就是一个二杆子,被人骂两句,就忘了自己姓啥。打仗倒是一位勇将,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隋军在宋老生的带领下士气高昂,唐军明显有些支持不住了。看到这种情况的李渊很是着急,突然间眼中精光一闪,一条计策映入脑中。李渊高喊:“宋老生已经被杀了。”要知道,在战场上并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和主帅在一起的,而是大多数士兵都是和主帅分开各自为战的。
这一消息动摇了隋军的军心。所以有的士兵一听见这个消息便没有了斗志,于是随军溃乱,唐军趁机反击,大败隋军。宋老生在乱军中被李渊手下大将刘弘基斩杀(另一种说法是被卢君谔杀死)。
至死宋老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失败的。唐军大获全胜,隋军全军覆没(数里之间,血流蔽地,僵尸相枕),偶尔有漏网之鱼,也被李建成和李世民包了饺子。
李渊命令军队乘胜攻城,当时没有什么攻城器械,士兵们用身体攻打城池,城内守军见宋老生已死,斗志全无。只象征性的守了四个小时,霍邑便被李渊攻下。李世民在这次战役中非常勇猛,史书记载,亲手杀死数十人,两把刀都出现缺口。衣袖里都是血,甩干了继续做战。(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仗打完,出现了一个问题?
在李渊的军队中有很多奴隶。他们参与作战,并且建立了军功,问题是他们是否应该和其他士兵得到一样的赏赐。问题提交到了李渊那里。李渊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答复:“打仗的时候不分贵贱,论功勋的时候,也不能分等级。”
明白的告诉手下的人。奴隶和其他士兵要同等赏赐。李渊的这个命令,也是使得唐军的战斗力高于其他诸侯军的原因之一。毕竟奴隶在军队中不是少数,李渊的公平赏赐能够激发他们作战的积极性。
他们知道勇猛杀敌能够证明自己。霍邑的守将宋老生是个二杆子,被人骂两句就受不了了。李渊拿下霍邑很容易,下一站西河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因为驻守西河的是隋朝的名将屈突通。屈突通被称为名将绝对不是吹的,那可是靠实力说话才得来的名头。
李渊前进吧,下一站还有个更强大的敌人等着你呢。八月二十五日,李渊帅军抵达龙门,这个时候,李渊的老战友——刘文静回来了。还带了一个人,突厥始比可汗的大将康鞘利,外加五百名士兵和两千匹马。李渊很高兴。当即夸奖刘文静:“突厥人来的这么晚,就不怕他们抢战功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刘文静嘴上很谦虚的说:“我也没做什么。”其实心里非常高兴。默默的算着自己为李渊立了多少功劳,算上作战方针总路线,应该两个了。
而且这两个功劳都是别人无法比拟的。刘文静很骄傲,他认为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成为李渊建国的第一功臣,像汉朝丞相萧何一样,名垂后世。
但是他不知道。他最终只能算个韩信式的人物,挺悲哀的。而且很勉强才能算上。他对未来很有信心,这个信心来源于他那无人可以比拟的功劳。他想李渊是不会亏待他的。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不懂。
他不懂为什么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泛舟太湖;他不懂为什么张良帮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归隐山林。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没有错。
有些人,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这句话也没有错。在龙门有三件事令李渊高兴,第一件,刘文静回来了;第二件,刘文静这么晚才回来;第三件,不仅刘文静回来了,还带来了突厥的两千匹马。
当时李渊的部队,不缺士兵,因为不断有隋朝的散兵游勇前来投靠,不断有吃不上饭的普通百姓从军,不断有黑社会组织集体前来混饭。李渊的部队最缺的就是马,准确的说,是缺少有着很高战斗力的骑兵部队。
有了这些马,李渊就可以建立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没有坦克,没有三八大盖,士兵们作战只能靠刀枪剑戟,斧钺勾岔等冷兵器。在那样的情况下,运动速度极快的骑兵部队,就显现出来了他的威力。骑兵刚一出现,对方的士兵,刀还没有拔出来,就被骑兵砍了脑袋。虽然有点夸张,不过足以说明骑兵对步兵作战的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的名将多能够独立灵活运用骑兵作战,包括:李世民、李靖、李勣(就是民间传说的徐茂公,历史上的本人虽然不如民间传说的那么神机妙算,却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侯君集等人都是此道的高手。
在以后的漫长的大唐王朝统一战争中,会上演一幕幕名将灵活运用骑兵作战的大戏,主角当然是上面提到的几位了。李渊对于建立一支独立的正规的骑兵部队是非常渴望的,但是当突厥人送来两千匹马的时候,李渊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只要了一半,就是一千匹,剩下的一千匹,怎么办?
送回去。对于李渊的举动很多人不了解,当然包括他手下的士兵,有的士兵也许是太想建功立业了,非常激动的对李渊说,要用自己的钱买突厥人的马。这时李渊才不得不说出谜底。谜底很简单。
原来这些马,不是白送的,而是要花钱买的,这可以理解,毕竟人家突厥人也不是活雷锋,凭什么将辛辛苦苦的养的马白送给你李渊呢。
对于满脑子琢磨事的李渊,意识到一点,突厥人的马是无限的,而自己的钱是有限的,如果自己把这些马都买了下来,那么下次突厥再送马来,自己怎么办?怎么办都不好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这次不全部买下他们的马,告诉他们自己现在很穷,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买剩余的马了。
据我分析,也有可能是,李渊和突厥人做的买卖并不公平。李渊扮演的当然是不利的角色。谁让你有事求人家了,就得吃点亏。偏偏李渊又不想吃亏,于是李渊就想出了这样一个计谋,只买一半。不得不佩服李渊的小聪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