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三次东西大战,两魏元气损伤不少,双方都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因此太平日子过了近三年,首先蠢蠢欲动的仍然是东魏。东魏兼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坐镇豫州,侯景虽然识字不多,却有治理一方的大才,他南防梁朝西拒魏军,河南的事从此让高欢高枕无忧。在这种形势下,高欢迫不及待地要同宇文泰再次决一死战。
公元542年8月,高欢自晋阳出兵西征。大军到了玉璧,不走了,汾北冒出来的这座玉璧城令高欢十分头疼,有这么个碉堡杵在这里,他根本不能安心渡河,再笨的人也知道,只要他的主力部队过去了,玉璧的魏军随时会截断他的粮道,没有了后勤保障,仗根本就没法打。
所以,要想痛痛快快地到关中跟宇文泰掐架,首先得过王思政这一关解决掉玉璧。高欢大军将玉璧城围住,但是玉璧地势险要,强攻必然是一场恶战,所以,高欢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守城的是王思政,当年挟持永熙帝元修的两大奸人之一,高欢一直对他非常痛恨,但是,为了减少点损失,为了能顺利攻占长安,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冤家宜解不宜结,王思政只要肯投降,咱们还是可以重归于好的。于是,高欢向城中投书劝降,开出的条件是并州刺史,并州是东魏大丞相府所在,其地位甚至比相州还重要,谁干过并州刺史?高隆之、高澄,他们一个是高欢最信任的兄弟,一个是亲生儿子。
为了让玉璧屈服。高欢开出的价码可以说足够高,但是,高欢失望了,他太不了解王思政这个老对手了。
相反,王思政对高欢太了解了。两人虽然在一起共事的时间不长,却一直貌合神离,王思政把高欢看做独霸朝政挟持天子的权臣,高欢把王思政、斛斯椿看做皇帝身边的奸佞之徒,高欢一直认为,元修出走的罪魁祸首不是他这个大丞相。而是皇帝身边的宵小们。
当初,王思政不愿容忍高欢,如今又如何能屈人之下。何况,王思政现在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宇文泰把潼关以西的军事行动全权委托给他。他是感激的,何况,以王思政的风度性情,当然不是高官厚禄所能打动的。王思政让长史裴侠回书,裴侠不负所望,写的回信词句壮烈,他在信末反诘高欢:可朱浑道元不远万里去投靠你,
你怎么没有让他做并州刺史?言外之意。并州刺史不过说说而已,做不得真,那么重要的地方。除了高家人还能放心交给外人?玉璧方面的回书让高欢很无语,这事后来传到宇文泰的耳内,宇文泰对裴侠的应对非常赞赏,玉璧之战结束后特别提拔他做了河北郡守。
裴侠就是当年随孝武帝元修入关的河东解人裴协,孝武帝跟高欢翻脸的时候征集各地军马入京,时任东郡太守、防城别将的裴协率部曲到了洛阳。那时候王思政正一门心思怂恿孝武帝跟高欢摊牌,并把关中当做了最后的底牌。但是裴协一针见血地指出宇文泰绝对靠不住。到关中恐怕是“据于蒺藜”。
唬得王思政连问:奈何?裴协无奈地说:高欢是眼前的忧患,西巡事将来的问题。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明了裴协的确见识非凡,王思政对他非常钦佩。孝武帝西迁,忠心不贰的裴协顾不上东郡的妻子随行入关,做了西魏大丞相府的士曹参军。
沙苑大战裴协率乡兵参战,成为当时及时赶到战场的少数几支兵马之一,给宇文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导满意了一切都好办,战后论功行赏为他进爵为侯,并赐名为侠。从此,裴协改名裴侠。
王思政出镇玉璧,特别请这位有见识的老朋友过来做了军府长史,帮他打理军政要务。高欢看罢书信,明白王思政是铁了心跟宇文泰混了,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了,于是下令强攻。
坐镇关中的宇文泰当然也知道玉璧的重要性,所以得到玉璧被围的消息后,立即自华州率诸将出兵,到了蒲坂,留下太子元钦驻守,自己率大军缓缓向玉璧移动。高欢强攻玉璧九日,玉璧城纹丝不动,于是,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双方就这样耗了下去。
宇文泰驻军观望,从心里讲他并不愿意同高欢决战,毕竟河阴的阴影还未完全在西军心头散去,所以,他虽然来了,却只是慢腾腾地行进。
王思政不断送给宇文泰惊喜,他并没有要求宇文泰马上救援。攻城不是高欢的强项,守城却是王思政的强项。不幸的是高欢,很快,高欢遇到了比王思政更强大的敌人。八月份从晋阳出兵的时候,天气仍然炎热,军士都穿着单衣,原想速战速决,赶在入冬前班师,哪知道碰上王思政这个硬骨头,一座小小的玉璧城居然生生拖了两个多月没有拿下。
这一年气候反常,冬天早早来了,十月份居然飘起了大雪。王思政有准备,城中守军早早换上了棉衣,高欢手下的东魏士兵可就惨了,可怜身上衣正单,冻死者不计其数。无奈,高欢只好撤围而去。
一直在慢吞吞行军的宇文泰磨蹭了两个月才到皂莢,斥候来报高欢跑了,他立马来精神了,当即提高了行军速度要去追击高欢占点便宜,等到了边境,高欢早没影了,宇文泰耀武扬威一番后撤军,宣传机构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东贼听到我大军来攻,吓跑了!
此战首功非王思政莫属,宇文泰有功必赏,王思政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两魏边境再次恢复了平静。
高欢也很可爱,返回晋阳后便立即任命可朱浑道元为并州刺史,以示自己公而忘私信任降将的态度,不知道可朱浑道元是否会因此感激王思政。
转过年的二月份(公元543年2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长安,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城投降。高仲密的叛变无异于东魏政坛的一次大地震,由于他身份特殊,所以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一个州的叛变,高欢明白。以高仲密的大族出身和在东魏的地位、威望,如果处理不慎,则会动摇国之根本。
高仲密,名慎,原籍渤海蓨县,出身正宗河北大族渤海高氏。高欢都起义的主要参与者,高家一门四杰都是信都建义的大功臣,高慎行二,原为御史中尉,老大高乾位居司空在孝武帝时代成为君相斗争的牺牲品。老三高敖曹曾经是东魏汉军的一面旗帜,不幸战死于河阴,老四高季式任济州刺史。高氏满门与高欢同宗连枝,应该算高欢最信任的人。
然而,高仲密反了,起因居然是为了一起流氓骚扰案。高仲密原娶博陵崔暹的妹妹,后来夫妻感情不和离了,两家也从亲戚变成了仇人。
坐镇晋阳遥控邺城的东魏大丞相高欢派儿子高澄入京辅政整顿吏治。高澄亲自担任吏部尚书,以崔暹为吏部郎。高仲密一向以执法严厉闻名,所以高欢以其为御史中尉。但高仲密选用下属多用亲戚乡人,把御史台变成了高家庄,这怎么可以呢,高澄令其重新改选。这件事让高仲密很丢面子,他认为一定是崔暹从中捣鬼,所以对崔暹非常痛恨。
本来矛盾的种子已经种下。偏偏又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那高澄生的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偏偏这么个主却天性好色,高欢讨伐步落稽的时候他曾经跟高欢的小老婆郑大车私通。那次险些连带高欢的正牌王... -->>
经过三次东西大战,两魏元气损伤不少,双方都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因此太平日子过了近三年,首先蠢蠢欲动的仍然是东魏。东魏兼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坐镇豫州,侯景虽然识字不多,却有治理一方的大才,他南防梁朝西拒魏军,河南的事从此让高欢高枕无忧。在这种形势下,高欢迫不及待地要同宇文泰再次决一死战。
公元542年8月,高欢自晋阳出兵西征。大军到了玉璧,不走了,汾北冒出来的这座玉璧城令高欢十分头疼,有这么个碉堡杵在这里,他根本不能安心渡河,再笨的人也知道,只要他的主力部队过去了,玉璧的魏军随时会截断他的粮道,没有了后勤保障,仗根本就没法打。
所以,要想痛痛快快地到关中跟宇文泰掐架,首先得过王思政这一关解决掉玉璧。高欢大军将玉璧城围住,但是玉璧地势险要,强攻必然是一场恶战,所以,高欢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守城的是王思政,当年挟持永熙帝元修的两大奸人之一,高欢一直对他非常痛恨,但是,为了减少点损失,为了能顺利攻占长安,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冤家宜解不宜结,王思政只要肯投降,咱们还是可以重归于好的。于是,高欢向城中投书劝降,开出的条件是并州刺史,并州是东魏大丞相府所在,其地位甚至比相州还重要,谁干过并州刺史?高隆之、高澄,他们一个是高欢最信任的兄弟,一个是亲生儿子。
为了让玉璧屈服。高欢开出的价码可以说足够高,但是,高欢失望了,他太不了解王思政这个老对手了。
相反,王思政对高欢太了解了。两人虽然在一起共事的时间不长,却一直貌合神离,王思政把高欢看做独霸朝政挟持天子的权臣,高欢把王思政、斛斯椿看做皇帝身边的奸佞之徒,高欢一直认为,元修出走的罪魁祸首不是他这个大丞相。而是皇帝身边的宵小们。
当初,王思政不愿容忍高欢,如今又如何能屈人之下。何况,王思政现在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宇文泰把潼关以西的军事行动全权委托给他。他是感激的,何况,以王思政的风度性情,当然不是高官厚禄所能打动的。王思政让长史裴侠回书,裴侠不负所望,写的回信词句壮烈,他在信末反诘高欢:可朱浑道元不远万里去投靠你,
你怎么没有让他做并州刺史?言外之意。并州刺史不过说说而已,做不得真,那么重要的地方。除了高家人还能放心交给外人?玉璧方面的回书让高欢很无语,这事后来传到宇文泰的耳内,宇文泰对裴侠的应对非常赞赏,玉璧之战结束后特别提拔他做了河北郡守。
裴侠就是当年随孝武帝元修入关的河东解人裴协,孝武帝跟高欢翻脸的时候征集各地军马入京,时任东郡太守、防城别将的裴协率部曲到了洛阳。那时候王思政正一门心思怂恿孝武帝跟高欢摊牌,并把关中当做了最后的底牌。但是裴协一针见血地指出宇文泰绝对靠不住。到关中恐怕是“据于蒺藜”。
唬得王思政连问:奈何?裴协无奈地说:高欢是眼前的忧患,西巡事将来的问题。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明了裴协的确见识非凡,王思政对他非常钦佩。孝武帝西迁,忠心不贰的裴协顾不上东郡的妻子随行入关,做了西魏大丞相府的士曹参军。
沙苑大战裴协率乡兵参战,成为当时及时赶到战场的少数几支兵马之一,给宇文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导满意了一切都好办,战后论功行赏为他进爵为侯,并赐名为侠。从此,裴协改名裴侠。
王思政出镇玉璧,特别请这位有见识的老朋友过来做了军府长史,帮他打理军政要务。高欢看罢书信,明白王思政是铁了心跟宇文泰混了,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了,于是下令强攻。
坐镇关中的宇文泰当然也知道玉璧的重要性,所以得到玉璧被围的消息后,立即自华州率诸将出兵,到了蒲坂,留下太子元钦驻守,自己率大军缓缓向玉璧移动。高欢强攻玉璧九日,玉璧城纹丝不动,于是,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双方就这样耗了下去。
宇文泰驻军观望,从心里讲他并不愿意同高欢决战,毕竟河阴的阴影还未完全在西军心头散去,所以,他虽然来了,却只是慢腾腾地行进。
王思政不断送给宇文泰惊喜,他并没有要求宇文泰马上救援。攻城不是高欢的强项,守城却是王思政的强项。不幸的是高欢,很快,高欢遇到了比王思政更强大的敌人。八月份从晋阳出兵的时候,天气仍然炎热,军士都穿着单衣,原想速战速决,赶在入冬前班师,哪知道碰上王思政这个硬骨头,一座小小的玉璧城居然生生拖了两个多月没有拿下。
这一年气候反常,冬天早早来了,十月份居然飘起了大雪。王思政有准备,城中守军早早换上了棉衣,高欢手下的东魏士兵可就惨了,可怜身上衣正单,冻死者不计其数。无奈,高欢只好撤围而去。
一直在慢吞吞行军的宇文泰磨蹭了两个月才到皂莢,斥候来报高欢跑了,他立马来精神了,当即提高了行军速度要去追击高欢占点便宜,等到了边境,高欢早没影了,宇文泰耀武扬威一番后撤军,宣传机构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东贼听到我大军来攻,吓跑了!
此战首功非王思政莫属,宇文泰有功必赏,王思政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两魏边境再次恢复了平静。
高欢也很可爱,返回晋阳后便立即任命可朱浑道元为并州刺史,以示自己公而忘私信任降将的态度,不知道可朱浑道元是否会因此感激王思政。
转过年的二月份(公元543年2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长安,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城投降。高仲密的叛变无异于东魏政坛的一次大地震,由于他身份特殊,所以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一个州的叛变,高欢明白。以高仲密的大族出身和在东魏的地位、威望,如果处理不慎,则会动摇国之根本。
高仲密,名慎,原籍渤海蓨县,出身正宗河北大族渤海高氏。高欢都起义的主要参与者,高家一门四杰都是信都建义的大功臣,高慎行二,原为御史中尉,老大高乾位居司空在孝武帝时代成为君相斗争的牺牲品。老三高敖曹曾经是东魏汉军的一面旗帜,不幸战死于河阴,老四高季式任济州刺史。高氏满门与高欢同宗连枝,应该算高欢最信任的人。
然而,高仲密反了,起因居然是为了一起流氓骚扰案。高仲密原娶博陵崔暹的妹妹,后来夫妻感情不和离了,两家也从亲戚变成了仇人。
坐镇晋阳遥控邺城的东魏大丞相高欢派儿子高澄入京辅政整顿吏治。高澄亲自担任吏部尚书,以崔暹为吏部郎。高仲密一向以执法严厉闻名,所以高欢以其为御史中尉。但高仲密选用下属多用亲戚乡人,把御史台变成了高家庄,这怎么可以呢,高澄令其重新改选。这件事让高仲密很丢面子,他认为一定是崔暹从中捣鬼,所以对崔暹非常痛恨。
本来矛盾的种子已经种下。偏偏又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那高澄生的英俊潇洒,玉树临风。偏偏这么个主却天性好色,高欢讨伐步落稽的时候他曾经跟高欢的小老婆郑大车私通。那次险些连带高欢的正牌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