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告诉皇太子李治,“你对李世积无恩,不容易掌控他,现在我将他贬官外放,我死之后,你马上授予他仆射之职,
他必然感恩戴德,尽忠竭力”。李积接到唐太宗的圣旨后,连自己家里都没有回去,直接赶赴外地上任。李治即位为唐高宗,依照父亲的遗言,召回李积,
进封尚书左仆射,永徽四年,又将李积进封为司空。皇宫内院的斗争越演越烈,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唐高宗以王皇后无子为理由,
要废掉王皇后,另立武昭仪,长孙无忌等大臣坚决反对,一时间唐高宗左右为难、愁眉不展。李积一语惊醒梦中人,终于让唐高宗下定了决心,
“这是陛下的家事,无须让外人多言”,于是后宫变天,武昭仪终于当上了武皇后,后人因此事对李积恶语相加,其实有失公允,当时他也没有料到楚楚可怜的武昭仪会变成后来杀人如麻的女皇武则天,
他不想干预皇帝的家事,岂知皇帝的家事也是大唐的国事,他对皇帝的支持和纵容,
导致后来无数李姓皇子皇孙的灭顶之灾,正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发生内乱,给了唐朝出兵的借口。唐高宗任命李积为4,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统领水陆两军,向高丽进发,这时,李积已经年过七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决心做到隋炀帝、唐太宗未能做到的事前,将高丽问题在自己手中做个了断。
唐军一路进发,于翌年二月攻下高丽西境要塞新城(今辽宁铁岭南)。自此门户洞开,唐军捷报频传,无往不胜。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积占领了高丽的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高丽王子泉男建的五万兵马兼程赶来,
与唐军展开会战,结果羊入虎口。唐军斩获三万余人。李积马不停蹄,挥师南下,汇合其他几路人马。又包围了平壤城(今朝鲜平壤)。
在唐军铺天盖地的攻势下,高丽国王最终屈服,派出王子泉男产带着九十八人打着白旗出城投降,泉男建也被唐军生擒活捉。高丽灭亡了。
唐朝占领了一百七十六座城市。获得六十九万七千户人口,在高丽旧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任命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统兵2万留守当地,
高丽并入了大唐的版图,李积为大唐的扩张立下了不世功勋,他进封为太子太师,增食一千一百户。
公元669年。李积因病去世,陪葬昭陵。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他的墓地冢起三山,象征着曾经驰骋过的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历史上只有汉朝的霍去病死后享受过如此荣耀的待遇,今天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博物馆就设在李积的墓园之中。
李积一生征战沙场,喜欢推功于手下将士,皇帝赏赐的财物,也大多分给手下将士,因此在军中极得人心,将士皆愿效命。
对家中儿孙,他也严加管束,惟恐他们行差踏错。临终之时,还对其弟李弼殷殷嘱托,要他约束家中子弟,有行止出格、结交非类的,马上打杀,以免倾覆家族。李积目睹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家族的衰亡,
惟恐自家后辈蹈其覆辙,深以为戒,只可惜,事情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唐高宗去世以后,武后当权,为了稳固自身统治,
大杀李姓皇族,引起李积之孙李敬业的极大义愤,又因受赃被贬,心中不满一触即发,终于在扬州举兵起事,扬言要匡复李唐皇室。
武后调集三十万人马,动用守边大将,很快将起义队伍打垮。李积的直系子孙几乎被杀得精光,旁系子孙偶有逃脱的,“皆窜迹胡越”,在蛮荒之地苦度余生。李积的官爵被追削,受子孙连累,还遭到了开棺戮尸的下场,
令史家感慨不已。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吐蕃攻下大唐的麟州,抓获了几千汉人俘虏,准备将他们押回吐蕃做奴隶,走到半路,被一个叫徐舍人的吐蕃将领全数释放,徐舍人自称是徐家后裔,
先祖在徐敬业举事失败时逃往异域,从此在当地繁衍生息,虽然已历数代,依然难忘故国,所以作主对汉人俘虏私下开恩,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有关李积后人的片言只语。
“啸聚声名壮,宏图乱世酬。沙场少奇策,廷庙尽阴谋。且向娥眉拜,争知子弟休。评书千载下,宜配武乡侯”,
纵观英国公李积的一生,有情有义有担当,是个遇事不逃避的性情中人,他与李世民生处同一时代,是他的幸运,也是李世民的幸运,更是大唐帝国的幸运。
侯君集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每次听到雄壮激越的《秦王破阵乐》,总是禁不住心潮澎湃,乐曲回顾了大唐立国之初的浴血奋战和开创盛世的艰难历程,
让人悠然神往、思绪万千,在那些连骑冲杀的英雄壮士当中,有一个人总会让人想起,那就是平灭高昌的侯君集。在将星如云的唐朝历史上,
他的战功并不特别出众,他的结局却震撼人心,尤为感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位老部下的奇情。侯君集犯下了诛灭九族的大罪,李世民也无法保全他的性命,诀别之际,一代名君痛哭失声,“你密谋造反,其罪当诛,
但我们曾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你叫我情何以堪?为了你,我再也不上凌烟阁了(凌烟阁上有杜如晦、房玄龄、李靖、秦叔宝、侯君集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侯君集(?~公元643年),祖籍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是个胆大勇武的世家子弟,与《隋唐演义》中那个贼眉鼠眼的偷儿形象大相径庭。由此可见演义戏说之类对人民群众的误导之深。在隋末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识明主,
投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之中。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被封为全椒县子,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玄武门之变爆发了。在这之前,侯君集出谋划策,起了很大的推动... -->>
他告诉皇太子李治,“你对李世积无恩,不容易掌控他,现在我将他贬官外放,我死之后,你马上授予他仆射之职,
他必然感恩戴德,尽忠竭力”。李积接到唐太宗的圣旨后,连自己家里都没有回去,直接赶赴外地上任。李治即位为唐高宗,依照父亲的遗言,召回李积,
进封尚书左仆射,永徽四年,又将李积进封为司空。皇宫内院的斗争越演越烈,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唐高宗以王皇后无子为理由,
要废掉王皇后,另立武昭仪,长孙无忌等大臣坚决反对,一时间唐高宗左右为难、愁眉不展。李积一语惊醒梦中人,终于让唐高宗下定了决心,
“这是陛下的家事,无须让外人多言”,于是后宫变天,武昭仪终于当上了武皇后,后人因此事对李积恶语相加,其实有失公允,当时他也没有料到楚楚可怜的武昭仪会变成后来杀人如麻的女皇武则天,
他不想干预皇帝的家事,岂知皇帝的家事也是大唐的国事,他对皇帝的支持和纵容,
导致后来无数李姓皇子皇孙的灭顶之灾,正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发生内乱,给了唐朝出兵的借口。唐高宗任命李积为4,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统领水陆两军,向高丽进发,这时,李积已经年过七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决心做到隋炀帝、唐太宗未能做到的事前,将高丽问题在自己手中做个了断。
唐军一路进发,于翌年二月攻下高丽西境要塞新城(今辽宁铁岭南)。自此门户洞开,唐军捷报频传,无往不胜。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积占领了高丽的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高丽王子泉男建的五万兵马兼程赶来,
与唐军展开会战,结果羊入虎口。唐军斩获三万余人。李积马不停蹄,挥师南下,汇合其他几路人马。又包围了平壤城(今朝鲜平壤)。
在唐军铺天盖地的攻势下,高丽国王最终屈服,派出王子泉男产带着九十八人打着白旗出城投降,泉男建也被唐军生擒活捉。高丽灭亡了。
唐朝占领了一百七十六座城市。获得六十九万七千户人口,在高丽旧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任命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统兵2万留守当地,
高丽并入了大唐的版图,李积为大唐的扩张立下了不世功勋,他进封为太子太师,增食一千一百户。
公元669年。李积因病去世,陪葬昭陵。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他的墓地冢起三山,象征着曾经驰骋过的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历史上只有汉朝的霍去病死后享受过如此荣耀的待遇,今天陕西礼泉县的昭陵博物馆就设在李积的墓园之中。
李积一生征战沙场,喜欢推功于手下将士,皇帝赏赐的财物,也大多分给手下将士,因此在军中极得人心,将士皆愿效命。
对家中儿孙,他也严加管束,惟恐他们行差踏错。临终之时,还对其弟李弼殷殷嘱托,要他约束家中子弟,有行止出格、结交非类的,马上打杀,以免倾覆家族。李积目睹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家族的衰亡,
惟恐自家后辈蹈其覆辙,深以为戒,只可惜,事情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唐高宗去世以后,武后当权,为了稳固自身统治,
大杀李姓皇族,引起李积之孙李敬业的极大义愤,又因受赃被贬,心中不满一触即发,终于在扬州举兵起事,扬言要匡复李唐皇室。
武后调集三十万人马,动用守边大将,很快将起义队伍打垮。李积的直系子孙几乎被杀得精光,旁系子孙偶有逃脱的,“皆窜迹胡越”,在蛮荒之地苦度余生。李积的官爵被追削,受子孙连累,还遭到了开棺戮尸的下场,
令史家感慨不已。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吐蕃攻下大唐的麟州,抓获了几千汉人俘虏,准备将他们押回吐蕃做奴隶,走到半路,被一个叫徐舍人的吐蕃将领全数释放,徐舍人自称是徐家后裔,
先祖在徐敬业举事失败时逃往异域,从此在当地繁衍生息,虽然已历数代,依然难忘故国,所以作主对汉人俘虏私下开恩,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有关李积后人的片言只语。
“啸聚声名壮,宏图乱世酬。沙场少奇策,廷庙尽阴谋。且向娥眉拜,争知子弟休。评书千载下,宜配武乡侯”,
纵观英国公李积的一生,有情有义有担当,是个遇事不逃避的性情中人,他与李世民生处同一时代,是他的幸运,也是李世民的幸运,更是大唐帝国的幸运。
侯君集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每次听到雄壮激越的《秦王破阵乐》,总是禁不住心潮澎湃,乐曲回顾了大唐立国之初的浴血奋战和开创盛世的艰难历程,
让人悠然神往、思绪万千,在那些连骑冲杀的英雄壮士当中,有一个人总会让人想起,那就是平灭高昌的侯君集。在将星如云的唐朝历史上,
他的战功并不特别出众,他的结局却震撼人心,尤为感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位老部下的奇情。侯君集犯下了诛灭九族的大罪,李世民也无法保全他的性命,诀别之际,一代名君痛哭失声,“你密谋造反,其罪当诛,
但我们曾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你叫我情何以堪?为了你,我再也不上凌烟阁了(凌烟阁上有杜如晦、房玄龄、李靖、秦叔宝、侯君集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侯君集(?~公元643年),祖籍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是个胆大勇武的世家子弟,与《隋唐演义》中那个贼眉鼠眼的偷儿形象大相径庭。由此可见演义戏说之类对人民群众的误导之深。在隋末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识明主,
投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之中。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被封为全椒县子,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玄武门之变爆发了。在这之前,侯君集出谋划策,起了很大的推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