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史书上曾有一则逸闻,大将军黑齿常之出征,有人鼓动一位张姓男子随军出征,“你的官职卑微,为何不跟随大将军图个军功?”
张姓男子颇为幽默,他的回答是,“宁可且将朱唇饮酒,谁能逐你黑齿常之?”也有人将黑齿常之解读为“黑黑的牙齿,修长的四肢”,属于望文生义的一家之说,黑齿氏,出自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
百济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灭亡于公元七世纪,当时朝鲜半岛上是百济、新罗、高句丽三足鼎立,当时的百济国王叫扶余义慈。``
黑齿氏属于高丽族,黑齿常之“长七尺余,骁勇有谋略”,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的刺使官职。《大荒东经》中有云,“帝俊生黑齿,姜姓”,黑齿人是姜太公的同族。
《山海经》中的黑齿国所在的日本直到明朝时期,还流行将牙齿染成黑色,以此炫耀自己的贵族身份,至于黑齿常之是否有这种习惯,则不得而知。
将唐尺换算成今天的长度,黑齿常之身高2.1米还有余,与之同时代的娄师德身长八尺,那就是2.4米的身高,足以印证了当时“体健貌丰”的用人标准,身高马大,外形威猛,在战斗中首先就占足了气势,加上训练有素的良驹,难怪大唐雄师能够无敌于天下。
当朝重臣裴行俭精通相术,喜欢提拔相貌厚重、下巴丰满的将领,因为这样的男人在战阵中轻易死不了,黑齿常之就属于命相厚重之人,
《朝野佥载》上的一则逸闻也印证了这种说法。黑齿常之统率河源军的时候,城防森严。却突然冒出三只恶狼,围着官舍转圈圈,颇有进屋与人同乐之意。
军士射死了恶狼,黑齿常之却感到此事是个不祥之兆。下令将狼尸远远地丢到城外去。他给皇帝递上了讨伐党项酋长的奏章,得以另谋他职,
朝廷委派李谨行去接替黑齿常之,这个倒霉蛋刚刚上任十多天,就一命乌呼,可见命硬之人煞气浓重,连黑白无常都要退让三分。
公元七世纪的百济与日本、高句丽结成了统一战线,而新罗的背后则有大唐的支持。永徽年间。新罗连连向大唐告急,乞求发兵援助,在百济、高句丽、靺鞨的联合进攻下,新罗连失三十三城,为了天可汗的荣耀和责任,显庆五年,大唐出兵了,在新罗军队的配合之下,攻城略地,很快就灭亡了百济。黑齿常之作为扶余氏的一枝,开始时未作多少抵抗,就投降了唐军。
唐军主帅苏定方囚禁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把他们当作活宝献俘于大唐的东都洛阳。胜利之后的唐军军纪不严,肆意劫掠,不少当地壮丁因为反抗而死于非命。
作为百济王族的黑齿常之决定反叛大唐,伙同十余名酋长,啸聚任存山(今韩国全州西),修筑栅栏,准备与唐军长期周旋。短短十多天就聚集了三万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苏定方带兵攻打,黑齿常之组织敢死队。死守山岗。
唐军不敌乌合之众,竟然让对手乘胜追击。光复本国二百余城,苏定方身经百战。竟然占不到半点便宜。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豪气万丈的刘仁轨上场了,663年,他指挥了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海战——白江口战役,史书上有着这样的记载,刘仁轨听到日本增援百济的消息,得意之下说道,“是上天要富贵我这个老头子”。
唐军严阵以待,岿然不动。当时,唐朝水师7000人,战船170艘,日本水师万余人,战船1千多艘。白江口上,唐军让出空位,日本船队向前猛攻,唐军船队利用己方船舶高大坚固的优势,一左一右将日船夹在当中,使之没有回旋余地,然后顺风放火,火烧连营,
“焚其船四百艘,烟焰灼天,海水皆赤”,日本将领朴市田来津被杀,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投降,日本水师残部也全部投降。这次规模宏大的海战深深地震动了日本,日本人痛定思痛,实施了大化革新,
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全面学习唐文化,全面吸收汉文明,无论是大唐的典章制度,还是大唐的衣冠服饰,统统照搬回家,日本的文明因此跃进了一千年,直到今天,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日本人在举行大典时穿的十二单衣,就是模仿晚唐的宫廷礼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世人称为“汉官仪”。
白江口海战之后,慑于大唐的威势,加上刘仁轨治军严明,秋毫无犯,黑齿常之再度归降唐军,百济再度平定,只有迟受信掌握的任存城依然对抗大唐。刘仁轨要求黑齿常之率部攻打迟受信,
遭到熊津道行军总管孙仁师的强烈反对,他认为,黑齿常之等人叛而复降,人心难测,如果发给他们粮食武器,“是资寇兵也”。刘仁轨却对黑齿常之很有好感,他说,“黑齿常之忠勇有谋、敦信重义
,以前未遇明主,所托非人,现在正是他立功赎罪的好机会,他不会再对大唐生有二心”。黑齿常之没有辜负刘仁轨的信任,很快打下了任存城,迟受信抛家弃子,逃入了高句丽。
黑齿常之成了大唐的左领军员外将军,以唐军将领的身份,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又一个难缠的游牧民族困扰着大唐帝国。贞观十五年,
唐太宗以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亲迎文成于河源,“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他说。“我的父祖没有与上国通婚的先例,今天我能娶到大唐公主,
实在是三生有幸。我要为文成公主建造一座城堡。以夸耀后世子孙”,这座城堡就是今天举世闻名的西藏布达... -->>
史书上曾有一则逸闻,大将军黑齿常之出征,有人鼓动一位张姓男子随军出征,“你的官职卑微,为何不跟随大将军图个军功?”
张姓男子颇为幽默,他的回答是,“宁可且将朱唇饮酒,谁能逐你黑齿常之?”也有人将黑齿常之解读为“黑黑的牙齿,修长的四肢”,属于望文生义的一家之说,黑齿氏,出自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
百济建立于公元一世纪,灭亡于公元七世纪,当时朝鲜半岛上是百济、新罗、高句丽三足鼎立,当时的百济国王叫扶余义慈。``
黑齿氏属于高丽族,黑齿常之“长七尺余,骁勇有谋略”,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的刺使官职。《大荒东经》中有云,“帝俊生黑齿,姜姓”,黑齿人是姜太公的同族。
《山海经》中的黑齿国所在的日本直到明朝时期,还流行将牙齿染成黑色,以此炫耀自己的贵族身份,至于黑齿常之是否有这种习惯,则不得而知。
将唐尺换算成今天的长度,黑齿常之身高2.1米还有余,与之同时代的娄师德身长八尺,那就是2.4米的身高,足以印证了当时“体健貌丰”的用人标准,身高马大,外形威猛,在战斗中首先就占足了气势,加上训练有素的良驹,难怪大唐雄师能够无敌于天下。
当朝重臣裴行俭精通相术,喜欢提拔相貌厚重、下巴丰满的将领,因为这样的男人在战阵中轻易死不了,黑齿常之就属于命相厚重之人,
《朝野佥载》上的一则逸闻也印证了这种说法。黑齿常之统率河源军的时候,城防森严。却突然冒出三只恶狼,围着官舍转圈圈,颇有进屋与人同乐之意。
军士射死了恶狼,黑齿常之却感到此事是个不祥之兆。下令将狼尸远远地丢到城外去。他给皇帝递上了讨伐党项酋长的奏章,得以另谋他职,
朝廷委派李谨行去接替黑齿常之,这个倒霉蛋刚刚上任十多天,就一命乌呼,可见命硬之人煞气浓重,连黑白无常都要退让三分。
公元七世纪的百济与日本、高句丽结成了统一战线,而新罗的背后则有大唐的支持。永徽年间。新罗连连向大唐告急,乞求发兵援助,在百济、高句丽、靺鞨的联合进攻下,新罗连失三十三城,为了天可汗的荣耀和责任,显庆五年,大唐出兵了,在新罗军队的配合之下,攻城略地,很快就灭亡了百济。黑齿常之作为扶余氏的一枝,开始时未作多少抵抗,就投降了唐军。
唐军主帅苏定方囚禁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把他们当作活宝献俘于大唐的东都洛阳。胜利之后的唐军军纪不严,肆意劫掠,不少当地壮丁因为反抗而死于非命。
作为百济王族的黑齿常之决定反叛大唐,伙同十余名酋长,啸聚任存山(今韩国全州西),修筑栅栏,准备与唐军长期周旋。短短十多天就聚集了三万多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苏定方带兵攻打,黑齿常之组织敢死队。死守山岗。
唐军不敌乌合之众,竟然让对手乘胜追击。光复本国二百余城,苏定方身经百战。竟然占不到半点便宜。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豪气万丈的刘仁轨上场了,663年,他指挥了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海战——白江口战役,史书上有着这样的记载,刘仁轨听到日本增援百济的消息,得意之下说道,“是上天要富贵我这个老头子”。
唐军严阵以待,岿然不动。当时,唐朝水师7000人,战船170艘,日本水师万余人,战船1千多艘。白江口上,唐军让出空位,日本船队向前猛攻,唐军船队利用己方船舶高大坚固的优势,一左一右将日船夹在当中,使之没有回旋余地,然后顺风放火,火烧连营,
“焚其船四百艘,烟焰灼天,海水皆赤”,日本将领朴市田来津被杀,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投降,日本水师残部也全部投降。这次规模宏大的海战深深地震动了日本,日本人痛定思痛,实施了大化革新,
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全面学习唐文化,全面吸收汉文明,无论是大唐的典章制度,还是大唐的衣冠服饰,统统照搬回家,日本的文明因此跃进了一千年,直到今天,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日本人在举行大典时穿的十二单衣,就是模仿晚唐的宫廷礼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世人称为“汉官仪”。
白江口海战之后,慑于大唐的威势,加上刘仁轨治军严明,秋毫无犯,黑齿常之再度归降唐军,百济再度平定,只有迟受信掌握的任存城依然对抗大唐。刘仁轨要求黑齿常之率部攻打迟受信,
遭到熊津道行军总管孙仁师的强烈反对,他认为,黑齿常之等人叛而复降,人心难测,如果发给他们粮食武器,“是资寇兵也”。刘仁轨却对黑齿常之很有好感,他说,“黑齿常之忠勇有谋、敦信重义
,以前未遇明主,所托非人,现在正是他立功赎罪的好机会,他不会再对大唐生有二心”。黑齿常之没有辜负刘仁轨的信任,很快打下了任存城,迟受信抛家弃子,逃入了高句丽。
黑齿常之成了大唐的左领军员外将军,以唐军将领的身份,掀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又一个难缠的游牧民族困扰着大唐帝国。贞观十五年,
唐太宗以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亲迎文成于河源,“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他说。“我的父祖没有与上国通婚的先例,今天我能娶到大唐公主,
实在是三生有幸。我要为文成公主建造一座城堡。以夸耀后世子孙”,这座城堡就是今天举世闻名的西藏布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