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雨无正》:众人皆醉我独醒
周幽王的近侍大夫,眼见周幽王昏庸残暴,朝廷大臣自私误国,无奈,只得借怨天来讽刺幽王的苛虐昏暗。
周幽王的昏庸荒乱,朝政混乱腐败,这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重用虢石父等佞臣,加重了剥削,再加上地震和旱灾,让百姓流离失所,灾难重重。他宠爱褒姒,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结果引起了申侯的极端不满。在周王朝饥馑混乱的时候,申侯联合犬戎等外族势力,一举杀害幽王于骊山之下,攻陷了镐京,消灭了西周王朝。西周的王畿之地,也逐渐被犬戎等族侵占。宜臼在申国、鲁国、许国的拥立下,成为周王。迫于无奈,由秦国护送,东迁到洛邑,成为东周的始君周平王。
这位大夫,亲身经历了西周的陷落和东周的建立,看到政事慌怠、社会混乱的现实,既埋怨老天爷的思虑不周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诸侯们的自私自利,不能勤勉于王事,而且嫉恨那些忠于国家、勤于王事的好人。所以当他面对离乱黑暗的政局时,只有流着带有血的悲伤泪,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他怀着无限的感慨和感伤,埋怨天命无常,恩德太不长远,导致丧乱、饥馑和灾难都一起降到人间。但是,真正有罪的人,却依然逍遥自在,而广大无罪的人,却蒙受了无限的苦难。他表面上是在埋怨上天,实际上是在强烈地讽刺幽王。在这国家破灭、百姓丧亡之际,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们,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仅不能为扶君救国而效力,反而乘机做出了各种恶劣的行径。
天子不听正确的意见,一天天胡作非为,不知道要把国家引向何方;而所有的君子和卿大夫竟然都不害怕天命的威严,反而助纣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无忌惮的坏事。他用沉痛的语言指出:战祸连连不断,百姓饥荒不止,国家之事早已偏离正道,不仅百官都不去劝谏天子,连天子本人也只能听进顺耳的话而拒绝批评,只有他这位侍御小臣仍然在为危难当头的国事而每天劳苦忧伤。
由于天子只喜欢听一些顺耳的话,听不进批评的话,而导致自己可悲可哀难进忠言,而那些能说会道之徒却是口若悬河,说的都是些祸害国家的话。他身心憔悴以至于体弱多病,而这些人却享受福禄身处佳境。不是他笨嘴笨舌,而是天子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为使他无法在谏诤什么了。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官,是一件多么困难和危险的事情。走正路,就会得罪天子;不走正路,就会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埋怨。左右为难,真是让他忧心忡忡。为了安全起见,他劝那些达官贵人迁向周王朝的东都,他们却又以没有家住为借口拒绝了。在那样的环境中,做正确的事情,反而遭到别人的嫉恨。如今的他,已经无法再张口说话了,只能流着带有鲜血的眼泪。其实,如果大难真的来临,外地即使没有家室,他们也会照样纷纷逃离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到亡国的那一刻罢了。
他面对着国家破败、世间为难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慨万千。他既埋怨天命的无常,又揭露天子的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这帮执事大臣不是苟且偷安,就是花言巧语,导致天灾人祸,一起降临到人世间。面对着昏君乱世,他忧国忧时,内心非常的苦恼悲哀,虽然想要勤勉于国事,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而又因为自己的处境孤危,最终不知所措。因此,他只能忧伤、悲痛,怨天尤人,无可奈何。处在这样饥馑危难的乱离之世,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只能揭示现实真相,来发泄自己满腔的忧愤,
这是他的呐喊和彷徨,也是那个时代的呐喊和彷徨:
浩浩苍天广大无边,你的恩德太不长远。降下那些丧乱饥馑,四方百姓都被害惨。皇天皇天太过暴虐,思虑图谋总不周全。放掉那些真正罪人,尽把他们罪过隐瞒。而像这些无罪好人,反而陷入痛苦无限。
周室如今破灭惨遭,人们到处流落奔逃。正官大夫早已离散,有谁知道我的苦劳。三事大夫虽然还在,哪个日夜肯把心操。封国国君各方诸侯,早晨朝见晚上都跑。希望他们改过迁善,谁知恶事反都做到。
皇天皇天该怎么办?恨王不听正确意见。就像路上乱跑的人,不知他要走到哪边。所有君子众卿大夫,各自谨慎小心一点。为何互相不知戒惧?竟敢不畏天命尊严?
战祸已起排除无望,天降饥馑总难消亡。为何我这小小侍臣,天天这么劳苦忧伤?所有君子众卿大夫,都不肯去劝谏我王。顺耳的话爱听可说,批评的话遭斥难讲。
可悲可哀忠言难进,并非是我舌拙嘴笨,实在身心憔悴多病。能说会道实在快乐,口若悬河巧言逢迎,享受福禄身处佳境。
如今要说出仕做官,实在非常艰难危险。若说这事不能去做,得罪天子多多不便;若说这事可以办好,又会遭到朋友埋怨。
我劝你们迁到王都,你们却说没有家住。只有悲伤泪中带血,没有话不遭到恨妒。当初你们各自出走,谁跟你们去建房屋?
《小旻》:叙述、揭露、讽刺和议论
周厉王是西周的第十位君主,他是一位暴君,对外发动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他在位期间,国势衰微,不得民心,最终被国人放逐。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他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成功,历史上称为“宣王中兴”。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他荒乱无道,为了博得宠姬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亡国被杀,这也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雨无正》:众人皆醉我独醒
周幽王的近侍大夫,眼见周幽王昏庸残暴,朝廷大臣自私误国,无奈,只得借怨天来讽刺幽王的苛虐昏暗。
周幽王的昏庸荒乱,朝政混乱腐败,这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重用虢石父等佞臣,加重了剥削,再加上地震和旱灾,让百姓流离失所,灾难重重。他宠爱褒姒,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结果引起了申侯的极端不满。在周王朝饥馑混乱的时候,申侯联合犬戎等外族势力,一举杀害幽王于骊山之下,攻陷了镐京,消灭了西周王朝。西周的王畿之地,也逐渐被犬戎等族侵占。宜臼在申国、鲁国、许国的拥立下,成为周王。迫于无奈,由秦国护送,东迁到洛邑,成为东周的始君周平王。
这位大夫,亲身经历了西周的陷落和东周的建立,看到政事慌怠、社会混乱的现实,既埋怨老天爷的思虑不周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诸侯们的自私自利,不能勤勉于王事,而且嫉恨那些忠于国家、勤于王事的好人。所以当他面对离乱黑暗的政局时,只有流着带有血的悲伤泪,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他怀着无限的感慨和感伤,埋怨天命无常,恩德太不长远,导致丧乱、饥馑和灾难都一起降到人间。但是,真正有罪的人,却依然逍遥自在,而广大无罪的人,却蒙受了无限的苦难。他表面上是在埋怨上天,实际上是在强烈地讽刺幽王。在这国家破灭、百姓丧亡之际,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们,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仅不能为扶君救国而效力,反而乘机做出了各种恶劣的行径。
天子不听正确的意见,一天天胡作非为,不知道要把国家引向何方;而所有的君子和卿大夫竟然都不害怕天命的威严,反而助纣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无忌惮的坏事。他用沉痛的语言指出:战祸连连不断,百姓饥荒不止,国家之事早已偏离正道,不仅百官都不去劝谏天子,连天子本人也只能听进顺耳的话而拒绝批评,只有他这位侍御小臣仍然在为危难当头的国事而每天劳苦忧伤。
由于天子只喜欢听一些顺耳的话,听不进批评的话,而导致自己可悲可哀难进忠言,而那些能说会道之徒却是口若悬河,说的都是些祸害国家的话。他身心憔悴以至于体弱多病,而这些人却享受福禄身处佳境。不是他笨嘴笨舌,而是天子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为使他无法在谏诤什么了。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官,是一件多么困难和危险的事情。走正路,就会得罪天子;不走正路,就会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埋怨。左右为难,真是让他忧心忡忡。为了安全起见,他劝那些达官贵人迁向周王朝的东都,他们却又以没有家住为借口拒绝了。在那样的环境中,做正确的事情,反而遭到别人的嫉恨。如今的他,已经无法再张口说话了,只能流着带有鲜血的眼泪。其实,如果大难真的来临,外地即使没有家室,他们也会照样纷纷逃离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到亡国的那一刻罢了。
他面对着国家破败、世间为难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慨万千。他既埋怨天命的无常,又揭露天子的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这帮执事大臣不是苟且偷安,就是花言巧语,导致天灾人祸,一起降临到人世间。面对着昏君乱世,他忧国忧时,内心非常的苦恼悲哀,虽然想要勤勉于国事,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而又因为自己的处境孤危,最终不知所措。因此,他只能忧伤、悲痛,怨天尤人,无可奈何。处在这样饥馑危难的乱离之世,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他只能揭示现实真相,来发泄自己满腔的忧愤,
这是他的呐喊和彷徨,也是那个时代的呐喊和彷徨:
浩浩苍天广大无边,你的恩德太不长远。降下那些丧乱饥馑,四方百姓都被害惨。皇天皇天太过暴虐,思虑图谋总不周全。放掉那些真正罪人,尽把他们罪过隐瞒。而像这些无罪好人,反而陷入痛苦无限。
周室如今破灭惨遭,人们到处流落奔逃。正官大夫早已离散,有谁知道我的苦劳。三事大夫虽然还在,哪个日夜肯把心操。封国国君各方诸侯,早晨朝见晚上都跑。希望他们改过迁善,谁知恶事反都做到。
皇天皇天该怎么办?恨王不听正确意见。就像路上乱跑的人,不知他要走到哪边。所有君子众卿大夫,各自谨慎小心一点。为何互相不知戒惧?竟敢不畏天命尊严?
战祸已起排除无望,天降饥馑总难消亡。为何我这小小侍臣,天天这么劳苦忧伤?所有君子众卿大夫,都不肯去劝谏我王。顺耳的话爱听可说,批评的话遭斥难讲。
可悲可哀忠言难进,并非是我舌拙嘴笨,实在身心憔悴多病。能说会道实在快乐,口若悬河巧言逢迎,享受福禄身处佳境。
如今要说出仕做官,实在非常艰难危险。若说这事不能去做,得罪天子多多不便;若说这事可以办好,又会遭到朋友埋怨。
我劝你们迁到王都,你们却说没有家住。只有悲伤泪中带血,没有话不遭到恨妒。当初你们各自出走,谁跟你们去建房屋?
《小旻》:叙述、揭露、讽刺和议论
周厉王是西周的第十位君主,他是一位暴君,对外发动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他在位期间,国势衰微,不得民心,最终被国人放逐。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他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成功,历史上称为“宣王中兴”。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他荒乱无道,为了博得宠姬褒姒一笑,竟然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亡国被杀,这也是“一笑倾国”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