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出殡 (1/2)
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新奉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着杨宇霆的正式通电,在人选问题上,奉系内部的意见趋于统一。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后,内有张作相、吴俊升的力保,外有第四军的鼎力相助,手握遗嘱的张学良终于名正言顺的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就在杨宇霆通电的当天,未免夜长梦多,张学良正式在奉天宣布就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结束了奉系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彻底断绝了日军方面出兵干涉的可能。在张作相和吴俊升的多方奔走联络下,原本在老张逝世后矛盾激化、互相对立的几个小团体,重新找到了利益的平衡点。奉系内部尖锐的局势开始趋于缓和,再加上关外的安*主力部队的回撤,奉天的张学良总算是初步控制了局势。
在初步站稳了脚跟后,作为东北三省新的保安司令,张学良继位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着手准备父亲的丧事。
作为声名显赫的东北王,老张的丧事是按东北地方习俗办理的。在张学良的亲自授意下,整个葬仪由丧礼筹办处主持。经重新找到了主心骨之后,仓促组织成立的丧礼筹办处经过10多天的紧张忙碌后,终于做好了前期的铺垫工作。按照张学良的意愿,老张生前的大帅府被选作为灵堂,用于停放棺木和操办丧事。
从辕门位置开始,全部用白布黑纱缠裹,门前站岗的安*士兵军装笔挺、全副武装,左臂带黑纱。正门横额用黑布书写四个白字“中外同哀”。帅府院内搭灵棚,共三层,最高层缀有“星沉”二字,中间一层上书“英风宛在”,下层书有“精引四方”。帅府厅内设有灵堂,内放张作霖灵柩。张作霖的寿衣和棺椁都是临时准备的。寿衣是北平永增寿衣社原为张作霖祭庙时所做的黑色金线绣龙的袍褂,帽子是与衣服配套的前齐后圆帽。棺木是帅府早年积存阴沉木料所做,也叫“万年蒿”。时值6月。天气闷热,为了防止尸体腐烂。用布匹蘸桐油缠裹棺木,外面用冰镇之。灵堂正中迎面挂着张作霖身着大元帅服的巨幅照片,灵柩两侧摆放着花圈,四周墙上挂满了挽联、挽幛。按照东北的丧葬习俗,逢三大作。6月23日是第一个祭日,叫“接三”,也叫送三、送行。这天晡时(下午3时),鼓乐齐鸣。孝子们捧帚引魂,各机关科长以上人员身着白孝袍,配青马褂,头带没有红结的青便帽,紧随其后。
江湖草莽出身的老张,自民国初年伊始,主政东北十余载。这位自小就野心勃勃、对于“升大官、发大财”有着偏执性倾向的胡子大帅,从民国11年(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开始,一直都没有放弃出兵关内、一统中原的军事努力。连年酣战,兵连祸结之下。东北三省的财政赋税不堪重负。再加上对直系的几次战争互有胜负、战况激烈(吴佩孚当年也是一员悍将来着),无论胜败,由东北子弟组成的安国中每一次都是伤亡惨重。战场上的惨重伤亡。也让原本就认定稀薄的关外地区举步维艰。但是身逢军阀混战的乱世,地处苦寒之地的东北三省,对比起水深火热、几乎被打烂的关内地区,却是人间天堂一样的存在。地旷人稀的独特形式条件加上肥沃的黑土地,在吸收了大量的关外移民后,东北三省的农作物产出至少可以保证果腹。
早在1916年老张出任奉天省长的时候,就在上任伊始,亲笔在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1916年10月27日。更是又颁发省教育会决议案给各县。决议案指出“中国兴学十余年,毕业生千万数。其优异者,赫耀里闾,平庸者或执教鞭,或事庸书舍,余则无业可操,学校多一毕业学生,即国家增一无业游民,贫累家庭,贻讥社会。考其主因以学校教育纯属空谈,遂致积弊日深,几乎不可挽救“中国欲富强,必以职业为基础,各校添授职业教育,实为当务之急。”从那以后,有了强权人物的鼎力支撑,在重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东北三省的教育事业也开始走上了腾飞的道路。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校舍暂用位于省城大南关的高校和文专两校旧校舍。后于北陵购置500亩地,开始动工兴建新馆。购地款除外,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洋600万元。1925年,新校舍建成,其规模之大,功能齐全,在国内亦是首屈一指。许多老一辈的学究们都还深刻的记得老张那句“宁可少养5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的名言。
对外积极确保领土主权完整,顶住了重重压力多次粉碎了日俄对于满洲和*立、分裂的妄动。对内大力发展教育和轻重工业,在主政期间,让这块原本荒凉的不毛之地渐渐的成为了一块富饶的风水宝地。基础设施发达,除了部分地区的匪患,基本上还算是政清人和。比起那些只破坏不建设的军阀,老张给后来人留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基础。
祭日当天,无论这位胡子大帅主政期间的功过事非,死者为大,奉天城里的社会各界也纷纷前来吊唁。大帅府门前堆满了各家送来的花圈和挽联,就连一向不对付的蒋光头也派来了特使前来吊唁。在这次危机公关中连打带杀的,力挺着张学良上位的秦漠,也经过这次事件积累下足够的资本,坐着火箭一样飞升到亲信的位置。作为张学良“把兄弟”,以子侄辈的身份紧跟在张学良的身后出席了葬礼,对着所有前来吊唁的各色人物鞠躬答谢。身份和地位昭然若揭,隐隐的有了新派(少壮派)翘楚的影子。还没等葬礼结束,这位战功赫赫又备受赏识和青睐的军政界新星,迅速的成了奉天城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就连各方势力派来打探消息的情报员们,也暗暗将秦漠划拉进了重点人物的名单里。
就在奉天方面敞开手脚。大举操办起老张身后事的时候,奉天城外的关东军也没有闲着。在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就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官”的同时。设立在旅顺的关... -->>
随着杨宇霆的正式通电,在人选问题上,奉系内部的意见趋于统一。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后,内有张作相、吴俊升的力保,外有第四军的鼎力相助,手握遗嘱的张学良终于名正言顺的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就在杨宇霆通电的当天,未免夜长梦多,张学良正式在奉天宣布就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结束了奉系群龙无首的局面,也彻底断绝了日军方面出兵干涉的可能。在张作相和吴俊升的多方奔走联络下,原本在老张逝世后矛盾激化、互相对立的几个小团体,重新找到了利益的平衡点。奉系内部尖锐的局势开始趋于缓和,再加上关外的安*主力部队的回撤,奉天的张学良总算是初步控制了局势。
在初步站稳了脚跟后,作为东北三省新的保安司令,张学良继位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着手准备父亲的丧事。
作为声名显赫的东北王,老张的丧事是按东北地方习俗办理的。在张学良的亲自授意下,整个葬仪由丧礼筹办处主持。经重新找到了主心骨之后,仓促组织成立的丧礼筹办处经过10多天的紧张忙碌后,终于做好了前期的铺垫工作。按照张学良的意愿,老张生前的大帅府被选作为灵堂,用于停放棺木和操办丧事。
从辕门位置开始,全部用白布黑纱缠裹,门前站岗的安*士兵军装笔挺、全副武装,左臂带黑纱。正门横额用黑布书写四个白字“中外同哀”。帅府院内搭灵棚,共三层,最高层缀有“星沉”二字,中间一层上书“英风宛在”,下层书有“精引四方”。帅府厅内设有灵堂,内放张作霖灵柩。张作霖的寿衣和棺椁都是临时准备的。寿衣是北平永增寿衣社原为张作霖祭庙时所做的黑色金线绣龙的袍褂,帽子是与衣服配套的前齐后圆帽。棺木是帅府早年积存阴沉木料所做,也叫“万年蒿”。时值6月。天气闷热,为了防止尸体腐烂。用布匹蘸桐油缠裹棺木,外面用冰镇之。灵堂正中迎面挂着张作霖身着大元帅服的巨幅照片,灵柩两侧摆放着花圈,四周墙上挂满了挽联、挽幛。按照东北的丧葬习俗,逢三大作。6月23日是第一个祭日,叫“接三”,也叫送三、送行。这天晡时(下午3时),鼓乐齐鸣。孝子们捧帚引魂,各机关科长以上人员身着白孝袍,配青马褂,头带没有红结的青便帽,紧随其后。
江湖草莽出身的老张,自民国初年伊始,主政东北十余载。这位自小就野心勃勃、对于“升大官、发大财”有着偏执性倾向的胡子大帅,从民国11年(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开始,一直都没有放弃出兵关内、一统中原的军事努力。连年酣战,兵连祸结之下。东北三省的财政赋税不堪重负。再加上对直系的几次战争互有胜负、战况激烈(吴佩孚当年也是一员悍将来着),无论胜败,由东北子弟组成的安国中每一次都是伤亡惨重。战场上的惨重伤亡。也让原本就认定稀薄的关外地区举步维艰。但是身逢军阀混战的乱世,地处苦寒之地的东北三省,对比起水深火热、几乎被打烂的关内地区,却是人间天堂一样的存在。地旷人稀的独特形式条件加上肥沃的黑土地,在吸收了大量的关外移民后,东北三省的农作物产出至少可以保证果腹。
早在1916年老张出任奉天省长的时候,就在上任伊始,亲笔在在一份教育条陈上批示:“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1916年10月27日。更是又颁发省教育会决议案给各县。决议案指出“中国兴学十余年,毕业生千万数。其优异者,赫耀里闾,平庸者或执教鞭,或事庸书舍,余则无业可操,学校多一毕业学生,即国家增一无业游民,贫累家庭,贻讥社会。考其主因以学校教育纯属空谈,遂致积弊日深,几乎不可挽救“中国欲富强,必以职业为基础,各校添授职业教育,实为当务之急。”从那以后,有了强权人物的鼎力支撑,在重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东北三省的教育事业也开始走上了腾飞的道路。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校舍暂用位于省城大南关的高校和文专两校旧校舍。后于北陵购置500亩地,开始动工兴建新馆。购地款除外,东北大学的基建费用即达奉洋600万元。1925年,新校舍建成,其规模之大,功能齐全,在国内亦是首屈一指。许多老一辈的学究们都还深刻的记得老张那句“宁可少养5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的名言。
对外积极确保领土主权完整,顶住了重重压力多次粉碎了日俄对于满洲和*立、分裂的妄动。对内大力发展教育和轻重工业,在主政期间,让这块原本荒凉的不毛之地渐渐的成为了一块富饶的风水宝地。基础设施发达,除了部分地区的匪患,基本上还算是政清人和。比起那些只破坏不建设的军阀,老张给后来人留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基础。
祭日当天,无论这位胡子大帅主政期间的功过事非,死者为大,奉天城里的社会各界也纷纷前来吊唁。大帅府门前堆满了各家送来的花圈和挽联,就连一向不对付的蒋光头也派来了特使前来吊唁。在这次危机公关中连打带杀的,力挺着张学良上位的秦漠,也经过这次事件积累下足够的资本,坐着火箭一样飞升到亲信的位置。作为张学良“把兄弟”,以子侄辈的身份紧跟在张学良的身后出席了葬礼,对着所有前来吊唁的各色人物鞠躬答谢。身份和地位昭然若揭,隐隐的有了新派(少壮派)翘楚的影子。还没等葬礼结束,这位战功赫赫又备受赏识和青睐的军政界新星,迅速的成了奉天城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就连各方势力派来打探消息的情报员们,也暗暗将秦漠划拉进了重点人物的名单里。
就在奉天方面敞开手脚。大举操办起老张身后事的时候,奉天城外的关东军也没有闲着。在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就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官”的同时。设立在旅顺的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