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时空过客425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塘沽协定》的签订,对于日本而言无疑是满洲战略的一次战略性胜利。
毕竟,在签订前后的这近一年里,首先是东北军在热河一线的奋力一搏彻底宣告失败,接着是长城抗战的无疾而终,最后果、日双方联合围剿吉鸿昌、方振伍部。
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便直接预示了日本对东四省(包括热河)的实质性占领,而越过长城一线之后,关东军所面对的就是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北平已被三面包围。
所以也难怪当时的常凯申会在日记中写道:“接何(应沁)黄(浮)来电,惶惶如不可终日,甚欲放弃北平。”
当然,即便如此,常公仍然不愿从对赤战场中抽调一兵一卒北上支援,甚至就连已经对东北构不成实质威胁的东北军,他都要想办法将其拐到陕甘甘,以对赤匪造成更多的压力。
而恰好的是,日本人对常凯申的心思摸得也相当清楚,早在夺取热河之后不久,他们就派出武官藤原,邀约果党平津地区负责人黄浮到其私宅密谈,并向对方传达了和谈的信号,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塘沽协定》。
关于此次协定的内容,最重要的无非两条:
(1)日军撤至长城一线(同时也意味着金陵政府必须默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事实);(2)夏国军队不得在冀东地区驻守(这便给将来的事端留下了引子)。
甚至更坦诚地说,半年前的那次隐秘谈判其实根本就不是谈判,而只能说是单方面的命令。
就像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对常凯申派去的人员所说的那般,夏方对草案只能回答诺与否,不容修改一字,而金陵政府唯一可供操作的余地,就是不能书面承认满洲国和割让东北四省。
而在协议签订半年之后,准备走马上任华北驻屯军司令的梅津美治郎,自然尤为关心下一步的操作。
而且因为他之前一直在本土和欧洲任职,缺乏与夏国有关的经验,所以也颇为重视在这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的松室孝良,至少随口帮后者解决一下危机,再听取一番对方的建议,对于梅津来说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依我之见,未来帝国的主要威胁,必然是在支那赤军。”略微思考片刻之后,松室孝良极为肯定得做出了答复。
见梅津少将没有提出疑问或反驳,只是露出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松室的心情也稍微紧张了一下,不过他没有执着于解释自己是不是因为这次的吃亏,而对支那赤党怀有报复心理,而是直接提出了一个看似与之无关的问题:
“请问,阁下是否了解过冯遇祥的察哈尔同盟军呢?”
“有所听闻。”梅津随意地点了下头,“但不是说,那支乌合之众,现在早已破裂了,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么?”
松室再次低头回道:“确实如此,原本我也是这么想,但从多伦一役来看,事情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
支那赤党在华北的布局,可能还要超乎我等的想象,甚至这背后,或许还有赤露的身影。”
说完之后,松室孝良稍微停顿了一下,见梅津没有继续发问,便接着讲了起来:
“因为早年曾与冯遇祥有过不少交往,所以知晓了一些消息,最初冯桑决定复出时,似乎有与赤露联络的迹象,不止一次对手下透露过此事。
但察哈尔同盟军还是失败了,事后我们也没从中发现赤露出手的痕迹,便以为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现在看来,所谓的同盟军,甚至于在此之后的吉鸿昌与方振伍,都极可能只是赤露和支那赤党打出来的幌子。”
类似的想法,其实关东军这边早就有过猜测,毕竟日本安插在夏国内部的情报人员实在是太多了,除去实行了严密反情报措施的土共根据地外,这些日本人在其余地方,几乎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从最开始冯遇祥决定发起同盟军,到他与各方的联络,基本都暴露在了日本的眼中,所以知道苏联曾有插手此事并不算难。
但很显然的是,或许莫斯科拿出了一些资金作为支持,但应该可以确定,苏联并没有从外蒙向冯遇祥提供物资和人员支持的迹象,所以当时的关东军参谋部也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或许是赤露发现从外蒙支援的风险太大,因而直接选择了放弃,又或许是两边并未达成最终的信任,甚至莫斯科不愿因此与帝国爆发冲突也极有可能,毕竟中东路都要卖了,再退几... -->>
《塘沽协定》的签订,对于日本而言无疑是满洲战略的一次战略性胜利。
毕竟,在签订前后的这近一年里,首先是东北军在热河一线的奋力一搏彻底宣告失败,接着是长城抗战的无疾而终,最后果、日双方联合围剿吉鸿昌、方振伍部。
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便直接预示了日本对东四省(包括热河)的实质性占领,而越过长城一线之后,关东军所面对的就是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北平已被三面包围。
所以也难怪当时的常凯申会在日记中写道:“接何(应沁)黄(浮)来电,惶惶如不可终日,甚欲放弃北平。”
当然,即便如此,常公仍然不愿从对赤战场中抽调一兵一卒北上支援,甚至就连已经对东北构不成实质威胁的东北军,他都要想办法将其拐到陕甘甘,以对赤匪造成更多的压力。
而恰好的是,日本人对常凯申的心思摸得也相当清楚,早在夺取热河之后不久,他们就派出武官藤原,邀约果党平津地区负责人黄浮到其私宅密谈,并向对方传达了和谈的信号,这才有了接下来的《塘沽协定》。
关于此次协定的内容,最重要的无非两条:
(1)日军撤至长城一线(同时也意味着金陵政府必须默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的事实);(2)夏国军队不得在冀东地区驻守(这便给将来的事端留下了引子)。
甚至更坦诚地说,半年前的那次隐秘谈判其实根本就不是谈判,而只能说是单方面的命令。
就像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对常凯申派去的人员所说的那般,夏方对草案只能回答诺与否,不容修改一字,而金陵政府唯一可供操作的余地,就是不能书面承认满洲国和割让东北四省。
而在协议签订半年之后,准备走马上任华北驻屯军司令的梅津美治郎,自然尤为关心下一步的操作。
而且因为他之前一直在本土和欧洲任职,缺乏与夏国有关的经验,所以也颇为重视在这方面有着丰富实践的松室孝良,至少随口帮后者解决一下危机,再听取一番对方的建议,对于梅津来说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
“依我之见,未来帝国的主要威胁,必然是在支那赤军。”略微思考片刻之后,松室孝良极为肯定得做出了答复。
见梅津少将没有提出疑问或反驳,只是露出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松室的心情也稍微紧张了一下,不过他没有执着于解释自己是不是因为这次的吃亏,而对支那赤党怀有报复心理,而是直接提出了一个看似与之无关的问题:
“请问,阁下是否了解过冯遇祥的察哈尔同盟军呢?”
“有所听闻。”梅津随意地点了下头,“但不是说,那支乌合之众,现在早已破裂了,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么?”
松室再次低头回道:“确实如此,原本我也是这么想,但从多伦一役来看,事情恐怕并没有这么简单。
支那赤党在华北的布局,可能还要超乎我等的想象,甚至这背后,或许还有赤露的身影。”
说完之后,松室孝良稍微停顿了一下,见梅津没有继续发问,便接着讲了起来:
“因为早年曾与冯遇祥有过不少交往,所以知晓了一些消息,最初冯桑决定复出时,似乎有与赤露联络的迹象,不止一次对手下透露过此事。
但察哈尔同盟军还是失败了,事后我们也没从中发现赤露出手的痕迹,便以为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现在看来,所谓的同盟军,甚至于在此之后的吉鸿昌与方振伍,都极可能只是赤露和支那赤党打出来的幌子。”
类似的想法,其实关东军这边早就有过猜测,毕竟日本安插在夏国内部的情报人员实在是太多了,除去实行了严密反情报措施的土共根据地外,这些日本人在其余地方,几乎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从最开始冯遇祥决定发起同盟军,到他与各方的联络,基本都暴露在了日本的眼中,所以知道苏联曾有插手此事并不算难。
但很显然的是,或许莫斯科拿出了一些资金作为支持,但应该可以确定,苏联并没有从外蒙向冯遇祥提供物资和人员支持的迹象,所以当时的关东军参谋部也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或许是赤露发现从外蒙支援的风险太大,因而直接选择了放弃,又或许是两边并未达成最终的信任,甚至莫斯科不愿因此与帝国爆发冲突也极有可能,毕竟中东路都要卖了,再退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