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地——难道你真能居于文班,去与那些科举出身之人啸风弄月,吟诗作赋么?”
李汲笑一笑:“这倒无妨。关东易平,西蕃难弄,即便大军平灭史朝义之后能够尽数西镇,没有个两三年,也难尽复失土,将蕃贼逼回老巢去。”
崔措道:“功劳不嫌多,官职不嫌大,还是尽快完成鲁王之托,外镇的为好啊。”
李汲摇头道:“鸡鸣狗盗,不得不为,至于入宅行刺,我不屑做也!”
崔措一翻白眼:“又无需你自去做,交代尹申等人可也。”
“遣刺客暗杀朝廷大臣,此例不可开,怕是后患无穷……”
“李辅国仇家正多,只须谋划得当,谁晓得是你所为?谁晓得是鲁王的授意?”
李汲冷笑道:“不要当天下人都是傻的,我料煌煌史笔,必记是圣人所命!”
“那也是圣人背负骂名,干郎君何事?”
李汲心道小丫头还是眼界浅啊,国家大事跟你说不通……倘若李泌在此,必定赞同我的想法。随即却又微微一惊,心说我这儿还在犹豫呢,要不要按照李适的吩咐去办,而若耽搁时间太久,等到李泌回来,这事儿肯定瞒不了他啊。到时候逼得我只有抗拒李适之命,连选择权都没有了……
沉吟良久,最后关照崔措:“你将崔府上那些异人都唤来罢,此处宅邸偌大,也须警戒,免得再为什么精精儿所趁。至于李辅国之事……且寻机唤那尹申来,我再与他商议。”
崔措笑道:“还寻什么机?我唤他明日前来便是。”
于是翌日李汲散衙回家的时候,尹申已然先一步抵达李府,跟院里等着他了。李汲一边解下腰间双锏,递给崔措——全家人里也就老婆大人能够轻轻松松,提得起他这对铁锏——一边随口对尹申说:“不必急赶,误了你的公事……”
——钩盾署乃是司农寺下属机构,位于皇城之北,在承天门街以西,比起李汲上班的大明宫外朝英武军衙署来,距离平康坊稍稍近便一些,却也有限。李汲身跨良马,又着朱袍、挂双锏,一路之上,无人敢拦;而以尹申正九品的地位,绝不能在皇城内跑马,抑且朱紫遮道之时,只能跟后面排着队,打死也不敢抢行啊。就这样他还比李汲先到,则多半是早退了。
然而尹申却拱手笑道:“郎中见召,末吏岂敢不急来?且司农权柄,多归诸使,末吏平常也没有太多公事可做。”
严庄还担任司农卿的时候,就跟李汲倒过苦水,说辖下各署的职权,多半都被皇帝派内官所任诸使给侵夺了,导致他虽为三品,权力却日渐萎缩。
李汲当时就觉得吧,你这司农寺也多余,最好跟户部合并,统一财权。只不过三省六部制中,户部管的最宽,所谓“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等于后世的民政部、农业部、财政部,再加税务总局,机构已经很臃肿了,估计再吃不下一个司农寺去。只是皇帝为了自家搂钱和使钱方便,将司农之权陆续转交给宦官,实在不是一个好苗头啊。
当下与尹申寒暄几句,李汲说了,你别称呼官名了,就叫我“二郎”吧。
他如今寄禄是兵部郎中,故时人常以“李郎中”而非“李长史”来称呼,他听着很别扭——因为在李汲原本的时间线上,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郎中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医生的代称……
为示亲近,李汲也不叫尹申的名字,而按照排行,呼他做“九郎”。尹申颇感受宠若惊——因为论品位、身份,他跟李汲实在差得太远,且李汲又是故主之婿。
早就商量好了,既召尹申来,你得管饭啊,因此让入堂中,奴婢们端上食案,布在二人面前。这顿饭不是青鸾做的,事实上崔措才刚进门,便勒令她远离庖厨,怕的是稍有不慎,有伤胎气。
博陵崔氏乃是世间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具体到崔光远的第三房,虽已日趋凋零,终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婚前找了族内不少声誉上佳的妇人过来教导崔措,其中就包括了要如何对待丈夫的婢妾,什么情况下可以明着打压,什么情况下只能暗中下绊。主要是青鸾有孕在身,这孩子虽然不是自己的,总也是丈夫的,倘若照顾不周,造成流产,或者婴儿早夭,丈夫容易把部分责任转嫁到正室身上——你主掌内帏啊,怎可能无错?
因此崔措严禁青鸾再下厨去,日常活动范围不出后寝。即便因为某道丈夫喜爱的菜色,厨娘不知道如何制作,也必须到内寝去当面请示,由青鸾口头传授,而绝不能让孕妇自己妄动手脚。
李汲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却也不便驳斥。好在青鸾那些烹饪技能,厨娘与之共事多日,泰半都已经学会了,虽说味道上还有些微差异,终不至于难以下咽。
李汲和尹申二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李汲先问:“九郎是哪一年跟随了崔公的?”
尹申想了一想,回答道:“是在天宝十一载……”
崔光远始任蜀州唐安县令,后升邛州刺史,转汉州刺史,再升益州刺史——当时已经改州为郡,则是蜀郡太守——复因杨国忠之荐,就任京兆少尹。就是在蜀郡太守任上,即将内升之时,尹申投入了门下。
尹申少小能诗文,并好剑术,蜀地多剑侠,遂投拜在一人门下修习。他的出身虽然不高,好歹也算是地主阶级,家人对其弃文而修武自然是极度反对的。但尹申知道自己的天赋、水平,想靠科举入仕,难如登天,若要当官,只能投靠某位显宦,将来得其举荐——当然啦,除非得投一镇节度,并且立下军功,否则这种仕宦途径是很狭窄的,多半止步于七品以下。
进了崔门后不久,崔光远便入京担任京兆少尹了,开始在长安城内安插耳目,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打听重臣喜好,以便扩展人脉。尹申因为识字能文,遂被荐入工部担任末流小吏,后转中书——左拾遗隶中书省,故此方能与杜甫结识——去年才刚入流,担任了钩盾丞。
尹申大致说明了一下自己的履历,李汲听后便问:“昔我与九郎相遇于吕妙真家……”至于是不是崔光远特意派来监视自己的,就不必提了,权当偶遇好了——“九郎之诗,颇为佳妙啊,常在耳畔回响……”
之地——难道你真能居于文班,去与那些科举出身之人啸风弄月,吟诗作赋么?”
李汲笑一笑:“这倒无妨。关东易平,西蕃难弄,即便大军平灭史朝义之后能够尽数西镇,没有个两三年,也难尽复失土,将蕃贼逼回老巢去。”
崔措道:“功劳不嫌多,官职不嫌大,还是尽快完成鲁王之托,外镇的为好啊。”
李汲摇头道:“鸡鸣狗盗,不得不为,至于入宅行刺,我不屑做也!”
崔措一翻白眼:“又无需你自去做,交代尹申等人可也。”
“遣刺客暗杀朝廷大臣,此例不可开,怕是后患无穷……”
“李辅国仇家正多,只须谋划得当,谁晓得是你所为?谁晓得是鲁王的授意?”
李汲冷笑道:“不要当天下人都是傻的,我料煌煌史笔,必记是圣人所命!”
“那也是圣人背负骂名,干郎君何事?”
李汲心道小丫头还是眼界浅啊,国家大事跟你说不通……倘若李泌在此,必定赞同我的想法。随即却又微微一惊,心说我这儿还在犹豫呢,要不要按照李适的吩咐去办,而若耽搁时间太久,等到李泌回来,这事儿肯定瞒不了他啊。到时候逼得我只有抗拒李适之命,连选择权都没有了……
沉吟良久,最后关照崔措:“你将崔府上那些异人都唤来罢,此处宅邸偌大,也须警戒,免得再为什么精精儿所趁。至于李辅国之事……且寻机唤那尹申来,我再与他商议。”
崔措笑道:“还寻什么机?我唤他明日前来便是。”
于是翌日李汲散衙回家的时候,尹申已然先一步抵达李府,跟院里等着他了。李汲一边解下腰间双锏,递给崔措——全家人里也就老婆大人能够轻轻松松,提得起他这对铁锏——一边随口对尹申说:“不必急赶,误了你的公事……”
——钩盾署乃是司农寺下属机构,位于皇城之北,在承天门街以西,比起李汲上班的大明宫外朝英武军衙署来,距离平康坊稍稍近便一些,却也有限。李汲身跨良马,又着朱袍、挂双锏,一路之上,无人敢拦;而以尹申正九品的地位,绝不能在皇城内跑马,抑且朱紫遮道之时,只能跟后面排着队,打死也不敢抢行啊。就这样他还比李汲先到,则多半是早退了。
然而尹申却拱手笑道:“郎中见召,末吏岂敢不急来?且司农权柄,多归诸使,末吏平常也没有太多公事可做。”
严庄还担任司农卿的时候,就跟李汲倒过苦水,说辖下各署的职权,多半都被皇帝派内官所任诸使给侵夺了,导致他虽为三品,权力却日渐萎缩。
李汲当时就觉得吧,你这司农寺也多余,最好跟户部合并,统一财权。只不过三省六部制中,户部管的最宽,所谓“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等于后世的民政部、农业部、财政部,再加税务总局,机构已经很臃肿了,估计再吃不下一个司农寺去。只是皇帝为了自家搂钱和使钱方便,将司农之权陆续转交给宦官,实在不是一个好苗头啊。
当下与尹申寒暄几句,李汲说了,你别称呼官名了,就叫我“二郎”吧。
他如今寄禄是兵部郎中,故时人常以“李郎中”而非“李长史”来称呼,他听着很别扭——因为在李汲原本的时间线上,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郎中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医生的代称……
为示亲近,李汲也不叫尹申的名字,而按照排行,呼他做“九郎”。尹申颇感受宠若惊——因为论品位、身份,他跟李汲实在差得太远,且李汲又是故主之婿。
早就商量好了,既召尹申来,你得管饭啊,因此让入堂中,奴婢们端上食案,布在二人面前。这顿饭不是青鸾做的,事实上崔措才刚进门,便勒令她远离庖厨,怕的是稍有不慎,有伤胎气。
博陵崔氏乃是世间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具体到崔光远的第三房,虽已日趋凋零,终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婚前找了族内不少声誉上佳的妇人过来教导崔措,其中就包括了要如何对待丈夫的婢妾,什么情况下可以明着打压,什么情况下只能暗中下绊。主要是青鸾有孕在身,这孩子虽然不是自己的,总也是丈夫的,倘若照顾不周,造成流产,或者婴儿早夭,丈夫容易把部分责任转嫁到正室身上——你主掌内帏啊,怎可能无错?
因此崔措严禁青鸾再下厨去,日常活动范围不出后寝。即便因为某道丈夫喜爱的菜色,厨娘不知道如何制作,也必须到内寝去当面请示,由青鸾口头传授,而绝不能让孕妇自己妄动手脚。
李汲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却也不便驳斥。好在青鸾那些烹饪技能,厨娘与之共事多日,泰半都已经学会了,虽说味道上还有些微差异,终不至于难以下咽。
李汲和尹申二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李汲先问:“九郎是哪一年跟随了崔公的?”
尹申想了一想,回答道:“是在天宝十一载……”
崔光远始任蜀州唐安县令,后升邛州刺史,转汉州刺史,再升益州刺史——当时已经改州为郡,则是蜀郡太守——复因杨国忠之荐,就任京兆少尹。就是在蜀郡太守任上,即将内升之时,尹申投入了门下。
尹申少小能诗文,并好剑术,蜀地多剑侠,遂投拜在一人门下修习。他的出身虽然不高,好歹也算是地主阶级,家人对其弃文而修武自然是极度反对的。但尹申知道自己的天赋、水平,想靠科举入仕,难如登天,若要当官,只能投靠某位显宦,将来得其举荐——当然啦,除非得投一镇节度,并且立下军功,否则这种仕宦途径是很狭窄的,多半止步于七品以下。
进了崔门后不久,崔光远便入京担任京兆少尹了,开始在长安城内安插耳目,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打听重臣喜好,以便扩展人脉。尹申因为识字能文,遂被荐入工部担任末流小吏,后转中书——左拾遗隶中书省,故此方能与杜甫结识——去年才刚入流,担任了钩盾丞。
尹申大致说明了一下自己的履历,李汲听后便问:“昔我与九郎相遇于吕妙真家……”至于是不是崔光远特意派来监视自己的,就不必提了,权当偶遇好了——“九郎之诗,颇为佳妙啊,常在耳畔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