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乱扯西游释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造成了以后民间传说中玉帝是姓张的缘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民间传说中,玉帝乃是凡人上天统管众神仙。不过在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里面,明显采用了民间传说为主道释的观念为辅,王母娘娘是玉帝的老婆,玉帝还有七个女儿一个妹妹,外甥是二郎神的。
那么道教是不认可这个玉皇张大帝的,玉帝代表了天-昊天啊,全称是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怎么可能有姓氏哩?而且玉帝也没有媳妇,更没有真正的儿女,那就没有妹妹了,自然二郎神和玉帝肯定没有亲戚关系的。
佛教更是不同意,他们也认为有天帝,不过却是梵天和帝释天,是佛教的两位护法神。但这二天分别最早源自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佛教为了自身的发展,就将这二位给划入到自家了的。其中梵天应该是男的(而且有媳妇的),帝释天的性别不好判定(但是在印度教的说法中,也是有媳妇的)。
反正关于玉帝呢,大家谁也说不清个所以然的,瞎凑合就各自理解吧。不过对于上帝,最早的记载,是在古代中国就早而有之的,数量也不止一个俩的,但却不等同于现在所说的所谓上帝。
这里再多说一下好像题外话,就是咱们说下孔子孔圣人,儒家创始代表人物。但在汉武帝之前,大家对之的态度也莫衷一是,多数人只是认为这人是显学的大成代表而已。当初百家争鸣,大的家主要有十家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方技家还有不入流的小说家。在这些家里面,那只有老子的大名被攻击的最少,剩下的都不例外挨个被别的家相互痛斥。攻击老子的最上劲的却是儒家,被攻击最多的仍是儒家。关于小说家,开始很不顺,不入流这个词就是从自己身上来的,最是被不屑一顾,直到明朝才算真正翻身了。
西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王要有王的样子,臣子也要有臣子的觉悟,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一听,好,有赏重赏,被当时著名的上大夫晏婴给拦住了,这还能赏啊,不将之当时拖出去宰了就算客气了都。齐国现在国力贫弱,周边国家都想趁机多咬上几嘴的,这个时候应该重视文武大臣内尽心外尽力才行,不能寒了大家的心。
晏婴,怒斥崔杼,两治东阿,折冲樽俎,南橘北枳,华而不实,舌战智谏还有桃杀三士等等相当多的典故,最出名的就是司马迁给的评价差不多就是管仲再世,凯撒认为其是当时了不起的综合家。
名人商鞅就对孔子亦是相当不客气,说这儒家显学只会贫弱国家说不定还得败亡。后来韩非子的著作《五蠹》也稍微委婉的表达了这个观点,五蠹头一号,儒家学者。
这孔夫子的地位是一波三折的,宋朝才有了至圣的称号了,就连自己的弟子也有带圣的称号,孟子不是有亚圣的称号么,但没人说这大逆不道了的,一个虚衔罢了。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元朝的时候,三六九等详细分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还有十丐,这老九就是这么来的。元朝几乎只有元武宗真正高度评价并重视孔儒,但英年而逝,仅仅在位不到四年;元世祖忽必烈是利用孔圣,耍帝王权术;还有就是元顺帝,对汉文化也很上心,但是已经晚了。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归根究底还是要看谁的刀子最硬。
西汉元始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唐太宗贞观二年尊孔子为先圣,十一年又改成宣父;唐玄宗李隆基加封孔子为王爵,是文宣王;西夏仁宗三年,这当时和宋朝并立的西夏国竟然尊孔子为文宣帝;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称孔子为选胜文宣王,五年又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于大德十一年加封孔子为名义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当年也是元武宗登基,年底改元至大,好像后来也降为大成至圣先师了。
最有意味的是,清顺治二年加孔圣封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另在十四年又复称大成至圣先师。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顺治二年,爱新觉罗福临才6岁,四月份发生了扬州十日,六月份是摄政王多尔衮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先师,同时祭拜孔庙,七月份嘉定三屠。后来,顺治八年的时候福临长大了,也亲政了。再后来,顺治十四年,人更成熟了,天下已定,便改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明朝嘉靖九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爵号好像是公爵,绝对没有封王,儒家的弟子们也有封号,复圣颜子、宗圣鲁子、述圣子思子还有亚圣孟子。
那么明朝对待儒家只能说还行吧,不过呢,是对几乎所有的家都还行。明朝是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外,第二大的百家争鸣,从明成祖朱棣驾崩以后,很快便举国上下一片思想大热潮,皇帝都不怎么上朝,权臣宦官们也不管,都忙着自己的各种事儿呢,道和佛此起彼伏的,相比之下儒就差了些了的,但这也是吴承恩版本西游记这书问世的一个重要缘由。
解缙是朱棣默认之下雪中活埋冻死的,方孝孺是朱棣下旨诛了十族的,当然后来又给平反的。嘉靖元年到三年的大礼仪之争,大礼仪名字看着文雅,其实将儒家人物给杖毙了十来个,贬斥了的更多。但是后来,嘉靖看似不上朝了,儒家们才好像欢实多了。翻身仗却是在万历后期直到明朝灭亡,儒家中的半吊子才占领了半壁掌权的地位,但也没有专门顾着和宦官对着干,主要是内斗来着,真正的儒家其实没几个,可下场也大都不算好。
那么明朝中后期时候的社会上其实是处于一种无序民意自由时期,稍微有点本事的人物,几乎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干,包括了性之解放那也不太次于原始社会,就同时也成了小说家们的天堂啊,啥都敢写,只有想不到的,根本就没有写不出来的。别说西游记了,连金瓶都没有被封禁,至少找不到相关的确切证据支持。因为从万历版本,崇祯版本甚至还有清朝1708年康熙后期满文版本的,那是相当的多,真正可考的是清朝乾隆年间才有明确被禁的证明。
明朝有记录的并排除了官宦道释之间斗争所致的禁书且名气较大的应该是《剪灯新话》,宣传人鬼那啥情未了。这也太离谱变态了,但是太多的人乐意看,就连学生们都不好好上课了,才给禁了。但是很快流传到海外,在当时的朝倭却如获至宝且影响巨巨大啊。
那时候官场上的人物们大都心里跟明镜似得,这个管弦花柳呀,那个训童娈幸啊,就算是很正常不过的事儿,至于纳妾都上不了台面儿。民间的很多有钱人呢,乐于四外勾搭和玩房内花样什么的。那当时的许多小说描写影射这些,负责审查的官员都能容忍,但是对于太离谱的和低级趣味的,说白了就是不符合口味儿的才给禁了。
《水浒传》是在崇祯时期李自成他们造反的时候才给头一次封禁的,是有点躺枪了的;《三国演义》就更别提了,一点儿也没有被禁过的迹象。四大奇书的说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有确切证据的,就是李渔,1611-1680年的人,等李渔先生成年并学有所成,评论四大奇书的时候,然而明朝1644年都灭亡了。所以退一万步来讲,即使西游记曾经被封禁过的话,那也只能是在清朝一段很短的时期。但是找来找去,一点儿也找不到任何有关记录,相反清朝版本的西游记那叫个太多。
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这本书各方面描写的还行吧,问题不大,因为不到一定岁数的人根本就看不懂老吴到底想说啥呢。
扯得太远了些,还书归正传。所以,这个大圣的称号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邪乎,至少在清朝之前当时帝王他们的心目中,在非常特殊时期,别说大圣了,你叫至圣也无所谓,别叫上圣就行,因为上圣这个称号只能是玉帝和五方上帝他们专用的。
你看后来很多妖怪们听说孙悟空报出名号了,都乐,为什么?有几个妖怪连如来都敢蛰一下子的甚至动武把抄的,还有悄悄上天偷了王母娘娘九叶灵芝草的,大闹天宫也不是猴儿的专利,所以大都没拿什么大圣当一回事,光记住是弼马温来了,就气坏孙悟空了。这个弼马温到底是什么,其实是青壮母猴的月事等气味可以令马少生病。
但是现在,这皇帝不急可太监急,你看巨灵神哪吒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看见齐天大圣的旗帜了,不由叫嚣道,你就要做齐天大圣,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称此名号?大伙儿就急了,纷纷窜上来就是上来便砍或吃吾一剑。
为什么,大伙儿是替玉帝抱不平么,不是啊。因为他们自己连个小圣还没混上呢,人家二郎神那是玉帝的外甥,叫小圣。大家敢怒不敢言,但大多排斥二郎神。都觉得自己本事不含糊,比你二郎还有孙悟空们强多了,凭什么你就得官儿比我大,名号比我响亮啊。所以巨灵神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是,并不在意他能不能打上凌霄宝殿,但是你叫齐天大圣这可不行。
你看玉帝的反应正好相反,听李天王一汇报,开始惊讶,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太白金星建议还是以和为尚,招安给个虚衔,养着养着,自然就收了邪心不生狂妄乾坤安靖海宇清宁。玉帝就大喜,准奏。
为什么变化的这么大?因为玉帝担心的只不过是,孙悟空想不想要打上凌霄宝殿?结果太白金星这么一忽悠,就不惊讶了,不就是封个齐天大圣吗?名号而已,无所谓,玉帝乃降诏仍着金星领去。
继续插上几段,此时的玉帝,其实就是映射了元朝末代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那么太白金星很特殊的,头一次招安孙悟空的李长庚很显然就是脱脱(1314年-1356年),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至元六年(1340年)中书右丞相,恢复了科举取士制度。在至正三年(即1343年),主编了《辽》、《金》、《宋》史书。然而不久被罢官,后来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第二年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派贾鲁治理黄河,一时被称作“贤相”。其后组织兵马,和红巾军作战。但是在1355年,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伪传元惠宗(顺帝)旨意迫其自尽。
然而现在的太白金星,已经悄悄换人了,变成上面说到脱脱的儿子哈剌章。1362年哈剌章先任中书省平章政事,1365年迁为知枢密院事。1368年闰七月,哈剌章力谏元顺帝固守大都,曰“大意谓贼已陷通州,若车驾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为殷鉴,请死守以待援兵”。不过元顺帝没敢采纳这个建议,于是大家一块儿北归上都。继王宝宝后,多年指挥与明军作战,1396年后人间蒸发了。
咱回来看这太白金星,李天王当初要打的时候可没拦着,现在却出来叫唤了。为嘛,因为当初最早提出招安的就是自己,所以不能先说话更不能拦着,否则被旁人给扣一个为同党开脱抱不平的罪名怎么办?而且,这孙悟空能震住龙王还有阎王们,就那么好惹么?就凭你李天王那一伙子估计拿不下来,让猴儿先好好收拾你们一顿,到时候我再说话,就好办了,能顺利再度招安,那是功劳更大啊。
金星便第二次去花果山找孙悟空,果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又说服了猴儿。前前后后看看人家说的话,滴水不漏的,维护了玉帝的尊严,让御马监小官儿们顶了缸,也没有牵扯张天师,淡化了李天王的讨战还有汇报,还撒谎夸大了自己的作用,所用的口气也委婉了不少。头一次是摆着官儿架子去的,第二回却是对着孙悟空口称老汉了都,太白的原话是,“今告大圣,前者因大圣嫌恶官小,躲离御马监,当有本监中大小官员奏了玉帝。玉帝传旨道,‘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领哪吒下界取战。不知大圣神通,故遭败北,回天奏道,‘大圣立一竿旗,要做齐天大圣。众武将还要支吾,是老汉力为大圣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箓。玉帝准奏,因此来请。”然后老官儿又说道“老汉以此衔奏准,方敢岭旨而来;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汉便是。”(这里是要注意的,作者竟然通过太白之口,三次强调“老汉”。然而后来太白金星又在书中第八十三回里面,竟然两次自称“老身”来着,里面的猫腻值得深思)太白金星的确是老奸巨猾的一个主儿,各方都不得罪,老腿儿跑得甚勤,觉着有好处的就捞资本,在全书里面混的有水平的神仙中足可进入前五名。
但是孙悟空说了的,上次没白去,至少认路了。果然后来就用上了,趁着大家还没闹个清楚,嗖的天上下界之间打了一个半来回。
这是一个有点重要的转折,头一次上天,的确是抱了点儿认真为玉帝服务的念头的,毕竟土匪就是土匪,能到天上受封当个官儿更好听不是,在御马监的尽职尽责就能说明,盼着能有个好的发展呢。可现在,猴性子开始真正上来了,哼哼,敬酒不吃吃罚酒,知道某孙悟空厉害了吧。这次要是让本大圣爷爷顺心了,就凑合着给你玉帝干活不干活的吧。
便还跟着太白上天,这次增长天王认识猴儿了,便拱手相迎。玉帝便宣做了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孙悟空这次对玉帝的态度其实好了不少,除了唱喏,还道声谢恩了。
玉帝让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府,还给安排了副手,一众手下扶持,更是让五斗星君送去上任,这五斗星君可比上次的武曲星君还有木徳星官大的不少了,高了两个档次。孙悟空还知道拉拢关系,将玉帝赐予的御酒给大伙分喝了,琼金花可能自己留下了,送走客人,高了兴了,当大官儿了哈,无挂无碍的。正是仙名永注长生箓,不堕轮回万古传。
西元1368年四月,廖永忠平定广东;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归附大明。文公天祥、陆公秀夫、张公世杰可安息矣。
同年八月,徐达北伐大军占领大都;同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并新建修复防御城墙;未几,朱元璋亲临北平。洪武元年底,中原基本恢复。陆公游之后人可祭告先祖;岳公飞父子可泉下瞑目;辛公弃疾可赋词击掌;祖公逖可持楫起舞矣。
五斗星君者,危素也。故元礼部尚书,大都城破后,曾力劝徐达手下大将吴勉保存下来《元实录》等珍贵史料。归顺明朝后,任翰林侍讲学士兼弘文馆学士。
但是,老吴以前说过了的,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现在孙悟空便是真的称王成圣了,会不会满足现状呢,肯定不会的,因为还没有任纵横呢。
欲知齐天大圣下步要做什么,请听下回接着胡说。此时的齐天大圣者,明开国太祖洪武皇帝是也。
造成了以后民间传说中玉帝是姓张的缘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民间传说中,玉帝乃是凡人上天统管众神仙。不过在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里面,明显采用了民间传说为主道释的观念为辅,王母娘娘是玉帝的老婆,玉帝还有七个女儿一个妹妹,外甥是二郎神的。
那么道教是不认可这个玉皇张大帝的,玉帝代表了天-昊天啊,全称是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怎么可能有姓氏哩?而且玉帝也没有媳妇,更没有真正的儿女,那就没有妹妹了,自然二郎神和玉帝肯定没有亲戚关系的。
佛教更是不同意,他们也认为有天帝,不过却是梵天和帝释天,是佛教的两位护法神。但这二天分别最早源自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佛教为了自身的发展,就将这二位给划入到自家了的。其中梵天应该是男的(而且有媳妇的),帝释天的性别不好判定(但是在印度教的说法中,也是有媳妇的)。
反正关于玉帝呢,大家谁也说不清个所以然的,瞎凑合就各自理解吧。不过对于上帝,最早的记载,是在古代中国就早而有之的,数量也不止一个俩的,但却不等同于现在所说的所谓上帝。
这里再多说一下好像题外话,就是咱们说下孔子孔圣人,儒家创始代表人物。但在汉武帝之前,大家对之的态度也莫衷一是,多数人只是认为这人是显学的大成代表而已。当初百家争鸣,大的家主要有十家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方技家还有不入流的小说家。在这些家里面,那只有老子的大名被攻击的最少,剩下的都不例外挨个被别的家相互痛斥。攻击老子的最上劲的却是儒家,被攻击最多的仍是儒家。关于小说家,开始很不顺,不入流这个词就是从自己身上来的,最是被不屑一顾,直到明朝才算真正翻身了。
西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王要有王的样子,臣子也要有臣子的觉悟,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一听,好,有赏重赏,被当时著名的上大夫晏婴给拦住了,这还能赏啊,不将之当时拖出去宰了就算客气了都。齐国现在国力贫弱,周边国家都想趁机多咬上几嘴的,这个时候应该重视文武大臣内尽心外尽力才行,不能寒了大家的心。
晏婴,怒斥崔杼,两治东阿,折冲樽俎,南橘北枳,华而不实,舌战智谏还有桃杀三士等等相当多的典故,最出名的就是司马迁给的评价差不多就是管仲再世,凯撒认为其是当时了不起的综合家。
名人商鞅就对孔子亦是相当不客气,说这儒家显学只会贫弱国家说不定还得败亡。后来韩非子的著作《五蠹》也稍微委婉的表达了这个观点,五蠹头一号,儒家学者。
这孔夫子的地位是一波三折的,宋朝才有了至圣的称号了,就连自己的弟子也有带圣的称号,孟子不是有亚圣的称号么,但没人说这大逆不道了的,一个虚衔罢了。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元朝的时候,三六九等详细分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还有十丐,这老九就是这么来的。元朝几乎只有元武宗真正高度评价并重视孔儒,但英年而逝,仅仅在位不到四年;元世祖忽必烈是利用孔圣,耍帝王权术;还有就是元顺帝,对汉文化也很上心,但是已经晚了。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归根究底还是要看谁的刀子最硬。
西汉元始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唐太宗贞观二年尊孔子为先圣,十一年又改成宣父;唐玄宗李隆基加封孔子为王爵,是文宣王;西夏仁宗三年,这当时和宋朝并立的西夏国竟然尊孔子为文宣帝;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称孔子为选胜文宣王,五年又改称至圣文宣王;元武宗于大德十一年加封孔子为名义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当年也是元武宗登基,年底改元至大,好像后来也降为大成至圣先师了。
最有意味的是,清顺治二年加孔圣封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另在十四年又复称大成至圣先师。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顺治二年,爱新觉罗福临才6岁,四月份发生了扬州十日,六月份是摄政王多尔衮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先师,同时祭拜孔庙,七月份嘉定三屠。后来,顺治八年的时候福临长大了,也亲政了。再后来,顺治十四年,人更成熟了,天下已定,便改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明朝嘉靖九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爵号好像是公爵,绝对没有封王,儒家的弟子们也有封号,复圣颜子、宗圣鲁子、述圣子思子还有亚圣孟子。
那么明朝对待儒家只能说还行吧,不过呢,是对几乎所有的家都还行。明朝是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外,第二大的百家争鸣,从明成祖朱棣驾崩以后,很快便举国上下一片思想大热潮,皇帝都不怎么上朝,权臣宦官们也不管,都忙着自己的各种事儿呢,道和佛此起彼伏的,相比之下儒就差了些了的,但这也是吴承恩版本西游记这书问世的一个重要缘由。
解缙是朱棣默认之下雪中活埋冻死的,方孝孺是朱棣下旨诛了十族的,当然后来又给平反的。嘉靖元年到三年的大礼仪之争,大礼仪名字看着文雅,其实将儒家人物给杖毙了十来个,贬斥了的更多。但是后来,嘉靖看似不上朝了,儒家们才好像欢实多了。翻身仗却是在万历后期直到明朝灭亡,儒家中的半吊子才占领了半壁掌权的地位,但也没有专门顾着和宦官对着干,主要是内斗来着,真正的儒家其实没几个,可下场也大都不算好。
那么明朝中后期时候的社会上其实是处于一种无序民意自由时期,稍微有点本事的人物,几乎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干,包括了性之解放那也不太次于原始社会,就同时也成了小说家们的天堂啊,啥都敢写,只有想不到的,根本就没有写不出来的。别说西游记了,连金瓶都没有被封禁,至少找不到相关的确切证据支持。因为从万历版本,崇祯版本甚至还有清朝1708年康熙后期满文版本的,那是相当的多,真正可考的是清朝乾隆年间才有明确被禁的证明。
明朝有记录的并排除了官宦道释之间斗争所致的禁书且名气较大的应该是《剪灯新话》,宣传人鬼那啥情未了。这也太离谱变态了,但是太多的人乐意看,就连学生们都不好好上课了,才给禁了。但是很快流传到海外,在当时的朝倭却如获至宝且影响巨巨大啊。
那时候官场上的人物们大都心里跟明镜似得,这个管弦花柳呀,那个训童娈幸啊,就算是很正常不过的事儿,至于纳妾都上不了台面儿。民间的很多有钱人呢,乐于四外勾搭和玩房内花样什么的。那当时的许多小说描写影射这些,负责审查的官员都能容忍,但是对于太离谱的和低级趣味的,说白了就是不符合口味儿的才给禁了。
《水浒传》是在崇祯时期李自成他们造反的时候才给头一次封禁的,是有点躺枪了的;《三国演义》就更别提了,一点儿也没有被禁过的迹象。四大奇书的说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有确切证据的,就是李渔,1611-1680年的人,等李渔先生成年并学有所成,评论四大奇书的时候,然而明朝1644年都灭亡了。所以退一万步来讲,即使西游记曾经被封禁过的话,那也只能是在清朝一段很短的时期。但是找来找去,一点儿也找不到任何有关记录,相反清朝版本的西游记那叫个太多。
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这本书各方面描写的还行吧,问题不大,因为不到一定岁数的人根本就看不懂老吴到底想说啥呢。
扯得太远了些,还书归正传。所以,这个大圣的称号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邪乎,至少在清朝之前当时帝王他们的心目中,在非常特殊时期,别说大圣了,你叫至圣也无所谓,别叫上圣就行,因为上圣这个称号只能是玉帝和五方上帝他们专用的。
你看后来很多妖怪们听说孙悟空报出名号了,都乐,为什么?有几个妖怪连如来都敢蛰一下子的甚至动武把抄的,还有悄悄上天偷了王母娘娘九叶灵芝草的,大闹天宫也不是猴儿的专利,所以大都没拿什么大圣当一回事,光记住是弼马温来了,就气坏孙悟空了。这个弼马温到底是什么,其实是青壮母猴的月事等气味可以令马少生病。
但是现在,这皇帝不急可太监急,你看巨灵神哪吒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的,看见齐天大圣的旗帜了,不由叫嚣道,你就要做齐天大圣,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称此名号?大伙儿就急了,纷纷窜上来就是上来便砍或吃吾一剑。
为什么,大伙儿是替玉帝抱不平么,不是啊。因为他们自己连个小圣还没混上呢,人家二郎神那是玉帝的外甥,叫小圣。大家敢怒不敢言,但大多排斥二郎神。都觉得自己本事不含糊,比你二郎还有孙悟空们强多了,凭什么你就得官儿比我大,名号比我响亮啊。所以巨灵神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是,并不在意他能不能打上凌霄宝殿,但是你叫齐天大圣这可不行。
你看玉帝的反应正好相反,听李天王一汇报,开始惊讶,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太白金星建议还是以和为尚,招安给个虚衔,养着养着,自然就收了邪心不生狂妄乾坤安靖海宇清宁。玉帝就大喜,准奏。
为什么变化的这么大?因为玉帝担心的只不过是,孙悟空想不想要打上凌霄宝殿?结果太白金星这么一忽悠,就不惊讶了,不就是封个齐天大圣吗?名号而已,无所谓,玉帝乃降诏仍着金星领去。
继续插上几段,此时的玉帝,其实就是映射了元朝末代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那么太白金星很特殊的,头一次招安孙悟空的李长庚很显然就是脱脱(1314年-1356年),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至元六年(1340年)中书右丞相,恢复了科举取士制度。在至正三年(即1343年),主编了《辽》、《金》、《宋》史书。然而不久被罢官,后来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第二年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派贾鲁治理黄河,一时被称作“贤相”。其后组织兵马,和红巾军作战。但是在1355年,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伪传元惠宗(顺帝)旨意迫其自尽。
然而现在的太白金星,已经悄悄换人了,变成上面说到脱脱的儿子哈剌章。1362年哈剌章先任中书省平章政事,1365年迁为知枢密院事。1368年闰七月,哈剌章力谏元顺帝固守大都,曰“大意谓贼已陷通州,若车驾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为殷鉴,请死守以待援兵”。不过元顺帝没敢采纳这个建议,于是大家一块儿北归上都。继王宝宝后,多年指挥与明军作战,1396年后人间蒸发了。
咱回来看这太白金星,李天王当初要打的时候可没拦着,现在却出来叫唤了。为嘛,因为当初最早提出招安的就是自己,所以不能先说话更不能拦着,否则被旁人给扣一个为同党开脱抱不平的罪名怎么办?而且,这孙悟空能震住龙王还有阎王们,就那么好惹么?就凭你李天王那一伙子估计拿不下来,让猴儿先好好收拾你们一顿,到时候我再说话,就好办了,能顺利再度招安,那是功劳更大啊。
金星便第二次去花果山找孙悟空,果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又说服了猴儿。前前后后看看人家说的话,滴水不漏的,维护了玉帝的尊严,让御马监小官儿们顶了缸,也没有牵扯张天师,淡化了李天王的讨战还有汇报,还撒谎夸大了自己的作用,所用的口气也委婉了不少。头一次是摆着官儿架子去的,第二回却是对着孙悟空口称老汉了都,太白的原话是,“今告大圣,前者因大圣嫌恶官小,躲离御马监,当有本监中大小官员奏了玉帝。玉帝传旨道,‘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领哪吒下界取战。不知大圣神通,故遭败北,回天奏道,‘大圣立一竿旗,要做齐天大圣。众武将还要支吾,是老汉力为大圣冒罪奏闻,免兴师旅,请大王授箓。玉帝准奏,因此来请。”然后老官儿又说道“老汉以此衔奏准,方敢岭旨而来;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汉便是。”(这里是要注意的,作者竟然通过太白之口,三次强调“老汉”。然而后来太白金星又在书中第八十三回里面,竟然两次自称“老身”来着,里面的猫腻值得深思)太白金星的确是老奸巨猾的一个主儿,各方都不得罪,老腿儿跑得甚勤,觉着有好处的就捞资本,在全书里面混的有水平的神仙中足可进入前五名。
但是孙悟空说了的,上次没白去,至少认路了。果然后来就用上了,趁着大家还没闹个清楚,嗖的天上下界之间打了一个半来回。
这是一个有点重要的转折,头一次上天,的确是抱了点儿认真为玉帝服务的念头的,毕竟土匪就是土匪,能到天上受封当个官儿更好听不是,在御马监的尽职尽责就能说明,盼着能有个好的发展呢。可现在,猴性子开始真正上来了,哼哼,敬酒不吃吃罚酒,知道某孙悟空厉害了吧。这次要是让本大圣爷爷顺心了,就凑合着给你玉帝干活不干活的吧。
便还跟着太白上天,这次增长天王认识猴儿了,便拱手相迎。玉帝便宣做了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孙悟空这次对玉帝的态度其实好了不少,除了唱喏,还道声谢恩了。
玉帝让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府,还给安排了副手,一众手下扶持,更是让五斗星君送去上任,这五斗星君可比上次的武曲星君还有木徳星官大的不少了,高了两个档次。孙悟空还知道拉拢关系,将玉帝赐予的御酒给大伙分喝了,琼金花可能自己留下了,送走客人,高了兴了,当大官儿了哈,无挂无碍的。正是仙名永注长生箓,不堕轮回万古传。
西元1368年四月,廖永忠平定广东;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归附大明。文公天祥、陆公秀夫、张公世杰可安息矣。
同年八月,徐达北伐大军占领大都;同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并新建修复防御城墙;未几,朱元璋亲临北平。洪武元年底,中原基本恢复。陆公游之后人可祭告先祖;岳公飞父子可泉下瞑目;辛公弃疾可赋词击掌;祖公逖可持楫起舞矣。
五斗星君者,危素也。故元礼部尚书,大都城破后,曾力劝徐达手下大将吴勉保存下来《元实录》等珍贵史料。归顺明朝后,任翰林侍讲学士兼弘文馆学士。
但是,老吴以前说过了的,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现在孙悟空便是真的称王成圣了,会不会满足现状呢,肯定不会的,因为还没有任纵横呢。
欲知齐天大圣下步要做什么,请听下回接着胡说。此时的齐天大圣者,明开国太祖洪武皇帝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