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陈飞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最初他去一个bbs,偶然看到她的一个小说。那些文字,那些心情,细密的不舍不弃的人生刻痕,又分明是逃开了人生的某些幻像的存在。像傍着山肌依依缠绕的的一股细流,寂寥,曼妙,轻灵。忧忧郁郁从从容容扯起一片烟雾,濡湿了他全身。他匆匆翻阅,她的名字遍布多个文学网。他迫不及待一篇篇阅读,身不由己发了许多帖子。渐渐,他常去那个bbs,只为能看到她的文字,能让他从心底潮湿起来的有点琐碎的温暖。
她注意到他的帖子,简短,深刻,让她惊疑和恍惚不已。一两句话,有时,只是一两个词语,便不动声色准确地道尽了她的一切陈述。他令她想隐瞒的心事欲盖弥彰。仿佛他能看到她的内心的深处。
是他先想起要约她见面,拿起电话才知他们原来在同一个城市,而且是同行,只是分处总公司的两个子公司。尽管他在早些年也出过几个作品集,但如今他只是冷眼静观文坛。一是因为他忙。自晋升为公司经理,除了公司业务,他已无暇有其它兴趣爱好。二是在他看来,如今文坛有点闹哄哄地杂乱。诸如五六岁的孩童出书、某作协破格吸收少年作家加入作家协会、某影星某歌星近作热炒之类,看着他们的热闹,他总会在心底泛起一阵莫名的忧郁。尤其是雨后春笋般冒尖的那一片嫩芽,他不能理解这种现象是文学界喜人的奇迹还是应成为时代的忧虑。文学是人生,文学的人生价值大多是审美而不是实用和赶时髦。文学离不开人的灵魂,而对这样的天才,他们小小年纪会不会有不能承受之轻呢?网络,起初只是偶尔去匆匆浏览的去处。而偶然发现了她的文字,她另类的写作,却使他觉得真正才算得是一种奇迹。另类,在她的文字里,是一种个性化的极端。很难用一两个词,一句话来概括她的写作。冷艳,奇异,空灵,都不够准确。仿佛飘忽的舞魂,不能随意地束之于某一种舞姿的存在。他想她定是年长于他的,至少也该是像他那样的年岁。这样迷惑着,便拿起了电话。
与他不同的是,她很少关注国内文学。说她狭隘也罢,说她媚外也好,在她不多的闲暇时,她只读一些外国作品。她喜欢那些对一切细微的细枝末节从容宽泛的阵述。而国内文学,总是着急地要在很短的篇幅内,囊括尽所有作者尽知,仿佛如此才能让读者看出自己是一个作家。有人说中外作品的区别,最明显处是一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是外国人的一本书,而中国的一本书总是囊括尽几个世纪所有的故事。她的心很小,如同她的闲暇很少,容纳不下太多的故事或情节来打扰。所以,对他,无论是当地文坛,还是商界都响当当的名姓,在她听来自然是陌生了。她在网络的写作,却是另一种无奈的人生。
看了他的帖子,她其实也在猜测关于他种种。当他约她见面时,她便欣然前往了。
他记得那天他初次看见有雪片样的柳絮在柳园飞过。他背靠着一个浅浅的湖,坐在石椅上,眼望着游人出进的园门,等待她的到来。不愧叫柳园,举目四望,除了几处小小的湖区,园子的空白处皆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柳树。柔荡的枝条,媚媚地在湖面垂下它们的影子。午后慵懒的阳光在湖面闪着蒙尘的光,仿佛镜面浮了雾气的光泽。他就在这时注意到了柳絮,无风自飞,挤挤碰碰,扬扬撒撒,乱了柳园的宁静。他想,她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当她白衣白裙,素面皓腕站在了他面前,半响他只能笨拙不堪地问了句:“是影竹吗?”她垂下眼帘轻轻笑了。他仿佛又听到了那像雾一样轻悄的流水。后来他对她说,无论她本人还是她的文字,他的感觉唯有两个多年不曾用过的字:震憾。这是真的,她记得他强调地说。不过那天他只笑看着她,上帝呀,他说,总是偏心眼。他们同时释疑般笑了,而这一笑却是数年前的熟稔重现。她娇小而妩媚的身躯近靠着他,同时仰起脸认真而执拗地望着他。她期待地看着他的表情让他在瞬间觉得她像极了他的女儿,只是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前生今世的沧桑和美丽。他笑笑,惶急地转身,让目光从她那一汪混杂了太多内容的幽深的湖水里挣脱出来投向满天的柳絮。
二
人们越来越喜欢缩居网络,他和她也如此。准确点说她是一个网络写手。而他后来对网络的迷恋是因为她的文字。她有一个上大学的弟弟,跟她相依为命许多年。俩人的生活用度光靠她每月的工资总显得捉襟见肘。她用两种心情和技巧,换取更多的收入,以便能够支撑大学的弟弟不愿明言于她却包含有许多象征意味的支出。她愿意苦着,累着,也不愿让弟弟经历丝毫的尴尬和难堪。而如今在写作上,因为他和他的帖子,她比以往更加地勤奋。他仍是写着简短的帖子,有时,也约她出去走走,谈他们共同的职业,人生种种。
在他看来,她几乎是禁锢了所有青春。而他哪里知道,并不是她故意要争个“鹤立鸡群”简单的相遇,安静地分开,她一再地经历过。她不能让自己的心很随意地为谁停留。她固执地以为,生命中的那个人首先是谙熟她的文字的生命,才会靠近她的心。但这样的人从来不曾出现过。渐渐,她怀有热望的心死灰般冷了暗了。她的心早已停止做任何形式的流浪。每每在黄昏时听着窗外的雨声,那湿润的声响舔吞着她衣衫裹挟不住的冷,一寸寸渗进她的肌肤,她的心。与其寂寥惨淡地听着,不如关了窗,静着。她的一切,就像听见雨声的惶惑,她越来越怕面对现实的尴尬。
但是,她跟他的熟稔不知从哪里开始,没有预谋,不是刻意,一切只是很自然很平淡地在他们心中铺开来关于温暖的纠缠。她越来越相信只有他能深深地透过她的文字,读懂她的真实。她看过他的茶的启示,那里面有他的关于家的很好陈述。她为他的那一半在心中一遍遍上演着有关幸福的蛛丝马迹,仿佛是她的亲身经历。她快乐而悄然无声地被那个她的幸福所蛰痛。
她一点也不知道他对家的感觉正慢慢变为无能为力的苍白,那是在看见她那一汪远远剥离了年龄的存在而让美丽和沧桑充盈的秋湖一样忧郁的眼睛之后。自然还有她的文字,都给他一种灵契的感动,如蛇般纠缠着他。迷恋过网络的人都喜欢雾里看花的雅致,而他偏要穿云破雾,揪扯起思念的啰嗦。对,是啰嗦,在他这样的年龄,不是啰嗦还能是什么。但当这样的思念一天胜过一天,他只能耻笑自己,想起她像极了他的女儿似的天真的笑,觉得自己丑陋卑琐,越是在她面前道貌岸然地装冷酷,就越是在心中靠近了一个愿望,跌进她的似水柔情,去怜惜呵护她每一秒,她的每一种怒与娇。这样的思念是一只犹豫胆怯而不无任性的虫子,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纠缠于他的所有时间与空间。然而他已过了任性的年龄。或者,更确切点说,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他更应该维护好一个成年人一切有关于虚伪的冷漠。他因此只能故意疏远她,不再打电话给她,不再约她见面,甚至于在bbs中消失。
是他放大了她内心的荒芜。不是因为他突然的冷漠,却恰是这样的冷漠使她懂得了他同样寂然的爱情,她悄然无声的幸福在瞬间忽然就成了一种甜腥的罪恶,令她怵惊。为了另一个她一样软弱的女人(她对于他的那一半的好感和了解,均来自于他的茶的启示),她更愿意,他们从思想和心灵都能抵达对方灵魂深处的灵契,只是她一个人的遭遇和记忆。但她了解他,一如他深深地懂得她。这场经历,不只属于她一个人。当一种情感被两个人共同感受着时,在其中一个人身上只能加剧它的沉重感。她的寂寞因此而更加地彻底,更加地死心踏地。曾经预示着她心情晴雨表的她的文字因为失去了他的帖子的知己的理解而成了一个个不表任何意义的符号,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存在,空荡荡地闪烁在她眼前。一如她的冷和寂寞。
她点燃一根香烟,是他常抽的牌子。在一缕缕丝丝袅袅的颤栗的... -->>
一
最初他去一个bbs,偶然看到她的一个小说。那些文字,那些心情,细密的不舍不弃的人生刻痕,又分明是逃开了人生的某些幻像的存在。像傍着山肌依依缠绕的的一股细流,寂寥,曼妙,轻灵。忧忧郁郁从从容容扯起一片烟雾,濡湿了他全身。他匆匆翻阅,她的名字遍布多个文学网。他迫不及待一篇篇阅读,身不由己发了许多帖子。渐渐,他常去那个bbs,只为能看到她的文字,能让他从心底潮湿起来的有点琐碎的温暖。
她注意到他的帖子,简短,深刻,让她惊疑和恍惚不已。一两句话,有时,只是一两个词语,便不动声色准确地道尽了她的一切陈述。他令她想隐瞒的心事欲盖弥彰。仿佛他能看到她的内心的深处。
是他先想起要约她见面,拿起电话才知他们原来在同一个城市,而且是同行,只是分处总公司的两个子公司。尽管他在早些年也出过几个作品集,但如今他只是冷眼静观文坛。一是因为他忙。自晋升为公司经理,除了公司业务,他已无暇有其它兴趣爱好。二是在他看来,如今文坛有点闹哄哄地杂乱。诸如五六岁的孩童出书、某作协破格吸收少年作家加入作家协会、某影星某歌星近作热炒之类,看着他们的热闹,他总会在心底泛起一阵莫名的忧郁。尤其是雨后春笋般冒尖的那一片嫩芽,他不能理解这种现象是文学界喜人的奇迹还是应成为时代的忧虑。文学是人生,文学的人生价值大多是审美而不是实用和赶时髦。文学离不开人的灵魂,而对这样的天才,他们小小年纪会不会有不能承受之轻呢?网络,起初只是偶尔去匆匆浏览的去处。而偶然发现了她的文字,她另类的写作,却使他觉得真正才算得是一种奇迹。另类,在她的文字里,是一种个性化的极端。很难用一两个词,一句话来概括她的写作。冷艳,奇异,空灵,都不够准确。仿佛飘忽的舞魂,不能随意地束之于某一种舞姿的存在。他想她定是年长于他的,至少也该是像他那样的年岁。这样迷惑着,便拿起了电话。
与他不同的是,她很少关注国内文学。说她狭隘也罢,说她媚外也好,在她不多的闲暇时,她只读一些外国作品。她喜欢那些对一切细微的细枝末节从容宽泛的阵述。而国内文学,总是着急地要在很短的篇幅内,囊括尽所有作者尽知,仿佛如此才能让读者看出自己是一个作家。有人说中外作品的区别,最明显处是一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是外国人的一本书,而中国的一本书总是囊括尽几个世纪所有的故事。她的心很小,如同她的闲暇很少,容纳不下太多的故事或情节来打扰。所以,对他,无论是当地文坛,还是商界都响当当的名姓,在她听来自然是陌生了。她在网络的写作,却是另一种无奈的人生。
看了他的帖子,她其实也在猜测关于他种种。当他约她见面时,她便欣然前往了。
他记得那天他初次看见有雪片样的柳絮在柳园飞过。他背靠着一个浅浅的湖,坐在石椅上,眼望着游人出进的园门,等待她的到来。不愧叫柳园,举目四望,除了几处小小的湖区,园子的空白处皆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柳树。柔荡的枝条,媚媚地在湖面垂下它们的影子。午后慵懒的阳光在湖面闪着蒙尘的光,仿佛镜面浮了雾气的光泽。他就在这时注意到了柳絮,无风自飞,挤挤碰碰,扬扬撒撒,乱了柳园的宁静。他想,她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当她白衣白裙,素面皓腕站在了他面前,半响他只能笨拙不堪地问了句:“是影竹吗?”她垂下眼帘轻轻笑了。他仿佛又听到了那像雾一样轻悄的流水。后来他对她说,无论她本人还是她的文字,他的感觉唯有两个多年不曾用过的字:震憾。这是真的,她记得他强调地说。不过那天他只笑看着她,上帝呀,他说,总是偏心眼。他们同时释疑般笑了,而这一笑却是数年前的熟稔重现。她娇小而妩媚的身躯近靠着他,同时仰起脸认真而执拗地望着他。她期待地看着他的表情让他在瞬间觉得她像极了他的女儿,只是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前生今世的沧桑和美丽。他笑笑,惶急地转身,让目光从她那一汪混杂了太多内容的幽深的湖水里挣脱出来投向满天的柳絮。
二
人们越来越喜欢缩居网络,他和她也如此。准确点说她是一个网络写手。而他后来对网络的迷恋是因为她的文字。她有一个上大学的弟弟,跟她相依为命许多年。俩人的生活用度光靠她每月的工资总显得捉襟见肘。她用两种心情和技巧,换取更多的收入,以便能够支撑大学的弟弟不愿明言于她却包含有许多象征意味的支出。她愿意苦着,累着,也不愿让弟弟经历丝毫的尴尬和难堪。而如今在写作上,因为他和他的帖子,她比以往更加地勤奋。他仍是写着简短的帖子,有时,也约她出去走走,谈他们共同的职业,人生种种。
在他看来,她几乎是禁锢了所有青春。而他哪里知道,并不是她故意要争个“鹤立鸡群”简单的相遇,安静地分开,她一再地经历过。她不能让自己的心很随意地为谁停留。她固执地以为,生命中的那个人首先是谙熟她的文字的生命,才会靠近她的心。但这样的人从来不曾出现过。渐渐,她怀有热望的心死灰般冷了暗了。她的心早已停止做任何形式的流浪。每每在黄昏时听着窗外的雨声,那湿润的声响舔吞着她衣衫裹挟不住的冷,一寸寸渗进她的肌肤,她的心。与其寂寥惨淡地听着,不如关了窗,静着。她的一切,就像听见雨声的惶惑,她越来越怕面对现实的尴尬。
但是,她跟他的熟稔不知从哪里开始,没有预谋,不是刻意,一切只是很自然很平淡地在他们心中铺开来关于温暖的纠缠。她越来越相信只有他能深深地透过她的文字,读懂她的真实。她看过他的茶的启示,那里面有他的关于家的很好陈述。她为他的那一半在心中一遍遍上演着有关幸福的蛛丝马迹,仿佛是她的亲身经历。她快乐而悄然无声地被那个她的幸福所蛰痛。
她一点也不知道他对家的感觉正慢慢变为无能为力的苍白,那是在看见她那一汪远远剥离了年龄的存在而让美丽和沧桑充盈的秋湖一样忧郁的眼睛之后。自然还有她的文字,都给他一种灵契的感动,如蛇般纠缠着他。迷恋过网络的人都喜欢雾里看花的雅致,而他偏要穿云破雾,揪扯起思念的啰嗦。对,是啰嗦,在他这样的年龄,不是啰嗦还能是什么。但当这样的思念一天胜过一天,他只能耻笑自己,想起她像极了他的女儿似的天真的笑,觉得自己丑陋卑琐,越是在她面前道貌岸然地装冷酷,就越是在心中靠近了一个愿望,跌进她的似水柔情,去怜惜呵护她每一秒,她的每一种怒与娇。这样的思念是一只犹豫胆怯而不无任性的虫子,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纠缠于他的所有时间与空间。然而他已过了任性的年龄。或者,更确切点说,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他更应该维护好一个成年人一切有关于虚伪的冷漠。他因此只能故意疏远她,不再打电话给她,不再约她见面,甚至于在bbs中消失。
是他放大了她内心的荒芜。不是因为他突然的冷漠,却恰是这样的冷漠使她懂得了他同样寂然的爱情,她悄然无声的幸福在瞬间忽然就成了一种甜腥的罪恶,令她怵惊。为了另一个她一样软弱的女人(她对于他的那一半的好感和了解,均来自于他的茶的启示),她更愿意,他们从思想和心灵都能抵达对方灵魂深处的灵契,只是她一个人的遭遇和记忆。但她了解他,一如他深深地懂得她。这场经历,不只属于她一个人。当一种情感被两个人共同感受着时,在其中一个人身上只能加剧它的沉重感。她的寂寞因此而更加地彻底,更加地死心踏地。曾经预示着她心情晴雨表的她的文字因为失去了他的帖子的知己的理解而成了一个个不表任何意义的符号,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存在,空荡荡地闪烁在她眼前。一如她的冷和寂寞。
她点燃一根香烟,是他常抽的牌子。在一缕缕丝丝袅袅的颤栗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