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草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五十年代出生在一个小农村。8岁辍学学农,18岁出嫁正式务农,至今53岁仍然务农。
邻居很不理解。老人家了,儿子都大学毕业了,有份稳定的工作了,你这又是何苦。
母亲笑着应了一句,还是咱家这片土地好。
当一个农民有啥不好。母亲说这话时,满脸的皱纹却掩饰不了她的骄傲。
母亲原来是不喜欢农民的,理由很简单,她是家里的老二,下面还有七个弟妹,当农民的父母只能想着农民的事,读书是奢侈的,而农民奢侈不来的,填饱肚子再说。她只好过早地学习了农民该学的一切。
但梦想还是有的,嫁一个不当农民的丈夫。
这个梦想似乎也很容易实现,当媒人出现在她闺房的时候,当她听说这个小伙子在镇食堂当会计的时候,她就坚定了出嫁的心。原因很简单,那将不再是农民。
但是父母阻挠,而且是百般阻挠,因为这位小伙子的祖父是地主。地主的成分是不好的。
但这并不能阻挡母亲勇敢的心,听说是在媒人的配合下,一个人带着包裹从家里逃出来一个人嫁出去的。
母亲的梦想实现了,可是还没有来得及仔细体会,镇的食堂就解散了。
一个镇上千人口都集中在食堂。先是白饭任装,后是白粥任喝,再后是稀粥分配,再后番薯米粥定量分配,再往后回家吧,想吃饭想喝粥自己看着办。
看着办。其实是没法办。母亲只好随丈夫回到农村。
母亲不当农民的梦想就这样破灭。虽然不甘,但也无奈。
但是梦想还是有的,养一个不当农民的儿子。
上天似乎很眷顾母亲,这一年,就给了她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但生活是个问题。生产队广阔的土地只种两样东西,一是水稻,一是番薯。很简单,只有这两样东西能填饱肚子,但是,并不够填饱每个人的肚子。
每每说起这段,母亲总是很心酸又很幸福。
因为母亲尽管没吃饱,但是儿子是吃饱的。她把她那份口粮全给了孩子。
这孩子就是她的梦想。其实她也不知道怎么实现她的梦想,但她简单的想法,就是先把他养大。因为当时,养不大的孩子,很多。到处是逃荒的人,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横尸郊外的有的是。
尽管艰难,这孩子还是长大了,母亲的梦想似乎明晰了一些,因为孩子可以上学了,但是学费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父亲是可以争工分的,一天不偷懒经过民主给分可以得满分10分,而女的满分8分,而每工分折人民币0。1元。
当时的学费是5元,另还得给老师10斤米。当时母亲又有了两个孩子,工分是没法争的了。现实就是这样,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把适学孩子送上学堂。
这样她会觉得她的梦想会离现实近一点。从此,她多了一句口头禅:清华北大。
她要她的孩子记住,要上清华... -->>
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五十年代出生在一个小农村。8岁辍学学农,18岁出嫁正式务农,至今53岁仍然务农。
邻居很不理解。老人家了,儿子都大学毕业了,有份稳定的工作了,你这又是何苦。
母亲笑着应了一句,还是咱家这片土地好。
当一个农民有啥不好。母亲说这话时,满脸的皱纹却掩饰不了她的骄傲。
母亲原来是不喜欢农民的,理由很简单,她是家里的老二,下面还有七个弟妹,当农民的父母只能想着农民的事,读书是奢侈的,而农民奢侈不来的,填饱肚子再说。她只好过早地学习了农民该学的一切。
但梦想还是有的,嫁一个不当农民的丈夫。
这个梦想似乎也很容易实现,当媒人出现在她闺房的时候,当她听说这个小伙子在镇食堂当会计的时候,她就坚定了出嫁的心。原因很简单,那将不再是农民。
但是父母阻挠,而且是百般阻挠,因为这位小伙子的祖父是地主。地主的成分是不好的。
但这并不能阻挡母亲勇敢的心,听说是在媒人的配合下,一个人带着包裹从家里逃出来一个人嫁出去的。
母亲的梦想实现了,可是还没有来得及仔细体会,镇的食堂就解散了。
一个镇上千人口都集中在食堂。先是白饭任装,后是白粥任喝,再后是稀粥分配,再后番薯米粥定量分配,再往后回家吧,想吃饭想喝粥自己看着办。
看着办。其实是没法办。母亲只好随丈夫回到农村。
母亲不当农民的梦想就这样破灭。虽然不甘,但也无奈。
但是梦想还是有的,养一个不当农民的儿子。
上天似乎很眷顾母亲,这一年,就给了她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但生活是个问题。生产队广阔的土地只种两样东西,一是水稻,一是番薯。很简单,只有这两样东西能填饱肚子,但是,并不够填饱每个人的肚子。
每每说起这段,母亲总是很心酸又很幸福。
因为母亲尽管没吃饱,但是儿子是吃饱的。她把她那份口粮全给了孩子。
这孩子就是她的梦想。其实她也不知道怎么实现她的梦想,但她简单的想法,就是先把他养大。因为当时,养不大的孩子,很多。到处是逃荒的人,别说是孩子,就是大人,横尸郊外的有的是。
尽管艰难,这孩子还是长大了,母亲的梦想似乎明晰了一些,因为孩子可以上学了,但是学费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父亲是可以争工分的,一天不偷懒经过民主给分可以得满分10分,而女的满分8分,而每工分折人民币0。1元。
当时的学费是5元,另还得给老师10斤米。当时母亲又有了两个孩子,工分是没法争的了。现实就是这样,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把适学孩子送上学堂。
这样她会觉得她的梦想会离现实近一点。从此,她多了一句口头禅:清华北大。
她要她的孩子记住,要上清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