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池上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多年了,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寻找一首唐诗。我知道这的确是唐诗,我很想知道这首唐诗究竟最开始时刊载何处,作者到底是谁。但我终于没有寻到,也可能是我潜意识里并没有真心打算去寻找,或者说是我不忍心为寻找它而经常不得不去触痛我心中的那块总在流血的伤疤。
这首唐诗实际上我仅知道四句,也许是开头的四句,也可能整首诗就只有这四句:
上有千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我接触到这四句诗是在我的一位童年的朋友三十多年前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里,这封信至今我还好好地保存着,它是这位早逝的朋友留给我的一件念物。
这位亡友名叫谢世平,是我在武汉六角亭小学念书时的同学,但我们同级却不同班。在我印象里,世平忠厚老实,为人正派,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估计他平时没有多少朋友。我和他在校时的接触也仅仅是因为几篇作文作媒介。那时学校经常搞小学生作文比赛,写得好的作文都要作为范文誊得端端正正的贴在墙上,供同学们观赏。世平和我的作文往往摆在一起贴在墙上,像两人并肩站在一起。因文及人,我们渐渐相熟了,但却并没有能成为深交。毕业以后我去了武昌,他考进了我们那条街上的武汉二十七中,平时见面就更少了。一直到文革开始后,我在家逍遥,他因为是我街坊,平时倒是常常见面。这时候的世平脸上长满了酒痣,脸色白里透红,显得神采飞扬。他在文革初并未参加红卫兵,据说是因为其父是“走资派”的原因。后来他参加了学校里的文攻武卫组织,大概是想尝尝戴红袖章的滋味(那时候不能参加红卫兵可以说是一些青年学生最大的痛苦),却不料和一帮沾染了流氓习气的青年结下了怨仇,他的人生最悲惨的一幕便从此开始了。不久我们都分别上山下乡,我去了应山,他去了汉阳。他偶尔和我通通信,谈谈彼此的思想和近况。中间我们也曾在武汉见过一次面,但这时的他显然已经有点精神病的前兆了。有时前言不达后语,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听说他下乡的生产队仅他一名知青,那些仇家经常有事无事地光顾他那里,吃饱喝足以后,便寻衅打他一顿走路,这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他多次因忍受不了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而逃回汉口,但家中也没有他的安身与安心之地。据他对我的信中说,他父亲长年在住“学习班”大叔因不堪精神折磨跳楼自杀未遂造成残废,二叔的未婚妻因后母的虐待自杀身亡。正在他走投无路时,招工给他带来了希望,但他又因眼睛近视而使希望一次次成为泡影。
这四句诗不是什么好兆头,我是应该有预感的。当世平在给我最后一封来信中引用了这四句诗以感慨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时,我就隐隐地感到了几分不安:“上有千仞山”他总努力也爬不上去;“下有千丈水”他连望一望都头晕;“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在这仅容得一苇之地,世平孤独地立在那里,听风急天高猿啸哀,睹黑云压城城欲摧。世平该不会因想不通而干脆向下一闭眼来个“纵身一跃”罢?我本想立即给他回信,劝劝他想开些,但我当时也正因招工眼睛近视同样原因而苦恼,信终于没有回,我只想在不久的将来回江城同学聚首时当面在劝劝他。两个多月后我侥幸被招工回城,却未想到世平已经作古,他果然因想不开而在那“一苇之地”“纵身一跃”跳了下去。他取的最后了结方式是像他的大叔那样——跳楼。
&nb... -->>
很多年了,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寻找一首唐诗。我知道这的确是唐诗,我很想知道这首唐诗究竟最开始时刊载何处,作者到底是谁。但我终于没有寻到,也可能是我潜意识里并没有真心打算去寻找,或者说是我不忍心为寻找它而经常不得不去触痛我心中的那块总在流血的伤疤。
这首唐诗实际上我仅知道四句,也许是开头的四句,也可能整首诗就只有这四句:
上有千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我接触到这四句诗是在我的一位童年的朋友三十多年前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里,这封信至今我还好好地保存着,它是这位早逝的朋友留给我的一件念物。
这位亡友名叫谢世平,是我在武汉六角亭小学念书时的同学,但我们同级却不同班。在我印象里,世平忠厚老实,为人正派,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估计他平时没有多少朋友。我和他在校时的接触也仅仅是因为几篇作文作媒介。那时学校经常搞小学生作文比赛,写得好的作文都要作为范文誊得端端正正的贴在墙上,供同学们观赏。世平和我的作文往往摆在一起贴在墙上,像两人并肩站在一起。因文及人,我们渐渐相熟了,但却并没有能成为深交。毕业以后我去了武昌,他考进了我们那条街上的武汉二十七中,平时见面就更少了。一直到文革开始后,我在家逍遥,他因为是我街坊,平时倒是常常见面。这时候的世平脸上长满了酒痣,脸色白里透红,显得神采飞扬。他在文革初并未参加红卫兵,据说是因为其父是“走资派”的原因。后来他参加了学校里的文攻武卫组织,大概是想尝尝戴红袖章的滋味(那时候不能参加红卫兵可以说是一些青年学生最大的痛苦),却不料和一帮沾染了流氓习气的青年结下了怨仇,他的人生最悲惨的一幕便从此开始了。不久我们都分别上山下乡,我去了应山,他去了汉阳。他偶尔和我通通信,谈谈彼此的思想和近况。中间我们也曾在武汉见过一次面,但这时的他显然已经有点精神病的前兆了。有时前言不达后语,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听说他下乡的生产队仅他一名知青,那些仇家经常有事无事地光顾他那里,吃饱喝足以后,便寻衅打他一顿走路,这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他多次因忍受不了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而逃回汉口,但家中也没有他的安身与安心之地。据他对我的信中说,他父亲长年在住“学习班”大叔因不堪精神折磨跳楼自杀未遂造成残废,二叔的未婚妻因后母的虐待自杀身亡。正在他走投无路时,招工给他带来了希望,但他又因眼睛近视而使希望一次次成为泡影。
这四句诗不是什么好兆头,我是应该有预感的。当世平在给我最后一封来信中引用了这四句诗以感慨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时,我就隐隐地感到了几分不安:“上有千仞山”他总努力也爬不上去;“下有千丈水”他连望一望都头晕;“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在这仅容得一苇之地,世平孤独地立在那里,听风急天高猿啸哀,睹黑云压城城欲摧。世平该不会因想不通而干脆向下一闭眼来个“纵身一跃”罢?我本想立即给他回信,劝劝他想开些,但我当时也正因招工眼睛近视同样原因而苦恼,信终于没有回,我只想在不久的将来回江城同学聚首时当面在劝劝他。两个多月后我侥幸被招工回城,却未想到世平已经作古,他果然因想不开而在那“一苇之地”“纵身一跃”跳了下去。他取的最后了结方式是像他的大叔那样——跳楼。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