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白鹤松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登游神农山需要顽强坚韧的意志,需要神清气闲的心境,需要颀赏造物主的态度。不具备这些品质,要么畏难而退,要么徒增疲劳,要么一无所获。
沿着曲折向上的步道约五分钟的路程,可以看到一个小亭样的建筑,那就是锣鼓亭。据传说,有风时,坐在小亭之内即可听到山对面传来的锣鼓之声,似在欢迎登临此境的人们。我始终未闻听过此音。但我想,此处做为步道中第一个歇脚点,倒有根据。虽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但却在这五分钟之内让你尝够了费劲的滋味。无论冬夏,在这五分钟之内,一定会使你气喘吁吁,热气腾腾的。在此亭内,凉风一吹,倍觉神清气爽,如释重负。因此把这一段路比做整个登山运动的热身赛倒更有趣。
从锣鼓亭下来,一路向西,约又一个五分钟,倒是如履平川了,一段一段微有波澜的石阶漫不经心地横在小道上,就像在平地上的点缀,漫长的小道就像音乐中的过渡,像穿越山谷的小溪,余音袅袅宛转流畅。一波又一波登山的人们,轻松地漫步在小道上,小道上便充满了欢声笑语。
此段小道的尽头有一座如独立巨石样的山峰,它拔地而起,威武挺拔,傲然耸立于群峰之间,这就是伏羲峰。峰前是一座宏伟气派的大殿——伏羲殿,殿里供奉了伏羲、女娲的彩色塑像,像前终日烟雾缭绕,那是子孙叩拜先祖烧焚的烟火。肃立先祖像前,陡生敬畏之情。殿内壁画上记载的是关于先祖们的传说故事,虽离奇古怪,但也十分亲切。原来的伏羲殿是青石砌就的,据考证是元代工匠所建,工艺甚差,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古敬贤的优秀传统。此殿现已移建别处。
殿前的伏羲广场上聚集着如织的游人,人们大都要在此照相留影。在大殿的左侧是一片开阔的山野,那里聚集着上千只太行猕猴。这些猕猴,有结群嬉戏的,有独个觅食的,有攀枝跳跃的,有静坐养神的,喜怒各异,神态兼俱,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百猴图。若驯养人一声呼唤,群猴即狂奔而至,争食主人撒下的玉米粒或其它食物。在这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那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感觉。以物喻人,不也如此?
从伏羲殿起,再往上就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条是步道,一条是索道。如沿步道上山,约需四十分钟的时间,但此道一路上全是石阶,石阶一边大都是直立如壁的山体,一边大都是长满灌木的漫坡,目睹漫长曲折的石阶小道,你就会切身体会出什么叫羊肠小道了。小道中途有风雨石、桃花亭、三仙洞等景点。如在阳春三月,沿此小道一路上山,扑入我们眼帘的会是满山遍野的桃花,前几年,我曾为神农山桃花涂过一首打油小诗:“众芳未绽独暄妍,占尽风景二月天。神农枯蒿何所幸,满目桃花缀其间。”又临此山,却不是花的时节,不禁哑然失笑。桃花虽未开,但寒风中摇曳的枝桠也发出清脆悠扬的旋律,如幽怨的丝竹,也如挥舞的剑戟。神农山曾是北通燕晋的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一年,曹孟德北征高干途经此地,曾写下“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而今,却正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神农山的枯蒿中也透出沧桑之美。
如果我们从伏羲殿始乘揽车而上,则会领略更为不同的景色。在揽车上凭高而望,峰峦叠嶂,嵯峨峥嵘,深壑险峰,尽收眼底。这里集神农山的雄险奇于一体,一步一景,一峰一画,一山一传说,一沟一典故,令人目不睱接,心驰神动,我们只有感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了。
下了揽车,即是一天门。因神农山乃佛教圣地,我想“天门”应当是佛界用语,可能是登天之门吧。一天门位于登山步道之上,此处两崖对峙,形同关隘,是为登山拜佛必经之路,据考证为明万历年间所修建,此门为石基砖体,顶嵌筒瓦,小巧典雅,历四百余年,仍坚固如初,它见证着数百年来前来登坛拜祖的信女善男们。其后的路愈险,其后的景也愈奇。过了中天门后,要攀爬被誉为“神农天梯”的近三百个台阶才能到达南天门。这一段路沿着山背而上,陡峭、狭窄、险峻、奇绝,实在是对登山人的体能、胆略、智慧、意志的全面检阅了,如不具备过硬的体力心力,是难以抵达顶峰的。经历此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通过南天门,到达神农山的最高峰——海拔1028米的紫金顶。
紫金顶是一片开阔的山颠。山上有过去修筑的几座大殿,供奉着老君、释迦牟尼等道界佛界的先师,他们静列其尊,在笑看着子民们对他们的顶礼膜拜。我不禁又想起四川峨嵋山灵官庙中的一副对联:“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以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他们其实早已告诫人们:“汝当顿悟,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紫金顶上,原有两株千年巨树白皮松。小时候在太行南麓、沁河南岸的老家,经常面向这两棵松树而神往,听大人小孩讲了许多这两棵树的故事,据说当时是航标,后因村民偷伐了一棵,而致飞机找不到北了。前几天回老家时,我还一路观望着正对着我村的紫金顶和那棵孑然孤立的老树,感想颇多。
在紫金顶的北部是神农祭天坛。神农氏就是在这里率领子民们遥拜上苍,祈愿赐福。如遇节假日,我们可以看到由数百人排演的大型神农祭天仪式。面对披兽皮、裹树叶、长发披肩、手舞足蹈的表演队伍,我的神思也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五六千年前的洪荒时代。先民们手执耒耜,煅造石器,采摘果实,围猎捕鱼,谋求生存的画面浮现眼前,眼前一片湿润。先民们与天争与地斗的智慧和勇气,不正是我们传承千年而不竭的民族精神?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力自强,生息繁衍的壮举,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的心绪久久不得平静。
登游神农山需要顽强坚韧的意志,需要神清气闲的心境,需要颀赏造物主的态度。不具备这些品质,要么畏难而退,要么徒增疲劳,要么一无所获。
沿着曲折向上的步道约五分钟的路程,可以看到一个小亭样的建筑,那就是锣鼓亭。据传说,有风时,坐在小亭之内即可听到山对面传来的锣鼓之声,似在欢迎登临此境的人们。我始终未闻听过此音。但我想,此处做为步道中第一个歇脚点,倒有根据。虽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但却在这五分钟之内让你尝够了费劲的滋味。无论冬夏,在这五分钟之内,一定会使你气喘吁吁,热气腾腾的。在此亭内,凉风一吹,倍觉神清气爽,如释重负。因此把这一段路比做整个登山运动的热身赛倒更有趣。
从锣鼓亭下来,一路向西,约又一个五分钟,倒是如履平川了,一段一段微有波澜的石阶漫不经心地横在小道上,就像在平地上的点缀,漫长的小道就像音乐中的过渡,像穿越山谷的小溪,余音袅袅宛转流畅。一波又一波登山的人们,轻松地漫步在小道上,小道上便充满了欢声笑语。
此段小道的尽头有一座如独立巨石样的山峰,它拔地而起,威武挺拔,傲然耸立于群峰之间,这就是伏羲峰。峰前是一座宏伟气派的大殿——伏羲殿,殿里供奉了伏羲、女娲的彩色塑像,像前终日烟雾缭绕,那是子孙叩拜先祖烧焚的烟火。肃立先祖像前,陡生敬畏之情。殿内壁画上记载的是关于先祖们的传说故事,虽离奇古怪,但也十分亲切。原来的伏羲殿是青石砌就的,据考证是元代工匠所建,工艺甚差,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尊古敬贤的优秀传统。此殿现已移建别处。
殿前的伏羲广场上聚集着如织的游人,人们大都要在此照相留影。在大殿的左侧是一片开阔的山野,那里聚集着上千只太行猕猴。这些猕猴,有结群嬉戏的,有独个觅食的,有攀枝跳跃的,有静坐养神的,喜怒各异,神态兼俱,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百猴图。若驯养人一声呼唤,群猴即狂奔而至,争食主人撒下的玉米粒或其它食物。在这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那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感觉。以物喻人,不也如此?
从伏羲殿起,再往上就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条是步道,一条是索道。如沿步道上山,约需四十分钟的时间,但此道一路上全是石阶,石阶一边大都是直立如壁的山体,一边大都是长满灌木的漫坡,目睹漫长曲折的石阶小道,你就会切身体会出什么叫羊肠小道了。小道中途有风雨石、桃花亭、三仙洞等景点。如在阳春三月,沿此小道一路上山,扑入我们眼帘的会是满山遍野的桃花,前几年,我曾为神农山桃花涂过一首打油小诗:“众芳未绽独暄妍,占尽风景二月天。神农枯蒿何所幸,满目桃花缀其间。”又临此山,却不是花的时节,不禁哑然失笑。桃花虽未开,但寒风中摇曳的枝桠也发出清脆悠扬的旋律,如幽怨的丝竹,也如挥舞的剑戟。神农山曾是北通燕晋的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一年,曹孟德北征高干途经此地,曾写下“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而今,却正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神农山的枯蒿中也透出沧桑之美。
如果我们从伏羲殿始乘揽车而上,则会领略更为不同的景色。在揽车上凭高而望,峰峦叠嶂,嵯峨峥嵘,深壑险峰,尽收眼底。这里集神农山的雄险奇于一体,一步一景,一峰一画,一山一传说,一沟一典故,令人目不睱接,心驰神动,我们只有感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了。
下了揽车,即是一天门。因神农山乃佛教圣地,我想“天门”应当是佛界用语,可能是登天之门吧。一天门位于登山步道之上,此处两崖对峙,形同关隘,是为登山拜佛必经之路,据考证为明万历年间所修建,此门为石基砖体,顶嵌筒瓦,小巧典雅,历四百余年,仍坚固如初,它见证着数百年来前来登坛拜祖的信女善男们。其后的路愈险,其后的景也愈奇。过了中天门后,要攀爬被誉为“神农天梯”的近三百个台阶才能到达南天门。这一段路沿着山背而上,陡峭、狭窄、险峻、奇绝,实在是对登山人的体能、胆略、智慧、意志的全面检阅了,如不具备过硬的体力心力,是难以抵达顶峰的。经历此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通过南天门,到达神农山的最高峰——海拔1028米的紫金顶。
紫金顶是一片开阔的山颠。山上有过去修筑的几座大殿,供奉着老君、释迦牟尼等道界佛界的先师,他们静列其尊,在笑看着子民们对他们的顶礼膜拜。我不禁又想起四川峨嵋山灵官庙中的一副对联:“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以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他们其实早已告诫人们:“汝当顿悟,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紫金顶上,原有两株千年巨树白皮松。小时候在太行南麓、沁河南岸的老家,经常面向这两棵松树而神往,听大人小孩讲了许多这两棵树的故事,据说当时是航标,后因村民偷伐了一棵,而致飞机找不到北了。前几天回老家时,我还一路观望着正对着我村的紫金顶和那棵孑然孤立的老树,感想颇多。
在紫金顶的北部是神农祭天坛。神农氏就是在这里率领子民们遥拜上苍,祈愿赐福。如遇节假日,我们可以看到由数百人排演的大型神农祭天仪式。面对披兽皮、裹树叶、长发披肩、手舞足蹈的表演队伍,我的神思也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五六千年前的洪荒时代。先民们手执耒耜,煅造石器,采摘果实,围猎捕鱼,谋求生存的画面浮现眼前,眼前一片湿润。先民们与天争与地斗的智慧和勇气,不正是我们传承千年而不竭的民族精神?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力自强,生息繁衍的壮举,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的心绪久久不得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