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海上升明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阴,
黄田港佃农赵三,目不识丁,三十多岁还是个光棍,这日早上听闻江阴县城起义树旗,于是问地主赵四老爷,“我们不起义吗?”
“说什么混帐话,如今是新朝天下,我等但安居乐业,各守本份便好,瞎凑什么热闹?”老四老爷道。
一边的赵家家丁头胡二上前就是一脚将赵三踹翻,“你个王八蛋,凭什么也配跟老爷称我们?”
赵三被打了一顿,奋而起身扭打,骂道,“当初你们跟陈家村争沙田的时候,赵四你对我等说我们,说兄弟们啊,家人们那,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了。现在就说我不够资格称我们?我呸!”
他赤红着脸一顿王八拳乱打,舍了命的只照着胡二乱打,不管其它家丁的拳脚,虽然自己挨了无数打,可胡二却也被砸了好几拳,鼻血都砸出来,只得狼狈逃跑,连赵四老爷都觉得有失体统,生怕波及自己,只得在一边喊着‘赵三疯了,疯了’,然后一边赶紧溜。
其它人见这赵三发起疯来的乱打,也都一声喊各自散去,都说光脚不怕穿鞋的,真碰到这种愣的不要命的,家丁们也不愿纠缠。
赵三被打的鼻青脸肿满身脚印,看着散去的赵四和胡二等,又看着旁边嘲笑的围观佃户等,不由的怒骂道,“懦夫,都是懦夫。”
他从地上捡起鞋子,一瘸一拐的来到村东头私塾找老学究,“忠义二字怎么写?”
说着,从怀里摸了半天,摸出来两文制钱,“请赵先生帮我写忠义二字。”
老学究瞧了瞧赵三,见这狼狈样,便笑道,“今日又跟谁打抱不平啊,赵三啊,如今这世道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最不需要的就是你的那腔侠义精神了,如今都是各个明哲保身,你啊,也三十多岁了,媳妇都还没娶一个,也安份收敛一些,安心过日子,早点找个婆娘生几个孩子吧。”
赵三是黄田港村有名的光棍汉,不是因为他懒也不是因为他家穷,而是这个孤儿居然古道热肠,非常有侠义精神,只要找他帮忙,他总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事后也全不图回报,甚至有时这回帮了人,下回别人还嘲讽他光棍,他也不介意。
下回遇到那人有事来求,他也仍然会出身,遇到那顿断揭不开锅的,也总会给人送点米,遇到有人生病,半夜也帮忙背着去找郎中。甚至遇到村上跟邻村争水争地找群殴时,他更跟个先锋官一样的冲在前面。
可就是这样一人,自己活到三十几却还是个光棍。
老学究其实是很佩服赵三的,却也觉得在这样的时代,赵三这样侠义之人终究生不逢时。
“钱收起吧,忠义么,我给你写。”
赵学究是个老秀才,一辈子苦研八股文章,十三次乡试,都未能考中个举人。都说穷秀才举富人,若只考中秀才,是改变不了多少命运的,唯有考中举人,既有了做官为吏的资格,也能获得许多优免特权,还会有人主动投献。
老学究钻研一辈子八股,于生计一技无长,最终也只能做过私墪先生,教些村童启蒙。
他特意挑了一张上等宣纸,还取出自己最好的墨条,虽不知道如此狼狈的赵三为何求忠义二字,但老学究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纸墨。
提笔,挥墨落纸,劲透纸背。
忠义两个大字,遒劲有力,铁划银钩,大气磅礴。
洒上一点香灰在墨上,老学究对这两字非常满意,望着两个超水平发挥的字,叹声,“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时人都记着这两句,却忘记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赵三接过字,对着老学究拜谢。
“这便是忠义么,”
说完拿起字转身走了,望着他那身影,老学究感觉天地间有股浩然正气降下。
赵四老爷的家丁过来替小少爷请假,“江阴有暴民作乱,据城造反,老爷要带小少爷去府城暂避,让来通知声先生,这些天少爷就不来读书了。”
说完便走了。
老学究一人站立许久,最后转身从书房墙上取下那么尘封许久的剑,执剑在手,拔剑出鞘,剑刃依然光亮锋利,不见半点锈迹。
他喃喃对剑自语,“年轻时曾梦想仗剑天涯行侠仗义,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曾做过许多荒唐事,耽误了许多作文章的时间,蹉跎一生,临老仍是白发秀才,呆在这山村私塾,却是连赵三这样的目不识丁的佃农都不如了。”
剑收入鞘,老学究却没把剑挂回墙上,而是佩在了腰上,简单收拾了几件行李,便出村要往江阴城去,他已经打算好了,去江阴城,去从军起义。
赵三拿着忠义二字回到家,把床单扯下来,又将晾衣竿取下,来到隔壁,请邻居大娘给他把忠义二字绣在床单上。
“这是什么字,莫不你要做什么买卖?”邻居大娘笑问。
“这是忠义,我要揭竿举旗,响应江阴义军,起义。”赵三认真的道。
大娘吓了一跳,“你这是要做死啊,可参与不得啊。”
“大娘若是不愿意,我找其它人去。”
>
江阴,
黄田港佃农赵三,目不识丁,三十多岁还是个光棍,这日早上听闻江阴县城起义树旗,于是问地主赵四老爷,“我们不起义吗?”
“说什么混帐话,如今是新朝天下,我等但安居乐业,各守本份便好,瞎凑什么热闹?”老四老爷道。
一边的赵家家丁头胡二上前就是一脚将赵三踹翻,“你个王八蛋,凭什么也配跟老爷称我们?”
赵三被打了一顿,奋而起身扭打,骂道,“当初你们跟陈家村争沙田的时候,赵四你对我等说我们,说兄弟们啊,家人们那,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了。现在就说我不够资格称我们?我呸!”
他赤红着脸一顿王八拳乱打,舍了命的只照着胡二乱打,不管其它家丁的拳脚,虽然自己挨了无数打,可胡二却也被砸了好几拳,鼻血都砸出来,只得狼狈逃跑,连赵四老爷都觉得有失体统,生怕波及自己,只得在一边喊着‘赵三疯了,疯了’,然后一边赶紧溜。
其它人见这赵三发起疯来的乱打,也都一声喊各自散去,都说光脚不怕穿鞋的,真碰到这种愣的不要命的,家丁们也不愿纠缠。
赵三被打的鼻青脸肿满身脚印,看着散去的赵四和胡二等,又看着旁边嘲笑的围观佃户等,不由的怒骂道,“懦夫,都是懦夫。”
他从地上捡起鞋子,一瘸一拐的来到村东头私塾找老学究,“忠义二字怎么写?”
说着,从怀里摸了半天,摸出来两文制钱,“请赵先生帮我写忠义二字。”
老学究瞧了瞧赵三,见这狼狈样,便笑道,“今日又跟谁打抱不平啊,赵三啊,如今这世道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最不需要的就是你的那腔侠义精神了,如今都是各个明哲保身,你啊,也三十多岁了,媳妇都还没娶一个,也安份收敛一些,安心过日子,早点找个婆娘生几个孩子吧。”
赵三是黄田港村有名的光棍汉,不是因为他懒也不是因为他家穷,而是这个孤儿居然古道热肠,非常有侠义精神,只要找他帮忙,他总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事后也全不图回报,甚至有时这回帮了人,下回别人还嘲讽他光棍,他也不介意。
下回遇到那人有事来求,他也仍然会出身,遇到那顿断揭不开锅的,也总会给人送点米,遇到有人生病,半夜也帮忙背着去找郎中。甚至遇到村上跟邻村争水争地找群殴时,他更跟个先锋官一样的冲在前面。
可就是这样一人,自己活到三十几却还是个光棍。
老学究其实是很佩服赵三的,却也觉得在这样的时代,赵三这样侠义之人终究生不逢时。
“钱收起吧,忠义么,我给你写。”
赵学究是个老秀才,一辈子苦研八股文章,十三次乡试,都未能考中个举人。都说穷秀才举富人,若只考中秀才,是改变不了多少命运的,唯有考中举人,既有了做官为吏的资格,也能获得许多优免特权,还会有人主动投献。
老学究钻研一辈子八股,于生计一技无长,最终也只能做过私墪先生,教些村童启蒙。
他特意挑了一张上等宣纸,还取出自己最好的墨条,虽不知道如此狼狈的赵三为何求忠义二字,但老学究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纸墨。
提笔,挥墨落纸,劲透纸背。
忠义两个大字,遒劲有力,铁划银钩,大气磅礴。
洒上一点香灰在墨上,老学究对这两字非常满意,望着两个超水平发挥的字,叹声,“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时人都记着这两句,却忘记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赵三接过字,对着老学究拜谢。
“这便是忠义么,”
说完拿起字转身走了,望着他那身影,老学究感觉天地间有股浩然正气降下。
赵四老爷的家丁过来替小少爷请假,“江阴有暴民作乱,据城造反,老爷要带小少爷去府城暂避,让来通知声先生,这些天少爷就不来读书了。”
说完便走了。
老学究一人站立许久,最后转身从书房墙上取下那么尘封许久的剑,执剑在手,拔剑出鞘,剑刃依然光亮锋利,不见半点锈迹。
他喃喃对剑自语,“年轻时曾梦想仗剑天涯行侠仗义,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曾做过许多荒唐事,耽误了许多作文章的时间,蹉跎一生,临老仍是白发秀才,呆在这山村私塾,却是连赵三这样的目不识丁的佃农都不如了。”
剑收入鞘,老学究却没把剑挂回墙上,而是佩在了腰上,简单收拾了几件行李,便出村要往江阴城去,他已经打算好了,去江阴城,去从军起义。
赵三拿着忠义二字回到家,把床单扯下来,又将晾衣竿取下,来到隔壁,请邻居大娘给他把忠义二字绣在床单上。
“这是什么字,莫不你要做什么买卖?”邻居大娘笑问。
“这是忠义,我要揭竿举旗,响应江阴义军,起义。”赵三认真的道。
大娘吓了一跳,“你这是要做死啊,可参与不得啊。”
“大娘若是不愿意,我找其它人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