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七零之悍妇当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14章小发明
开了几次会,林岚又可以休息几天,韩青松便也不去开会,开始猫在家忙秋收。这会儿生产队忙着掰玉米、刨玉米秸,总体来说还是很忙的。
这日林岚带着麦穗在家里做晌饭,三旺和小旺从地里送一些没成熟的嫩玉米回来,这是生产队在地头分的,让各家拿回来煮煮吃。
燕燕跑过来,“林老师,大队说找我们女孩子去捡豆子呢,也给工分。”
林岚就让她们去,“闺女你在家里吃晌饭,我去送饭就行。”
麦穗就和燕燕去场院,三旺一听拉着小旺也去,“我们也去捡豆子吧。”
如今场院里堆满各种粮食,有晾晒等待脱粒的,有正在脱粒的。这会儿正在打黄豆呢,用连枷打太累,都是套上毛驴拉着碌碡转圈压。
毛驴戴上眼罩,套着碌碡一圈圈地转悠着,晒得焦干的豆荚就噼里啪啦地崩开。社员用木叉把豆秸挑开,把底下的黄豆粒用簸萁撮进麻袋里。
黄豆的公粮任务也不小,所以种得多。
交公粮的时候要求很严格,要去水分含量,还得去除瘪子等。如果晒得不干或者有瘪子,评分等级低,黄豆给的价格也很低,不划算。所以大队就召集一帮子老人孩子把里面的瘪子捡出来。虽然可以用簸萁颠,但是黄豆太大太沉,不那么好操作,也未必又捡的快。不过捡豆子也累人,这么一天低着头在那里捡呀捡的,还真是受不了。
三旺和小旺捡一会儿就跑了,他们觉得还是去割草、掰棒子、拾棉花更合适,捡豆子太操蛋了。
麦穗也受不了,“燕燕,咱们还是去掰玉米吧,捡豆子头晕眼花的,弄得我都不识数了。”
燕燕笑起来,“我也是呢,看你都俩人影直晃悠。那可怎么办啊?还有这么多呢。”
恰好二旺和沈遇几个一起随车运玉米回来。
二旺看到麦穗小脸发白,眼神涣散,还寻思她生病了,“这是咋了?”
燕燕笑道:“我们捡豆子累的。”
二旺跑去跟卸车的沈遇商量:“沈遇哥,我姐她们捡豆子累得头晕眼花,咱们给想个办法让她们省事点。”
沈遇却不太懂农具,不过还是和二旺去看看。
这时候燕燕不小心把一簸萁黄豆洒在地上,圆滚滚的豆粒四处跑,窘得她赶紧拿笤帚来扫。
二旺看着饱满的黄豆四处滚,瘪子却留在原地,他灵机一动:“我们要是弄个东西,把这些饱满的滚出去,瘪瘪的留下来……”他指着地上让大家看,果然,饱满的黄豆滚走,那些瘪子却滚不动。
沈遇也有了灵感,“我们弄个简单的小工具,让饱满的黄豆滚下来,瘪子留在上面。”他比划一下,二旺和麦穗立刻懂了。
燕燕也很感兴趣,几个人集思广益,很快就想出各种办法,经过筛选确定更方便的那个,他们去找负责这块的生产队长提意见。
生产队长见是二旺,书记的红人自然不拒绝,就随他们捣鼓。
很快,他们做出一个雏形来,但是黄豆还是会挤压在一起不滚动。
麦穗:“让布有个倾斜的角度动起来啊,像自行车那样转起来,就可以带动黄豆滚下去了。”
沈遇笑了笑,“对,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摇柄或者脚踏的,这样一直带着布带转动。”
村里有木匠,只需要说一下,那个木匠就找出现成的小巧木头齿轮给他们按上,叮叮当当一顿敲,做好以后开始挑黄豆。
一头高一头低,把黄豆轻轻地倒在高的那头,转动摇把布带开始传送,饱满的黄豆骨碌碌地滚下去掉进大笸箩里,瘪的则留在那边,直接一划拉全掉进那头的袋子里。
如此反复。
“哇,成功了!”大家很开心。
沈遇和二旺击了一下掌,“合作不错。”
二旺也很高兴,这是他们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说明,知识真的有用,“如果不是沈遇哥懂得多,咱们可想不到呢。”
沈遇笑道:“你们别谦虚了,这是你们想到的点子。”
燕燕很羡慕地看着他们。
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沈遇已经高中毕业,在这个时候高中可是很了不起的水平,用老人的话说,那就跟秀才举人似的。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上学,或者顶多上两三年小学,能上初中的都不多。二旺和麦穗也可以继续读书,只要他们想上,林队长就会供应,他们可真幸福啊。
麦穗对上燕燕羡慕又有些伤感的眼神,鼓励她:“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都可以问我们,学习也不是非在学校里的。”
燕燕感激地朝她笑笑,“谢谢你。”
麦穗指指沈遇:“你可以跟沈遇哥哥请教啊。”
沈遇笑了笑,“当然可以。麦穗说得对,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里,毛主席说活到老学到老,林队长就是自学成才,你也可以的。”
燕燕高兴得笑起来,眼睛充满希冀的光芒。
因为二旺沈遇几个人做出简单的小装置就把捡黄豆的麻烦给解决了,大队干部们又惊讶又高兴,纷纷来参观。
韩永芳难得笑得那么开心,“今年咱们去交黄豆,肯定是个一级,孩子们好样的。”之前得安排好些人没日没夜捡豆子,这会儿好了,两三个孩子都能搞定,省劳力省时间。
“给你们……”韩永芳看了看他们,对大队长道:“咱们有没有这个章程,奖励点啥?”
大队长难得大方道:“我瞧着可以奖励一百工分,让他们几个人分。”有了这个工具,那就一劳永逸,以后都不用麻烦。
还奖励工分呢?孩子们都很开心。
最后沈遇和二旺一人奖励三十分,麦穗和燕燕一人奖励二十分。
俩女孩子很开心,“我们也有呢?哈哈。”
二旺:“咱要不要给木匠?”
大队长道:“木匠不用,他本来就该干这个。”
孩子们就心... -->>
第114章小发明
开了几次会,林岚又可以休息几天,韩青松便也不去开会,开始猫在家忙秋收。这会儿生产队忙着掰玉米、刨玉米秸,总体来说还是很忙的。
这日林岚带着麦穗在家里做晌饭,三旺和小旺从地里送一些没成熟的嫩玉米回来,这是生产队在地头分的,让各家拿回来煮煮吃。
燕燕跑过来,“林老师,大队说找我们女孩子去捡豆子呢,也给工分。”
林岚就让她们去,“闺女你在家里吃晌饭,我去送饭就行。”
麦穗就和燕燕去场院,三旺一听拉着小旺也去,“我们也去捡豆子吧。”
如今场院里堆满各种粮食,有晾晒等待脱粒的,有正在脱粒的。这会儿正在打黄豆呢,用连枷打太累,都是套上毛驴拉着碌碡转圈压。
毛驴戴上眼罩,套着碌碡一圈圈地转悠着,晒得焦干的豆荚就噼里啪啦地崩开。社员用木叉把豆秸挑开,把底下的黄豆粒用簸萁撮进麻袋里。
黄豆的公粮任务也不小,所以种得多。
交公粮的时候要求很严格,要去水分含量,还得去除瘪子等。如果晒得不干或者有瘪子,评分等级低,黄豆给的价格也很低,不划算。所以大队就召集一帮子老人孩子把里面的瘪子捡出来。虽然可以用簸萁颠,但是黄豆太大太沉,不那么好操作,也未必又捡的快。不过捡豆子也累人,这么一天低着头在那里捡呀捡的,还真是受不了。
三旺和小旺捡一会儿就跑了,他们觉得还是去割草、掰棒子、拾棉花更合适,捡豆子太操蛋了。
麦穗也受不了,“燕燕,咱们还是去掰玉米吧,捡豆子头晕眼花的,弄得我都不识数了。”
燕燕笑起来,“我也是呢,看你都俩人影直晃悠。那可怎么办啊?还有这么多呢。”
恰好二旺和沈遇几个一起随车运玉米回来。
二旺看到麦穗小脸发白,眼神涣散,还寻思她生病了,“这是咋了?”
燕燕笑道:“我们捡豆子累的。”
二旺跑去跟卸车的沈遇商量:“沈遇哥,我姐她们捡豆子累得头晕眼花,咱们给想个办法让她们省事点。”
沈遇却不太懂农具,不过还是和二旺去看看。
这时候燕燕不小心把一簸萁黄豆洒在地上,圆滚滚的豆粒四处跑,窘得她赶紧拿笤帚来扫。
二旺看着饱满的黄豆四处滚,瘪子却留在原地,他灵机一动:“我们要是弄个东西,把这些饱满的滚出去,瘪瘪的留下来……”他指着地上让大家看,果然,饱满的黄豆滚走,那些瘪子却滚不动。
沈遇也有了灵感,“我们弄个简单的小工具,让饱满的黄豆滚下来,瘪子留在上面。”他比划一下,二旺和麦穗立刻懂了。
燕燕也很感兴趣,几个人集思广益,很快就想出各种办法,经过筛选确定更方便的那个,他们去找负责这块的生产队长提意见。
生产队长见是二旺,书记的红人自然不拒绝,就随他们捣鼓。
很快,他们做出一个雏形来,但是黄豆还是会挤压在一起不滚动。
麦穗:“让布有个倾斜的角度动起来啊,像自行车那样转起来,就可以带动黄豆滚下去了。”
沈遇笑了笑,“对,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摇柄或者脚踏的,这样一直带着布带转动。”
村里有木匠,只需要说一下,那个木匠就找出现成的小巧木头齿轮给他们按上,叮叮当当一顿敲,做好以后开始挑黄豆。
一头高一头低,把黄豆轻轻地倒在高的那头,转动摇把布带开始传送,饱满的黄豆骨碌碌地滚下去掉进大笸箩里,瘪的则留在那边,直接一划拉全掉进那头的袋子里。
如此反复。
“哇,成功了!”大家很开心。
沈遇和二旺击了一下掌,“合作不错。”
二旺也很高兴,这是他们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说明,知识真的有用,“如果不是沈遇哥懂得多,咱们可想不到呢。”
沈遇笑道:“你们别谦虚了,这是你们想到的点子。”
燕燕很羡慕地看着他们。
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沈遇已经高中毕业,在这个时候高中可是很了不起的水平,用老人的话说,那就跟秀才举人似的。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上学,或者顶多上两三年小学,能上初中的都不多。二旺和麦穗也可以继续读书,只要他们想上,林队长就会供应,他们可真幸福啊。
麦穗对上燕燕羡慕又有些伤感的眼神,鼓励她:“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都可以问我们,学习也不是非在学校里的。”
燕燕感激地朝她笑笑,“谢谢你。”
麦穗指指沈遇:“你可以跟沈遇哥哥请教啊。”
沈遇笑了笑,“当然可以。麦穗说得对,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里,毛主席说活到老学到老,林队长就是自学成才,你也可以的。”
燕燕高兴得笑起来,眼睛充满希冀的光芒。
因为二旺沈遇几个人做出简单的小装置就把捡黄豆的麻烦给解决了,大队干部们又惊讶又高兴,纷纷来参观。
韩永芳难得笑得那么开心,“今年咱们去交黄豆,肯定是个一级,孩子们好样的。”之前得安排好些人没日没夜捡豆子,这会儿好了,两三个孩子都能搞定,省劳力省时间。
“给你们……”韩永芳看了看他们,对大队长道:“咱们有没有这个章程,奖励点啥?”
大队长难得大方道:“我瞧着可以奖励一百工分,让他们几个人分。”有了这个工具,那就一劳永逸,以后都不用麻烦。
还奖励工分呢?孩子们都很开心。
最后沈遇和二旺一人奖励三十分,麦穗和燕燕一人奖励二十分。
俩女孩子很开心,“我们也有呢?哈哈。”
二旺:“咱要不要给木匠?”
大队长道:“木匠不用,他本来就该干这个。”
孩子们就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