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闲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去已经派出去的几个,养在身边的也有好些已经到了要放出去做事的年纪。上回听高阳说的,他们开始聊平康坊了,确实该培养培养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
李二陛下在心里盘算完让儿子早些就藩的事,瞥着李元婴说道:“你这话我可记下了,别到时候你舍不得放人,跑来和我哭。”
李元婴拍着他那还不怎么结实的小胸脯说:“我肯定不会舍不得,到时皇兄你要是有看得上眼的只管挑!”
李二陛下被他逗乐了,笑骂:“王妃都没娶回来,你还慷慨上了。”
李元婴道:“反正总会娶的,儿子也会有的。”说完他又警惕地说,“女儿不行,你可不能打我女儿的主意,随便把她嫁给别人!要不我就造个大船,带着王妃和女儿远走高飞!”
李二陛下让他滚,赶紧滚,别在他眼前晃悠了,烦人。
李元婴成功争取到去洛阳玩的机会,自是不会再留着碍李二陛下的眼,麻溜地跑去玩儿。
关于僧侣这方面,由于李二陛下和李承乾都不太信佛,这方面的人李元婴不太好接触。李元婴让戴亭去打听了一通,选出了一个很适合敲开佛门的人选:欧阳询。
欧阳询写得一手好字,李元婴记得魏姝学过他的字,李元婴自己也临过欧阳询的帖子。今年欧阳询已经八十岁了,他受养父江总的影响笃信佛法,亲自写过《心经》、《仲尼梦奠帖》等等,又因为高寿的原因与长安城中众多佛门高僧往来密切。
李元婴没怎么接触过欧阳询,不过为了茶叶大计,他拎着上好的千金茶跑去欧阳询府上拜访。
欧阳询家位置很好,出了朱雀门直走,走到前头的通化坊绕个弯儿就能找着。
李元婴规规矩矩地叫人进去递个信。
欧阳询虽然不知晓李元婴找自己做什么,不过他已活到八十岁,心胸开阔得很,也不觉得李元婴来找自己一定是坏事,大方地让人把李元婴请进来。
李元婴跟着欧阳询府上的人往里走,看着府中的景致,觉得这欧阳询的府邸大是不算大,瞧着却着实清幽又雅致。再往里走一段路,李元婴远远便见屋中一个清瘦的老者抄写着什么,屋里飘着清淡宜人的墨汁香气。
这显然就是欧阳询了。
少年人的耐心向来不多,李元婴不耐烦和仆从一起慢慢走了,直接跑了过去。
欧阳询没有停笔。
李元婴脚步一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坐到一边看欧阳询稳稳地运笔。
欧阳询年轻时就瘦,老了更是瘦得叫人忧心,手瞧着跟枯竹枝似的,不见一丝血色,只有岁月带来的苍老与有力。
这一看就是常年握笔的手。
李元婴乖乖坐在一旁,眼睛偷偷瞄向欧阳询在抄写的东西。
那是《心经》。
欧阳询把整份《心经》写完了,搁下笔看向李元婴,问道:“殿下为何事而来?”
李元婴道:“我有事想请您帮忙。”
欧阳询道:“愿闻其详。”
李元婴亲自给欧阳询煮了一碗茶,自己也倒了一碗,和欧阳询相对而坐,说道:“这是南边来的茶,您尝尝?”
欧阳询也听闻过千金茶被重金抢购的事,对这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茶汤也很好奇,闻言端起来喝了一口。茶是上好的茶,水也是上好的水,入口后先苦后甘,喝起来感觉很特别。
李元婴趁机把茶叶的用处给欧阳询说了一遍,才道:“文成远嫁吐蕃,我心中挂念。吐蕃不比长安,物产少得很,茶叶在那边就种不活。她在长安时爱喝茶,我怕她到了吐蕃喝不到,所以想把每年把新出的茶叶送到她们居住的逻些城去。可是逻些城离长安太远,谁愿意长途跋涉到那边去?”
欧阳询道:“老朽年事已高,能帮到殿下什么?”
李元婴便把想结识高僧,游说僧侣前往吐蕃传教和传播茶叶的意图。
这茶入口苦,余味甘,颇合禅道;吐蕃虽也有佛教,但教义驳杂、真经不传,跋涉千里,传播佛道,正是僧侣该完成的苦修。欧阳询稍一思量,便应下了李元婴的话,答应帮李元婴牵线。
李元婴大喜过望,回去后又叫底下的人连夜编了许多与佛经有关的故事,挑拣出听着有理有据的留着备用。
这种编故事的行为于大唐僧侣而言是不陌生的,通称“俗讲”,就是把佛家经义通过通俗化的故事表现出来,好叫百姓能够轻松听懂。哪家佛寺的“俗讲”讲得好,香火钱都会多些呢!当然,真正的高僧不是为了香火钱而编,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领会佛家经义。
李元婴揣着一肚子现编的故事在欧阳询的牵线下与长安城中的高僧们见了一面。
这时候从小到大培养出来的讲故事口才终于派上用场,李元婴把集思广益编出来、又经他整理加工的茶叶传说搬出来一讲,众僧觉得手里捧着的茶汤变得神秘而又美好。再听李元婴讲起文成公主带着御赐佛像前往吐蕃、缔结两国之好的事,众僧慨然泪下,纷纷表示向这些未开化之地传播佛家经义不能光靠一个弱女子,他们才是该去的人!
欧阳询认识的都是颇有名望的高僧,底下有着一批忠实又狂热的徒儿和信众。他们回去将李元婴讲的那些俗讲故事给徒儿和信众们一讲,长安城各大佛寺的僧侣都争相响应。
茶叶的对外贸易还未开始,在佛家信众之中倒是先掀起了一股禅茶之风,人人都想尝一尝高僧口中提到的“先苦后甘,人生之味”到底是什么样的!
出去已经派出去的几个,养在身边的也有好些已经到了要放出去做事的年纪。上回听高阳说的,他们开始聊平康坊了,确实该培养培养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
李二陛下在心里盘算完让儿子早些就藩的事,瞥着李元婴说道:“你这话我可记下了,别到时候你舍不得放人,跑来和我哭。”
李元婴拍着他那还不怎么结实的小胸脯说:“我肯定不会舍不得,到时皇兄你要是有看得上眼的只管挑!”
李二陛下被他逗乐了,笑骂:“王妃都没娶回来,你还慷慨上了。”
李元婴道:“反正总会娶的,儿子也会有的。”说完他又警惕地说,“女儿不行,你可不能打我女儿的主意,随便把她嫁给别人!要不我就造个大船,带着王妃和女儿远走高飞!”
李二陛下让他滚,赶紧滚,别在他眼前晃悠了,烦人。
李元婴成功争取到去洛阳玩的机会,自是不会再留着碍李二陛下的眼,麻溜地跑去玩儿。
关于僧侣这方面,由于李二陛下和李承乾都不太信佛,这方面的人李元婴不太好接触。李元婴让戴亭去打听了一通,选出了一个很适合敲开佛门的人选:欧阳询。
欧阳询写得一手好字,李元婴记得魏姝学过他的字,李元婴自己也临过欧阳询的帖子。今年欧阳询已经八十岁了,他受养父江总的影响笃信佛法,亲自写过《心经》、《仲尼梦奠帖》等等,又因为高寿的原因与长安城中众多佛门高僧往来密切。
李元婴没怎么接触过欧阳询,不过为了茶叶大计,他拎着上好的千金茶跑去欧阳询府上拜访。
欧阳询家位置很好,出了朱雀门直走,走到前头的通化坊绕个弯儿就能找着。
李元婴规规矩矩地叫人进去递个信。
欧阳询虽然不知晓李元婴找自己做什么,不过他已活到八十岁,心胸开阔得很,也不觉得李元婴来找自己一定是坏事,大方地让人把李元婴请进来。
李元婴跟着欧阳询府上的人往里走,看着府中的景致,觉得这欧阳询的府邸大是不算大,瞧着却着实清幽又雅致。再往里走一段路,李元婴远远便见屋中一个清瘦的老者抄写着什么,屋里飘着清淡宜人的墨汁香气。
这显然就是欧阳询了。
少年人的耐心向来不多,李元婴不耐烦和仆从一起慢慢走了,直接跑了过去。
欧阳询没有停笔。
李元婴脚步一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坐到一边看欧阳询稳稳地运笔。
欧阳询年轻时就瘦,老了更是瘦得叫人忧心,手瞧着跟枯竹枝似的,不见一丝血色,只有岁月带来的苍老与有力。
这一看就是常年握笔的手。
李元婴乖乖坐在一旁,眼睛偷偷瞄向欧阳询在抄写的东西。
那是《心经》。
欧阳询把整份《心经》写完了,搁下笔看向李元婴,问道:“殿下为何事而来?”
李元婴道:“我有事想请您帮忙。”
欧阳询道:“愿闻其详。”
李元婴亲自给欧阳询煮了一碗茶,自己也倒了一碗,和欧阳询相对而坐,说道:“这是南边来的茶,您尝尝?”
欧阳询也听闻过千金茶被重金抢购的事,对这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茶汤也很好奇,闻言端起来喝了一口。茶是上好的茶,水也是上好的水,入口后先苦后甘,喝起来感觉很特别。
李元婴趁机把茶叶的用处给欧阳询说了一遍,才道:“文成远嫁吐蕃,我心中挂念。吐蕃不比长安,物产少得很,茶叶在那边就种不活。她在长安时爱喝茶,我怕她到了吐蕃喝不到,所以想把每年把新出的茶叶送到她们居住的逻些城去。可是逻些城离长安太远,谁愿意长途跋涉到那边去?”
欧阳询道:“老朽年事已高,能帮到殿下什么?”
李元婴便把想结识高僧,游说僧侣前往吐蕃传教和传播茶叶的意图。
这茶入口苦,余味甘,颇合禅道;吐蕃虽也有佛教,但教义驳杂、真经不传,跋涉千里,传播佛道,正是僧侣该完成的苦修。欧阳询稍一思量,便应下了李元婴的话,答应帮李元婴牵线。
李元婴大喜过望,回去后又叫底下的人连夜编了许多与佛经有关的故事,挑拣出听着有理有据的留着备用。
这种编故事的行为于大唐僧侣而言是不陌生的,通称“俗讲”,就是把佛家经义通过通俗化的故事表现出来,好叫百姓能够轻松听懂。哪家佛寺的“俗讲”讲得好,香火钱都会多些呢!当然,真正的高僧不是为了香火钱而编,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领会佛家经义。
李元婴揣着一肚子现编的故事在欧阳询的牵线下与长安城中的高僧们见了一面。
这时候从小到大培养出来的讲故事口才终于派上用场,李元婴把集思广益编出来、又经他整理加工的茶叶传说搬出来一讲,众僧觉得手里捧着的茶汤变得神秘而又美好。再听李元婴讲起文成公主带着御赐佛像前往吐蕃、缔结两国之好的事,众僧慨然泪下,纷纷表示向这些未开化之地传播佛家经义不能光靠一个弱女子,他们才是该去的人!
欧阳询认识的都是颇有名望的高僧,底下有着一批忠实又狂热的徒儿和信众。他们回去将李元婴讲的那些俗讲故事给徒儿和信众们一讲,长安城各大佛寺的僧侣都争相响应。
茶叶的对外贸易还未开始,在佛家信众之中倒是先掀起了一股禅茶之风,人人都想尝一尝高僧口中提到的“先苦后甘,人生之味”到底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