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黄金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有多余的钱,看到喜欢的东西买来自己玩的人,过去香港称之为“玩家”,以此做买卖的叫“行家”。”
“行家和玩家泾渭分明,行家想的是,这个东西我买了以后,转手能卖多少。玩家想的是什么东西好玩,自己喜欢。现在又出现一种叫“炒家”,他们比行家还厉害,都是土豪,过去他们炒股票、房地产,现在就来炒古董。”
葛老长叹道:“对于收藏家来说,卖东西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生意失败,不得不卖,这样的例子不少。再有是喜欢的人不在了,下面也没人接手,儿孙要分家,这些东西卖成钱是最方便的。对真正的收藏家,这些东西都是千挑万选自己喜欢的,哪个也舍不得。”
翟建民笑道:“很多人问我鉴定秘诀是什么?我就说鉴定其实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看,而且要仔细看,要把它看清楚。”
“就等于认识一个人,如果你只是看看照片,或者听人介绍,描述一番,没有用的!你得跟他直接接触,大家有了交往,再过一段时间,别人再怎么装他都装不像,你一看就知道不对,这就是最重要的。在香港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每年拍卖会都有几百件东西给你看。不管你买不买,你都可以拿起来看,有上手的机会。”
葛老笑道:“当然很多老先生也常来天民楼,像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冯先铭先生都跟我关系很好。耿先生比我大12岁,现在有92了,但他看东西基本上不戴眼镜,也很少拿放大镜看,就是用手摸摸,看看器形、底足,摸摸口沿,敲敲声音,就能准确说出窑口和年代,这个本事我一直没学会。”
“前年才去世的陈玉阶先生则完全不同,他跟仇炎之先生是师兄弟,他看东西就细得不得了,一个东西可以看几个钟头,翻来覆去地看,而且他看东西有自己的决窍,不跟别人讲,有时候也会跟我说,听他们讲完之后,我都会仔细记录下来,再自己揣摩。”
“还有些从景德镇或其他瓷窑来的朋友,会告诉我一些制瓷工艺方面的知识,对我帮助也很大。所以我常说,我这里常有人来,也常有老师送上门来。”
葛老看着吴天缘,感叹道:“你小子虽然年轻,但记忆力真好,看了这么多的东西,随口就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和著录!这点是我见过最厉害的人,看来平时下了不少苦功!”
吴天缘有些不好意思,这点真不是他死记硬背,没办法,都是瓷器自己说的!
“我们看宝贝也主要是博物馆,但很不容易。故宫拿东西规矩最多,人数有严格限定,级别界定也更严,有一套规矩。有一次,我们从香港去了十多个人,由他们院长陪着看东西。结果坐了半天,就拿了一个康熙、一个雍正和一个乾隆,就三件。”
“当时徐展堂就火了,说谁家没这么一大堆东西要跑这么远来看?气得不行。耿先生坐在旁边,脸红得很,面子拿不下来,但他也没办法。等到临走,他拍拍我的肩,让我跟我父亲第二天到东华门等他。”
“第二天我们去,这才看到一个永乐压手杯、一个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还有一个成化斗彩。耿先生说,让我们过过瘾。这时我们才知道,故宫有规矩,超过多少人,一级品就不能拿出来,昨天人太多,院长也没办法。”
这倒是个吴天缘提个醒,以后有机会和故宫打交道,最好人少!
翟建民补充道:“上手太重要了,你拿得多,东西一到手上,你马上就能感觉出来。比如说康熙的东西,它给你的感觉就特别重,因为它的结构很紧很结实。如果你拿起来轻飘飘的,那就值得怀疑了。”
吴天缘点点头道:“瓷器的声音也是一样,温度高的,声音就脆而尖;温度低的,声音就低沉一点。所以耿先生拿起来就能判断,估计是因为他看太多了,根本就不需要去看细节。”
“我觉得这是比看细节要高级许多的,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我始终都学不会这一点。尤其对民窑的一些东西,我碰得少,所以一看民窑就傻眼,连具体时期都分不清楚。”
三个人一直聊到傍晚,吃晚饭也聊的很高兴,葛老对吴天缘很是欣赏,让他有空就来这里坐坐,下次还要去天缘博物馆参观。
同。有多余的钱,看到喜欢的东西买来自己玩的人,过去香港称之为“玩家”,以此做买卖的叫“行家”。”
“行家和玩家泾渭分明,行家想的是,这个东西我买了以后,转手能卖多少。玩家想的是什么东西好玩,自己喜欢。现在又出现一种叫“炒家”,他们比行家还厉害,都是土豪,过去他们炒股票、房地产,现在就来炒古董。”
葛老长叹道:“对于收藏家来说,卖东西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生意失败,不得不卖,这样的例子不少。再有是喜欢的人不在了,下面也没人接手,儿孙要分家,这些东西卖成钱是最方便的。对真正的收藏家,这些东西都是千挑万选自己喜欢的,哪个也舍不得。”
翟建民笑道:“很多人问我鉴定秘诀是什么?我就说鉴定其实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看,而且要仔细看,要把它看清楚。”
“就等于认识一个人,如果你只是看看照片,或者听人介绍,描述一番,没有用的!你得跟他直接接触,大家有了交往,再过一段时间,别人再怎么装他都装不像,你一看就知道不对,这就是最重要的。在香港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每年拍卖会都有几百件东西给你看。不管你买不买,你都可以拿起来看,有上手的机会。”
葛老笑道:“当然很多老先生也常来天民楼,像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冯先铭先生都跟我关系很好。耿先生比我大12岁,现在有92了,但他看东西基本上不戴眼镜,也很少拿放大镜看,就是用手摸摸,看看器形、底足,摸摸口沿,敲敲声音,就能准确说出窑口和年代,这个本事我一直没学会。”
“前年才去世的陈玉阶先生则完全不同,他跟仇炎之先生是师兄弟,他看东西就细得不得了,一个东西可以看几个钟头,翻来覆去地看,而且他看东西有自己的决窍,不跟别人讲,有时候也会跟我说,听他们讲完之后,我都会仔细记录下来,再自己揣摩。”
“还有些从景德镇或其他瓷窑来的朋友,会告诉我一些制瓷工艺方面的知识,对我帮助也很大。所以我常说,我这里常有人来,也常有老师送上门来。”
葛老看着吴天缘,感叹道:“你小子虽然年轻,但记忆力真好,看了这么多的东西,随口就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和著录!这点是我见过最厉害的人,看来平时下了不少苦功!”
吴天缘有些不好意思,这点真不是他死记硬背,没办法,都是瓷器自己说的!
“我们看宝贝也主要是博物馆,但很不容易。故宫拿东西规矩最多,人数有严格限定,级别界定也更严,有一套规矩。有一次,我们从香港去了十多个人,由他们院长陪着看东西。结果坐了半天,就拿了一个康熙、一个雍正和一个乾隆,就三件。”
“当时徐展堂就火了,说谁家没这么一大堆东西要跑这么远来看?气得不行。耿先生坐在旁边,脸红得很,面子拿不下来,但他也没办法。等到临走,他拍拍我的肩,让我跟我父亲第二天到东华门等他。”
“第二天我们去,这才看到一个永乐压手杯、一个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还有一个成化斗彩。耿先生说,让我们过过瘾。这时我们才知道,故宫有规矩,超过多少人,一级品就不能拿出来,昨天人太多,院长也没办法。”
这倒是个吴天缘提个醒,以后有机会和故宫打交道,最好人少!
翟建民补充道:“上手太重要了,你拿得多,东西一到手上,你马上就能感觉出来。比如说康熙的东西,它给你的感觉就特别重,因为它的结构很紧很结实。如果你拿起来轻飘飘的,那就值得怀疑了。”
吴天缘点点头道:“瓷器的声音也是一样,温度高的,声音就脆而尖;温度低的,声音就低沉一点。所以耿先生拿起来就能判断,估计是因为他看太多了,根本就不需要去看细节。”
“我觉得这是比看细节要高级许多的,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我始终都学不会这一点。尤其对民窑的一些东西,我碰得少,所以一看民窑就傻眼,连具体时期都分不清楚。”
三个人一直聊到傍晚,吃晚饭也聊的很高兴,葛老对吴天缘很是欣赏,让他有空就来这里坐坐,下次还要去天缘博物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