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明海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人果断扛起了大旗,意欲继续推进包括一条鞭法在内的各项改革。但以张四维为首的反对派却极为猖獗,疯狂的攻击已经过世的二叔祖,并不断向于慎行等人泼脏水。
小皇帝朱翊钧心比天高、手比较低,见了这阵仗也慌神,为了维护稳定,他只能让张四维和于慎行并列,分担首辅职责,也是互相制衡。
就这样,大明朝内部的局势比起前一世有所好转,但却十分有限。由于小皇帝朱翊钧常年受到二叔祖的教育和压制,所以在他得以说了算数之时,立即爆发出强烈的反弹情绪。
表面上,他对以于慎行、申时行、李再兴为首的改革派——或者叫保国派青眼有加,但事实上却是处处设关、时时设卡,想方设法阻挠与二叔祖有关的一切改革继续推行。
这是典型的自毁型人格——明知道这些改革对他的江山有益,却依然会因为个人的情绪而选择反对、搞破坏,在能够确定他的智力正常的基础上,只能将之归咎于性格缺陷。
在这样的争斗之中,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年时间。在这几年里,张四维去世、于慎行卸任、申时行继任、李再兴病退、石星履职兵部尚书一系列人事变革大大改变了大明朝全力顶峰的格局。
唯一没有改变的,便是小皇帝朱翊钧对改革派的痛恨和抵制。
张四维死后,保守派——或者叫反对派其实已经缺少了扛鼎之人,气焰受挫不少。但小皇帝却长大了,如今的内部矛盾,转化成了皇权与行政机构之间的矛盾。
正如之前所说的国本之争,其实就是以申时行为首的保国派眼瞅着皇帝想要废长立幼,勇敢的站出来抵制皇帝。可是小皇帝却执拗无比,在于朝臣的斗争中耍起了小性子,居然玩起了长年不上朝的小把戏!
然而,国势国运如逆水行舟,当真是不进则退。在西洋各国铆足了劲儿、拼命竞速,想要出人头地之时,远东的大明朝却在因为皇帝的哪位后代应该继位东宫而蹉跎岁月。
本来在二叔祖努力下日渐充盈的国库再次干瘪下去,尤其是近年以来,各地的民变风起云涌,为了解决这些不老实的家伙,朱翊钧并没有想着怎样从自身改革抓起、改变局面,而是选择了面对面硬刚、扑火镇压。
这样一来,国内的情况更是每况愈下,各地财政均开始告急,就连比较富庶的江陵、苏杭一代都开始闹起了粮荒。
到了前阶段,辽东传回东瀛入侵高丽的军情。小皇帝朱翊钧不杀,自然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但是当他知道敌军在十数万以上、水陆并进、势如破竹之时,却着实掂量起了出兵的可能性问题。
自家知自家事,如今大明朝的财力、国力,已经支撑不起一场大仗的用度,四万,不,五万远征军的军费就已经是极限,这样派兵,会不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呢?
于是,小皇帝朱翊钧开始耍起了管用的那一套——装疯卖傻。尽管军情不断传来,而且日渐紧迫、日渐详细,但他依然是那句问话——此事是否属实啊?
下面的朝臣们能说什么?只能是摆事实、讲道理,一个劲儿劝他早日发兵。但是谁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这样一拖再拖,便到了今天的情况。
我得到的消息和钱斯理所说的消息多有吻合,当时高丽八道武备废弛,国王李昖重文轻武,朝廷党派内斗激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三百多处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故高丽军队对侵略者无力组织抵抗,数量不多的政府军接连失利。东瀛两军登陆之后一路势如破竹,高丽国土迅速被侵蚀,几乎殆尽。
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组义军,如庆尚道星州的郭再祐于1592年4月21日组织义兵,屡次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592年10月10日的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长谷川秀一的大军,人称“天降红衣将军”,还有郑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占领庆尚道。
高丽境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民间反东瀛侵略斗争。全罗道光州的金千镒、全州高敬命组织义兵,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赵宪、僧人灵圭先后整顿兵力,联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军第六军团,有效阻止了倭寇的推进。
还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馣对抗黑田长政,打的也相当激烈。但是高丽常年武备废弛,仅仅一个月后,即告“三都守失,八道瓦解”。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就超过了六万人!
如今高丽国王李晗已退至高丽与大明朝边境,一再发书信求救,哀哀不已。但小皇帝朱翊钧全然不理睬,完全不管敌军是否已抵近天朝大门,只是一味的装傻充愣。
我不知道历史上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小皇帝朱翊钧下令出兵,但今世既然我已到了这里,就一定会尽己所能、让这个叛逆的王者改变思想,派兵援朝!
一天一夜,第二天的晨雾中,巍巍紫禁城已在面前。远远看去,那漆黑的轮廓仿佛一尊巨兽,正狞笑着等待我的到来......
等人果断扛起了大旗,意欲继续推进包括一条鞭法在内的各项改革。但以张四维为首的反对派却极为猖獗,疯狂的攻击已经过世的二叔祖,并不断向于慎行等人泼脏水。
小皇帝朱翊钧心比天高、手比较低,见了这阵仗也慌神,为了维护稳定,他只能让张四维和于慎行并列,分担首辅职责,也是互相制衡。
就这样,大明朝内部的局势比起前一世有所好转,但却十分有限。由于小皇帝朱翊钧常年受到二叔祖的教育和压制,所以在他得以说了算数之时,立即爆发出强烈的反弹情绪。
表面上,他对以于慎行、申时行、李再兴为首的改革派——或者叫保国派青眼有加,但事实上却是处处设关、时时设卡,想方设法阻挠与二叔祖有关的一切改革继续推行。
这是典型的自毁型人格——明知道这些改革对他的江山有益,却依然会因为个人的情绪而选择反对、搞破坏,在能够确定他的智力正常的基础上,只能将之归咎于性格缺陷。
在这样的争斗之中,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年时间。在这几年里,张四维去世、于慎行卸任、申时行继任、李再兴病退、石星履职兵部尚书一系列人事变革大大改变了大明朝全力顶峰的格局。
唯一没有改变的,便是小皇帝朱翊钧对改革派的痛恨和抵制。
张四维死后,保守派——或者叫反对派其实已经缺少了扛鼎之人,气焰受挫不少。但小皇帝却长大了,如今的内部矛盾,转化成了皇权与行政机构之间的矛盾。
正如之前所说的国本之争,其实就是以申时行为首的保国派眼瞅着皇帝想要废长立幼,勇敢的站出来抵制皇帝。可是小皇帝却执拗无比,在于朝臣的斗争中耍起了小性子,居然玩起了长年不上朝的小把戏!
然而,国势国运如逆水行舟,当真是不进则退。在西洋各国铆足了劲儿、拼命竞速,想要出人头地之时,远东的大明朝却在因为皇帝的哪位后代应该继位东宫而蹉跎岁月。
本来在二叔祖努力下日渐充盈的国库再次干瘪下去,尤其是近年以来,各地的民变风起云涌,为了解决这些不老实的家伙,朱翊钧并没有想着怎样从自身改革抓起、改变局面,而是选择了面对面硬刚、扑火镇压。
这样一来,国内的情况更是每况愈下,各地财政均开始告急,就连比较富庶的江陵、苏杭一代都开始闹起了粮荒。
到了前阶段,辽东传回东瀛入侵高丽的军情。小皇帝朱翊钧不杀,自然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但是当他知道敌军在十数万以上、水陆并进、势如破竹之时,却着实掂量起了出兵的可能性问题。
自家知自家事,如今大明朝的财力、国力,已经支撑不起一场大仗的用度,四万,不,五万远征军的军费就已经是极限,这样派兵,会不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呢?
于是,小皇帝朱翊钧开始耍起了管用的那一套——装疯卖傻。尽管军情不断传来,而且日渐紧迫、日渐详细,但他依然是那句问话——此事是否属实啊?
下面的朝臣们能说什么?只能是摆事实、讲道理,一个劲儿劝他早日发兵。但是谁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这样一拖再拖,便到了今天的情况。
我得到的消息和钱斯理所说的消息多有吻合,当时高丽八道武备废弛,国王李昖重文轻武,朝廷党派内斗激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三百多处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故高丽军队对侵略者无力组织抵抗,数量不多的政府军接连失利。东瀛两军登陆之后一路势如破竹,高丽国土迅速被侵蚀,几乎殆尽。
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组义军,如庆尚道星州的郭再祐于1592年4月21日组织义兵,屡次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592年10月10日的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长谷川秀一的大军,人称“天降红衣将军”,还有郑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占领庆尚道。
高丽境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民间反东瀛侵略斗争。全罗道光州的金千镒、全州高敬命组织义兵,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赵宪、僧人灵圭先后整顿兵力,联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军第六军团,有效阻止了倭寇的推进。
还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馣对抗黑田长政,打的也相当激烈。但是高丽常年武备废弛,仅仅一个月后,即告“三都守失,八道瓦解”。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就超过了六万人!
如今高丽国王李晗已退至高丽与大明朝边境,一再发书信求救,哀哀不已。但小皇帝朱翊钧全然不理睬,完全不管敌军是否已抵近天朝大门,只是一味的装傻充愣。
我不知道历史上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小皇帝朱翊钧下令出兵,但今世既然我已到了这里,就一定会尽己所能、让这个叛逆的王者改变思想,派兵援朝!
一天一夜,第二天的晨雾中,巍巍紫禁城已在面前。远远看去,那漆黑的轮廓仿佛一尊巨兽,正狞笑着等待我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