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和熹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少年并非神秘,只不过身份特殊而已。此人名刘肇,正是当今的孝和帝。刘肇一回到宫里,伺候他的宦官郑众便迎了上来。
郑众像见到救星一样,边给他更衣边说道:“陛下,您可回来了。您不知道你这一出去,可把老奴难住了。窦大人刚才过来询问,幸亏老奴脑子转的快给周旋了过去。”
刘肇故意板起脸来问:“说来听听,你是怎么瞒过那窦景的?”
窦景乃窦太后和窦宪的弟弟,是当朝的羽林校尉,仗着窦家之势一向耀武扬威的,他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奉太后和窦宪之命随时监视小皇帝的一言一行,不让他私自出宫,避免他与宫外的任何人接触。
刘肇哪能受的了这种约束,自然是有机会便偷偷出宫,这两次出宫皆是穿了郑众的衣服,混出宫去。那郑众一边担心皇帝的安危,一边又要应付窦景的监察,自然是苦不堪言。
郑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换好龙袍坐在榻上的刘肇磕头,“陛下,老奴穿了您的龙袍,装作在看书的样子。好在那窦大人只是从门外看了一眼并没有进来,否则老奴就死罪难逃了。您不知道,老奴吓的这颗心都要跳出来了,您要是再不回来,老奴就要被揭穿了。”
“你穿了朕的衣服,你可知朕就会饶过你。”刘肇故意板着脸装作生气的样子。
郑众听罢吓得跪道在地,用膝盖挪到刘肇的身边,小鸡啄米似地磕着头,“陛下,老奴是迫不得已,求陛下恕罪。”
刘肇看他那一副可怜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行了,行了,你也别装了,我还不知道你那鬼心眼子。”
郑众从地上爬起来,满脸谄笑道:“陛下,您以后还是别再出去了”说着偷看了一眼刘肇,“您再出去也带着老奴,老奴也好保护您,万一哪天被窦大人识破了,老奴的小命就不保了,陛下,您到时候可不要不管老奴啊。”
刘肇“嗯”了一声,拿起案几上一杯茶喝了一口,“你去把太史公的《史记》拿来,朕要看书。”
“诺!”郑众挪着小碎步退下。
一名羽林侍卫进殿,“禀报陛下,张禹,张大人求见。”
刘肇顿时精神一振,吩咐道:“快传!”
侍卫冲殿外喊道:“张禹进见!”
张禹躬身进殿,拜倒在地,大声说道:“微臣参见陛下!”
刘肇急忙上前将张禹扶起来,“快起来,爱卿来的正好,朕正想找人说说话儿。”
张禹躬身一揖:“启奏陛下,太学马上就要举行年考,可现在太常寺韩棱大人被关进了大牢,不知朝中哪位大人可以代行其事。”
刘肇面露难色,但心中还是高兴的。毕竟自己从登基以来,朝中大事都是太后在做主,自己虽是皇帝却并无实权,实在是憋屈。张禹和韩棱虽然明里暗里不满窦宪,处处作对,但是不弄情敌友,他又岂敢乱说。只好说道:“朝中大事太后自有安排,毋需问朕。”
张禹摇头,“陛下,太后只是暂时执掌朝政,陛下迟早要亲政。太学年考事关朝廷选拔人才,陛下绝不可置身事外,否则陛下亲政之后,天下官吏只知有太后而不知有陛下,陛下如何诏令天下?”
刘肇点头,沉思片刻说道:“爱卿有何高见?”
张禹继续说道:“臣以为应该仍由韩大人主持。一者,自光武皇帝设立太学以来,从未发生过临考换人之事,而韩大人是三朝老臣,执掌太学多年,在诸生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如果临时换人,万一诸生闹起事来,后果难以预料;二者,韩大人公正廉明,对陛下又是一片忠心,由他主持年考,方可为朝廷选出贤良之才。”
刘肇心里何曾不明白,如今的朝廷真正的忠臣也只有韩棱和眼下的张禹等几位老臣了,窦氏势力已盘根错节,有朝一日自己想要除窦,靠的还是这些老臣子,现在万不可伤了这些人的心。既然如今张禹已经开口,那这件事就一定要尽力去争取一下,平日自己不管政事,今日太后不得不卖他这个面子。想到这里,于是说道:“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朕这就去见太后。”
张禹跪地一拜,“陛下圣明!”
郑众抱着一摞书简小跑进殿,“陛下,太史公来了!”
刘肇一摆手说道:“不看了,摆驾长乐宫!”
长乐宫中摆满了各色争奇斗艳的牡丹花,太后喜欢牡丹,每到这个时候,下边各州便变着法的将稀奇品种往宫里献,长乐宫一时间便成了花的海洋。
窦太后正与大将军窦宪在檐下赏花。太后俯身闻着一朵白牡丹,一边问道:太学年考也是一件大事,现在韩棱在牢里,以你之见,谁可代太常之位?”
窦宪不假思索道:“太尉王龙通晓经史,办事可靠,臣认为可以兼任太常一职。”
“不可”,刘肇踏进宫内,快行几步走向前来,朝窦太后恭敬一拜:“儿臣给母后请安”,说着看了窦宪一眼,“哦,舅舅也在啊。”
窦宪向来不把小皇帝看在眼里,但碍于君臣之礼,也只好行礼道:“参见陛下!”
刘肇上前扶起窦宪,态度温和地说道:“舅舅免礼。以后咱们一家人在一起,这些礼节就免了,累得慌。”
太后心情大好,笑容满面道:“陛下这会儿怎么有兴致到我这儿来呀?”
刘肇躬身一揖道:“刚才听母后和舅舅说到要让王龙兼任太常一职,儿子认为万万不可。请母后下诏,赦免韩棱,令其主持太学年考!”
太后一愣,自己一向认为皇帝年幼,并不能担任起江山社稷,所以事事亲历亲为,再加上窦景时常报来的消息,说皇帝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如今听他第一次说起政事,倒也想听他谈谈见解,便笑着说道:“你说来听听。”
刘肇便将张禹所说的那三点拣出重要的一点说了说,“韩棱是三朝老臣,执掌太学多年,在诸生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如果临时换人,万一诸生闹起事来,后果难以预料。”
太后听完不语,那窦宪丝毫不服,看也不看刘肇一眼,只是对太后说道:“太后,韩棱断不可赦!他侮辱臣倒也罢了,但他分明没把太后和陛下放在眼里。他说臣是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么陛下岂不成了昏庸无能的赵孝成王?太后岂不是祸宫乱政的赵太后?如此大逆不道,不杀他已是天恩,岂能轻易放了他?”
刘肇心里大怒,脸上却温和如水,只是语气上略比之前加重:“舅舅也太牵强附会了吧?韩棱不过是以史鉴今,提醒母后和舅舅对待出兵要慎重,与赵成王和赵太后有什么关系?朕倒是觉得他是出于一片忠心。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慎重一点总不为过。”
&nbs... -->>
少年并非神秘,只不过身份特殊而已。此人名刘肇,正是当今的孝和帝。刘肇一回到宫里,伺候他的宦官郑众便迎了上来。
郑众像见到救星一样,边给他更衣边说道:“陛下,您可回来了。您不知道你这一出去,可把老奴难住了。窦大人刚才过来询问,幸亏老奴脑子转的快给周旋了过去。”
刘肇故意板起脸来问:“说来听听,你是怎么瞒过那窦景的?”
窦景乃窦太后和窦宪的弟弟,是当朝的羽林校尉,仗着窦家之势一向耀武扬威的,他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奉太后和窦宪之命随时监视小皇帝的一言一行,不让他私自出宫,避免他与宫外的任何人接触。
刘肇哪能受的了这种约束,自然是有机会便偷偷出宫,这两次出宫皆是穿了郑众的衣服,混出宫去。那郑众一边担心皇帝的安危,一边又要应付窦景的监察,自然是苦不堪言。
郑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换好龙袍坐在榻上的刘肇磕头,“陛下,老奴穿了您的龙袍,装作在看书的样子。好在那窦大人只是从门外看了一眼并没有进来,否则老奴就死罪难逃了。您不知道,老奴吓的这颗心都要跳出来了,您要是再不回来,老奴就要被揭穿了。”
“你穿了朕的衣服,你可知朕就会饶过你。”刘肇故意板着脸装作生气的样子。
郑众听罢吓得跪道在地,用膝盖挪到刘肇的身边,小鸡啄米似地磕着头,“陛下,老奴是迫不得已,求陛下恕罪。”
刘肇看他那一副可怜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行了,行了,你也别装了,我还不知道你那鬼心眼子。”
郑众从地上爬起来,满脸谄笑道:“陛下,您以后还是别再出去了”说着偷看了一眼刘肇,“您再出去也带着老奴,老奴也好保护您,万一哪天被窦大人识破了,老奴的小命就不保了,陛下,您到时候可不要不管老奴啊。”
刘肇“嗯”了一声,拿起案几上一杯茶喝了一口,“你去把太史公的《史记》拿来,朕要看书。”
“诺!”郑众挪着小碎步退下。
一名羽林侍卫进殿,“禀报陛下,张禹,张大人求见。”
刘肇顿时精神一振,吩咐道:“快传!”
侍卫冲殿外喊道:“张禹进见!”
张禹躬身进殿,拜倒在地,大声说道:“微臣参见陛下!”
刘肇急忙上前将张禹扶起来,“快起来,爱卿来的正好,朕正想找人说说话儿。”
张禹躬身一揖:“启奏陛下,太学马上就要举行年考,可现在太常寺韩棱大人被关进了大牢,不知朝中哪位大人可以代行其事。”
刘肇面露难色,但心中还是高兴的。毕竟自己从登基以来,朝中大事都是太后在做主,自己虽是皇帝却并无实权,实在是憋屈。张禹和韩棱虽然明里暗里不满窦宪,处处作对,但是不弄情敌友,他又岂敢乱说。只好说道:“朝中大事太后自有安排,毋需问朕。”
张禹摇头,“陛下,太后只是暂时执掌朝政,陛下迟早要亲政。太学年考事关朝廷选拔人才,陛下绝不可置身事外,否则陛下亲政之后,天下官吏只知有太后而不知有陛下,陛下如何诏令天下?”
刘肇点头,沉思片刻说道:“爱卿有何高见?”
张禹继续说道:“臣以为应该仍由韩大人主持。一者,自光武皇帝设立太学以来,从未发生过临考换人之事,而韩大人是三朝老臣,执掌太学多年,在诸生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如果临时换人,万一诸生闹起事来,后果难以预料;二者,韩大人公正廉明,对陛下又是一片忠心,由他主持年考,方可为朝廷选出贤良之才。”
刘肇心里何曾不明白,如今的朝廷真正的忠臣也只有韩棱和眼下的张禹等几位老臣了,窦氏势力已盘根错节,有朝一日自己想要除窦,靠的还是这些老臣子,现在万不可伤了这些人的心。既然如今张禹已经开口,那这件事就一定要尽力去争取一下,平日自己不管政事,今日太后不得不卖他这个面子。想到这里,于是说道:“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朕这就去见太后。”
张禹跪地一拜,“陛下圣明!”
郑众抱着一摞书简小跑进殿,“陛下,太史公来了!”
刘肇一摆手说道:“不看了,摆驾长乐宫!”
长乐宫中摆满了各色争奇斗艳的牡丹花,太后喜欢牡丹,每到这个时候,下边各州便变着法的将稀奇品种往宫里献,长乐宫一时间便成了花的海洋。
窦太后正与大将军窦宪在檐下赏花。太后俯身闻着一朵白牡丹,一边问道:太学年考也是一件大事,现在韩棱在牢里,以你之见,谁可代太常之位?”
窦宪不假思索道:“太尉王龙通晓经史,办事可靠,臣认为可以兼任太常一职。”
“不可”,刘肇踏进宫内,快行几步走向前来,朝窦太后恭敬一拜:“儿臣给母后请安”,说着看了窦宪一眼,“哦,舅舅也在啊。”
窦宪向来不把小皇帝看在眼里,但碍于君臣之礼,也只好行礼道:“参见陛下!”
刘肇上前扶起窦宪,态度温和地说道:“舅舅免礼。以后咱们一家人在一起,这些礼节就免了,累得慌。”
太后心情大好,笑容满面道:“陛下这会儿怎么有兴致到我这儿来呀?”
刘肇躬身一揖道:“刚才听母后和舅舅说到要让王龙兼任太常一职,儿子认为万万不可。请母后下诏,赦免韩棱,令其主持太学年考!”
太后一愣,自己一向认为皇帝年幼,并不能担任起江山社稷,所以事事亲历亲为,再加上窦景时常报来的消息,说皇帝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如今听他第一次说起政事,倒也想听他谈谈见解,便笑着说道:“你说来听听。”
刘肇便将张禹所说的那三点拣出重要的一点说了说,“韩棱是三朝老臣,执掌太学多年,在诸生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如果临时换人,万一诸生闹起事来,后果难以预料。”
太后听完不语,那窦宪丝毫不服,看也不看刘肇一眼,只是对太后说道:“太后,韩棱断不可赦!他侮辱臣倒也罢了,但他分明没把太后和陛下放在眼里。他说臣是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么陛下岂不成了昏庸无能的赵孝成王?太后岂不是祸宫乱政的赵太后?如此大逆不道,不杀他已是天恩,岂能轻易放了他?”
刘肇心里大怒,脸上却温和如水,只是语气上略比之前加重:“舅舅也太牵强附会了吧?韩棱不过是以史鉴今,提醒母后和舅舅对待出兵要慎重,与赵成王和赵太后有什么关系?朕倒是觉得他是出于一片忠心。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慎重一点总不为过。”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