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www.gudianwenxue.com,大汉奸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渥不愿意和李存勖联手进攻朱温的原因,早就告诉过在场众将,所以听说杨渥拒绝了李存勖的使者后,大家都没有感到惊讶。
从过去一年的战况来看,朱温想要消灭李存勖的确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是年轻气盛的李存勖正在对朱温发起咄咄逼人的进攻。
所以正如杨渥所说,现在的北方局势若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话,那就是对吴国最好的局面:李存勖难以击败朱温,同时朱温又不能消灭李存勖,双方只能如此对峙。
若是这种情况能够继续下去,而吴国又能够在接下来几年里成功统一南方,到时候他们就能安然的养精蓄润,静观北方局势变化,然后等待北伐的最佳时机到来。
当然,这中间依旧存在一个变数,那就是朱温已经年老,谁都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死去。
同样是在去年的时候,屡立战功、声望日隆的匡国节度使刘知俊,在遭到朱温的猜疑之后,心中惊惧不安。
恰好与他交好的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使得刘知俊更加惊惧,最终以同州发动叛乱,并且向岐王李茂贞寻求帮助。
朱温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命杨师厚、刘鄩前去讨伐,刘知俊自知难以抵挡,只好放弃同州彻底投靠李茂贞。
这次事变虽然最终梁国没有损失任何地盘,但却充分暴露了其内部人心的浮动,连刘知俊这种功勋老将都开始遭到猜忌了,这就说明朱温的统治已经出现了许多裂痕。
但朱温不管怎么说还是那个威震天下数十年的枭雄,只要他不死,梁国就不会垮;然而问题是朱温能够永远不死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等到朱温一死,他的诸多儿子中没有一个有足够的才能去继续领导梁国压服诸多敌人。
可以说从那时起,梁国的衰亡才算正式开始。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多月时间已经过去,如今已经是武义三年的五月。
金陵城中,一场暴雨刚刚停下,给燥热的天气带来了一丝清凉。
中极殿中,望着眼前面带英气,却又举止儒雅的年轻人,杨渥感到十分的满意。
眼前之人,正是在不久前的科举会试中考中第二名的考生蒋延徽,而排名第一的正是徐温的样子徐知诰。
按照吴国科举的规定,会试的排名一般由主考官来确定,一般考中的考生在接下来的殿试中都不会被淘汰。
不过决定考生最终排名的,也是对考生最为重要的却是今天将要举行的殿试。
这么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典仪,杨渥自然是亲自主持,并且这次殿试的题目同样是由杨渥来出的。
宽敞的大殿中,蒋延徽并没有意识到杨渥正在暗中观察他,他仔细的看着眼前的题目,皱眉思考着。
这一次殿试的考题乃是关于生财有道的,直白的说就是如何迅速增加朝廷收入。
杨渥在去年宣布增加禁军将士的待遇后,固然是极大提升了将士们的士气,但也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去年时户部尚书骆知祥就向杨渥提出过财政将会遇到的困难,而今年的情况无疑就证实了这一点。
虽说今年的夏收还没有开始,但从往年的情况来看,今年吴国财政必然会出现赤字,所以在今年年初,杨渥便不得不下令发行国债。
对于现在的吴国来说,从内到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兴兴向荣的状态。
对外方面,吴国疆土正在不断拓展,许多势力都在派遣使者向吴国臣服,承认吴国的正统地位。
而在吴国内部,随着社会重新变得安定有序起来,各地经济都在迅速恢复与发展,再加上占城稻的推广,如今吴国的百姓基本上每年的收获之后除去消耗都能有所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对于吴国朝廷自然是非常支持的,他们对于吴国的前景同样非常乐观。
所以当杨渥下令再次发行国债时,很快就有大群百姓踊跃购买。
然而,在这个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年代,一国的财政若是长期依靠国债来度日显然是不可取的。
于是就有了如今杨渥出的这道考题。
这个时代并不是后世明朝,不管是那些朝中的官员,还是普通的读书人,都不讳言谈钱的问题。
不仅如此,如今的吴国更加重视实务,对于增加税收这种很实际的问题不仅不讳言,反而非常重视,经常被用来作为科举的考题使用。
这就引导了许多读书人去思考这些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像以前的考生一般只顾着读死书。
此时,蒋延徽看着眼前的考题,不由得静静思考起来。
他并不是那些毫无背景的考生,虽然他的父亲在很多年前就病故了,不过他父亲当年毕竟也是杨行密麾下的一个指挥使,在军中自然也有一些朋友。
有这些人的帮助,蒋延徽就可以比其他普通考生更好的了解如今的吴国。
所以在参加殿试之前,他就从发行国债这件事中意识到了朝廷财政存在的困难,并且思考过一些对策。
而如今他要做的也就是将平时所思考的内容写下来。
而在他不远处,徐知诰身为徐温的养子,虽然不能直接得到今年的殿试考题,但同样提前就有过一些预料。
事实上,不仅是蒋延徽和徐知诰二人,其他不少考生在考前同样都有所预料。
当然,今年的题目本来就出得很宽泛,并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所以即便他们提前猜到了一些考题,但要答好这个问题依旧有些难度。
“大王,今年出的这个考题只怕很多人都会有所预料,到时候交上来的答卷只怕有不少都会雷同啊!”
上首处,今年科举的主考官,不久前刚刚被提拔为东阁大学士,代替高勖主持政务的陈彦谦小声对杨渥说着。
“若是雷同的答案,那就说明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特思考,都是一些人云亦... -->>
杨渥不愿意和李存勖联手进攻朱温的原因,早就告诉过在场众将,所以听说杨渥拒绝了李存勖的使者后,大家都没有感到惊讶。
从过去一年的战况来看,朱温想要消灭李存勖的确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是年轻气盛的李存勖正在对朱温发起咄咄逼人的进攻。
所以正如杨渥所说,现在的北方局势若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话,那就是对吴国最好的局面:李存勖难以击败朱温,同时朱温又不能消灭李存勖,双方只能如此对峙。
若是这种情况能够继续下去,而吴国又能够在接下来几年里成功统一南方,到时候他们就能安然的养精蓄润,静观北方局势变化,然后等待北伐的最佳时机到来。
当然,这中间依旧存在一个变数,那就是朱温已经年老,谁都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死去。
同样是在去年的时候,屡立战功、声望日隆的匡国节度使刘知俊,在遭到朱温的猜疑之后,心中惊惧不安。
恰好与他交好的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使得刘知俊更加惊惧,最终以同州发动叛乱,并且向岐王李茂贞寻求帮助。
朱温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命杨师厚、刘鄩前去讨伐,刘知俊自知难以抵挡,只好放弃同州彻底投靠李茂贞。
这次事变虽然最终梁国没有损失任何地盘,但却充分暴露了其内部人心的浮动,连刘知俊这种功勋老将都开始遭到猜忌了,这就说明朱温的统治已经出现了许多裂痕。
但朱温不管怎么说还是那个威震天下数十年的枭雄,只要他不死,梁国就不会垮;然而问题是朱温能够永远不死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等到朱温一死,他的诸多儿子中没有一个有足够的才能去继续领导梁国压服诸多敌人。
可以说从那时起,梁国的衰亡才算正式开始。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多月时间已经过去,如今已经是武义三年的五月。
金陵城中,一场暴雨刚刚停下,给燥热的天气带来了一丝清凉。
中极殿中,望着眼前面带英气,却又举止儒雅的年轻人,杨渥感到十分的满意。
眼前之人,正是在不久前的科举会试中考中第二名的考生蒋延徽,而排名第一的正是徐温的样子徐知诰。
按照吴国科举的规定,会试的排名一般由主考官来确定,一般考中的考生在接下来的殿试中都不会被淘汰。
不过决定考生最终排名的,也是对考生最为重要的却是今天将要举行的殿试。
这么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典仪,杨渥自然是亲自主持,并且这次殿试的题目同样是由杨渥来出的。
宽敞的大殿中,蒋延徽并没有意识到杨渥正在暗中观察他,他仔细的看着眼前的题目,皱眉思考着。
这一次殿试的考题乃是关于生财有道的,直白的说就是如何迅速增加朝廷收入。
杨渥在去年宣布增加禁军将士的待遇后,固然是极大提升了将士们的士气,但也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去年时户部尚书骆知祥就向杨渥提出过财政将会遇到的困难,而今年的情况无疑就证实了这一点。
虽说今年的夏收还没有开始,但从往年的情况来看,今年吴国财政必然会出现赤字,所以在今年年初,杨渥便不得不下令发行国债。
对于现在的吴国来说,从内到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兴兴向荣的状态。
对外方面,吴国疆土正在不断拓展,许多势力都在派遣使者向吴国臣服,承认吴国的正统地位。
而在吴国内部,随着社会重新变得安定有序起来,各地经济都在迅速恢复与发展,再加上占城稻的推广,如今吴国的百姓基本上每年的收获之后除去消耗都能有所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对于吴国朝廷自然是非常支持的,他们对于吴国的前景同样非常乐观。
所以当杨渥下令再次发行国债时,很快就有大群百姓踊跃购买。
然而,在这个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年代,一国的财政若是长期依靠国债来度日显然是不可取的。
于是就有了如今杨渥出的这道考题。
这个时代并不是后世明朝,不管是那些朝中的官员,还是普通的读书人,都不讳言谈钱的问题。
不仅如此,如今的吴国更加重视实务,对于增加税收这种很实际的问题不仅不讳言,反而非常重视,经常被用来作为科举的考题使用。
这就引导了许多读书人去思考这些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像以前的考生一般只顾着读死书。
此时,蒋延徽看着眼前的考题,不由得静静思考起来。
他并不是那些毫无背景的考生,虽然他的父亲在很多年前就病故了,不过他父亲当年毕竟也是杨行密麾下的一个指挥使,在军中自然也有一些朋友。
有这些人的帮助,蒋延徽就可以比其他普通考生更好的了解如今的吴国。
所以在参加殿试之前,他就从发行国债这件事中意识到了朝廷财政存在的困难,并且思考过一些对策。
而如今他要做的也就是将平时所思考的内容写下来。
而在他不远处,徐知诰身为徐温的养子,虽然不能直接得到今年的殿试考题,但同样提前就有过一些预料。
事实上,不仅是蒋延徽和徐知诰二人,其他不少考生在考前同样都有所预料。
当然,今年的题目本来就出得很宽泛,并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所以即便他们提前猜到了一些考题,但要答好这个问题依旧有些难度。
“大王,今年出的这个考题只怕很多人都会有所预料,到时候交上来的答卷只怕有不少都会雷同啊!”
上首处,今年科举的主考官,不久前刚刚被提拔为东阁大学士,代替高勖主持政务的陈彦谦小声对杨渥说着。
“若是雷同的答案,那就说明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特思考,都是一些人云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